卷下 散見諸書文匯輯

類別︰子部 作者︰周•尸佼 書名︰尸子

    天地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

    日五色,至陽之精,象君德也。五色照耀,君乘土而王。

    少昊金天氏,邑于窮桑,日五色,互照窮桑。

    使星司夜,月司時,猶使雞司晨也。

    虹霓為析翳。

    慧星為僨埂br />
    春為忠。東方為春。春,動也。是故鳥獸孕|,草木華生,萬物咸遂,忠之至也。

    夏為樂。南方為夏。夏,興也;南,任也。是故萬物莫不任興,蕃殖充盈,樂之至也。

    秋為禮。西方為秋。秋,肅也,萬物莫不肅敬,禮之至也。

    冬為信。北方為冬。冬,終也;北,伏方也。是故萬物至冬皆伏,貴踐若一,美惡不減,信之至也。

    晝動而夜息,天之道也。

    八極之內,有君長者,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故曰︰天左舒而起牽牛,地右闢而起畢昴。

    八極為局。

    凡水,其方折者有玉,其圓折者有珠。清水有黃金,龍淵有玉英。

    朔方之寒,冰厚六尺,木皮三寸。北極左右有不釋之冰。

    寒,凝冰裂地。

    荊者非無東西也,而謂之南,其南者多也。

    傅岩在北海之洲。

    赤縣州者,實為昆侖之墟。其東則鹵水島山,左右蓬萊。玉紅之草生焉,食其一實而醉臥,三百歲而後寤。

    泰山之中有神房、阿閣、帝王錄。

    燧人上觀辰星,下察五木,以為火。

    燧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漁。

    犧氏之世,天下多獸,故教民以獵。伏羲始畫八卦、列八節而化天下。

    神農氏治天下,欲雨則雨。五日為行雨,旬為谷雨,旬五日為時雨。正四時之制,萬物咸利,故謂之神。

    神農氏夫負妻戴,以治天下。堯曰︰“聯之比神農,猶旦與昏也。”

    神農氏七十世有天下,豈每世賢哉!牧民易也。

    子貢問孔子曰︰“古者黃帝四面,信乎?”孔子曰︰“黃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謀而親,不約而成,大有成功,此之謂四面也。”

    黃帝斬蚩尢于中冀。

    四夷之民,有貫匈者,有深目者,有長肱者,黃帝之德嘗致之。

    堯有建善之旌。

    堯立誹謗之木。

    堯南撫交,北懷幽都,東西至日月之所出入,有余日而不足于治者,恕也。

    人之言君天下者,瑤台九累,而堯白屋;黼衣九種,而堯大布;宮中三市,而堯鶉居;珍羞百種,而堯糲飯菜粥;騏青龍,而堯素車玄駒。

    舜兼愛百姓,務利天下。其田歷山也,荷彼耒耜,耕彼南畝,與四海俱有其利;其漁雷澤也,旱則為耕者鑿瀆,儉則為獵者表虎。故有光若日月,天下歸之若父母。

    舜事親養老,為天下法。其游也,得六人,曰雒陶、方回、續身、伯陽、東不識、秦不空,皆一國之賢者也。

    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國,其致四方之士。堯聞其賢,征之草茅之中。與之語禮,樂而不逆;與之語政,至簡而易行;與之語道,廣大而不窮。于是妻之以h,媵之以蛾,九子事之,而托天下焉。

    舜受天下,顏色不變;堯以天下與舜,顏色不變。知天下無能損益于己也。

    務成昭之教舜曰︰“避天下之逆,從天下之順,天下不足取也;避天下之順,從天下之逆,天下不足失也。”

    舜雲︰“從道必吉,反道必凶,如影如響。”

    舜舉三後,而四死除。何為四死?饑渴、寒晦、勤勞、斗爭。

    古者,龍門未闢,呂梁未鑿。河出于孟門之上,大溢逆流,無有邱陵、高阜,滅之,名曰洪水。禹于是疏河決江,十年不窺其家,手不爪,脛不生毛,生偏枯之病,步不相過,人曰禹步。

    山行乘茫 嘈諧聳。

    禹治水,為喪法曰︰毀必杖,哀必三年,是則水不救也。故使死于陵者葬于陵,死于澤者葬于澤,桐棺三寸,制喪三日。

    禹興利除害,為萬民種也。

    禹長頸烏喙,面貌亦惡矣,天下從而賢之者,好學也。

    湯問伊尹曰︰“壽可為耶?”伊尹曰︰“王欲之,則可為;弗欲,則不可為也。”

