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帝紀第九

類別︰史部 作者︰房玄齡 書名︰晉書

    【原文】

    簡文皇帝諱昱,字道萬,元帝之少子也。幼而岐嶷,為元帝所愛。郭璞見而謂人曰︰“興晉祚者,必此人也。”及長,清虛寡欲,尤善玄言。永昌元年,元帝詔曰︰“先公武王、先考恭王君臨瑯邪。繼世相承,國嗣未立,蒸嘗靡主,朕常悼心。子昱仁明有智度,可以虔奉宗廟,以慰罔極之恩。其封昱為瑯邪王,食會稽、宣城如舊。”咸和元年,所生鄭夫人薨。帝時年七歲,號慕泣血,固請服重。成帝哀而許之,故徙封會稽王,拜散騎常侍。九年,遷右將軍,加侍中。咸康六年,進撫軍將軍,領秘書監。建元元年夏五月癸丑,康帝詔曰︰“太常職奉天地,兼掌宗廟,其為任也,可謂重矣。是以古今選建,未嘗不妙簡時望,兼之儒雅。會稽王叔履尚清虛,志道無倦,優游上列,諷議朝肆。其領太常本官如故。”永和元年,崇德太後臨朝,進位撫軍大將軍、錄尚書六條事。二年,驃騎何充卒,崇德太後詔帝專總萬機。八年,進位司徒,固讓不拜。穆帝始冠,帝稽首歸政,不許。廢帝即位,以瑯邪王絕嗣,復徙封瑯邪,而封王子昌明為會稽王。帝固讓,故雖封瑯邪而不去會稽之號。太和元年,進位丞相、錄尚書事,入朝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給羽葆鼓吹班劍六十人,又固讓。及廢帝廢,皇太後詔曰︰“丞相、錄尚書、會稽王體自中宗,明德劭令,英秀玄虛,神棲事外。以具瞻允塞,故阿衡三世。道化宣流,人望攸歸,為日已久。宜從天人之心,以統皇極。主者明依舊典,以時施行。”于是大司馬桓溫率百官進太極前殿,具乘輿法駕,奉迎帝于會稽邸,于朝堂變服,著平巾幘單衣,東向拜受璽綬。

    咸安元年冬十一月己酉,即皇帝位。桓溫出次中堂,令兵屯衛。乙卯,溫奏廢太宰、武陵王及子總。詔魏郡太守毛安之帥所領宿衛殿內,改元為咸安。庚戌,使兼太尉周頤告于太廟。辛亥,桓溫遣弟秘逼新蔡王晃詣西堂,自列與太宰、武陵王等謀反。帝對之流涕,溫皆收付廷尉。癸丑,殺東海二子及其母。初,帝以沖虛簡貴,歷宰三世,溫素所敬憚。及初即位,溫乃撰辭欲自陳述,帝引見,對之悲泣,溫懼不能言。至是,有司承其旨,奏誅武陵王,帝不許。溫固執至于再三,帝手詔報曰︰“若晉祚靈長,公便宜奉行前詔。如其大運去矣,請避賢路。”溫覽之,流汗變色,不復敢言。乙卯,廢及其三子,徙于新安。丙辰,放新葵王晁于衡陽。戊午,詔曰︰“王室多故,穆哀早世,皇胤夙遷,神器無主。東海王以母弟近屬,入纂大統,嗣位經年,昏暗亂常,人倫虧喪,大禍將及,則我祖宗之靈靡知所托。皇太後深懼皇基,時定大計。大司馬因順天人,協同神略,親帥群後,恭承明命。雲霧既除,皇極載清,乃顧朕躬,仰承弘緒。雖伊尹之寧殷朝,博陸之安漢室,無以尚也。朕以寡德,猥居元首,實懼眇然,不克負荷,戰戰兢兢,罔知攸濟。思與兆庶更始,其大赦天下,大五日,增文武位二等,孝順忠貞鰥寡孤獨米人五斛。”己未,賜溫軍三萬人,人布一匹,米一斛。庚申,加大司馬桓溫為丞相,不受。辛酉,溫旋自白石,因鎮姑孰。以冠軍將軍毛武生都督荊州之沔中、揚州之義城諸軍事。十二月戊子,詔以京都有經年之儲,權停一年之運。庚寅,廢東海王奕為海西公,食邑四千戶。辛卯,初薦酃淥酒于太廟。

    二年春正月辛丑,百濟、林邑王各遣使貢方物。二月,苻堅伐慕容桓于遼東,滅之。三月丁酉,詔曰︰“朕居阿衡三世,不能濟彼時雍,乃至海西失德,殆傾皇祚。賴祖宗靈祗之德,皇太後淑體應期,輔忠賢,百官戮力,用能蕩氣務于昊蒼,耀晨輝于宇宙。遂以眇身,托于王公之上,思賴群賢,以弼其闕。夫敦本息末,抑絕華競,使清濁異流,能否殊貫,官無秕政,士無謗,不有懲勸,則德禮焉施?且強寇未殄,勞役未息,自非軍國戎祀之耍,其華飾煩費之用皆省之。夫肥遁窮谷之賢,滑泥揚波之士,雖抗志玄霄,潛默幽岫,貪屈高尚之道,以隆協贊之美,孰與自足山水,棲遲丘壑,徇匹夫之潔,而忘兼濟之大邪?古人不借賢于曩代,朕所以虛想于今日。內外百官,各勤所司,使善無不達,惡無不聞,令詩人元素餐之刺,而吾獲虛心之求焉。”癸丑,詔曰︰“吾承祖宗洪基,而昧于政道,懼不能允厘天工,克隆先業,夕惕惟憂,若涉泉冰。賴宰輔忠德,道濟伊望,群後竭誠,協契斷金,內外盡匡翼之規,文武致匪躬之節,冀因斯道,終克弘濟。每念干戈未戢,公私疲悴,鎮有疆理之務,征戍懷東山之勤,或白首戎陣,忠勞未敘,或行役彌久,擔石靡儲,何嘗不昧旦晨興,夜分忘寢。雖未能撫而巡之,且欲達其此心。可遣大使詣大司馬,並問方伯,逮于邊戍,宣詔大饗,求其所安。又籌量賜給,悉令周普。”乙卯,詔曰︰“往事故之後,百度未充,群僚常俸,並皆寡約,蓋隨時之義也。然退食在朝,而祿不代耕,非經通之制。今資儲漸豐,可籌量增俸。”騶虞見豫章。夏四月,徙海西公于吳縣西柴里。追貶庾後曰夫人。六月,遣使拜百濟王余句為鎮東將軍,領樂浪太守。戊子,前護軍將軍庚希舉兵反,自海陵入京口,晉陵太守卞眈奔于曲阿。秋七月壬辰,桓溫遣東海內史周少孫討希,擒之,斬于建康市。己未,立會稽王昌明為皇太子,皇子道子為瑯邪王,領會稽內史。是日,帝崩于東堂,時年五十三。葬高平陵,廟號太宗。遺詔以桓溫輔政,依諸葛亮、王導故事。

    帝少有風儀,善容止,留心典籍,不以居處為意,凝塵滿席,湛如也。嘗與桓溫及武陵王同載游版橋,溫遽令鳴鼓吹角,車馳卒奔,欲觀其所為。大恐,求下車,而帝安然無懼色,溫由此憚服。溫既仗文武之任,屢建大功,加以廢立,威振內外。帝雖處尊位,拱默守道而已,常懼廢黜。先是,熒惑入太微,尋而海西廢。及帝登阼,熒惑又入太微,帝甚惡焉。時中書郎郗超在直,帝乃引入,謂曰︰“命之修短,本所不計,故當無復近日事邪!”超曰︰“大司馬臣溫方內固社稷,外恢經略,非常之事,臣以百口保之。”及超請急省其父,帝謂之曰︰“致意尊公,家國之事,遂至于此!由吾不能以道匡衛,愧嘆之深,言何能喻。”因詠庾闡詩雲“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遂泣下沾襟。帝雖神識恬常 藜檬來舐裕 市話渤莆 蕕壑 鰨 逄覆釷ゥI趁胖H懶殖 浴盎後 性短宥拊渡瘛薄P渙樵思F湫惺攏 嘁暈 魷字 蒼啤

    孝武皇帝諱曜,字昌明,簡文帝第三子也。興寧三年七月甲申,初封會稽王。咸安二年秋七月己未,立為皇太子。是日,簡文帝崩,太子即皇帝位。詔曰︰“朕以不造,奄丁閔凶,號天扣地。靡知所訴。藐然幼沖,眇若綴旒,深惟社稷之重,大懼不克負荷。仰憑祖宗之靈,積德之祀。先帝淳風玄化,遺詠在民。宰輔英賢,勛隆德盛。顧命之托,實賴匡訓。群後率職,百僚勤政。冀孤弱之躬有寄,皇極之基不墜。先恩遺惠,播于四海,思弘余潤,以康黎庶。其大赦天下,與民更始。”九月甲寅,追尊皇妣會稽王妃曰順皇後。冬十月丁卯,葬簡文皇帝于高平陵。十一月甲午,妖賊盧悚晨人殿庭,游擊將軍毛安之等討擒之。是歲,三吳大旱,人多餓死,詔所在振給。苻堅陷仇池,執秦州刺史楊世。

