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篇 閱報第六

類別︰子部 作者︰清•張之洞 書名︰勸學篇

    李翰稱《通典》之善曰︰“不出戶、知天下,罕更事、知世變,未從政、達民情。”〔元文“民”作“人”,乃避唐諱〕斯言也,殆為今日中西各報言之也,吾更益以二語曰︰寡交游、得切磋。外國報館林立,一國多至萬餘家。有官報,有民報。官報宣國是,民報達民情。凡國政之得失、各國之交涉、工藝商務之盛衰、軍械戰船之多少、學術之新理新法,皆具焉。是以一國之內如一家,五洲之人如面語。中國自林文忠公督廣時,始求得外國新聞紙而讀之,遂知洋情,以後更無有繼之者。上海報館自同治中有之,特所載多市井猥屑之事,于洋報采摭甚略,亦無要語。上海道月有譯出西國近事,呈于總署及南北洋大臣,然皆兩月以前之事,觸時忌者輒削之不書,故有與無等。乙未以後,志士文人創開報館,廣譯洋報,參以博議,始于滬上,流衍于各省,內政、外事、學術皆有焉,雖論說純駁不一,要可以擴見聞、長志氣,滌懷安之毒,破捫龠之瞽論,于是一孔之士、山澤之農,始知有神州;筐篋之吏、煙霧之儒,始知有時局,不可謂非有志四方之男子學問之一助也。方今外侮日亟,事變日多,軍國大計、執政慎密,不敢宣言,然而各國洋報早已播諸五洲,不惟中國之政事也,並東西洋各國之愛惡攻取、深謀詭計,一一宣之簡牘,互相攻發,互相駁辨,無從深匿,俾我得以兼听而豫防之,此亦天下之至便也。然而吾謂報之益于人國者,博聞次也,知病上也。昔齊桓公不自知其有疾而死,秦以不聞其過而亡。大抵一國之利害安危,本國之人蔽于習俗,必不能盡知之,即知之亦不敢盡言之,惟出之鄰國,又出之至強之國,故昌言而無忌。我國君臣上下果能覽之而動心,怵之而改作,非中國之福哉?近人閱洋報者,見其詆訾中國不留餘地,比之醉人,比之朽物,議分裂、議爭先,類無不拂然怒者,吾謂此何足怒耶?勤攻吾闕者,諸葛之所求;諱疾滅身者,周子之所痛。古雲士有諍友,今雖雲國有諍鄰,不亦可乎?


如果你對勸學篇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勸學篇》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