    湯之德及鳥獸矣。

    湯之救旱也,乘素車白馬,著布,身嬰白茅,以身為牲,禱于桑林之野。當此時也,弦歌鼓舞者禁之。

    武王伐紂,魚辛諫曰︰“歲在北方,不北征。”武王不從。

    武王親射惡來之口,親斫殷紂之頸,手污于血,不溫而食。當此之時,猶猛獸者也。

    武王已戰之後,三革不累,五刃不砥,牛馬放之歷山,終身弗乘也。

    昔者武王崩,成王少,周公旦踐東宮,履乘石,祀明堂,假為天子七年。

    昔周公反政,孔子非之曰︰“周公其不聖乎?以天下讓,不為兆人也。”

    人之欲見毛嬙、西施,美其面也;夫黃帝、堯舜、湯武,美者非其面也。人之所欲觀焉,其行也;欲聞焉,其言也。而言之與行皆在《詩》《書》矣。

    黃帝曰合宮,有虞氏曰總章,殷人曰陽館,周人曰明堂,此皆所以名休其善也。

    欲觀黃帝之行于合宮,觀堯舜之行于總章。

    有虞氏身有南畝,妻有桑田,神農並耕而王,所以勸耕也。

    堯瘦,舜墨,禹脛不生毛,文王至日昃不暇飲食,故富有天下,貴為天子矣。

    昔者舜兩眸子,是謂重明,作事成法,出言成章。

    文王四乳,是謂至仁。

    夫堯舜所起,至治也;湯武所起,至亂也。問其成功孰治,則堯舜治;問其孰難,則湯武難。

    人戴冠躡履,譽堯非桀,敬士侮慢,故敬侮之譽毀,知非其取也。

    昔夏桀之時,至德滅而不揚,帝道掩而不興,容台振而掩覆,犬群而入泉,彘餃藪而席,美人婢首墨面而不容,曼聲吞炭內閉而不歌。飛鳥鎩翼,走獸決蹄,山無峻干,澤無佳水。

    桀為璇室、瑤台、象廊、玉床,權天下,虐百姓。于是湯以革車三百乘伐于南巢,收之夏宮,天下寧定,百姓和輯。

    昔者桀紂縱欲長樂,以苦百姓。珍怪遠味,必南海之葷,北海之鹽,西海之菁,東海之鯨。此其禍天下亦厚矣。

    六馬登糟邱,方舟泛酒池。

    伯夷、叔齊饑死首陽,無地故也;桀放于歷山,紂殺于宮,無道故也。有道無地則餓,有地無道則亡。

    魯哀公問孔子曰︰“魯有大忘,徙而忘其妻,有諸?”孔子曰︰“此忘之小者也。昔商紂有臣曰王子須,務為諂,使其君樂須臾之樂,而忘終身之憂,棄黎老之言,而用姑息之謀。”

    孔子謂子夏曰︰“商,汝知君之為君乎?”子夏曰︰“魚失水則死,水失魚猶為水也。”孔子曰︰“商,汝知之矣。”

    費子陽謂子思曰︰“吾念周室將滅,涕泣不可禁也。”子思曰︰“然今以一人之身,憂世之不治,而涕泣不禁,是憂河水濁而以泣清之也。”

    人知用賢之利也,不能得賢,其何故也?夫買馬不論足力,而以白黑為儀,必無走馬矣;買玉不論美惡,而以大小為儀,必無良寶矣;舉士不論才,而以貴勢為儀,則伊尹、管仲不為臣矣。

    有醫者,秦之良醫也。為宣王割痤,為惠王治痔,皆愈。張子之背腫,命治之,謂曰︰“背非吾背也,任子制焉。”治之遂愈。誠善治疾也,張子委制焉。夫身與國亦猶此也,必有所委制,然後治矣。

