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三十七  列傳第二十五

類別︰史部 作者︰李延壽(唐) 書名︰北史

    韓茂 皮豹子 封敕文 呂羅漢 孔伯恭 田益宗 孟表 奚康生 楊大眼崔延伯 李叔仁

    韓茂,字元興,安定安武人也。父耆字黃,永興中,自赫連屈丐來降,位常山太守,假安武侯,仍居常山之九門。卒,贈涇州刺史,謚曰成。茂年十七,膂力過人,尤善騎射。明元曾親征丁零翟猛,茂為中軍執幢。時大風,諸軍旌旗皆偃僕,茂于馬上持幢,初不傾倒。帝異而問之,謂左右曰︰“記之。”尋征詣行在所,以為武賁郎將。後從太武討赫連昌,大破之,以功賜爵蒲陰子,遷侍輦郎。又從破統萬,平平涼,當茂所沖,莫不應弦而殪。拜內侍長,進爵九門侯。後從征蠕蠕,頻戰大捷。與樂平王丕等伐和龍,茂為前鋒都將,戰功居多。遷司衛監,錄前後功,拜散騎常侍、殿中尚書,進爵安定公。從破薛永宗、蓋吳,轉都官尚書。從車駕南征,拜徐州刺史。還,拜侍中、尚書左僕射。文成踐阼,拜尚書令,加侍中、征南大將軍。茂沈毅篤實,雖無文學,每議論合理,為將善于撫眾,勇冠當世,為朝廷所稱。太安二年,領太子少師。卒,贈涇州刺史,安定王,謚曰桓。

    長子備,字延德,賜爵行唐侯,歷太子庶子、寧西將軍,典游獵曹,加散騎常侍。襲爵安定公、征南大將軍。卒,贈雍州刺史。謚曰簡。

    備弟均,字天德,少善射,有將略。初為中散,賜爵範陽子,遷金部尚書,加散騎常侍。兄備卒,無子,均襲爵安定公、征南大將軍。歷定、青、冀三州刺史,甚有譽。廣阿澤在定、冀、相三州界,土曠人稀,多有寇盜,乃置鎮以靜之。以均在冀州,劫盜止息,除大將軍、廣阿鎮大將,加都督三州諸軍事。均清身率下,禁斷奸邪,于是趙郡屠各、西山丁零聚黨山澤以劫害為業者,均皆誘慰追捕,遠近震。先是,河外未賓,人多去就,故權立東青州,為招懷之本。新附人咸受優復,然舊人奸逃者,多往投焉。均表陳非便,朝議罷之。後均所統,劫盜頗起,獻文詔書讓之。又以五州人戶殷多,編籍不實,詔均檢括,出十余萬戶。復授定州刺史,百姓安之。卒。謚康公。

    皮豹子,漁陽人也。少有武略。泰常中,為中散。太武時,為散騎常侍,賜爵新安侯,又拜選部尚書。後除開府儀同三司,進爵淮陽公,鎮長安,坐盜官財,徙于統萬。真君三年,宋將裴方明等侵南秦王楊難當,遂陷仇池。太武征豹子,復其爵位,尋拜使持節、仇池鎮將,督並中諸軍與建興公古弼等分命諸將,十道並進。四年正月,豹子進擊樂鄉,大破之。宋使其秦州刺史胡崇之鎮仇池,至漢中,聞官軍已西,懼不敢進。豹子與司馬楚之至濁水,擊禽崇之,盡虜其眾。仇池平。未幾,諸氐復推楊文德為主以圍仇池,古弼討平之。

    時豹子次下辨,聞圍解,欲還。弼使謂豹子曰︰“賊恥其負敗,必求報復,不如陳兵以待之。”豹子以為然。尋除都督秦、雍、荊、梁、益五州諸軍事,進號征西大將軍、開府,仇池鎮將、持節、公如故。宋復遣楊文德、姜道盛寇濁水,別遣將青陽顯伯守斧山,以拒豹子。濁水城兵射殺道盛。豹子至斧山,斬顯伯,悉俘其眾。

    初,南秦王楊難當歸命,詔送楊氏子弟詣京師。文德以行賂得留,出奔漢中。宋以文德為武都王,守葭蘆城,招誘氐羌。于是武都陰平五部氐人叛應文德,詔豹子討之。文德阻兵固險,以拒豹子。文德將楊高來降,文德棄城南走,收其妻子寮屬及故武都王保宗妻公主送京師。宋白水太守郭啟玄率眾救文德,豹子大破之。啟玄、文德走還漢中。

    興安二年,宋遣蕭道成等入漢中,別令楊文德、楊頭等率氐、羌圍武都。豹子分兵將救之,聞宋人增兵益將,表狀求助。詔高平鎮將苟莫干率突騎二千以赴之,道成等乃退。征豹子為尚書,出為內都大官。宋遣其將殷孝祖修兩當城于清東,以逼南境。天水公封敕文擊之,不克。詔豹子與給事中周丘等助擊之。宋瑕丘鎮遣步卒五千助戍兩當,豹子大破之。追至城下,其免者千余人而已。既而班師。先是,河西諸胡亡匿避命,豹子討之;不捷而還,又坐免官。尋以前後戰功復擢為內都大官。卒,文成追惜之,贈淮陽王,謚曰襄。子道明襲。

    道明第八弟懷喜,文成以其名臣子,擢為侍御中散,遷侍御長。孝文初,吐谷渾拾夤部落饑窘,侵掠澆河。詔假平西將軍、廣川公,與上黨王長孫觀討拾夤。又以其父豹子昔鎮仇池,有威信,拜使持節、侍中、都督秦、雍、荊、梁、益五州諸軍事、本將軍、開府、仇池鎮將,假公如故。懷喜至,申布恩惠。夷人大悅,酋帥率戶歸附。置廣業、固道二郡以居之。征為南部尚書,賜爵南康侯。

    太和元年,宋葭蘆戍主楊文度遣弟鼠據仇池,詔懷喜討鼠。鼠棄城南走。進次濁水,遂軍于覆津。文度將強大黑固守津道,懷喜部分將士,擊大黑走之。追奔,攻拔葭蘆城,斬文度,傳首京師。詔慰勉之。又詔于駱谷築城,懷喜表求待來年築城。詔責之曰︰“若不時築,築而不成,成而不固,以軍法繩之。”南天水人柳旃據險不順,懷喜討滅之。後為豫州刺史,詔讓其在州寬怠,以飲酒廢事,威不禁下,遣使就州,決以杖罰。卒,謚曰恭公。子承宗襲。

    封敕文,代人也,本姓是賁。祖豆,位開府、冀青二州刺史、關內侯。父,侍御長,贈定州刺史、章武侯,謚曰隱。敕文始光初為中散,稍遷西部尚書,出為使持節、開府、領護西夷校尉、秦益二州刺史,賜爵天水公,鎮上。詔敕文征吐谷渾慕利延兄子拾歸于 薄V諫儼恢疲  憒  椅諭返榷 肺幕崧ヂ搖>撾涫跡 骯橐苟藎 肺囊 保 彩骯櫧拮蛹捌淙嘶⑶ 軸闈O矣諫線,留烏頭守桴罕。

    金城邊祝 燜 夯崮狽矗 萆線東城南城,攻逼西城。敕文先已設備,賊乃退。住 岣垂ヵ牽 怠ぉ家煌蟯湍狹耄 莨佟く欄骷霸踴I蠐噯送捅繃耄 椎刃臥 k肺納杵奼篤浦  住V詬賜屏夯崳 鰲0卜  談示肺模 肺撓直砬籩 醇氨 A夯嵊碧佣蕁O仁請肺木蛑厙滌詼 侵 猓 付顯餱唄貳R拱耄 崮朔商萏誶刀摺k肺南妊媳誶低猓 芏罰 右怪戀 k肺哪庇謚讜唬骸襖 抻潭罰  諶恕!蹦艘園孜溽π嬖糝冢 裟芄榻擔  瀋 κ苯嫡 儆噯恕;嶂 誦木諢擔 謔欠佷蕁k肺淖 鍰邗媯 勒嚀 搿br />
    略陽王元達因梁會之亂,聚黨攻城,招引休官、屠各之眾,推天水休官王官興為秦地王。敕文與臨淮公莫真討破之。天安元年卒,長子萬護讓爵于弟翰。于時讓者唯萬護及元氏侯趙闢惡子元伯讓其弟次興,朝廷義而許之。