    寧康元年春正月己丑朔,改元。二月,大司馬桓溫來朝。三月癸丑,詔除丹陽竹格等四桁稅。夏五月,旱。秋七月己亥,使持節、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錄尚書、大司馬、揚州牧、平北將軍、徐級荽淌貳 峽エ 肝羅啊8紓 醫 富砦 魑鶻 R越 荽淌坊賦邐 芯  級窖鐫Л  罹隆 鎦荽淌罰 蜆檬搿0嗽氯勺櫻 緄綠 罅儷 閼>旁攏 藜嶠 畎部虡ㄕ晬輳 隕惺櫧蛻渫醣脛  惺榱睿 舨可惺樾話參 惺櫧蛻洌 夤謔返笠臀 敝欣山  級荽淌罰 蜆懍輟8粗霉飴謊  笏九 か俑 佟6  攏 髕焦 盤 狽轎鎩J 輝攏 藜嶠 畎蠶蓁麂傲骸 娑藎 淌分苤偎鎪 鏤邇 隙蕁

    二年春正月癸未朔,大赦。追封謚故會稽世子郁為臨川獻王。己酉,北中郎將、徐級荽淌返笠妥洹6鹿 螅 緣ダ粢跆怪  敝欣山  級荽淌貳6 齲 行秦糜諗 欏H鹵紓 縲羌謫怠O乃腦氯尚紓 侍 筅 唬骸扒晷筮   咸轂硪歟 齬鬯貢洌 鵓逵諢場7蛞蟣渲灤藎 怨胖 潰 薷也豢艘飧蔥模 運鉀手校坑秩獍氯潰 呻磐ゅ  擋 椋 儺帳V擔 硪刮┬牽 荒芡常 聳閉簦 繞淶窶⑴H庖逍恕 曇盎嶧饉  賾壬跽擼  荒曜獠跡 浯翁 輳  翊嘸匆源橢 !蔽逶攏 袢甦龐院攀褳  Z諼F啥跡 彩鉤隻O。秋七月,涼州地震,山崩。苻堅將鄧羌攻張育,滅之。八月,以長秋將建,權停婚姻。九月丁丑,有星孛于天市。冬十一月己酉,天門賊攻郡,太守王匪死之,征西將軍桓豁遣師討平之。長城人錢步射、錢弘等作亂,吳興太守序討平之。癸酉,鎮遠將軍桓石虔破苻堅將姚萇于墊江。

    三年春正月辛亥,大赦。夏五月丙午,北中郎將、徐級荽淌貳 短錆鍆跆怪 洹<滓 災芯  鎦荽淌坊賦邐 蟣苯   荽淌罰 虻ゼ劍 惺櫧蛻湫話擦煆鎦荽淌貳G鋨嗽鹿鎪齲  屎笸跏希 笊猓 游奈湮灰壞取>旁攏 勱病緞  貳6  鹿鎘縴罰 沼惺粗 J 鹿鏤矗 袷廾旁幀<咨輳 侍 筅 唬骸扒耆帳錘奼洌  擋皇剩 淇思核季齲 淳Σ浞健F浯桶儺漲鈁咼祝 宋艴!憊鎪齲 窞偷 謚刑茫 艨鬃櫻 匝棧嘏洹

    太元元年春正月壬寅朔,帝加元服,見于太廟。皇太後歸政。甲辰,大赦,改元。丙午,帝始臨朝。以征西將軍桓豁為征西大將軍,領軍將軍郗治 蚓蠼  芯 賦邐 燈鎝  由惺櫧蛻湫話倉惺榧唷 忌惺槭隆<鬃櫻 私ㄆ降人牧輟O奈逶鹿 螅 卣稹<滓  唬骸扒暾呱咸齏辜啵 錘媛耪茫 抻芯逖桑  櫨諦摹K妓砸橛核潰 夤蹲錚 虼蟊洌 脛 肌!庇謔譴笊猓 鑫奈湮桓饕壞取A攏 て蛹渫跚兆臃噸  攣渫酢G鍥 攏 藜嶠 盾上 怪藎 泊淌氛盤  ∮釁淶亍R宜齲 忍鍤兆庵 疲  躋韻驢謁懊茲 迷諞壑 懟6  攏 譜急繃魅擻諢茨稀J 輝錄核人罰 沼惺粗 Z  儷飛擰J 攏 藜 蠱浣 蘼騫ヶ 創跎嬉黻

    二年春正月,繼絕世,紹功臣。三月,以賈荽淌煩p序為南中郎將、梁州刺史、監沔中諸軍,鎮襄陽。閏月壬午,地震。甲申,暴風,折木發屋。夏四月己酉,雨雹。五月丁丑,地震。六月己巳,暴風,揚沙石。林邑貢方物。秋七月乙卯,老人星見。八月壬辰,四騎將軍桓沖來朝。丁未,以尚書僕射謝安為司徒。丙辰,使持節、都督荊梁寧益交廣六州諸軍事、荊州刺史、征西大將軍桓豁卒。冬十月辛丑,以車騎將軍桓沖都督荊江梁益寧交廣七州諸軍事、領護南蠻校尉、荊州刺史,尚書王蘊為徐州刺史、督江南晉陵諸軍,征西司馬謝玄為賈荽淌貳 懍 唷 嘟 敝罹H梢Iえ J獺 蠊飴淮蠓頡か惺榱鍆醣脛 洹J 賂 隕惺櫫踣課 惺櫧蛻洹

    三年春二月乙巳,作新宮,帝移居會稽王邸。三月乙丑,雷雨,暴風,發屋折木。夏五月庚午,陳留王曹恢薨。六月,大水。秋七月辛巳,帝入新宮。乙酉,老人星見南方。

    四年春正月辛酉,大赦,郡縣遭水旱者減租稅。丙子,謁建平等七陵。二月戊午,苻堅使其子丕攻陷襄陽,執南中郎將序。又陷順陽。三月,大疫。壬戌,詔曰︰“狡寇縱逸,守傾沒,疆埸之虞,事兼平日。其內外眾官,各悉心戮力,以康庶事。又年谷不登,百姓多匱。其詔御所供,事從儉約,九親供給,眾官廩俸,權可減半。凡諸役費,自非軍國事要,皆宜停省,以周時務。”癸未,使右將軍毛武生帥師伐蜀。夏四月,苻堅將韋鐘陷魏興,太守吉挹死之。五月,苻堅將句難、彭超陷盱眙、高密內史毛之為賊所執。六月,大旱。戊子,征虜將軍謝玄及超、難戰于君川,大破之。秋八月丁亥,以左將軍王蘊為尚書僕射。乙未,暴風,揚沙石。九月,盜殺安太守傅湛。冬十二月己酉朔,日有蝕之。

    五年春正月乙巳,謁崇平陵。夏四月,大旱。癸酉,大赦五歲刑以下。五月,大水。以司徒謝安為衛將軍、儀同三司。六月甲寅,震含章殿四柱,並殺內侍二人。甲子,以比歲荒儉,大赦,自太元三年以前逋租宿債皆蠲除之,其鰥寡窮獨孤老不能自存者,人賜米五斛。丁卯,以驃騎將軍、瑯邪王道子為司徒。秋九月癸未,皇後王氏崩。冬十月,九真太守李遜據交州反。十一月乙酉,葬定皇後于隆平陵。

    六年春正月,帝初奉佛法,立精舍于殿內,引諸沙門以居之。丁酉,以尚書謝石為尚書僕射。初置督運御史官。夏六月庚子朔,日有蝕之。揚、荊、江三州大水。己巳,改制度,減煩費,損吏士員七百人。秋七月丙子,赦五歲刑已下。甲午,交址太守杜瑗斬李遜,交州平。大饑。冬十一月己亥,以鎮軍大將軍郗治 究鍘;嶧頌叢  矗 院虐捕   蚓尉話  制街 J 錄壯劍 藜崆財湎逖秈 匱終鸝芫沽輳 逖秈 鞀甘  智苤 