    我得民而治,則馬有紫燕、蘭池,馬有秀騏、逢,馬有騏、徑駿。

    夫馬者,良工御之,則和馴端正,致遠道矣;僕人御之,則馳奔毀車矣。民者,譬之馬也。堯舜御之,則天下端正;桀紂御之,則天下奔于歷山。

    車輕道近,則鞭策不用;鞭策之所用,遠道重任也。刑罰者,民之鞭策也。

    為刑者,刑以輔教服不听也。

    秦穆公明于听獄,斷刑之日,揖士大夫曰︰“寡人不敏,教不至,使民入于刑,寡人與有戾焉。二三子各據爾官,無使民困于刑。”繆公非樂刑民,不得已也。此其所以善刑也。

    夫知眾類,知我則知人矣。天雨雪,楚莊王披裘當戶曰︰“我猶寒,彼百姓賓客甚矣!”乃遣使巡國中,求百姓賓客之無居宿、絕糧者,賑之,國人大悅。

    悅尼而來遠。

    先王豈無大鳥怪獸之物哉?然而不私也。

    徐偃王好怪,沒深水而得怪魚,入深山而得怪獸者,多列于庭。

    徐偃王有筋而無骨。

    莒君好鬼巫而國亡。

    天子忘民則滅,諸侯忘民則亡。

    娶同姓,以妾為妻,變太子,專罪大夫,擅立國,絕鄰好,則幽。改衣服,易禮刑,則放。

    好酒忘身。

    障賢者死。

    古有五王之相,秦公身、吳班、孫尢夫人、冉贊、公子麋。

    古者為規矩準繩,使天下效焉。

    造歷者,羲和之子也。

    造冶者,蚩尢也。

    造車者,奚仲也。

    昆吾作陶。

    皋陶擇羝裘以御之。

    蒲衣生八年,舜讓以天下;周王太子晉生八年,而服師曠。

    虎豹之駒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氣;鴻鵠之羽翼未全,而有四海之心。賢者之生亦然。

    仲尼曰︰“面貌不足觀也。先祖天下不見稱也,然而名顯天下,聞于四方,其惟學者乎!”

    家有千金之玉而不知,猶之貧也,良工治之,則富m一國;身有至貴而不知,猶之賤也,聖人告之,則貴最天下。

    孔子曰︰“誦《詩》讀《書》,與古人居;讀《書》誦《詩》,與古人謀。”

    仲尼志意不立,子路侍,儀服不修;公西華侍,禮不習;子貢侍,辭不辨;宰我侍,亡忽古今;顏回侍,節小物;冉伯牛侍,曰︰“吾以夫六子自厲也。”

    閔子騫肥,子貢曰︰“何肥也?”子騫曰︰“吾出見其美車馬,則欲之;入聞先王之言,則又思欲之。兩心相與戰,今先王之言勝,故肥。”

    子夏曰︰“君子漸于饑寒而志不僻,侉于五兵而辭不懾,臨大事不忘昔席之言。”

    仁則人親之,義則人尊之,智則人用之也。

    樹蔥韭者,擇之則蕃。仁義亦不可不擇也。惟善無基,義乃繁滋,敬災與凶,禍乃不重。

    草木無大小,必待春而後生。人待義而後成。

    十萬之軍,無將軍必大亂。夫義,萬事之將也。國之所以立者,義也;人之所以生者,亦義也。

    眾以虧形為辱,君子以虧義為辱。

    賢者之于義,曰︰“貴乎?義乎?”曰︰“義。”是故堯以天下與舜。曰︰“富乎?義乎?”曰︰“義。”是故子罕以不受玉為寶。曰︰“生乎?義乎?”曰︰“義。”是故務光投水而殪。三者人之所重,而不足以易義。

    義必利。雖桀殺關龍逢,紂殺王子比干,猶謂義之必利也。

    箕子胥余漆體而為厲,披發佯狂,以此免也。

    莒國有名焦原者,廣數尋,長五十步,臨百仞之溪,莒國莫敢近也。有以勇見莒子者,獨卻行齊踵焉。莒國莫之敢近已,獨齊踵焉,所以服莒國也。夫義之為焦原也,亦高矣。是故賢者之于義也,必且齊踵焉,此所以服一世也。

    中黃伯曰︰“余左執太行之,而右搏雕虎,惟象之未與,吾心試焉。”有力者,則又願為牛,欲與象斗以自試。今二三子以為義矣,將惡乎試之?夫貧窮,太行之也;疏賤者,義之雕虎也。而吾日遇之,亦足以試矣。