    呂羅漢,本東平壽張人也,其先石勒時徙居幽州。祖顯,字子明。少好學,性廉直,鄉人有忿爭者皆就質焉。慕容垂以為河間太守。皇始初,以郡降,道武賜爵魏昌男。拜鉅鹿太守。清身奉公,妻子不免饑寒,百姓頌之曰︰“時惟府君,克清克明,緝我荒土,人胥樂生,願壽無疆,以享長齡。”卒官。父溫,字陽。善書,好施,有文武才略。位上黨太守,有能名。卒,贈豫州刺史、野王侯,謚曰敬。

    羅漢仁厚篤慎,弱冠以武干知名。父溫之為秦州司馬,羅漢隨侍。隴右氐楊難當寇上,鎮將元意頭知羅漢善射,共登西城樓令射。難當隊將及兵二十三人應弦而殪。賊眾轉盛,羅漢曰︰“今不出戰,示敵以弱。”意頭善之,即簡千余人,令羅漢出戰,眾皆披靡。難當大驚,會太武賜難當璽書,責其跋扈,難當還仇池。意頭具以狀聞,征為羽林郎。上休官呂豐、屠各、王飛鹿等據險為逆,詔羅漢討禽之。後從征懸瓠,以功遷羽林中郎、幢將,賜爵烏程子。及南安王余立,羅漢猶典宿衛,文成之立,羅漢有力焉。加龍驤將軍,仍幢將,進爵野王侯,拜司衛監。遷散騎常侍、殿中尚書,進爵山陽公。

    後為鎮西將軍、秦、益二州刺史。時仇池氐、羌反,逼駱谷,鎮將吳保元走登百頃,請援于羅漢族。羅漢帥步騎隨長孫觀,掩擊氐、羌大破之,賊眾退散。詔書慰勉之。涇州人張羌郎聚眾千人,州軍討之。不能制,羅漢擊禽之。仇池氐、羌叛逆。其賊帥蛩廉、苻忻等皆受宋官爵鐵券。略陽公伏阿奴為都將,與羅漢赴討,所在破之,禽廉、忻等。秦、益阻遠,南連仇池,西接赤水,諸羌恃險,數為叛逆,自羅漢蒞州,撫以威惠,西戎懷德,土境G然。孝文下詔褒美之。征拜內都大官,听察多得其情。卒官,謚莊公。長子興祖襲爵山陽公,後例降為侯。

    孔伯恭,魏郡人也。父昭,位侍中、幽州刺中、魯郡公。卒,謚曰康。伯恭以父任拜給事中,後賜爵濟陽男,進彭城公。獻文初,宋徐州刺史薛安都以彭城內附。宋遣將張永、沈攸之等擊安都。安都請援,獻文進伯恭號鎮東將軍,副尚書尉元救之。永與攸之棄船而走。伯恭以書喻下邳、宿豫城內。時攸之、吳喜公等率眾來援下邳,屯軍焦墟曲,去下邳五十余里。伯恭密造火車攻其營,水陸俱進。攸之等既聞將戰,引軍退保樊階城。宋寧朔將軍陳顯達領眾溯清而上,以迎攸之;屯于睢、清合口。伯恭率眾度水,大破顯達。攸之聞顯達軍敗,順流退下。伯恭從清西與攸之合戰,大破之,吳喜公輕騎遁走。乘勝追奔八十余里,軍資器械虜獲萬計。進攻宿豫,宋戍將魯僧遵棄城夜遁。又遣將孔大a等南討淮陽,宋太守崔武仲焚城南走,遂據淮陽。皇興二年,以伯恭為散騎常侍、彭城鎮將、都督徐南北賈 罹攏 俁 9 W洌 蚨 蠼   M  衷換浮br />
    伯恭弟伯遜,襲父爵魯郡公,位東萊鎮將、東徐州刺史。坐事免官,卒于家。

    田益宗,光城蠻也。身長八尺,雄果有將略,貌狀舉止,有異常蠻。世為四山蠻帥,受制于齊。太和十七年,遣使張超奉表歸魏。十九年,拜員外散騎常侍、都督、南司州刺史、光城縣伯,食蠻邑一千戶,所統守宰,任其銓置。後以益宗既度淮北,不可仍為司州,乃于新蔡立東豫州,以益宗為刺史。尋改封安昌縣伯。

    景明初,梁師寇三關,益宗遣光城太守楊興之進至陰山關。南據長風城,逆擊大破之。梁建寧太守黃天賜築城赤亭,復遣其將黃公賞屯于r城,與長風相持。益宗命安蠻太守梅景秀與興之掎角擊討。破之,獲其二城。上表陳攻取之術。宣武納之,遣鎮南將軍元英攻義陽。益宗遣其息魯生斷梁人糧運,破梁戍主趙文興,倉米運舟,焚燒蕩盡。時樂口已南,郢、豫二州諸縣皆沒于梁,唯有義陽而已。梁招益宗以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五千戶郡公。當時安危在益宗去就,而益宗守節不移,郢、豫克平,益宗力也。

    益宗年稍衰老,聚斂無厭。兵人患其侵擾,諸子及孫,競規賄貨。部內苦之,咸言欲叛。宣武深亦慮焉,乃遣中書舍人劉桃符宣旨慰喻,庶以安之。桃符還,啟益宗侵掠之狀。詔之曰︰“聞卿息魯生在淮南貪暴,橫殺梅伏生,為爾不已,損卿誠效,可會魯生與使赴闕,當加任使。”魯生久未至。延昌中,詔以益宗為使持節、鎮東將軍、濟州刺史,常侍如故。帝慮其不受代,遣後將軍李世哲與桃符率從襲之,奄入廣陵。益宗子魯生、魯賢等奔于關南,招引梁兵,光城已南,皆為梁所保。世哲擊破之,復置郡戍,以益宗還。授征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改封曲陽縣伯。益宗生長邊地,不願內榮,雖位秩崇重,猶以為恨,表陳桃符讒毀之狀。詔曰︰“既經大宥,不容方更為獄。”熙平初,益宗又表乞東豫,以招二子。靈太後令答不許。卒,贈征東大將軍、郢州刺史,謚曰莊。少子纂襲,位中散大夫,卒,贈東豫州刺史。

    益宗長子隨興,位弋陽、東汝南二郡太守。益宗兄興祖,位江州刺史。

    孟表,字武達,濟北蛇丘人也。自雲本屬北地,號索里諸孟。青、徐內屬後,表因事南度,仕齊為馬頭太守。太和十八年,表據郡歸魏,除南賈荽淌罰  磽誹 兀 途糈巰睪睿 蛭醒簟︰篤肭財湓й荽淌放 逡倒в  噯眨 侵惺塵。 ㄒ孕喔錛安菽酒チ段 浮1碭   浚 玖 淌亍; 蚰轄 跛嗑戎  逡的送恕3  幸荒先耍 栽菩氈咦質逭洌  尷 郵俅和侗恚 醇八豌冢  逡滴F恰1硨蟛焓逭溲隕 撓幸歟 賜坪耍 聳鞘逡倒海 嫖 謨ΑK 拮櫻  嗉僂 詒泵磐庹噸  飼檳稅病Pぐ募紋涑希 懺胙糲夭  彌荽淌貳かえ J獺 飴淮蠓頡え脛荽淌貳W洌 賈荽淌罰 衷還⑴br />
    奚康生,河南陽翟人也。本姓達奚,其先居代,世為部落大人。祖真,柔玄鎮將、內外三都大官,賜爵長進侯。卒,贈幽州刺史,謚曰簡。康生少驍武,彎弓十石,矢異常箭,為當時所服。太和初,蠕蠕頻寇,康生為前驅軍主,壯氣有聞,由是為宗子隊主。從駕征鐘離,駕旋濟淮,五將未度,齊將據渚斷津路。孝文募破中渚賊者,以為直閣將軍。康生應募,縛筏積柴,因風放火,燒其船艦,依煙直過,飛刀亂斫,投河溺死者甚眾。乃假康生直閣將軍。後以勛除太子三校、西台直後。吐京胡反,自號辛支王,康生為軍主,從章武王彬討之。分為五軍,四軍俱敗,康生軍獨全。率精騎一千追胡至車突谷,詐為墜馬,胡皆謂死,爭欲取之。康生騰騎奮矛,殺傷數十人,射殺辛支。

