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董仲舒忠、质、文之说甚谬

类别:子部 作者:明·張燧 书名:千百年眼

    汉儒谓三代所尚之政不同,盖自仲舒倡之也。然求之《诗》、《书》、《易》、《春秋》之经,验之孔、孟之言,别无是说也。春秋之时,周衰甚矣,夫子乃日:"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何汉儒厌周文之弊,而夫子反从之 何夫子不患小人之僿,而汉儒乃孜孜言之 呜呼陋哉,汉儒之见也!斯人禽兽草木如也,圣人有忧之,乃为之纲纪法度、典章礼乐以维持之,故谓之文。文也者,所以使万物各有条理而不相渎乱也。是以《书》称尧为"文思",舜为"文明',禹为"文命"。夫子于尧,亦曰"焕乎其有文章",谓至此而后变朴而为文物,大中之道始见也。由尧舜至于三代,天下日向于文,盖民之巧伪日滋,先王防闲之制俱密,而文日以盛。故夏、商之文,比尧舜为有间,周之文,比夏商为尤盛。上古捭豚燔黍、君民并耕之俗,至尧舜而始革。尧、禹茅茨土阶、卑宫土墙之制,至周人而始变。是以孔子以周视二代,独郁郁也。二代非不曰尚于文,而不若周之大备。由后世观之,谓之忠、谓之敬可也,若曰夏政尚忠、商政尚敬,则非矣。夫文果离于忠与敬乎 忠与敬又可离于文乎 《记》日:"虞夏之文,不胜其质;商周之质,不胜其文。"此言三代之文质,故有以相胜耳,非有所偏尚也。观周之治,文、武、成、康之世,上下辑睦,顾指如意,则文之振也。穆、昭而下,王室日衰,下多离叛,则文之不振也。是以序《诗》者以君臣上下动无礼文为幽王之乱,以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为厉王之乱。使周衰斯文不废,则冠婚享射之制存,而乖争之俗不作矣;朝觐聘问之礼存,而倔强之国不闻矣,国家、宫室、车旅、衣服之有等,则憯拟之风不起矣;号令、赏罚、政令、纪律之既行,则统御之权不失矣,岂至于乱乎 所以圣人必欲从周者,以为救纠纷者,莫若用文之为先也,奈何反以三代各有尚,而周衰为文之弊耶


如果你对千百年眼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千百年眼》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