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報應部 沈肯堂構堂錄

類別︰子部 作者︰清•曾衍東 書名︰小豆棚

    沈肯堂、構堂,兄弟也。幼不率教,長不循禮,略識之無,遂至不安恆業,而機心生焉。一為醫,一為幕,彼兩人未嘗無苟合之時。

    肯堂始軔藥肆,懸壺都市,秋蜂之房,枯魚之牙,以及宿草敗皮,堆滿瓶盎。間設一二方書,臨時剽竊。偶有所得,秘不傳人。

    一少年項間偶患熱節瘡,來求肯視。肯見其衣服華好,嚇之為疽,重其售,許以三十金。肯陰以毒置油膏中。敷之,一夜而腫紫。患者呼號達旦,急輿請沈。辭之,赴宦家酒,更闌不至。乃以百金為壽,方為之解此痛厄,猶自嘖嘖為良國手。時盛夏,鄰人貧者有陰癥,其子踵門跽請。肯醉中往視,略一診切,曰︰“此中暑也,宜用香薷飲。”服後氣將脫,始惶恐,急以八味附子投之,乃甦。繼連服十劑,瘳。又嘗取薺蒸曬,充作人參;桂皮以胡桃浸刷,假號清花。並合宮方,縱人淫惡,奪人壽箕。由此利倍起家,而其術終不精,往往誤。癥疑,難下手,後乃專用平藥數味,創為兩歧之論,以待病者之自痊,作藏拙計,甚得也。

    至若構堂之偽幕也,與肯堂之術則殊途而同歸。醫可以庸死人,幕則以劣殺人。其初游保定,錄陳案;繼入京師,為科吏。精熟律例,強記無遺。懷之徑寸,遨游當事。一得館地,始則高抬聲價,以聳東人,而隱則逢迎居停之意,倡導主人之非,串官婪財,通役作弊。每致徇私死公,強詞奪理,立成鐵案,牢不可破。覆盆之下,永載沉冤。曾為石城史公幕,一富賈過境,有車夫墜車碾死。構堂以其富,過為推敲,安生疑竇,使東家逐節嚴鞫風之,以詐其財至千金,則構堂一舉筆之勞,杯酒釋之矣。又為閩中某公幕,一人命為某毆死,構堂初以為誤傷致死。後府司行駁,東家覆訊,實為毆死無疑。而竟執以案由已定,不欲申文詳辨,以形其短。且曰︰“失久不如失出,節屈法,寬之未為不可。”在泉州署,妄以海濱貧人,誣之為盜。心知其冤,欲為官邀功,不之救,且實其辭,盡誅之。每聞獄有未定讞而死者,必撫掌稱快,以為“又省我許多筆墨,便可早結。”是何復知朝廷明慎詳刑之義,務期情實罪允,方正典刑。苟有矜疑,猶予緩決,以延旦夕之命,而顧草菅視之乎?

    夫幕猶醫也,良相之無異于良醫者,不以其事之懸絕,而力之足以活人,一也。士之不得志于時,借術托途,豈但糊口,最好積善。肯堂分文不費,可以救人之危;構堂聲色不動,可以全人之命。顧何憚而不為,乃刻薄若是?無他,見利而忘義也。故肯堂半年,家遭回錄,蕩然一燼,妻子俱焚;構堂今將六十,流寓嶺表。雖稱名幕,而擱筆輒窮老而潦倒。

    (七如氏曰︰“醫與幕,唯恐傷人,亦唯恐不傷人。慎斯術也。存乎其人,擇之而已矣。”)


如果你對小豆棚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小豆棚》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