    齊置義陽,招誘邊人,康生復為統軍,從王肅討之。齊將張伏護自升樓城樓,言辭不遜。肅令康生射之,望樓射窗,扉開即入,應箭而斃。彼人見箭,皆以為狂弩。齊將裴叔業率眾圍渦陽,欲解義陽之急,詔遣高聰、元衍等援之,並敗退。帝乃遣康生馳往,一戰大破之。及壽春來降,遣康生領羽林千人,給龍廄馬兩匹,馳赴之。破走其將桓和、陳伯之。以功除征虜將軍,封安武縣男。出為南青州刺史。

    後梁郁州遣軍主徐濟寇邊,康生破禽之。時梁聞康生能引強弓,故特作大弓兩張,長八尺,把中圍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長笛,送與康生。康生便集文武,用之平射,猶有余力。觀者以為絕倫。弓即表送,置之武庫。後梁遣都督臨川王蕭宏勒甲十萬規寇徐州,詔授康生武衛將軍,一戰敗之。還京,召見宴會,賞帛千匹,賜驊騮御胡馬一匹。出為華州刺史,頗有聲績。轉涇州刺史,以輒用官炭瓦,為御史所劾,削除官爵。尋復之。梁直閣將軍徐玄明戍郁州,殺其刺史張稷,以城內附,詔康生迎接;賜細御銀纏槊一張,並棗柰果。面敕曰︰“果者果如朕心,棗者早遂朕意。”未發間,郁州刺史復叛。及大舉征蜀,假康生安西將軍,邪趣綿竹。至隴右,宣武崩,班師。

    後除相州刺史,在州以天旱令人鞭石季龍畫像,復就西門豹祠祈雨,不獲,令吏取豹舌。未幾,二罕┤ュ 硪嚶黽玻 滓暈﹤玖   睢U靼莨飴謊   椅瀾  胊 嬙 狽狹樘 蟆G 幽弦 雜椅饋 熳笥搖S胱幽訝 笪瀾 罡張  叢 婷梅蛞病2嬉雲渫ㄒ觶 釹轡 校 碩嗨藿冢 虻鋈搿2嬉鑰瞪幽鹽  1干懟br />
    康生性粗武,言氣高下。叉稍憚之,見于顏色,康生亦微懼不安。正光二年二月,明帝朝靈太後于西林園。文武侍坐,酒酣迭舞。次至康生,乃為力士舞,及于折旋。每顧視太後,舉手蹈足,嗔目頷首,為殺縛之勢。太後解其意而不敢言。日暮,太後欲攜帝宿宣光殿。侯剛曰︰“至尊已朝訖,嬪御在南,何勞留宿?”康生曰︰“至尊陛下海 奼菹陸  鰨 捶夢仕  比撼寄 矣ΑA樘 笞雲鷦 郾郟 綠枚ュ豢瞪蠛舫 蛩曖諍螅 探猿 蛩輟C韉 叭 螅 笥揖合嗯牛 蟛壞帽鍘?瞪崞渥幽亞 5叮 街焙笤 幾  說枚 br />
    明帝既上殿,康生時有酒勢,將出處分;遂為叉所執,鎖于門下。至曉,叉不出,令侍中、黃門、僕射、尚書等十余人就康生所,訊其事。處康生斬刑,難處絞刑。叉與剛並在內矯詔決之。康生如奏,難恕死從流。難哭拜辭父。康生忻子免死,慷慨了不悲泣。語其子雲︰“我不反,死,汝何為哭也?”有司驅逼,奔走赴市,時已昏暗,行刑人注刀數下,不死;于地刻截。咸言稟叉意旨,過至苦痛。嘗食典御奚混與康生同執刀入內,亦就市絞刑。

    康生久為將,及臨州,多所殺戮。而乃信向佛道,每舍居宅立寺塔,凡歷四州,皆有建置。死時年五十四。子難年十八,以侯剛婿,得停百日,竟徙安州。後尚書盧同為行台,叉令殺之。康生于南山立佛圖三層,先死,忽夢崩壞。沙門有為解雲︰“檀越當不吉利,無人供養佛圖,故崩耳。”康生稱然,竟及于禍。靈太後反政,贈都督冀瀛滄三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司空、冀州刺史,謚曰武貞,又追封壽張縣侯。子剛襲。

    楊大眼,武都氐難當之孫也。少驍捷,跳走如飛。然庶孽,不為宗親顧待,不免饑寒。太和中,起家奉朝請。時將南伐,尚書李沖典選征官,大眼往求焉,沖弗許。大眼曰︰“尚書不見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長繩三丈許,系髻而走,繩直如矢,馬馳不及。見者無不驚嘆。沖因曰︰“千載以來,未有逸材若此者也。”遂用為軍主。大眼顧謂同寮曰︰“吾之今日,所謂蛟龍得水之秋。自此一舉,不復與諸君齊列矣。”未幾,遷統軍,從車駕征宛、葉、穰、鄧、九江、鐘離之間,所經戰陣,莫不勇冠六軍。

    宣武初,裴叔業以壽春內附,大眼與奚康生等率眾先入,以功封安成縣子。除直閣將軍,出為東荊州刺史。時蠻酋樊秀安等反,詔大眼為別將,隸都督李崇討平之,大眼功尤多。妻潘氏,善騎射,自詣軍省大眼。至攻戰游獵之際,潘亦戎裝,齊鑣並驅。及至還營,同坐幕下,對諸寮佐,言笑自得。大眼時指謂諸人曰︰“此潘將軍也。”

    梁武遣其將張惠紹總率眾軍,竊據宿豫。又假大眼平東將軍為別將,與都督邢巒討破之。遂與中山王英同圍鐘離。大眼軍城東,守淮橋東西道。屬水泛長,大眼所綰統軍劉神符、公孫祉兩軍夜中爭橋奔退,大眼不能禁,相尋而走。坐徙營州為兵。

    永平中,追其前勛,起為試守中山內史。時高肇征蜀,宣武慮梁人侵軼,乃征大眼為太尉長史、持節、假平南將軍、東征別將,隸都督元遙,遏御淮、肥。大眼至京師,時人思其雄勇,喜于更用,台省門巷,觀者如市。後梁將康絢于浮山遏淮,規浸壽春。明帝加大眼光祿大夫,率諸軍鎮荊山,復其封邑。後與蕭寶夤俱征淮堰,不能克,遂于堰上流鑿渠決水而還。加平東將軍。

    大眼撫循士卒,呼為鶴櫻 凹損輳   髕W暈﹦ ⑶a身先兵士,當其鋒者,莫不摧拉。南賊所遣督將,皆懷畏懼。時傳言淮、泗、荊、沔之間童禾湔擼 種 啤把畬笱壑痢保 薏患粗埂M跛嗟芸抵 豕楣玻 醬笱墼唬骸霸諛餃啪  暈 に緋德幀<凹 瞬灰 諶恕!貝笱墼唬骸捌旃南嗤 _眸奮發,足使君目不能視,何必大如車輪。”當世推其驍果,以為關、張弗之過也。然征淮堰之役,喜怒無常,捶撻過度,軍士頗憾焉。識者以為性移所致。又為荊州刺史,常縛 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召諸蠻渠,指示之曰︰“卿等若作賊,吾政如此相殺也。”又北U郡嘗有虎害,大眼搏而獲之,斬其頭縣于穰市。自是荊蠻相謂曰︰“楊公惡人,常作我蠻形以射之。又深山之虎,尚所不免。”遂不敢復為寇盜。在州二年,卒。大眼雖不學,a遣人讀書而坐听之,悉皆記識。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竟不多識字也。

    有三子,長甑生,次領軍,次征南,皆潘氏所生,咸有父風。初,大眼徙營州,潘在洛陽,頗有失行。及為中山,大眼側生女夫趙延寶告之于大眼。大眼怒,幽潘而殺之。後娶繼室元氏。大眼之死也,甑生等問印綬所在。時元始懷孕,自指其腹謂甑生等曰︰“開國當我合   甑孺咀櫻 鷯興!標瞪壬鉅暈 蕖<按笱凵Л 咕   誄嵌 呃錚  刀蕖R苟 瞪瓤 笱酃祝 穎 佷恃桑 髂仙瀋敝 T 潰 呷   髂嫌滯涔  渲 j瞪唬骸疤煜縷裼瀉δ鋼 恕!蹦酥埂K烊〈笱窞  釗寺砩媳Z  笥曳魴 耘選>H宋逢瞪孺縹洌 桓銥嘧罰 轂劑骸br />
    崔延伯,博陵人也。祖壽,于彭城陷入江南。延伯少以武壯聞,仕齊為緣淮游軍,帶濠口戍主。太和中入魏。常為統帥,膽氣絕人,兼有謀略,積勞稍進。除征虜將軍、荊州刺史,賜爵定陵男。荊州土險,蠻左為寇,每有聚結,延伯輒自討之,莫不摧殄。由是穰土帖然,無敢為患。永平中,轉幽州刺史。