    七年春三月,林邑範熊遣使獻方物。秋八月癸卯,大赦。九月,東夷五國遣使來貢方物。苻堅將都貴焚燒沔北田谷,略襄陽百姓而去。冬十月丙子,雷。

    八年春二月癸未,黃霧四塞。三月,始興、南康、廬陵大水,平地五丈。丁巳,大赦。夏五月,輔國將軍楊亮伐蜀,拔五城,擒苻堅將魏光。秋七月,鷹揚將軍郭洽及苻堅將張崇戰于武當,大敗之。八月,苻堅帥眾渡淮,遣征討都督謝石、冠軍將軍謝玄、輔國將軍謝琰、西中郎將桓伊等距之。九月,詔司徒、瑯邪王道子錄尚書六條事。冬十月,苻堅弟融陷壽春。乙亥,諸將及苻堅戰于肥水,大破之,俘斬數萬計,獲堅輿輦及雲母車。十一月庚申,詔衛將軍謝安勞旋師于金城。壬子,立陳留王世子靈誕為陳留王。十二月庚午,以寇難初平,大赦。以中軍將軍謝石為尚書令。開酒禁。始增百姓稅米,口五石。前句町王翟遼背苻堅,舉兵于河南,慕容垂自與遼合,遂攻堅子暉于洛陽。仇池公楊世奔還隴右,遣使稱。

    九年春正月庚子,封武陵王孫寶為臨川王。戊午,立新寧王子遵為新寧王。辛亥,謁建平等四陵。龍驤將軍劉牢之克譙城。車騎將軍桓沖部將郭寶伐新城、魏興、上庸三郡,降之。二月辛巳,使持節、都督荊江梁寧益交廣七州諸軍事、車騎將軍、荊州刺史桓沖卒。慕容垂自洛陽與翟遼攻苻堅子丕于。三月,以衛將軍謝安為太保。苻堅北地長史慕容泓、平陽太守慕容沖並起兵背堅。夏四月己卯,增置太學生百人。封張天錫為西平公。使竟陵太守趙統伐襄陽,克之。苻堅將姚萇背堅,起兵于北地,自立為王,國號秦。六月癸丑朔,崇德皇太後褚氏崩。慕容泓為其叔父沖所殺,沖自稱皇太弟。秋七月戊戌,遣兼司空、高密王純之修謁洛陽五陵。己酉,葬康獻皇後于崇平陵。百濟遣使來貢方物。苻堅及慕容沖戰于鄭西,堅師敗績。八月戊寅,司空郗洲啊>旁灤撩  胺娑級叫恍п藜嶠賈荽淌氛懦纈譙渤牽 酥 <孜紓 猶 P話泊蠖級窖鎩   !き盡 ャ  肌ぉ唷 健 摹   骸 妗 骸 故 逯 罹隆6  灤梁Я罰 沼惺粗 6 齲 蛹渫蹶賈 啊R頁螅 孕蠊遠齲 笊狻8紓 ぉ靶虜掏躉蔚蒢e 虜掏酢\藜崆嘀荽淌奮蘩仕Z誒唇怠J 攏 藜嶠 攔獬浦樸諍佑遙 院啪迫  D餃莩遒約椿實畚揮詘 俊

    十年春正月甲午,謁諸陵。二月,立國學。蜀郡太守任權斬苻堅益州刺史李平,益州平。三月,滎陽人鄭燮以郡來降。苻堅國亂,使使奉表請迎。龍驤將軍劉牢之及慕容垂戰于黎陽,王師敗績。夏四月丙辰,劉牢之與沛郡太守周次及垂戰于五橋澤,王師又敗績。壬戌,太保謝安帥眾救苻堅。五月,大水。苻堅留太子宏守長安,奔于五將山。六月,宏來降,慕容沖入長安。秋七月,苻丕自枋頭西走,龍驤將軍檀玄追之,為丕所敗。旱,饑。丁巳,老人星見。八月甲午,大赦。丁酉,使持節、侍中、中書監、大都督十五州諸軍事、衛將軍、太保謝安薨。庚子,以瑯邪王道子為都督中外諸軍事。是月,姚萇殺苻堅而僭即皇帝位。九月,呂光據姑臧,自稱涼州刺史。苻丕僭即皇帝位于晉陽。冬十月丁亥,論淮肥之功,追封謝安廬陵郡公,封謝石南康公,謝玄康樂公,謝琰望蔡公,桓伊永修公,自余封拜各有差。是歲,乞伏國仁自稱大單于、秦河二州牧。

    十一年春正月辛未,慕容垂僭即皇帝位于中山。壬午,翟遼襲黎陽,執太守滕恬之。乙酉。謁諸陵。慕容沖將許木末殺慕容沖于長安。三月,大赦。太山太守張願以郡叛,降于翟遼。夏四月,以百濟王世子余暉為使持節、都督、鎮東將軍、百濟王。代王拓拔圭始改稱魏。癸巳,以尚書僕射陸納為尚書左僕射,譙王恬為尚書右僕射。六月己卯,地震。庚寅,以前輔國將軍楊亮為西戎校尉、雍州刺史,鎮衛山陵。秋八月庚午,封孔靖之為奉聖亭侯,奉宣尼祀。丁亥,安平王邃之薨。翟遼寇譙,龍驤將軍序擊走之。冬十月,慕容垂破苻丕于河東,丕走東垣,揚威將軍馮該擊斬之,傳首京都。甲申,海西公奕薨。十一月,苻丕將苻登僭即皇帝位于隴東。

    十二年春正月乙巳,以豫州刺史序為青、級荽淌罰 蚧匆酢6 矗 笊狻H勺櫻 ┐紓 ぐ菡勰盡N 紓 餃荽箍芎佣  帽碧 匚孿甌寂沓恰5粵汕滄宇瓤蒹岷滿迭@p序擊走之。夏四月戊辰,尊夫人李氏為皇太妃。己丑,雨雹。高平人翟持刺 匭旌 叮 鑰ガ滌詰粵傘A鹿錈   復κ看麇印   G鋨嗽灤了齲  首擁倫諼 侍 櫻 笊猓 鑫奈湮歡齲  T五日,賜百官布帛各有差。九月戊午,復新寧王遵為武陵王,立梁王逢子和為梁王。冬十一月,松滋太守王遐之討翟遼于洛口,敗之。

    十三年夏四月戊午,以青級荽淌煩p序為持節、都督雍梁沔中九郡諸軍事、雍州刺史,譙王恬之為鎮北將軍、青級荽淌貳O牧攏 怠F蚍仕潰 芮 樗夢蔽唬 院藕幽賢酢G鍥 攏 粵山 苑 藶逖簦 幽咸 毓嗥浦 6  攣熳櫻 嗡 朧 罰 俅箬歟 比恕R椅矗 蠓紓 緇蓿 酉吞迷幀1輳  乖虯傯謾 凸蕁 羝錕飩栽幀<漢ュ 由惺榱鐶皇 瀾    峭 盡8櫻 惺榱睢ぐ瀾    峭 拘皇 啊

    十四年春正月癸亥,詔淮南所獲俘虜付諸作部者一皆散遣,男女自相配匹,賜百日廩,其沿線為軍賞者悉贖出之,以襄陽、淮南饒沃地各立一縣以居之。彭城妖賊劉黎僭稱皇帝于皇丘,龍驤將軍劉宰之討平之。二月,扶南獻方物。呂光僭號三河王。夏四月甲辰,彭城王弘之薨。翟遼寇滎陽,執太守張卓。六月壬寅,使持節、都督荊益寧三州諸軍事、荊州刺史桓石虔卒。秋七月甲寅,宣陽門四柱災。八月,姚萇襲破苻登,獲其偽後毛氏。丁亥,汝南王羲薨。九月庚午,以尚書左僕射陸納為尚書令。冬十二月乙巳,雨,木冰。

    十五年春正月乙亥,鎮北將軍、譙王恬之薨。龍驤將軍劉牢之及翟遼、張願戰于太山,王師敗績。征虜將軍序破慕容永于太行。二月辛己,以中書令王恭為都督青加牟 轎逯 罹隆ぉ敖 ぉ級荽淌貳H錄河縴罰 卣稹N斐劍 笊狻G鍥 露 齲 行秦糜詒焙印0嗽攏 蘭穩死畹 儔矗  亓躉持 制街 <撼螅 ┤Φ卣稹S行秦糜詒倍罰 缸餃 c嬤兄羈カ賈荽笏 A p序攻翟遼于滑台,大敗之,張願來降。九月丁未,以吳郡太守王為尚書僕射。冬十二月己未,地震。

    十六年春正月庚申,改築太廟。夏六月,慕容永寇河南,太守楊縉諢髕浦 <何矗 攣渫醴噸 啊G錁旁鹿鏤矗 隕惺橛移蛻渫 為尚書左僕射,以太子詹事謝琰為尚書右僕射。新廟成。冬十一月,姚萇敗苻登于安定。

