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歷類 歲差乃星度與日周差而歲實無差

類別︰子部 作者︰明•方以智 書名︰物理小識

    ○歲差之說紛矣智決之曰歲差者恆星行度歷差于靜天之度而歲實日周遂與恆星之度移也日一年從西向東行二十八宿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尚差一分余而至六十余年差一度約積三萬年不足而復于原宿之度矣按堯時冬至初昏昴中日在虛七度呂不韋月令日在斗二十二度漢元和三年在斗二十一度晉太元九年在斗十七度宋元嘉十年在斗十四度唐開元十二年在斗九度半宋改統天歷在斗二度元改授時歷在箕十度至洪武甲子在箕七度嘉靖三年初昏室中日在箕三度萬歷四十年在箕三度十九分十九秒起堯甲辰至今癸未凡四千年共差五十八度六十八年又七月一十三日三時差一度二萬五千一百有余年差三百六十五度有余為一周天此均算耳細準未確也自漢鄧平改歷洛下閎謂百年後當差一度漢末劉洪作乾象歷有核歲之法晉虞喜始以天為天歲為歲立差以追其變以五十年退一度何承天增之約百年退一度隋劉焯折取二家中數為七十五年又劉炫謂四十五年梁虞鄺謂百八十六年祖沖之謂百八十三年唐僧一行大衍歷則八十三年宋統天歷則六十七年元郭守敬及許衡王恂輩測影驗氣減周歲為三百六十五日二十四分二十五秒加周天為三百六十五度二十五分七十五杪強弱相較差一分五十秒積六十六年有奇而退一度定為歲差上推則每百年長一下推則百年消一洪武中元統大統歷不用消長之法而積分猶仍授時也正統十四年己巳朔二至之晷有晝夜六十一刻之文矣嘉靖初華湘秦歲差三度五十二分五十秒矣萬歷中利瑪竇入仍約六十六年八閱月而差一度每年不及周天一分五十秒王曰俞雲萬歷四十年冬至日在黃道箕三度一十九分一十九秒八十微赤道箕四度四分二十五微故內道口在璧一度外道口在軫初度距今丙戌歷三十四年歲差一分三十五秒則今之冬至其內道口已不在璧而在室外道口已不在軫而在翼其約之者法不一也格致草雲歲差二萬五千年而周西渾蓋雲凡經星以四萬九千歲一周天或約二萬九千又約二萬八千蓋其所差之理未得安可執一法以窮之老父中丞公曰崇禎庚辰與石齋黃公同在西庫公衍象正以易定歷妙哉然三乘六十四卦以應六十年歷而以守敬萬法積之終不免于灑派納虛也蓋古以日為法也既雲不及一度或一度大則不必拘日以為法矣易以數為端幾而定于環輪靜天亦猶是也均列定限分別節度以日所行至者紀于何節之分秒焉月五星所至亦紀之經星所行亦紀之則所差之由與追差之合自犁然也或曰天不可見以經星纏次為考靜天何所考乎潛老夫謂算家遇不可問之數則立商法焉商而兩測之而中之度于是乎定今以靜天環一定之分秒而使日月五星與經星皆各行其遲速之行豈能逃乎猶之曾通易幾者無往非河洛則物物之未有物先皆歷歷河洛也因建此意以待神明之士智曰此定恆法也而隨時測驗盈虛在其中矣天運盈虛一年有盈虛一日亦有盈虛又多年而盈多年而虛穆公曰地亦有游欲據一歲之測而定之乎欲明其理理則如此蓋從前止以經星宿天而日周之不知經星亦自行于靜天而靜天不可見故無悟者[中履曰黃先生易歷先祖為圓其義朱康流年伯為黃先生門人丙申老父廬墓卒時論業問海寧康流年伯報書日授時消長之法以推今測之晷影冬至先天約二十刻矣所以然者元時為極消上推百年長一下推亦應百年長一自元迄今三百余年應益三分故象正小余二十八履按經星常移古今宿度分數不一冬夏二至有時闊狹太陽時遲時疾安可一算哉然其冒準有通征不可不求其故也暄曰方潛夫中丞公以易數度為準而立商靜天有一定之度動天有一定之至周靜天之度切動天之至以成其歲節氣齊而南陸極歲何嘗有差但仰視諸星稍移分許耳是可謂之星差實是經星周天百十年移一度而遲速不等也按嘉靖三年冬箕三度在南至迄今百三十余年箕三尚在至萬歷四十年箕三度十九分十九秒在至庚子冬箕三度五十四分二十八秒在至則已進而復退不知凡幾再百余年此度猶不能逾南至而過也金水均算歲一周天然金自周小輪者強半水周小輪者三決不能據其平日之行而定其周天之度也況經星跳曜不一甚遠甚微又豈能據其平日所行一度與四五十度之均算而定周天乎是經星之測亦難也天周大輪諸星頻激小輪種種有差算亦種種有定算余與方位伯別有專書問答以請教于神明之者中通曰經星久亦移動如觜宿距參漢洛下閎測得二度宋皇元豐間測止一度守敬測止五分崇禎戊辰測之不惟無分更侵入參二十四分矣又如北極天樞一星古測離北極二度後行過北極今逾三度有奇矣是經星之居位不定也西分經星之度與班固費蔡邕皆不一也日法或八十一分或三千四十分或九百四十分或三百六十分或萬分且如守敬百秒為分百微為秒泰西約以六十亦不齊也況乎太陽行有遲速經星之行亦有遲速乎歲差者每歲日與經星相差或多或寡渾蓋以經星四萬九千歲一周天為歲差非也自堯甲辰冬至日在虛七度至秦莊襄元年冬至日在斗二十二度凡二千二十八年而差十五度半冬至日在斗五度凡一千二百九十二年而差十八度此此百有三十年強差一度也自莊襄元年至宋慶歷甲申七十二年弱差一度也或多或寡之說尚何疑乎]


如果你對物理小識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物理小識》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