    梁遣左游擊將軍趙祖悅率眾偷據硤石,詔延伯為別將,與都督崔亮討之。亮令延伯守下蔡。延伯與別將伊生挾淮為營。延伯遂取車輪,去輞,削銳其輻,兩兩接對,揉竹為糸亙,貫連相屬,並十余道。橫水為橋,兩頭施大鹿盧,出沒任情,不可燒斫,既斷祖悅走路,又令舟舸不通。由是梁軍不能赴救,祖悅合軍咸見俘虜。于軍拜征南將軍、光祿大夫。

    延伯與楊大眼等至自淮陽,靈太後幸西林園引見,謂曰︰“卿等志尚雄猛,皆國之名將。比平硤石、公私慶快,此乃卿等之功也。但淮堰仍在,宜須預謀,故引卿等,親共量算,各出一圖,以為後計。”大眼對曰︰“臣輒謂水陸二道一時俱下,往無不克。”延伯曰︰“既對聖顏,答旨宜實。水南水北,各有溝瀆,陸地之計,如何可前。愚臣短見,願聖心思水兵之勤,若給復一年,專習水戰,脫有不虞,召便可用。”靈太後曰︰“卿之所言,深是宜要,當敕如請。”二年,除並州刺史。在州貪污,聞于遠近。還為金紫光祿大夫,出為鎮南將軍,行岐州刺史,假征西將軍。賜驊騮馬一匹。正光五年秋,以往在揚州,建淮橋之勛,封當利縣男,改封新豐子。時莫折念生兄天生下隴東寇,征西將軍元志為天生所禽,賊眾甚盛,進屯黑水。詔延伯為使持節、征西將軍、西道都督。行台蕭寶夤與延伯結壘馬嵬,南北相去百余步。延伯曰︰“今當仰為明公參賊勇怯。”延伯選精兵數千,下度黑水,列陣而進,以向賊營。寶夤率騎于水東尋原西北,以示後繼。于時賊眾大盛,水西一里,營營連接。延伯徑至賊壘,揚威脅之,徐而還退。賊以延伯眾少,開營競追,眾過十倍,臨水逼蹙。寶夤親觀之,懼有虧損。延伯不與其戰,身自殿後,抽眾東度,轉運如神。須臾濟盡,徐乃自度。賊徒奪氣,相率還營。寶夤大悅,謂宮屬曰︰“崔公,古之關、張也,今年何患不制賊。”延伯馳見寶夤曰︰“此賊非老奴敵,公但坐看。”後日,延伯勒眾而出,寶夤為後拒。天生悉眾來戰,延伯身先士卒,陷其前鋒。于是驍銳競進,大破之,俘斬十余萬,追奔及于小隴。秦賊勁強,諸將所憚,初議遣將,咸雲非延伯無以定之,果能克敵。詔授左衛將軍,余如故。

    于時萬俟丑奴、宿勤明達等寇掠涇州。先是盧祖遷、伊生數將,皆以元志前行之始,同時發雍,從六陌道將取高平。志敗,仍停涇部。延伯既破秦賊,乃與寶夤率眾會于安定。甲卒十二萬,鐵馬八千匹,軍威甚盛。時丑奴置營涇州西北七十里當原城。時或輕騎暫來挑戰,大兵未交,便示奔北。延伯矜功負勝,遂唱議先驅。伐木別造大排,內為鎖柱,教習強兵;負而趨走,號為排城。戰士在外,輜重居中,自涇州緣原北上。眾軍將出討賊。未戰之間,有賊數百騎詐持文書,雲是降簿,乞緩師。寶夤、延伯謂其事實,逡巡未斗。俄而宿勤明達率眾自東北而至,乞降之賊從西競下,諸軍前後受敵。延伯上馬突陣,賊勢摧挫,便爾逐北,徑造其營。賊本輕騎,延伯軍兼步卒,兵力疲怠,賊乃乘間得入排城。延伯軍大敗,死傷者將有二萬。寶夤斂軍退保涇州。延伯修繕器械,購募驍勇,復從涇州西進,去賊彭谷柵七里結營。延伯恥前挫辱,不報寶夤,獨出襲賊,大破之。俄頃間平其數柵。賊皆逃迸。見兵人采掠,散亂不整,還來沖突,遂大奔敗。延伯中流矢,為賊所害,士卒死者萬余人。

    延伯善將撫,能得眾心,與康生、大眼為諸將之冠。延伯末路,功名尤重。時大寇未平而延伯死,朝野嘆懼焉。贈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定州刺史,謚曰武烈。

    李叔仁,隴西人也。驍健有武力,前後數從征討,以功賜爵獲城鄉男。梁豫州刺史王超宗內侵,叔仁時為兼統軍,隸揚州刺史薛真度。真度遣叔仁討超宗,大破之。以功累遷洛州刺史,假撫軍將軍。後以軍功封陳郡公,又除光祿大夫、朔州刺史。齊州廣川人劉執、清河太守邵懷,聚眾反,自署大行台。詔叔仁為都督,討平之。除鎮西將軍、金紫光祿大夫,轉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邢果反于青州,叔仁為大都督,出討于淮,失利而還。永安三年,坐事除名,尋復官爵。節閔帝初,加散騎常侍、開府。後除涼州刺史。遣使密通款于東魏,事覺見殺。叔仁所用之槊,長大異于常槊,時人壯之。

    論曰︰韓茂、皮豹子、封敕文、呂羅漢、孔伯恭之為將也,皆以沈勇篤實,仁厚扶眾,功成事立,不徒然矣。與夫苟要一戰之利,僥幸暫勝之名,豈同年而語也。田益宗蠻夷荒帥,翻然效款,終于懷金曳紫,不其美歟。孟表之致名位,不徒然也。夫人主聞鼓之響,則思將帥之臣,何則?夷難平暴,折沖御侮,為國之所系也。奚康生等俱以熊虎之姿,奮征伐之氣,亦一時之驍猛,壯士之功名乎。

    譯文︰

    韓茂字符興,是安定安武人。父親韓耆字黃考,永興年問,從赫連屈丐處來投降,職任豐山太守,非正式封爵焉安武侯,便居住在常山的九門。去世,追贈涇州刺史,謚號為成。韓茂年紀十七歲,臂力超過常人,特別擅長騎馬射箭。明元帝曾親自征討丁零翟猛,韓茂搪任中軍執幢,當時天刮大風,各軍中的旗幟都吹倒了,韓茂在馬上舉著幢蓋,當初能保持不倒。明元帝感到奇異而問是誰,對身邊的人說︰“記住他。”不久就召到皇帝的臨時駐地,任用為武賁郎將。後來跟隨太武帝征討赫連昌,把敵人打得大敗,因為軍功賜給爵位蒲陰子,改任侍輦郎。又跟隨出征打敗統萬,平定平涼,在韓茂沖擊之下的敵人,設有不隨著他的弓弦的開張而被射死的。任命為內侍長,爵位升為九門侯。後來跟隨征討蠕蠕,接連在戰斗中取得大勝。與樂平王托跋丕等人討伐和龍,韓茂擔任前鋒都將,戰功最多。改任司衛監,總計他先後立下的軍功,任命為散騎常侍、殿中尚書,爵位晉升為安定公。跟隨出征打敗薛永宗、蓋昊,改任都官尚書。跟隨皇帝到南面征討,任命焉徐州刺史。回來後,、任命為侍中、尚書左僕射。文成帝登基,任命為尚書令,加官侍中、征南大將軍。韓茂沉著剛毅而樸實,雖然沒有文學才華,但言論意見常都合情合理,擔任將領很會安撫士兵,勇猛在當時少有,被朝廷所稱贊。太安二年,授予太子少師的職餃。去世,贈涇州刺史,安定王,謚號桓。