    十七年春正月己巳朔,大赦,除逋租宿債。夏四月,齊國內史蔣瓷崩職蔡 乇巽炭# 萸嘀莘矗 逼皆  乇巽袒 制街 N逶露: 罰 沼惺粗 A鹿錈  ┤Φ卣稹<滓 嗡 朧 罰 俅箬 S蘭慰ア彼 科穡 K南厝碩嗨勒摺R頤  蠓紓 勰盡N 紓 和蹀啊D餃荽瓜 灶扔誒柩簦 苤  缺加諛餃縈饋G鍥 露﹞螅  字緙0嗽攏 倫鞫  6  露∮希  字緙P梁ュ 級驕R婺 罹隆 V荽淌吠醭雷洹J 輝鹿鎘希 曰潑爬梢籩倏拔 級驕R媼喝 罹隆 V荽淌貳8 惴飫判巴醯雷游 嶧  食首擁攣奈﹫判巴酢J 錄何矗 卣稹J撬輳 鄖鋝揮輳 劣詼 

    十八年春正月癸亥朔,地震。二月乙未,地又震。三月,翟釗寇河南。夏六月己亥,始興、南康、廬陵大水,深五丈。秋七月,旱。閏月,妖賊司馬徽聚黨于馬頭山,劉牢之遣部將討平之。九月丙戌,龍驤將軍楊縉諢髫鄧 罘疳雜阡齲 苤 6  攏  傷潰 有慫夢蔽弧

    十九年夏六月壬子,追尊會稽王太妃鄭氏為簡文宣太後。秋七月,荊、徐二州大水,傷秋稼,遣使振恤之。八月己巳,尊皇太妃李氏為皇太後,宮曰崇訓。慕容垂擊慕容永于長子,斬之。冬十月,慕容垂遣其子惡奴寇廩丘,東平太守韋簡及垂將尹國戰于平陸,簡死之。是歲,苻登為姚興所殺,登太子崇奔于湟中,僭稱皇帝。

    二十年春二月,作宣太後廟。甲寅,散騎常侍、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尚書令陸納卒。三月庚辰朔,日有蝕之。夏六月,荊、徐二州大水。十一月,魏王拓拔圭擊慕容垂子寶于黍谷,敗之。

    二十一年春正月,造清暑殿。三月,慕容垂攻平城,拔之。夏四月,新作永安宮。丁亥,雨雹。慕容垂死,子寶嗣偽位。五月甲子,以望蔡公謝琰為尚書左僕射。大水。六月,呂光僭即天王位。秋九月庚申,帝崩于清暑殿,時年三十五。葬隆平陵。

    帝幼稱聰悟。簡文之崩也,時年十歲,至晡不臨,左右進諫,答曰︰“哀至則哭,何常之有?”謝安嘗嘆以為精理不減先帝。既威權己出,雅有人主之量。既而溺于酒色,殆為長夜之飲。末年長星見,帝心甚惡之,于華林園舉酒祝之曰︰“長星,勸汝一杯酒,自古何有萬歲天子邪!”太白連年晝見,地震水旱為變者相屬。醒日既少,而傍無正人,竟不能改焉。時張貴人有寵,年幾三十,帝戲之曰︰“汝以年當廢矣。”貴人潛怒,向夕,帝醉,遂暴崩。時道子昏惑,元顯專權,竟不推其罪人。初,簡文帝見讖雲︰“晉祚盡昌明。”及帝之在孕也,李太後夢神人謂之曰︰“汝生男,以‘昌明’為字。”及產,東方始明,因以為名焉。簡文帝後悟,乃流涕。及為清暑殿,有識者以為“清暑”反為“楚”聲,哀楚之征也。俄而帝崩,晉祚自此傾矣。

    史臣曰︰前史稱“不有廢也,吾何以興”,若乃天挺惟神,光膺嗣位,邁油雲而驤首,濟沈川而能躍。少康一旅之眾,所以闡帝圖;成湯七十之基,所以興王業;靜河海于既泄,補穹圓于已紊;事異于斯,則弗由也。簡皇以虛白之姿,在屯如之會,政由桓氏,祭則寡人。太宗晏駕,寧康纂業,天誘其衷,奸臣自隕。于時西逾劍岫而跨靈山,北振長河而臨清洛;荊吳戰旅,嘯叱成雲;名賢間出,舊德斯在︰謝安可以鎮雅俗,彪之足以正紀綱,桓沖之夙夜王家,謝玄之善斷軍事。于時上天乃眷,強氐自泯。五盡童子,振袂臨江,思所以掛旆天山,封泥函谷;而條綱弗垂,威思罕樹,道子荒乎朝政,國寶匯以小人,拜授之榮,初非天旨,蠰刑之貨,自走權門,毒賦年滋,愁民歲廣。是以聞人、許榮馳書詣闕,烈宗知其抗直,而惡聞逆耳,肆一醉于崇朝,飛千觴于長夜。雖復“昌明”表夢,安听神言?而金行頹弛,抑亦人事,語曰“大國之政未陵夷,小邦之亂已傾覆”也。屬苻堅百六之秋,棄肥水之眾,帝號為“武”,不亦優哉!

    贊曰︰君若綴旒,道非交泰。簡皇凝寂,不貽伊害。孝武登朝,奸雄自消。燕之擊路,鄭叔分鑣。倡臨帝席,酒勸天妖。金風不競,人事先凋。

    【譯文】

    簡文皇帝名昱,字道萬,是元帝的小兒子。他幼年時就很聰慧,得到元帝的鐘愛。郭璞見到他,對人說︰“振興晉室的,一定是這個人。”司馬昱長大後,清虛寡欲,尤其擅長談玄。

    永昌元年,元帝下詔說︰“先公武王、先考恭王統治瑯邪,父子世代相承,現在嗣位的人還沒有立,祭祀沒有主持,朕常常為此傷心。兒子司馬昱仁厚賢明,有智謀氣度,可以恭敬地侍奉宗廟,用以慰藉祖宗無盡的恩德。封司馬昱為瑯邪王,食邑依舊為會稽、宣城。”咸和元年,司馬昱的生母鄭夫人去世。簡文帝當時年僅七歲,哭祭生母泣血,堅決請求穿重喪孝服。成帝哀憐他,答應了他的請求,因而改封會稽王,授散騎常侍。九年,升右將軍,加授侍中。咸康六年,進升撫軍將軍,兼領秘書監。

    建元元年夏五月癸丑,康帝下韶說︰“太常掌管敬奉天地,兼管宗廟,它的職責可謂重大。所以古往今來挑選任用,都選擇有聲望,兼為博學的儒士。會稽王崇尚清虛,孜孜不倦立志求道,在高官要位上從容不迫,諷議朝野。就讓會稽王兼領太常,原有的官職依舊。”永和元年,崇德太後臨朝,司馬昱進升為撫軍大將軍、錄尚書六條事。二年,驃騎何充死,崇德太後下詔讓簡文帝專權處理國家事務。八年,進升司徒,司馬昱堅決推辭不受。穆帝開始行冠禮時,簡文帝要求歸還國政,穆帝不答應。廢帝即位後,因為瑯邪王沒有繼承人,又改封簡文帝為瑯邪王,封他兒子司馬昌明為會稽王。簡文帝極力推辭,所以雖封瑯邪王卻不除去會稽王的封號。太和元年,進升丞相、錄尚書事,入朝時不需趨步上前,參拜時不必稱名,可佩劍穿鞋上殿,供給他六十名羽葆鼓吹班劍儀仗隊,簡文帝又極力推讓。

    到了廢帝被廢黜後,皇太後下韶說︰“丞相、錄尚書、會稽王是中宗之後,德性美好,高尚俊美崇尚清虛,神妙表現在處事之外。以輔佐重臣的地位,所以輔導三代帝王主持國政。道德教化流布,眾望所歸,日子已經很久了。應該順從天意民心,來即帝位。主管的人明確依從舊時典章,按時施行。”于是大司馬桓溫率領百官進入太極前殿,準備好皇帝乘輿,到會稽王的官邸去迎接簡文帝,在朝堂上改換服裝,穿戴著平巾幀和單衣,向東方下拜接受璽綬。

    咸安元年冬十一月己酉,司馬昱即皇帝位。桓溫出宮駐留在中堂,命令軍隊駐守。乙卯,桓溫上奏皇帝請求廢黜太宰、武陵王司馬和他兒子司馬總。皇帝韶令魏郡太守毛安之率領他的軍隊在殿內值宿警衛,改元為咸安。庚戌,派兼太尉周頤到太廟前告祭。辛亥,桓溫派弟弟桓秘逼迫新蔡王司馬晃到西堂去,逼他說和太宰、武陵王司馬等人謀反。皇帝對著司馬晃流眼淚,桓溫把司馬晃等人抓起來交付廷尉發落。癸丑,殺了東海王的兩個兒子和他們的母親。當初,皇帝淡泊清虛簡傲高貴,歷任三朝宰相,桓溫平素敬仰害怕他。到了皇帝剛即位的時候,桓溫就撰文想要表白自己,皇帝接見了桓溫,對著他悲傷地哭泣,桓溫害怕得說不出話。到了這個時候,一些官吏秉承桓溫的旨意,上奏請求誅殺武陵王司馬,皇帝不允許。桓溫再三地堅持,皇帝親自寫下韶書回答說︰“如果晉室國運長久,明公就應該奉行前韶。如果晉室大運已去,那麼請讓我給聖賢的人讓路。”桓溫看了,嚇得流出了汗,臉色也變了,不敢再說話。乙卯,廢黜司馬和他的三個兒子,流放到新安。丙辰,把新蔡王司馬晃流放到衡陽。

