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孝至卷第十三

類別︰子部 作者︰漢•楊雄 書名︰楊子法言

    孝,至矣乎!一言而該,聖人不加焉。

    父母,子之天地與?無天何生?無地何形?天地裕于萬物乎?萬物裕于天地乎?裕父母之裕,不裕矣。事父母自知不足者,其舜乎?不可得而久者,事親之謂也。孝子愛日。

    孝子有祭乎?有齊乎?夫能存亡形,屬荒絕者,惟齊也。故孝子之于齊,見父母之存也,是以祭不賓。人而不祭,豺獺乎!或問“子”。曰︰“死生盡禮,可謂能子乎!”曰︰“石奮、石建,父子之美也。無是父,無是子;無是子,無是父。”或曰︰“必也,兩乎?”曰︰“與堯無子,舜無父,不如堯父舜子也。”“子有含菽絮而致滋美其親,將以求孝也。人曰偽,如之何?”曰︰“假儒衣書,服而讀之,三月不歸,孰曰非儒也?”或曰︰“何以處偽?”曰︰“有人則作,無人則輟之謂偽。觀人者,審其作輟而已矣。”不為名之名,其至矣乎!為名之名,其次也。

    或問“忠言嘉謀”。曰︰“言合稷、契之謂忠,謀合皋陶之謂嘉。”或曰︰“邵如之何?”曰︰“亦勖之而已,庳則秦、儀、鞅、斯亦忠嘉矣。”堯、舜之道皇兮,夏、殷、周之道將兮,而以延其光兮。或曰︰“何謂也?”曰︰“堯、舜以其讓,夏以其功,殷、周以其伐。”或曰︰“食如蟻,衣如華,朱輪駟馬,金朱煌煌,無已泰乎?”曰︰“由其德,舜、禹受天下不為泰。不由其德,五兩之綸,半通之銅,亦泰矣。”天下通道五,所以行之一,曰勉。

    或曰︰“力有扛洪鼎,揭華旗。知、德亦有之乎?”曰︰“百人矣。德諧頑  猛蜆  樘斕兀 尾徊猓 偃撕 俊被蛭省熬薄T唬骸懊鞁狻!蔽省俺肌薄T唬骸叭舳A。”“敢問何謂也?”曰︰“君子在上,則明而光其下;在下,則順而安其上。”或曰︰“聖人事異乎?”曰︰“聖人德之為事,異亞之。故常修德者,本也;見異而修德者,末也。本末不修而存者,未之有也。”天地之得,斯民也;斯民之得,一人也;一人之得,心矣。

    吾聞諸傳,老則戒之在得。年彌高而德彌邵者,是孔子之徒與?或問︰“德有始而無終,與有終而無始也,孰寧?”曰︰“寧先病而後瘳乎?寧先瘳而後病乎?”或問“大”。曰︰“小。”問“遠”。曰“邇。”未達。曰︰“天下為大,治之在道,不亦小乎?四海為遠,治之在心,不亦邇乎?”或問“俊哲、洪秀”。曰︰“知哲聖人之謂俊,秀穎德行之謂洪。”君子動則擬諸事,事則擬諸禮。

    或問“群言之長,群行之宗”。曰︰“群言之長,德言也;群言之宗,德行也。”或問“泰和”。曰︰“其在唐、虞、成周乎?觀《書》及《詩》溫溫乎,其和可知也。”周康之時,頌聲作乎下,《關雎》作乎上,習治也。齊桓之時,而《春秋》美邵陵,習亂也。故習治則傷始亂也。習亂,則好始洽也。

    漢德其可謂允懷矣。黃支之南,大夏之西,東、北女,來貢其珍。漢德其可謂允懷矣,世鮮焉。

    芒芒聖德,遠人咸慕,上也;武義璜璜,兵征四方,次也;宗夷猾夏,蠢迪王人,屈國喪師,無次也。

    麟之儀儀,鳳之師師,其至矣乎!螭虎桓桓,鷹隼羽戔ぼ,未至也。

    或曰︰“言凶ぼ北夷,被我純繢,帶我金犀,珍膳寧,不亦享乎?”曰︰“昔在高、文、武,實為兵主。今稽首來臣,稱為北蕃,是為宗廟之神,社稷之靈也,可不享?”龍堆以西,大漠以北,鳥夷、獸夷,郡勞王師,漢家不為也。

    朱崖之絕,捐之之力也。否則介鱗易我衣裳。

    君人者,務在殷民阜財,明道信義,致帝者之用,成天地之化,使粒食之民粲也,晏也。享于鬼神,不亦饗乎?天道勞功。或問“勞功”。曰︰“日一日勞,考載曰功。”或曰︰“君逸臣勞,何天之勞?”曰︰“于事則逸,于道則勞。”周公以來,未有漢公之懿也,勤勞則過于阿衡。

    漢興二百一十載而中天,其庶矣乎!闢b以本之,校學以教之,禮樂以容之,輿服以表之。復其井、刑,勉人役,唐矣夫。

    《法言序》

    天降生民,倥侗顓蒙,恣乎情性,聰明不開,訓諸理,撰《學行》。

    降周迄孔,成于王道,終後誕章乖離,諸子圖徽,撰《吾子》。

    事有本真,陳施于意,動不克,咸本諸身,撰《修身》。

    芒芒天道,昔在聖考,過則失中,不及則不至,不可奸罔,撰《問道》。

    神心忽恍,經緯萬方,事系諸道、德、仁、義、禮,撰《問神》。

    明哲煌煌,旁燭無疆,遜于不虞,以保天命,撰《問明》。

    假言周于天地,贊于神明,幽弘橫廣,絕于邇言,撰《寡見》。

    聖人聰明淵懿,繼天測靈,冠乎群倫,經諸範,撰《五百》。

    立政鼓眾,動化天下,莫尚于中和。中和之發,在于哲民情,撰《先知》。

    仲尼以來,國君將相,卿士名臣,參差不齊,一概諸聖,撰《重黎》、《淵騫》。

    君子純終領聞,蠢迪撿押,旁開聖則,撰《君子》。

    孝莫大于寧親,寧親莫大于寧神,寧神莫大于四表之歡心,撰《孝至》。


如果你對楊子法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楊子法言》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