    大兒子韓備,字延德,賜爵位行唐侯,歷任太子庶子、寧西將軍,掌笛游獵曹,加官散騎常侍。繼承父親的爵位安定公、征南大將軍。去世,贈為雍州刺史,謚號為簡。

    韓備的弟弟韓均,字天德,青少年時就很會射箭,有將帥才干。當初為中散,賜爵位範陽子,升任金部尚書,加官散騎常侍。哥哥韓備去世,沒有兒子,韓均繼承爵位安定公、征南大將軍,歷任定、青、冀三州刺史,很有聲譽。廣阿澤在定、冀、相這三個州的交界處,地廣人稀,有不少盜賊,韓均就在那里設鎮來保一方平安。因為韓均在冀州,強盜都停止活動,任命為大將軍、廣阿鎮大將,加官都督三州諸軍事。韓均自身清正、以身作則,禁絕奸邪,因此趙郡的屠各、西山的丁零等在山林間糾集在一起以搶劫害人為業的人,韓均都對他們加以勸導安撫和追捕,遠近的盜賊都十分驚恐。早先,黃河以南還沒有歸順,人們去留隨便,朝廷討論放棄了對那里的管理。後來韓均所管轄的區域,盜賊又多了起來,獻文帝下詔書責備他。又因為五個州的人口很多,編入戶籍的不屬實,詔書令韓均檢查核實,查出了十多萬戶。重新授他定州刺史,老百姓覺得很安寧。去世,謚號康公。

    皮豹子,是漁陽人。少年時就有軍事謀略。泰常年間,任中散。魏太武帝時,任敬騎常侍,賜給爵位新安侯,又任命為選部尚書。後來任開府儀同三司,進爵位為淮陽公,鎮守長安。因為盜劫國家財物被判罪,流放到統萬。真君三年,南朝劉宋將領裴方明等人侵犯南秦王楊難當,攻下仇池。太武帝征召豹子,恢復他的爵位,很快任命為使持節、仇池鎮將,督統關中的各路大軍與建興公古弼等人分別指揮各將領,分十路同時進軍。四年正月,豹子進攻樂鄉,把敵人打得大敗。劉宋派他們的秦州刺史胡崇之鎮守仇池,他們的軍隊到漠中時,听說北魏的軍隊已向西進,便害怕而不敢前進。豹子與司馬楚之抵達濁水,進攻並擒獲崇之,俘虜了他的所有士兵。仇池被平定。不久,各部氐族人重新推舉楊文德為首領而來圍攻仇池,被古弼征討平定。

    這時豹子進駐下辨,听說仇池的圍困已被瓦解,準備撤回。古弼派人對豹子說︰“敵人對他們的失敗一定會感到羞恥,必然會來報復,還不如布置好軍隊等他們行動。”豹子認為這話很對。很快就被任命為都督秦、雍、劑、梁、益五州諸軍事,進升為征西大將軍、開府,仇池鎮將、持節、淮陽公的官爵依舊保留。劉宋又派楊文德、姜道盛進犯濁水,另外派遣青陽顯伯據守斧山,以抵御豹子。濁水城的守軍射死了道盛。豹子進軍斧山,殺死顯伯,全部俘虜了他的士兵。

    當初,南秦王楊難當歸順,朝廷下詔令送楊氏的子弟到京城去,文德因行賄官吏而能夠留下,逃到漠中。劉宋任命文德為武都王,守葭蘆城,招募誘惑氐族和羌族人投歸。因此武都陰平的五個氐旗部落叛亂來響應文德,朝廷下詔令豹子討伐。文德在堅固險要的地方派兵阻擋,以抵抗豹子。文德的部將楊高來投降,文德放棄城池向南逃走,捕獲了他的妻子兒女部僚以及原武都王保宗的妻子公主送往京城。劉宋白水太守郭啟玄率領士兵來救助文德,豹子將他打得大敗,啟玄、文德逃回漢中。

    興安二年,劉宋派蕭道成等人進入漢中,另派楊文德、楊頭等人率領氐族、羌族圍攻武都。豹子分派軍隊前往救助,听說劉宋增派了兵將,上表朝廷請求援助,詔令高平鎮將苟莫干率領二千名騎兵趕赴救援,道成等人就撤退了。征召豹子任尚書,外任內都大官。南朝劉宋派將領殷孝祖在清江東面修築兩當城,以逼近南面的邊界。天水公封敕文進攻,沒有攻下。詔令豹子和給事中周丘等人幫助攻打。劉宋瑕丘鎮派五千步兵助守兩當,豹子把他打得大敗,追到兩當城下,逃命的僅有一千余人。不久撤軍。早先,黃河以西的各胡人部落都四散逃命,豹子征討他們,沒有取勝而回,再次因罪免除官職。不久又因為以前的戰功提拔為內都大官。去世,文成帝追念痛惜,贈淮陽王,謚號襄。兒子道明襲封爵位。

    道明的第八個弟弟歡喜,文成帝因為他是名臣的兒子,破格提升為侍御中散,改任侍御長。孝文帝初年,吐谷渾拾夤部落遭受饑荒,在澆河一帶搶劫,詔書任命他為假平西將軍、廣川公,和上黨王長孫觀討伐拾夤。又因為他的父親豹子曾經鎮守仇池,很有威信,被任命為使持節、侍中、都督秦雍劑梁益五州諸軍事、本將軍、開府、仇池鎮將,假廣川公爵號依舊。歡喜到達仇池,說明朝廷的恩惠,少數民族群眾非常高興,首領帶領自己的屬戶來歸順,設置了廣業、固道兩個郡來讓歸順的人居住。征召進京任南部尚書,賜爵號南康侯。

    太和元年,劉宋葭蘆駐軍的首領楊文度派遣弟弟楊鼠佔據仇池,朝廷下詔令歡喜討伐楊鼠,楊鼠放棄仇池城向南逃跑。進軍濁水,于是逼近覆津。楊文度的將領強大黑堅守覆津道路,歡喜指揮將士,打退了大黑。趁勝追擊,攻下葭蘆城,殺了文度,把他的頭由驛騎送到京城。下詔安撫勉勵歡喜。又下詔要他在駱谷修築城池,歡喜上表請求到下年再築城。朝廷下詔訓示他說︰“如果不及時築城,或修築不戍,或修成了而不堅固,將要按軍法查辦。”南天水人柳旃佔據險要地形不肯歸順,歡喜討伐並消滅了他。後來任豫州刺史,詔書責備他在州中遇于寬和懈怠,因為喝酒耽誤了政事,不能控制屬下,派人到達豫州,給予杖打的處罰。去世,謚號為恭公。兒子承宗繼承爵位。

    封敕文是代郡人,本來姓是賁。祖父是賁豆,任開府、冀青二州刺史、關內侯。父親是賁涅,侍御長,死後贈定州刺史、章武侯,謚號為隱。敕文始光初任中散,逐漸升遷焉西部尚書,外任使持節、開府、領護西夷校尉、秦益二州刺史,賜爵位天水公,鎮守上邦。下詔命令敕文到袍罕征討吐谷渾慕利延哥哥的兒子拾歸,軍隊太少控制不了局勢,下詔命令廣川公乙烏頭等兩支軍隊與敕文在隴西會合。軍隊駐扎在武始,拾歸夜間逃跑,敕文率軍進入袍罕,俘虜了拾歸的妻子兒女及其所屬的民戶,一千多家遷往上邦,留下烏頭守衛袍罕。

    金城人邊同,天水人梁會謀反,佔領了上邦城的東城南城,進攻並逼近西城。敕文早先就已建置了防御,叛賊便退走了。邊同、梁會又來攻城,氐族、羌族各有一萬人駐扎在南嶺,休官、屠各等部落以及雜戶二萬多人駐守北嶺,作為邊同的聲援。敕文安排奇兵把他們打得大敗,殺了邊同。叛軍又推舉梁會為首領︰安豐公間根率領軍隊來援助敕文,敕文又上表請求援助,沒有來得及呈報。梁會想謀求逃跑。在此之前敕文在東城外面挖了兩道壕溝,阻斷了叛軍的逃路。半夜時,梁會才從壕溝中搭梯子躍上去逃走。敕文事先在壕溝外擺好軍隊嚴陣以待,阻擊敵人,從半夜一直打到天亮。敕文和部下商議說︰“困獸尚且還要反抗,更何況是人呢?”便用白軍旗向叛軍宣布政策,如呆能投降歸順,可以保全性命,當時投降的就有六百多人。梁會知道人心已經沮喪,因此讓手下分開逃跑。敕文騎兵奔馳追逐,叛軍死了一大半。

    略陽王元達趁梁會叛亂的時候,聚集了黨羽前來攻城,招引休官、屠各等部族的民眾,推舉天水休官部落中的王官興為秦地王。敕文和臨淮公莫真一起討伐打敗了他們︰、天安元年去世,大兒子萬護把應繼承的爵位讓給弟弟封翰。當時讓爵位的只有萬護以及元氏侯趙闢惡的兒子元伯將爵位讓給他的弟弟次興,朝廷認為他們倆仁義而同意了他們的要求。