    戊午,下韶說︰“王室多難,穆帝、哀帝過早離開人世,皇統早有變更,帝位沒有主人。塞痙王憑著皇帝母弟這樣親近的親屬,入朝繼承大統,繼掌帝位多年,昏暗無道,擾亂綱常,人倫敗壞,大禍將要降臨,我祖宗的神靈不知寄托何處。皇太後深為皇室基業擔憂,及時定下大計。大司馬遵循天人意志,協同神明大略,親自率領王公們,恭敬地承受聖明之命。雲霧既已掃除,皇室得以清明,就顧念于朕,繼承弘大的功業。即使是坦尹安定壁塑,摟墮安定墾,也無法超過。朕以寡薄德行,暫居皇位,實在擔心眼光狹隘,不能擔負起重任,戰戰兢兢,不知如何成功。思念和千萬百姓更新天下,朕決定大赦天下,百姓大宴會五天,文武官員品秩增加二等,賞賜孝順忠貞的人和鰥夫寡婦孤兒以及年老無子的人每人五斛糧食。”己末日,賞賜桓溫三萬軍人,每人一匹布,一斛米。庚申日,加授大司馬但逗為丞相,擔擔不接受。辛酉日,桓溫從白石回來,鎮守娃塾。任命冠軍將軍王武生都督荊州的沔中、揚州的義城諸軍事。

    十二月戊子,皇帝下韶書,因為京都還有長年的物資儲備,權且停止一年的運送。庚寅日,廢黜塞迤王司壓變為涂墨塵,食邑為四千戶。辛卯日,第一次在太廟進獻酃淥酒。

    二年春正月辛丑,百濟、林邑王各自派使者來進貢地方物產。

    二月,董豎到遼塞攻打基查擔,消滅了台查擔。

    三月丁酉,下詔說︰“朕處在宰相的位置上經歷了三朝,不能夠使時世太平,而海西公喪失了德行,差一點傾覆了皇室江山。仰賴著祖宗神靈的恩德,皇太後美德順應天運,輔弼的忠賢百官合力,因而能夠在蒼天掃盡氛霧,在宇宙照耀著朝陽的光輝。于是托殘軀在王公之上,思念著依賴賢臣們,用以矯正朕的闕失。振本息末.遏制浮華豪奢,使得清濁分開,勝任的和不勝任的有別,官吏沒有不好的政事,士人沒有非議,如果沒有責罰和獎勵,那麼道德禮儀怎麼施行?而且強大的敵寇還沒有消滅,勞役還沒有停息,除非是軍事國政戰爭祭祀這些要務,那些華美的修飾、煩雜的費用都減省掉。隱退于幽谷裹的賢才,隨俗沉浮的士人,即使堅持天一樣高的志節,隱居于幽深的山谷,想要以高尚的道義,以振興協同的美譽,哪裹比得上自滿于山水之間,隱遁在深山幽谷,遵循著匹夫的高潔,卻忘記了兼濟天下的大義呢?古人不憑藉前代賢人,朕因而也對今日懷有虛想。內外百官,各自勤勉地務政,使得善事無不傳布,惡事無不上報,讓詩人沒有素餐那樣的諷刺,我也得到虛心訪求之名。”

    癸丑日,下韶說︰“我繼承祖宗的宏大基業,但是不善于治理國政,害怕不能治理好上天所賦的事,振興祖先的基業,戒懼擔憂,就好像涉過河水一樣。憑賴著輔政大臣忠誠的品德,有著伊尹太公望那樣的策略,王公們竭盡忠誠,同心合力,內外的大臣們竭盡謀劃來輔佐,文武百官表現出了不顧自我的節操,希望能長此以往,最終能夠普救天下。每當我想到戰爭還沒有停息,國家和人民都疲勞困苦,藩鎮有守衛邊境的要務,戍守的士卒懷有《束山》詩所描述的憂慮,他們有的是在沙場上戰斗到老,忠貞勞苦還沒有得到獎賞,有的是長久服役,家裹卻連糧食儲備都沒有,何嘗不是天還沒亮就起床,半夜還顧不上睡覺。我雖然不能夠親自去撫慰和巡視他們,但是也希望把我的心情傳達給他們知道。可派遣大使去慰問大司馬,並慰問地方長官,到邊戍去,宣讀韶書,犒勞士卒,使他們安心。又按規定賞賜,讓他們全都能知道。”

    乙卯日,下韶說︰“在先前的變故之後,各種物品都不充足,官員們平素的俸祿都很菲薄,這是隨時而定的做法。但是在朝中減省膳食,俸祿不能補償勞作,這不是通常的制度。現在財物儲備日漸豐足,可適當增加俸祿。”豫章出現義獸。

    夏四月,把海西公遷徙到吳縣西柴里。追貶庾後為夫人。

    六月,派使者去授百濟王余句為鎮束將軍,兼領樂浪太守。戊子日,前護軍將軍庾希領兵謀反,從海陵進入京口,晉陵太守卞眈逃到曲阿。

    秋七月壬辰,桓溫派束海內史周少孫討伐庾希,擒獲了他,在建康鬧市把他殺了。

    己末日,立會稽王司馬昌明為太子,皇子司馬道子為瑯邪王,兼領會稽內史。當天,皇帝在束堂去世,享年五十三歲。安葬在高平陵,廟號太宗。遣詔讓桓溫輔弼國政,仿照諸葛亮、王導舊事。

    簡文帝年輕時就有風儀,形貌舉止都很好,留心典籍,不把居住環境放在心上,坐席上積滿了塵土,他依然很高興。曾經和桓溫以及武陵王司馬同車游覽版橋,桓溫突然命令擂起鼓,吹響號角,車馬突然間飛速奔馳,想看看他們二人的表現。司馬非常驚恐,請求下車,但是簡文帝神色鎮定,一點兒也不驚慌,桓溫因此敬畏他。桓溫倚仗他的文武官職,多次立大功,又加上廢舊帝立新帝,威震朝廷內外。簡文帝雖然處在帝位,但能拱手沉默、持守常道而已,常常害怕被廢黜。先前,熒惑星進入太微,不久海西公就被廢黜。到了簡文帝登上帝位時,熒惑星又入太微,簡文帝非常憎惡此事。當時中書郎郗超當值,皇帝就把他叫進去,對他說︰“生命的長短,固然是不加考慮的,所以不應再有前些日子的廢立的事情了吧!”郗超說︰“大司馬桓溫正在內部鞏固江山,對外籌劃,非常之事,臣下用全家來擔保。”到了郗超請求急速探視父親,皇帝對他說︰“請轉達我對尊公的問候,國家的事情,竟然到了這個地步因為我不能用正道來匡正社稷,羞愧之深,語言怎麼能表達得出。”于是吟詠庾闡的詩歌道“志士為朝廷的危急而痛心,忠臣為君主受辱而悲哀”,最後淒然淚下沾濕了衣襟。簡文帝雖然見識通達,但是沒有救世的遠大謀略,所以謝安稱他為惠帝之流,是清談略強一些而已。和尚支道林曾經說“會稽王有高遠的外表卻沒有高遠的神韻”。謝靈運追述他的行事。也認為他是周赧王周獻王那樣的人物。

    孝武皇帝名墮,字旦i,是個塞童的第三個兒子。璺空三年七月甲申,初封為盒擅王。

    盛玄二年秋七月己未,立為皇太子。當日,個塞童去世,太子即皇帝位。下詔說︰“朕因為沒有福運,忽然遭遇凶災,呼天哭地,不知道向誰傾訴。朕年紀幼小,就像冠冕上的旒珠一樣弱小,深知國家的重要,很害怕不能擔當起重任。仰賴祖宗的神靈,先前的仁德,先帝的純樸敦厚和至德的教化,在民間流傳詠贊。丞相英明賢達,功德隆盛。先帝遣詔顧命之托,實在有賴于輔助和訓教。王公們奉行職務,百官勤勉政事。希望我孤弱的身軀有所寄托,王室的根基不墜毀。先王遣留下的恩惠,傳播到四海,朕要擴大先王遺留下的恩澤,用以安撫黎民百姓。大赦天下,使百姓除舊布新。”