    人謂孟賁曰︰“生乎?勇乎?”曰︰“勇。”“貴乎?勇乎?”曰︰“勇。”“富乎?勇乎?”曰︰“勇。”三者人之所難,而皆不足以易勇,此其所以能攝三軍、服猛獸故也。

    孟賁水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虎兕。

    飛廉、惡來,力角犀兕,勇搏熊犀也。

    田成子問勇,顏b聚之答也不敬。田子之僕填劍曰︰“更言則生,不更則死。”b聚曰︰“以死為有智,今吾生是也。是吾所以懼汝,而反以懼我。”

    聖人畜仁而不主仁,畜知而不主知,畜勇而不主勇。昔齊桓公脅于魯君,而獻地百里;句踐脅于會稽,而身官之三年;趙襄子脅于智伯,而以顏為愧。其卒桓公臣魯君,句踐滅吳,襄子以智伯為戮。此謂勇而能怯者也。

    湯復于湯邱,文王幽于里,武王羈于玉門,越王役于會稽,秦穆公敗于肴塞。齊桓公遇賊,晉文公出走。故三王資于辱,而五伯得于困也。

    鮑叔為桓公祝曰︰“使臣無忘在莒時,管子無忘在魯時,甯戚無忘車下時。”

    為令尹而不喜,退耕而不憂,此孫叔敖之德也。

    孔子至于勝母,暮矣,而不宿;過于盜泉,渴矣,而不飲。惡其名也。

    曾子每讀喪禮,泣下沾襟。

    魯人有孝者,三為母北,魯人稱之。彼其斗則害親,不斗則辱羸矣,不若兩降之。

    韓雉見申羊于魯,有龍飲于沂,韓雉曰︰“吾聞之出,見虎搏之,見龍射之,今弗射,是不得行吾聞也。”遂射之。

    荊莊王命養由基射蜻蛉,王曰︰“吾欲生得之。”養由基援弓射之,拂左翼焉,王大喜。

    駙馬其為荊王使于巴,見擔者,問之是何以,曰︰“所以人也”。于是請買之,金不足,又益之車馬。已得之,盡注之于江。

    公輸般為蒙天之階,階成,將以攻宋。墨子聞之,赴于楚,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見般,曰︰“聞子為階,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無罪而攻之,不可謂仁,胡不已也。”公輸般曰︰“不可,吾既以言之王矣。”墨子曰︰“胡不見我于王。”公輸般曰︰“諾。”墨子見楚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梁肉,鄰有糟糠,而欲竊之。此為何若人?”王曰︰“此為竊疾耳。”墨子曰︰“荊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猶文軒之與敝輿也。荊有雲夢犀兕、麋鹿盈溢,江漢之魚鱉、黿鼉為天下饒,宋所謂無雉兔、鮒魚者也,猶梁肉之與糟糠也;荊有長松、文梓、F、豫章,宋無長木,此猶錦繡之與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王曰︰“善哉,請無攻宋。”

    齊有田果者,命狗曰富,命子為樂。將欲祭也,狗入室,果呼之曰︰“富出!”巫曰︰“不祥也!”家果大禍,長子死,哭曰︰“樂乎!”而不似悲也。

    宋人有公斂皮者,適市,反呼曰︰“公斂皮!”屠者遽收其皮。

    夷逸者,夷詭諸之裔。或勸其仕,曰︰“吾譬則牛也,寧服軛以耕于野,不忍被繡入廟而為牲。”

    楚狂接輿,耕于方城。

    隱者西鄉曹。

    曼邱氏。

    北門子。

    孔子曰︰“詘寸而信尺,小枉而大直,吾為之也。”

    聖人權福則取重,權禍則取輕。

    君子量才而受爵,量功而受祿。

    能官者必稱事。

    守道固窮,則輕王公。

    卑牆來盜。榮辱由中出,敬侮由外生。

    言美則響美,言惡則響惡;身長則影長,身短則影短。名者,響也;行者,影也。是故慎而言,將有和之;慎而行,將有隨之。

    夫龍門,魚之難也;太行,牛之難也;以德報怨,人之難也。

    厚積不登,高台不處,高室多陽,大室多陰,故皆不居。

    天神曰靈,地神曰祗,人神曰鬼。鬼者,歸也,故古者謂死人為歸人。

    老萊子曰︰“人生于天地之間,寄也。寄者,固歸也。”

    其生也存,其死也亡。

    人生也,亦少矣;而歲往之,亦速矣。

    先王之祠禮也,天子祭四極,諸侯祭山川,大夫祭五祀,士祭其親也。


如果你對尸子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尸子》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