    呂羅漢,本來是東平壽張人,他的祖先在石勒時遷居到了幽州。祖父呂顥,字子明,從小好學,性格廉正耿直,同鄉中有發生紛爭的事都來讓他評理。慕容垂任用他為河問太守。皇始初年,獻上河間郡投降,道武帝賜給他爵位魏昌男。任命為巨鹿太守。廉潔奉公,妻室兒女也難免遭受饑寒,老百姓歌頌他說︰“時時想念我們的太守,他是那麼清正廉明,讓我們這方荒涼的土地祥和安寧,每個人都能安居樂業,我們祝願他萬壽無疆,長命百歲。”在任上去世。父親呂溫,字陽,擅長書法,樂善好施,有文武才干。任上黨太守,有能干的聲譽。去世,贈為豫州刺史、野王侯,謚號敬。

    羅漢仁厚樸實而謹慎,二十歲前就以軍事才能著名。父親呂溫任秦州司馬,羅漢跟隨侍候。隴右氐族楊難當侵犯上邦,守將元意頭知道羅漢會射箭,便讓他和自己一同登上西城城樓射敵,難當的將士二十三人應箭而死。叛軍的勢力轉盛,羅漢說︰“現在如果不出城迎戰,等于向敵人表示我們勢弱。”意頭認為他說得對,當即挑選了一千多人,命令羅漢出城迎戰,敵人全都潰敗。難當非常驚恐,正好太武帝賜給難當璽書,責備他專橫不受管東,難當退回仇池。意頭將羅漢作戰勇敢的情形詳細向上匯報,征召為羽林郎。上圭6休官的昌豐、屠各的王飛鹿等人佔據險要地勢叛逆,朝廷下韶讓羅漢去征討他們。後來跟隨出征懸瓠,因為軍功升為羽林中郎、幢將,賜給爵位烏程子。等到南安王元余即位時,羅漢仍然負責宮中宿衛,文成帝登基,羅漢在其中出了力。加官龍壤將軍,依然任幢將,進升爵號為野王侯,任命為司衛監。升任散騎常侍、殿中尚書,進升爵位山陽公。

    後來任鎮西將軍、秦、益二州刺史。當時仇池的氐族、羌族反叛,逼近駱谷,守將昊保元撤退到登百頃,向羅漢請求援助。羅漢率步兵和騎兵跟隨長孫觀,攻打氐人和羌人,把他們打得大敗,叛軍敗逃。朝廷下詔書慰勉羅漢。涇州人張羌郎聚集了上千人,涇州州軍征討,無法制服他們,羅漢進軍活捉了他們。仇池的氐人、羌人叛逆,叛軍的首領蛩廉、苻忻等人都接受了南朝劉宋的官爵和鐵券證書。略陽公伏阿奴焉都將,與羅漢一起前往征討,每到一處都把敵人打得大敗,活捉了蛩廉、苻忻等人。秦州和益州道路艱險遙遠,南面連接仇池,西邊與赤水相接,羌人各部落依憑險要地形,多次叛逆,自從羅漢到任,恩威並用,這些西戎被羅漢所感化,境內安寧。孝文帝下韶書表彰贊美他。征召進京任內都大官,辦事大多符合實際。在任上去世,謚號為莊公。長子興祖繼承爵位山陽公,後來按規定降爵位為侯。

    孔伯恭,是魏郡鄴人。父親孔昭,任侍中、幽州刺史、魯郡公。去世,謚號康。伯恭因為父親的官位而授官給事中,後來賜給爵位濟陽男,又進爵號為城陽公。獻文帝早期,劉宋徐州刺史薛安都獻上彭城歸附北魏,劉宋派遣將領張永、沈攸之等人進攻安都。安都請求支持,獻文帝晉升伯恭為鎮柬將軍,作為尚書尉元的副將去救援安都。張永與沈攸之棄船逃走。伯恭寫信曉諭下邳、宿豫城中的劉宋軍隊。當時攸之、昊喜公等人率領軍隊來援助下邳,駐扎在焦墟曲,離下邳城五十多里。伯恭秘密制造了能著火的車子進攻宋朝的軍營,水陸兩路並進。攸之等人听說魏軍將來進攻,率軍撤退保守樊階城。劉宋的寧朔將軍陳顯達率領軍隊沿著清河逆水而上,以便迎接攸之,駐扎在睢水、清河的匯合處。伯恭率軍渡河,把顯達打得大敗。攸之听說顯達被打敗,順流撤退下來,伯恭從清河西面與攸之交戰,把攸之打得大敗,昊喜公輕裝騎快馬逃走。伯恭趁勝追了八十多里,軍用物資器械和俘虜數以萬計。進攻宿豫,劉宋的守將魯僧遵棄城連夜逃走。又派遣將領孔大恆等人向南征討淮陽,劉宋的守將崔武仲焚燒淮陽城往南撤走,于是北魏佔據了淮陽。皇興二年,任命伯恭為散騎常侍、彭城鎮將、都督徐南北充州諸軍事,假東海公。去世,贈鎮東大將軍、東海王,謚號為垣。

    伯恭的弟弟伯遜,繼承父親的爵位魯郡公,任東萊鎮將、東徐州刺史。因犯罪被免除官職,在家去世。

    田益宗,是光城的蠻人。身高八尺,英雄果敢有指揮才能,容貌動作,與一般的蠻人不一樣。世世代代都是四山蠻首領,受南齊的節制。太和十七年,派使者張超呈奏表歸附北魏。十九年,授他為員外散騎常侍、都督、南司州刺史、光城縣伯,食蠻邑…干戶,所統治地區的地方官吏,由他自行任免。後來因為益宗已渡過淮河到達淮北,不能再擔任淮南的司州刺史,就在新蔡設立了東豫州,以益宗為刺史。不久改封為安昌縣伯。

    景明初年,梁軍進犯三關,益宗派光城太守梅興之進軍到陰山關,往南佔據長風城,迎擊梁軍,把敵人打得大敗。梁建寧太守黃天賜在赤亭築城,又派遣他的將領黃公賞駐扎漾城,與長風城相對抗。益宗命令安蠻太守梅景秀與興之互為掎角進攻征討,打敗了敵人,佔領梁軍的兩座城池。上奏表陳述攻佔策略,宣武帝采納了,派遣鎮南將軍元英進攻義陽。益宗派他的兒子魯生截斷敵人的糧食運輸,打敗了梁軍守將趙文興,糧倉里的貯藏相運輸船,全被燒毀。當時樂口以南,郢、豫二州各縣都被梁軍佔領,只有義陽一郡得以保全。梁用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五千戶郡公的官爵引誘益宗投降,當時義陽的安危全在于他的去留,但益宗堅持不改變節操,郢、豫二州能夠平定,都是益宗的功績。

    益宗逐漸衰老,聚斂財富永不滿足,軍民害怕受他的侵擾,他的兒子及孫子們,競相索受財貨賄賂,部屬深受其苦,都說將要反叛。宣武帝深感憂慮,便派遣中書舍人劉桃符傳達皇帝的意旨並加慰諭,希望藉此安撫人心。桃符回京,啟奏益宗侵奪的情形。朝廷下詔給益宗說︰“听說你的兒子魯生在淮南貪污強暴,橫蠻地殺死了梅伏生,這樣做下去,有損你的忠誠,可以讓魯生和使臣一起赴京,將會給他加官重用。”魯生很長時間也沒有赴京。延昌年問,下詔任命益宗為使持節、鎮柬將軍、濟州刺史,常侍之職依舊保留。皇帝擔心他不接受別人來代替他的職務,派遣後將軍李世哲和桃符率領部隊攻打他,突然進入廣陵城。益宗的兒子魯生、魯賢等逃奔到關南,引來梁兵,光城以南的地區,都被梁佔有。世哲進軍打敗了梁軍,重新置郡和戍地,帶著益宗回京。授予益宗征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改封爵為曲陽縣伯。益宗生長在邊遠地方,不願在朝中任職,雖然地位爵祿非常高,還是覺得後悔,上表陳述桃符讒言詆毀他的情況。詔書回答說︰“已經受到寬大,不允許再來立案查辦。”熙平初年,益宗又上表求東豫州的位置,以便招回他的兩個兒子。靈太後下令回絕他。去世,贈為征東大將軍、郢州刺史,謚號為莊。小兒子田纂繼承爵位,任中散大夫,去世,贈東豫州刺史。