    九月甲寅,追尊皇母會稽王妃為順皇後。冬十月丁卯,把簡文皇帝安葬在高平陵。

    十一月甲午日,妖賊盧煙早晨進入殿庭,游擊將軍王參之等人擒獲了他。

    這一年,三星大旱,很多人餓死,皇帝詔令賑濟災民。苴堅攻陷仇迤,俘獲台業刺史握世。空塵元年春正月己丑初一,改年號。二月,大司馬但過來朝見皇帝。三月癸丑,詔令免除且撾竹格等四桁稅。

    夏五月,天旱。

    秋七月己亥,使持節、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錄尚書、大司馬、揚州牧、平北將軍、徐兗刺史、南郡公桓溫去世。庚戌日,提拔右將軍桓豁為征西將軍。任命江州刺史桓沖為中軍將軍、都督揚豫江三州諸軍事、揚州刺史,鎮守姑孰。

    八月壬午,崇德太後臨朝攝政。

    九月,苻堅的將領楊安侵犯成都。丙申日,任命尚書僕射王彪之為尚書令,吏部尚書謝安為尚書僕射,吳國內史刁彝為北中郎將、徐兗二州刺史,鎮守廣陵。重新設光祿勛、大司農、少府官。

    冬十月,西平公張天錫進貢地方物產。

    十一月,登堅的將領握晝攻陷掛遣和鑿蛆、益州,刺史周仲孫率領五千騎兵南逃。

    二年春正月癸未初一,大赦。追封謐原會稽世子司馬郁為臨川獻王。己酉曰,北中郎將、徐兗二州刺史刁彝去世。

    二月癸丑,任命丹楊尹王坦之為北中郎將、徐兗二州刺史。丁巳日,在女宿虛宿上出現彗星。

    三月丙戌日,彗星出現在氐宿。

    夏四月壬戌日,皇太後下韶說︰“最近天象時有錯亂,上天表現出異常,抬頭看著這些變化,震驚恐懼。因變革而求得吉祥,是自古以來的正道,朕豈敢不留意,思考那中正之道呢?而且三吳土地肥沃,是支撐國家的大郡,但是水災旱災全都到來,百姓失去了謀生的常業,朕整天憂愁,不能忘懷,應當及時救濟他們,幫助其度過困難。三吳的義興、晉陵和會稽這些遭受水災特別嚴重的地區,全部免除一年的租布,災情稍輕的允許免除半年租賦,受賑貸的就算作賞賜。”

    五月,蜀人張育自稱蜀王,率領軍隊圍攻成都,派使者來稱藩。

    秋七月,涼州地震,山崩。苻堅的將領鄧羌攻打張育,消滅了他。

    八月,因為準備立皇後,暫時停止婚嫁。

    九月丁丑,在天市星裹出現彗星。

    冬十一月己酉,天門蛋賊攻打郡治,太守王匪戰死,征西將軍桓豁派軍隊去討伐並平定了他們。長城人錢步射、錢弘等人作亂,吳興太守朱序討伐並平定他們。癸酉日,鎮遠將軍桓石虔在墊江擊敗苻堅的將領姚萇。

    三年春正月辛亥,大赦。

    夏五月丙午,北中郎將、徐兗二州刺史、藍田侯王坦之去世。甲寅日,任命中軍將軍、揚州刺史桓沖為鎮北將軍、徐州刺史,鎮守丹徒,尚書僕射謝安兼領揚州刺史。

    秋八月癸巳,立皇後王氏,大赦,文武百官官秩各加一等。

    九月,皇帝講習《孝經》。

    冬十月癸酉初一,日食。

    十二月甲申,神獸門發生火災。癸末日,皇太後下詔說︰“最近日食曉示有變故,有水災旱災,朕雖然努力考慮救止,也沒有周詳的辦法。賞賜貧窮的百姓糧食,每人五斛。”癸巳日,皇帝在中堂祭祀,祭孔子,用顏回配享。

    太元元年春正月壬寅初一,皇帝加元服,參拜太廟。皇太後把國政歸還孝武帝。甲辰曰,大赦,改年號。丙午曰,皇帝開始臨朝親政。任命征西將軍桓豁為征西大將軍,領軍將軍郗情為鎮軍大將軍,中軍將軍桓沖為車騎將軍,加授尚書僕射謝安為中書監、錄尚書事。甲子日,拜謁建平陵等四陵。

    夏五月癸丑日,地震。甲寅日,下詔說︰“近來上天降下警示,譴責警告多次顯示,朕對此很驚懼,心裹非常震恐。考慮慎議刑獄松緩殺人,赦免寬宥罪人,希望能憑藉這種措施有大變化,和百姓一起除舊布新。”于是大赦,文武百官官秩各加一等。

    六月,封河間王司馬欽的兒子司馬範之為章武王。

    秋七月,苻堅的將領苟萇攻陷涼州,俘虜刺史張天錫,全部佔有了涼州的土地。乙巳日,廢除度田收租的制度,公王以下每人收三斛米的租稅,免除在役人員的租稅。

    冬十月,把淮北的流民遷移到淮南。

    十一月己巳初一,日食。詔令太官撤減膳食。

    十二月,苻堅派他的將領苻洛攻打代,抓獲代王涉翼犍。

    二年春正月,恢復已斷絕的宗祀,繼承有功之臣的爵祿。

    三月,任命兗州刺史朱序為南中郎將、梁州刺史、監沔中諸軍,鎮守襄陽。

    閏月壬午,地震。甲申曰,暴風,吹折樹木,毀壞房屋。

    夏四月己酉,下冰雹。

    五月丁丑,地震。

    六月己巳,刮暴風,吹起沙子石頭。林邑進貢地方物產。

    秋七月乙卯,老人星出現。

    八月壬辰,車騎將軍桓沖來朝見。丁未,任命尚書僕射謝安為司徒。丙辰,使持節、都督荊梁寧益交廣六州諸軍事、荊州刺史、征西大將軍桓豁去世。

    冬十月辛丑,任命車騎將軍桓沖都督荊江梁益寧交廣七州諸軍事、兼領護南蠻校尉、荊州刺史,任命尚書王蘊為徐州刺史、督江南晉陵諸軍,任命征西司馬謝玄為兗州刺史、廣陵相、監江北諸軍。壬寅日,散騎常侍、左光祿大夫、尚書令王彪之去世。十二月庚寅,任命尚書王劭為尚書僕射。

    三年春二月乙巳,建造新宮殿,皇帝移居會稽王官邸。

    三月乙丑,雷雨,刮暴風,吹壞房屋,吹折樹木。

    夏五月庚午,陳留王曹恢去世。

    六月,發大水。

    秋七月辛巳,皇帝住進新皇宮。乙酉,老人星出現在南方。

    四年春正月辛酉,大赦,遭受水災旱災的郡縣減少租稅。丙子,拜謁建平陵等七陵。

    二月戊午,苻堅派他的兒子苻丕攻陷襄陽,俘獲南中郎將朱序。苻丕又攻陷順陽。

    三月,發生瘟疫。壬戌日,下韶說︰“狡寇猖狂進犯,藩守失陷,疆界上的擔憂,與曰俱增。內外官員,各自盡心協力,處理好各種事務。又收成不好,百姓大多困乏。朝廷的供給,務從儉約,九親的供給,百官的俸祿,權且可以減半。凡是各種費用,除非是軍務國政的要事,都應該停止和減省,用以周濟當務之急。”癸末日,派右將軍毛武生率領軍隊攻打蜀。

    夏四月,苻堅的將領韋鐘攻陷魏興,太守吉挹戰死。

    五月,苻堅的將領句難、彭超攻陷盱眙,高密內史毛躁之被賊寇所俘。

    六月,大旱。戊子日,征虜將軍謝玄在君川和彭超、句難交戰,大敗他們。

    秋八月丁亥,任命左將軍王蘊為尚書僕射。乙末日,刮暴風,揚起沙石。

    九月,盜賊殺死建安太守傅湛。

    冬十二月己酉初一,日食。

    五年春正月乙巳,拜謁崇平陵。

    夏四月,大旱。癸酉,赦免五年刑罰以下的罪犯。

    五月,發大水。任命司徒謝安為衛將軍、儀同三司。

    六月甲寅,雷電震斷含章殿的四根柱子,同時劈死兩個內侍。甲子,因為連年荒年歉收,大赦,從太元三年以前的舊租舊債全都免除,那些沒有生活來源的鰥夫寡婦窮人孤兒老人等,每人賞賜五斛米。丁卯日,任命驃騎將軍、瑯邪王司馬道子為司徒。