    益宗的大兒子隨興,位至弋陽、東汝南二郡太守。益宗的哥哥興祖,位至江州刺史。

    孟表字武達,是濟北蛇丘人,自稱自己的籍貫本來屬于北地,號稱索里諸孟。青州、徐州歸屬北魏之後,孟表因事南渡,在南齊做官任馬頭太守。太和十八年,孟表以郡歸順北魏,任命為南充州刺史,兼任馬頭太守,賜給他爵位讜縣侯,鎮守渦陽。後來南齊派遣他們的豫州刺史裴叔業進攻圍困馬頭六十多天,城內的糧食吃完了,只能用腐朽的皮革和樹皮樹葉野草作糧食。孟表安撫將士,團結一致堅守孤城。正好鎮南將軍王肅來援救他們,叔業這才撤走。當初,有一個南人,自稱姓邊字叔珍,攜帶妻子兒女從壽春投奔孟表,還沒有來得及把他送出,就趕上了叔業圍城。孟表後來仔細觀察叔珍的言行顏色都很不對勁,馬上拷問,原來這人是叔業姑姑的兒子,計劃來做內應,所攜帶的妻室兒女,也都是假的,就將他們在北門外殺了,人們的情緒這才安定。孝文帝嘉獎孟表的忠誠,封他為汶陽縣伯,歷任濟州刺史、散騎常侍、光祿大夫、齊州刺史。去世,贈充州刺史,謚號為恭。

    奚康生,是河南陽翟人,本來姓達奚,他的祖先居住在代郡,世世代代都是部落頭人。祖父奚真,任柔玄鎮將、內外三都大官,賜給他爵位長進侯。去世,贈幽州刺史,謚號為簡。康生少年時驍勇有力,能拉開十石的弓,箭和普通的箭不同,被當時的人們佩服。太和初年,蠕蠕經常來侵犯,康生為前鋒部隊的首領,他的勇氣早已為人所知,因此擔任宗子隊主。隨從皇帝出征鍾離,皇帝的車很快渡過淮水,各路大將還沒有渡淮河.齊的將士佔據江邊的小洲想截斷渡口。孝文帝招募打敗洲上齊軍的勇士,取勝的為直合將軍。康生應召前往,捆綁木筏堆上柴草,藉助風勢點燃大火,燒著了南齊的船艦,靠煙霧直沖過去,舉起刀亂砍,敵人投河淹死的很多。任康生為直合將軍。後來因為功勛任命為太子三校、西台直後。吐京胡謀反,自稱辛支王,康生擔任軍主,隨章武王元彬前往討伐。魏軍分為五支,四支軍隊都被打敗了,只有康生的那支軍隊得以保全。他率領一千精兵追趕吐京胡到達車突谷,假裝落馬,吐京胡人都認為他已死了,爭著來取他的人頭。康生突然躍馬舉**.殺傷敷十名敵人,射死了辛支王。

    南齊設置義陽郡,招誘北魏的邊民,康生又任統軍,跟隨王肅前往征討。南齊的將領張伏護自己登上城樓,出言不遜。王肅命令康生射張伏護,他望著樓向窗戶射去,窗戶開處箭矢飛入,張伏謹應箭而死。南齊的將士看到箭,都認為是強弩所射。南齊的將領裴叔業率領士兵圍攻渦陽,想通過圍趟救魏的辦法解救義陽之急,朝廷下詔派高聰、元衍等人援救,雨軍都失敗撤走。皇帝就派康生飛奔前往,一戰就把南齊軍打得大敗。等到壽春的齊軍來投降,朝廷派遣康生帶領一千羽林軍,並給他兩匹御廄馬,飛馳壽春。打敗並趕走了南齊的大將桓和、陳伯之。因為軍功被任命為征虜將軍,封爵號安武縣男。外任南青州刺史。

    後來梁的郁州派軍事首領徐濟侵犯邊界,康生打敗活捉了他。當時梁听說康生能拉開硬弓,所以特地做了兩張大弓,每張八尺長,把手的中圍一尺二寸,箭的粗細和現在的長笛差不多,送給康生。康生就召集身邊的文武臣僚,用大弓平射,拉開還綽綽有余。看的人都不由叫絕。弓箭很快被表奏送往朝廷,存放在武器庫里。後來梁派都督臨川王蕭宏指揮十萬大軍侵犯徐州,朝廷下詔任命康生為武衛將軍,一交戰就將蕭宏打敗。回到京城,被召見參加宴會,賞給他帛一千匹,賜給他驛駱御胡馬一匹。出京任華州刺史,很有聲譽政績。改任涇州刺史,因隨意動用官炭燒磚瓦,被御史彈劾,削除了官職爵位。不久恢復。梁的直合將軍徐玄明戍守郁州,殺了他們的刺史張稷,奉上州城歸附北魏,朝廷下詔讓康生去迎接,賜給他一張細御銀包瓖的槊,還有棗柰果。當面對他說︰“棗柰果的意思是,果就像我的心,棗意味著早點滿足我的心願。”還沒有出發,郁州刺史又反叛了北魏。等到朝廷大舉征討蜀,封康生為安西將軍,從小路奔赴綿竹。到達隴右時,宣武帝去世,班師。

    後來任命為相州刺史,在州刺史任上,因為天旱侖令人鞭撻石季龍的畫像,又到西門豹祠求雨,未能求得雨,命令把西門豹塑像的舌頭取下。不久,他的兩個兒子突然死去,他自己也害了一場病,巫師認為這是季龍、西門豹的神靈在作祟。征召進京任光祿勛,兼任右衛將軍,和元叉一同謀劃廢靈太後。改任河南尹,仍然保留右衛將軍、兼任左右衛。給兒子奚難娶左衛將軍侯剛的女兒,侯剛是元叉的妹夫。元叉因為他和自己妹夫結為親家,對他非常信任,三個人很多時候都住在官內,有時輪流住在宮中。元叉讓康生的兒子奚難帶著千牛防身。

    康生生性粗魯尚武,講話氣粗聲大,元墨逐漸有些怕他,有時表現在臉色上,康生也略微有些害怕不安。正光二年三月,明帝在西林園朝見靈太後,文武百官在旁邊陪坐,喝酒喝到高興的時候紛紛起舞。依次輪到了康生,他就跳起了力士舞,每到轉身的時候,都回頭來看太後,舉手抬腳的時候,睜大眼楮頜首,做綁縛殺頭的動作。太後明白他的意思,卻不敢出聲。天黑了,太後想帶著明帝去宣光殿。侯剛說︰“皇上已朝見過太後了,後宮的寢處在南面,怎麼能留皇上在殿中住宿?”康生說︰“皇上是皇太後的兒子,隨皇太後到哪兒去,難道還要和誰商量?”群臣沒有人敢答話。靈太後自己站起來拉起明帝的手臂,走下朝堂離開了,康生大聲帶頭在後面呼萬歲,貼身的侍衛們也都喊萬歲。明帝在前面走進閣去,左右大臣們爭著往前擠,開門無法關上。康生奪過他兒子奚難身上帶的千牛刀,砍直後元思輔,這才安定局面。

    明帝已經上了宣光殿,康生當時還有酒勁,準備出去調度指揮,結果被元叉抓住,鎖在房里。到晚上,丞墨不出殿,命令侍中、黃門、僕射、尚書等十幾個人到康生的住所,審訊他的案件,判處康生斬刑,奚難絞刑。元叉和侯剛兩人同在殿中假托太後的詔令,作最後決斷,對康生的判決和上奏中的判處相同,奚難則饒他不死而流放外地。奚難哭著來辭別父親,康生高興兒子能夠免死,他慷慨激昂一點兒也不悲^流淚。對他的兒子說︰“我沒有謀反,去死,你為什麼要哭?”官吏來逼趕,奔跑著到了刑場,這時天已黃昏,劊子手砍了幾刀,還沒死,在地上用刀截成幾段。都說是桌承元叉的旨意,要讓康生痛苦地死去。嘗食典御奚混與康生曾一同執刀進入宮內,也被處以絞刑。

    康生長期擔任將帥,等到他到州郡任職,殺人很多。但又信奉佛教,總喜歡施舍住房建寺廟佛塔,共擔任了四個州的州官,都有這樣的建築。死時五十四歲。他的兒子奚難年紀十八歲,因為是侯剛的女婿,能在家停留了百天,最後流放安州。後來尚書盧同任行台,元叉命令他殺死奚難。康生曾在南山建了一座三層的佛塔,死之前,忽然夢見佛塔崩塌了。有和尚給他解夢說︰“施主將不吉利,沒有人供養佛塔,所以就倒了。”康生認為他解釋得有道理,結果趕上了這場災禍。靈太後執政之後,追贈他為都督冀瀛滄三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司空、冀州刺史,謚號為武貞,又追封為壽張縣侯。兒子奚剛繼承爵位。