    秋九月癸未,皇後王氏去世。

    冬十月,九真太守李遜佔據交州反叛。十一月乙酉,把定皇後安葬在隆平陵。

    六年春正月,皇帝開始信奉佛法,在宮殿裹建造僧舍,把眾和尚召進去居住。丁酉日,任命尚書邀互為尚書僕射。開始設置督運御史官。

    夏六月庚子初一,日食。揚州、荊州、江州三州發大水。己巳日,更改制度,減省不必要的費用,裁減吏士員七百人。

    秋七月丙子,赦免五年刑罰以下的犯人。甲午日,交肚太守杜瑗殺死李遜,交州平定。發生大饑荒。

    冬十一月己亥,任命鎮軍大將軍郗情為司空。盒擅人擅五之反叛,自稱安束將軍,鎮軍參軍謝藹之討伐並平定了他。

    十二月甲辰,苻堅派他的襄陽太守間震侵犯竟陵,南平太守桓石虔討伐並擒獲閻震。

    七年春三月,林邑範熊派使者來進貢地方物產。

    秋八月癸卯,大赦。

    九月,東夷五國派使者來進貢地方物產。苻堅的將領都貴焚燒了沔北的田谷,搶掠襄陽百姓後離去。

    冬十月丙子,打雷。

    八年春二月癸未,黃霧漫布。

    三月,始興、南康、廬陵發大水,平地五丈。丁巳,大赦。

    夏五月,輔國將軍楊亮攻打蜀,攻下五城,擒獲苻堅的將領魏光。

    秋七月,鷹揚將軍郭洽在武當和苻堅的將領張崇交戰,大敗張崇。

    八月,苻堅率領軍隊渡過淮水,朝廷派征討都督謝石、冠軍將軍謝玄、輔國將軍謝琰、西中郎將桓伊等人抵御。

    九月,詔令司徒、瑯邪王司馬道子錄尚書六條事。

    冬十月,苻堅的弟弟苻融攻陷壽春。乙亥日,各將領在肥水和苻堅交戰,大敗苻堅,俘獲和殺死敵人數以萬計,繳獲苻堅的輿輦和雲母車。

    十一月庚申,詔令衛將軍謝安到金城慰勞凱旋的軍隊。壬子日,立陳留王的世子曹靈誕為陳留王。

    十二月庚午,因為外敵入侵的災難剛剛平息,大赦。任命中軍將軍謝石為尚書令。開酒禁。開始增加百姓的稅米,每人五石。前句町王翟遼背叛苻堅,在河南舉兵,慕容垂從鄴城去和翟遼會合,在洛陽攻打苻堅的兒子苻暉。仇池公楊世逃回隴右,派使者來稱藩。

    九年春正月庚子,封武陵王的孫子司馬寶為臨川王。戊午曰,立面窒王司馬的兒子亙墨遵為逝空王。辛亥日,拜謁建堊醫等四陵。龍驤將軍劉牢之攻克蠢城。車騎將軍擔的部將塹宣攻打新城、魏興、上庸三郡,降服了敵人。

    辛巳,使持節、都督型遼鑾寧益奎塵七州諸軍事、車騎將軍、荊州刺史桓沖去世。慕容垂從盜厘和翌遼到鄴城攻打董堅的兒子登歪。

    三月,任命衛將軍謝安為太保。苻堅的北地長史慕容泓、干陽太守慕容沖同時起兵背叛苻堅。

    夏四月己卯,增加太學生一百人。封張天錫為西平公。命令直墮太守蠱逝攻打塞屋,攻克。苻堅的將領姚萇背叛苻堅,在北地起兵,自立為王,國號秦。

    六月癸丑初一,崇德皇太後褚氏去世。慕查巡被他的叔父慕容沖殺死,菱查自稱皇太弟。

    秋七月戊戌。派兼司空、高密王司馬純之修整參拜洛陽五陵。己酉,把康獻皇後安葬在崇堊墮。亙擅派使者來進貢地方物產。董堅在鄞西和慕容沖交戰,苻堅的軍隊大敗。

    八月戊寅,司空郗情去世。

    九月辛卯,前鋒都督謝玄到鄄城攻打苻堅的將領童業刺史退塞,攻克。甲午日,加授太保謝窒大都督墨、遼、趔、員、遼、途、兗、直、冀、幽、差、梁、睫、壅、遍十五州諸軍事。

    冬十月辛亥初一,  日食。丁巳,河間王司馬曇之去世。乙丑,因為天象奇異,大赦。庚午日,立前逝睫王亙晝縣的弟弟旦屋塞為圭昵王。登堅的直蛆刺史董翅率領軍隊來投降。

    十二月,登堅的將領旦光在回西自立為王,自稱星公。摹窒在阻廢僭即皇帝位。

    十年春正月甲午,皇帝拜謁各個陵墓。

    二月,建立國學。里塑太守魚護殺死葒堅的益業刺史奎堊,益業平定。

    三月,塞屋人翅燮率領郡人來投降。董堅國內動蕩,派使者請求和好。龍驤將軍劉空之和墓容垂在黎陽交戰,劉牢之大敗。

    夏四月丙辰,劉牢之輿沛郡太守周次一起和慕容垂在五橋澤交戰,劉牢之、周次又大敗。壬戌日,太保謝安率領軍隊救援苻堅。

    五月,發大水。苻堅留下太子苻宏守衛長安,自己逃往五將山。

    六月,苻宏來投降,慕容沖進入長安。

    秋七月,苻丕從枋頭向西逃跑,龍驤將軍檀玄追擊,被苻丕打敗。旱災,饑荒。丁巳,老人星出現。

    八月甲午,大赦。丁酉曰,使持節、侍中、中書監、大都督十五州諸軍事、衛將軍、太保謝安去世。庚子日,任命瑯邪王司馬道子為都督中外諸軍事。當月,姚萇殺死苻堅,自即皇帝位。

    九月,呂光佔據姑臧,自稱涼州刺史。苻丕在晉陽自即皇帝位。

    冬十月丁亥,評定淮肥之戰的功勞,追封謝安為廬陵郡公,封謝石為南康公,謝玄為康樂公,謝琰為望蔡公,桓伊為永公,其余的人封爵授官各有不等。

    遣一年,乞伏國仁自稱大單于、秦河二州牧。

    十一年春正月辛未,慕容垂在中山自即皇帝位。壬午日,翟遼襲擊黎陽,俘獲太守滕恬之。乙酉日,皇帝拜謁各陵墓。慕容沖的將領許木末在長安殺死慕容沖。

    三月,大赦。泰山太守張願率郡人反叛,向翟遼投降。

    夏四月,任命百濟王世子余暉為使持節、都督、鎮東將軍、百濟王。代王拓拔開始改稱魏。癸巳日,任命尚書僕射陸納為尚書左僕射,譙王司馬恬為尚書右僕射。

    六月己卯,地震。庚寅日,任命前輔國將軍楊亮為西戎校尉、雍州刺史,鎮守山陵。

    秋八月庚午,封孔靖之為奉聖亭侯,祭祀孔子。丁亥曰,安平王司馬邃之去世。翟遼侵犯越,龍驤將軍塞莊攻打並趕走了翟遼。

    冬十月,慕容垂在河東打敗苻丕,苻丕逃到束垣,揚威將軍馮該進攻並殺死了苻丕,把他的首級送到京都。甲申曰,海西公司馬奕去世。

    十一月,苻丕的將領苻登在隴柬自即皇帝位。

    十二年春正月乙巳,任命豫州刺史朱序為青州、兗州二州刺史,鎮守淮陰。

    丁末日,大赦。壬子日,刮暴風,刮壞房屋,吹折樹木。

    戊午日,慕容垂侵犯河東,濟北太守溫詳逃往彭城。翟遼派兒子翟釗侵犯陳、穎,朱序攻打並趕跑了翟釗。

    夏四月戊辰,尊夫人李氏為皇太妃。己丑曰,下冰雹。高平人翟暢抓住了太守徐含遠,率領郡人向翟遼投降。

    六月癸卯,用束帛聘請處士戴逵、龔玄之。

    秋八月辛巳,立皇子司馬德宗為皇太子,大赦,文武官員官秩奮進二等,大宴飲五日,賞賜百官布帛各有不同。  

    九月戊午日,復封新寧王司馬遵為武陵王,立梁王司馬璉的兒子司馬穌為梁王。

    冬十一月,松滋太守王遐之在洛口討伐翟遼,打敗了翟遼。

    十三年夏四月戊午,任命青兗二州刺史朱序為持節、都督雍梁沔中九郡諸軍事、雍州刺史,鯗王司馬恬之為鎮北將軍、直童二州刺史。

    夏六月,天旱。乞伏國仁死,他弟弟乞伏干歸繼承偽位,自號河南王。

    秋九月,翟遼的將領翟發侵犯洛陽,河南太守郭給抵抗並打敗了翟發。

    冬十二月戊子,洪水進入石頭,沖毀房梁,有人喪命。乙末日,大風,白天昏暗無光,延賢堂發生火災。丙申日,螽斯則百堂、客館、驃騎庫全都發生火災。己亥曰,加授尚書令謝石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庚子日,尚書令、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謝石去世。

    十四年春正月癸亥,韶令淮南擒獲的俘虜已經分給各勞作部門的一律遣散,男女可以自行婚配,賞賜一百天的糧食,淪為軍賞的全都贖出來,在襄陽、淮南的肥沃地區各設置一個縣來安排他們居住。彭城妖賊劉黎在皇丘自稱皇帝,龍驤將軍劉牢之討伐並平定了他。

    二月,扶南進獻地方物產。呂光自稱三河王。

    夏四月甲辰,彭城王司馬弘之去世。翟遼侵犯榮陽,抓住太守張卓。

    六月壬寅,使持節、都督荊益寧三州諸軍事、荊州刺史桓石虔去世。

    秋七月甲寅,宣陽門的四柱遭火災。

    八月,姚萇襲擊並打敗苻登,俘獲他的偽皇後毛氏。丁亥曰,汝南王司馬羲去世。

    九月庚午,任命尚書左僕射陸納為尚書令。

    冬十二月乙巳,下雨,樹上結冰。

    十五年春正月乙亥,鎮北將軍、譙王司馬恬去世。龍驤將軍劉牢之和翟遼、張願在泰山交戰,劉牢之大敗。征虜將軍朱序在太行打敗慕容永。

    二月辛巳,任命中書令王恭為都督青兗幽並冀五州諸軍事、前將軍、青兗二州刺史。三月己酉初一,地震。戊辰曰,大赦。

    秋七月丁巳,在北河星裹出現彗星。

    八月,永嘉人李耽率兵反叛,太守劉懷之討伐並平定了他。己丑日,京師地震。在北斗星裹出現彗星,侵入紫微星區。沔中各郡和兗州發大水。龍驤將軍朱序在滑台進攻翟遼,大敗翟遼,張願來投降。

    九月丁未,任命吳郡太守王殉為尚書僕射。

    冬十二月己未,地震。

    十六年春正月庚申,改建太廟。

    夏六月,摹.窖丞侵犯墮,太守擾縊艽虯芰嘶住<耗┤眨  ㄍき韭矸噸 Ю饋br />
    秋九月癸未,以尚書右僕射亙魚為尚書左僕射,以太子詹事謝毯為尚書右僕射。新廟建成。

    冬十一月,姚萇在安定打敗苻登。

    十七年春正月己巳初一,大赦,免除舊租舊債。

    夏四月,齊國內史蔣詰殺死樂安太守闢間浚,憑據青州反叛,北平原太守闢閭渾討伐並平定了他。

    五月丁卯初一,日食。

    六月癸卯,京師地震。甲寅日,洪水進入石頭,沖毀房梁。永嘉郡潮水涌起,靠近海邊的四個縣有很多人溺死。乙卯日,大風,吹折樹木。戊午日,梁王司馬穌去世。慕容垂在黎陽襲擊翟釗,打敗翟劍,翟釗投奔慕容永。

    秋七月丁丑,太白星在白天出現。

    八月,建造新束宮。

    冬十月丁酉,太白星在白天出現。辛亥日,都督荊益寧三州諸軍事、荊史王忱去世。

    十一月癸酉,任命黃門郎壁健 為都督趔益梁三州諸軍事、荊州刺史。庚寅日,改封瑯邪王司馬道子為盒擅王,封皇子司馬德文為睫亙眶。

    十二月己未,地震。

    當年,從秋天直到冬天沒有下雨。

    十八年春正月癸亥初一,地震。

    二月乙未,又地震。

    三月,翟劍侵犯河南。

    夏六月己亥,始興、南康、廬陵發大水,深五丈。

    秋七月,天旱。

    閏月,妖賊司馬徽在馬頭山聚集同黨,劉牢之派部將討伐並平定他們。

    九月丙戌,龍驤將軍楊縉讜阡裙ヶ蜇鄧 罘疳裕 虯芰慫br />
    冬十月,姚萇死,兒子姚興繼承偽位。

    十九年夏六月壬子,追尊會稽王太妃鄭氏為簡文宣太後。

    秋七月,荊、徐二州發大水,秋天的莊稼受損害,朝廷派人去救濟撫恤。

    八月己巳,尊皇太妃李氏為皇太後,宮叫崇訓宮。慕容垂在長子攻打慕容永,殺了他。

    冬十月,慕容垂派兒子慕容惡奴侵犯廩丘,東乎太守韋簡在乎陸和慕容垂的將領尹國交戰,韋簡戰死。

    這一年,苻登被姚興殺死,苻登的太子苻崇逃到湟中,自稱皇帝。

    二十年春二月,建造宣太後廟。甲寅日,散騎常侍、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尚書令陸納去世。

    三月庚辰初一,日食。

    夏六月,荊、徐二州發大水。

    十一月,魏王拓拔在參合攻打慕容垂的兒子慕容實,打敗了他。

    二十一年春正月,建造清暑殿。

    三月,慕容垂攻打平城,攻克。

    夏四月,新建永安宮。丁亥日,下冰雹。慕容垂死,兒子慕容寶繼承偽位。

    五月甲子,以望蔡公謝琰為尚書左僕射。發大水。

    六月,呂光僭即天王位。

    秋九月庚申,皇帝在清暑殿去世,當時三十五歲。安葬在隆平陵。

    皇帝幼年時就以聰慧出名。簡文帝去世時,他十歲,到了哺時還不來,侍從們勸諫,他回答說︰“傷心了就哭,哪裹顧什麼常規呢?”謝安曾經贊嘆他,認為他明白事理不亞于先帝。到了擁有威勢權力的時候,常常有帝王的度量。不久,皇帝沉迷酒色,差不多整夜宴飲。在孝武帝末年長星出現,皇帝心裹厭惡它,在華林園舉杯祝酒說︰“長星,我勸你一杯酒吧,自古以來哪裹有萬歲的天子呢!”太白星連年在白天出現,地震水災旱災等接連不斷。清醒的日子本來就不多。又加上身邊沒有正直的人規諫,最終還是不能改正錯誤。當時張貴人很受寵愛,年紀將近三十歲,皇帝逗她說︰“按年紀來說你應該被廢黜了。”貴人心裹很生氣,將近傍晚時,皇帝喝醉,突然死亡。當時司馬道子昏庸愚昧,元顯專權,始終未追究罪人。

    當初,簡文帝看到讖語說︰“晉朝的運祚到昌明就完。”到了李太後有了身孕,夢見神人對她說︰“你生男孩,就用‘昌明,為字。”到生下時,東方開始發亮,就用“昌明”作名字。簡文帝後來醒悟,便哭泣。到了建造清暑殿時,有見識的人認為這“清暑”二字反切出來是“楚”字的聲音,是哀痛的征兆。不久皇帝去世,晉朝國運從此就頹敗了。

    史臣曰︰從前的史書稱“沒有廢黜,君王怎麼會興起”,至若像神一樣天姿卓越,光耀地繼承帝位,跨越濃雲而昂首闊步,渡過大河而能騰躍。少康僅有一旅軍隊,以此得了夏國王之位;成湯有七十之地,卻振興了帝王的大業;在河海潰泄以後能夠治理好,在天象混亂以後能夠補救;事情與此不同,那麼原由也不同。簡文帝以他清虛無為的資質,處在艱難的時世,政令由桓氏發出,本族之人無權勢。太宗去世以後,寧康繼承大業,上天感動其忠情,奸臣自行滅亡。于是西邊超越劍岫而跨過靈山,北邊渡過黃河而到達清澈的洛水;荊吳的戰士,叱 成雲;有名的賢臣迭出,有德望的故老還在。謝安可以領導風雅之士與流俗之人,王彪之可以整治綱紀,桓沖的整日辛勞,謝玄的善于處理軍事。當時上天眷顧,強悍的氐人泯減。五尺童子,揮袖到了長江,想要以此讓旗幟飄揚到天山,在函谷據守雄關;但是法度綱紀沒有流傳,威嚴恩德少有建樹,司馬道子荒于朝政,國寶會集小人,拜授官爵的榮耀原本並不是天意,以刑獄腐敗而得到的貨財,進入權貴的家門,苛捐雜稅一年年增加,困苦的百姓一年比一年多。所以聞人、許榮上書皇帝,烈宗知道他們坦率耿直,但是厭惡听到逆耳忠言,在上午盡情地喝得大醉,在夜晚頻頻舉杯。雖然有“昌明”顯夢,哪裹能听到神明的話語?可見晉王朝的衰敗,也是人為,常言道“大國的政事還沒有衰落,小國的禍亂已把國家搞垮”。適逢苻堅正處在厄運降臨的時刻,拋棄肥水戰敗的人馬,帝號謐為“武”,不也是很滑稽的嗎!

    贊曰︰國君就像冠冕之旒,時運並不總是亨通。簡皇帝清靜無為,沒有留下什麼災禍。孝武帝登上皇位,奸雄自然消失。燕之路途爭道,鄭叔分道揚鑣。倡人來到了皇帝的筵席上,美酒由那些美女勸進。秋風不振,人事首先衰敗。


如果你對晉書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晉書》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