    楊大眼,是武都氐族楊難當的孫子。從小驍勇敏捷,跳躍奔跑像飛一樣快。但由于他屬偏房庶出,不被宗族重視,有時還要受凍挨餓。太和年間,踏入仕途為奉朝請。當時朝廷正準備對南方用兵,尚書李沖負責選拔征戰的官員,大眼前去請求選用,李沖不答應。大眼說︰“尚書不知道我,請讓我表演一下我的技能。”就拿出一條長三丈左右的繩子,系在發髻上飛跑,繩子像飛出的箭一樣直,奔跑的快馬也追不上。看見的人個個驚嘆。李沖由此說︰“千年以來,恐怕也難遇到這樣流散在民間的人才。”于是任用他為軍主。大眼對同僚們說︰“我有今天,正是人們所說的蛟龍得水的時機到了,從今以後,不再和諸位平起平坐了。”不久,升任統軍,跟隨皇帝征戰在宛、藥、穰、鄧、九江、鍾離之間,凡是他參加的戰斗,總是勇冠六軍。

    宣武帝初年,裴叔業以壽春之地歸附北魏,大眼與奚康生一起率領部隊首先趕到壽春,因為軍功封爵位安成縣子。任命為直合將軍,外任東劑州刺史。這時蠻族頭人樊秀安等人謀反。下詔任用大艮為別將,隸屬于都督李崇征討平定叛亂,大眼的功勛尤其大。他的妻子潘氏,善于騎馬射箭,自己來到軍中看望大眼,每到戰斗和游獵的時候,潘氏也穿上軍裝,和大眼並駕齊驅。等到回到軍營,一同坐在營帳中,面對軍中僚佐,有說有笑,非常自在。大眼常常指著她對將領們說︰“這位是潘將軍。”

    梁武帝派他的將領張惠紹率領各路大軍,悄悄佔領了宿豫。又封大眼為平東將軍,擔任別將,與都督邢巒征討打敗了梁軍。于是和中山王元英一同網攻鍾離。大眼的軍隊駐扎在城東,把守淮河橋的東西通道,—正好遇河水泛濫猛漲,大眼統領的軍隊中劉神符、公孫祉兩部在夜間爭著從橋上撤退,大眼制止不了,相繼逃走。由此判罪流放營州為士兵。

    永平年間,追記他以前的功勛,起用他為試守中山內史。這時高肇征討蜀,宣武帝擔心梁人侵犯逃逸,就征用大眼任太尉長史、持節、假平南將軍、東征別將,隸屬于都督元遙,遏守淮河、肥水。大眼到達京城,當時人都向往他的英勇,很高興他能被重新啟用,官衙的門前巷尾,前來一睹他的風采的人摩肩接踵。後來梁將康絢在浮山截斷淮河,計劃水淹壽春。明帝給大眼加官光祿大夫,率領各路軍隊鎮守劑山,恢復他的封邑。後來和蕭寶夤一起征討淮河築壩的梁軍,沒能攻下淮河大壩,便在壩上流決開渠道泄水而回。加平東將軍。

    大眼撫慰士兵,稱士兵為兒子,每看見他們的傷口潰爛,為他們痛苦流淚。自己擔任將帥,總是身先士卒,和他相遇的敵人,無不土崩瓦解。南朝派來的都督統帥,都對他心懷恐懼。當時傳說在淮、泗、劑、沔之間小孩夜晚啼哭,都要嚇唬他們說“楊大眼來了”,小孩全都不哭。王肅的弟弟王康剛回歸北魏的時候,對大眼說︰“在南听說你的威名,還真以為你的眼楮有車輪那麼大。等到親眼看到,才知道和平常人役有兩樣。”大眼說︰“兩軍旗鼓相對的時候,我恕目圓睜,完全使你的眼楮不敢正視,為什麼一定要如車輪那麼大呢?”當時人們都推許他英勇果敢,認為就是關羽、張飛也不會超過他。但在征討淮堰的那場戰爭中,他喜怒無常,任意地鞭撻士兵,軍士們對他有怨恨。有見識的人認為這是他本性改變的結果。又擔任劑州刺史,經常捆草做成人形,給它穿上黑色的衣服來當靶子射。召集各蠻族首領,指著茅草人對他們說︰“你們如果叛逆為賊,我就要像這樣來射殺你們。”另外在北清郡曾有虎為害,大眼與虎搏斗而抓住了它,割下老虎的頭懸掛在劑州治所市上。從此劑蠻互相告誡說︰“楊公是凶神惡煞,經常做我們蠻人樣的形體來練射。深山里的老虎,尚且避免不了遭他殺害。”于是不敢再作盜寇。在州任上兩年,去世。大眼雖然沒有學問,但總是派人綸他讀書而他坐在旁邊听,書的內容全記在心里。軍中要作布告一類文書,他都要口授內容,但最終也認識不了幾個字。

    有三個兒子,大兒子甑生,次子領軍,再次征南,都是潘氏生的,也都很像大眼。當初,大眼流放營州,潘氏留在洛陽,很有些不守婦道。等到大眼任中山內史,大眼的偏房所生女兒的丈夫趙延寶把這事告訴了大眼,大眼很生氣,把潘氏幽禁起來殺了。後來娶了繼室元氏。大眼快死的時候,甑生等問官府的印綬在哪里。當時元氏剛剛懷孕不久,指著自己的肚子對甑生兄弟說︰“開國的封爵應該由我的兒子來繼承,你們這些婢妾生的,不要有這種奢望。”甑生兄弟非常怨恨。等到大眼死後要發喪回京,離開州城往東七里遠的地方,安置喪車住宿。半夜二更,甑生兄弟打開大眼的棺材,趙延寶感到奇怪便問他們,征南開弓射死了他。元氏很害怕,逃跑跳河,征南又拉開弓準備射她。甑生說︰“天下哪有殺害母親的人。”就停下了。于是他們取出大眼的尸首,讓人在馬上抱住尸首,左右兩邊扶持著叛逃。劑州人害怕甑生兄弟驍勇英武,不敢苦追,于是他們逃奔了梁。

    崔延伯,是博陵人。祖父崔壽,在彭城陷落時進入江南。延伯小暗候以勇武豪壯著名,在南齊做官任綠淮游軍,兼任濠口的戍守首領。太和年間到了北魏。經常擔任統帥,膽量勇氣超人,同時又有謀略,積累功勞逐漸升遷,任命為征虜將軍、劑州刺史,賜給爵位定陵男。劑州地方險要,蠻左經常侵擾,每次遇到他們糾聚為亂,延伯就自己前往征討,總能將他們摧毀平定。因此穰城一帶非常安寧,沒有人敢侵擾。永平年間,改任幽州刺史。

    梁派遣左游擊將軍趟祖悅率部隊偷偷地佔領了砍石,朝廷下詔任命延伯為別將,與都督崔亮征討砍石。崔亮命令延伯守衛下蔡。延伯和別將伊甕生沿淮河兩岸扎營。延伯于是取下車輪,去掉車輪的外框,將車輪的輻條削尖,讓車子每兩輛連接在一起,將竹子揉成繩索,把車子連貫在一起,總共有十多道,橫放在水上作為橋梁,兩頭設置大挽驢,出役自如,無法燒毀或砍壞,這樣既可阻斷祖悅的退路,又可使船無法通行。因此梁軍不能去救援殃石,祖悅的全軍都成了俘虜。在軍中就被任命為征南將軍、光祿大夫。

    延伯和楊大眼等人從淮陽到京城,靈太後來到西林園接見他們,對他們說︰“你們雄壯勇敢,都是國家的名將。這次平定破石,舉國歡慶,這都是你們的功勞。但是淮河上的攔河壩還在,應該早作謀劃,所以召來你們,親自和你們商量,請你們每人獻上一計,作為下一步的安排。”大眼回答說︰“我請水陸雨路大軍同時並進,大軍到達時潑有不能攻克的。”延伯說︰“既然面對著太後,就應該如實回答。在淮河的南北雨岸,各有一些溝港,陸路進軍的計劃,我看無法實施。依我的淺見,希望聖上考慮動用水兵,如果免除賦役一年,讓他們專門練習水戰,如果不發生意外,召來便可使用,,”靈太後說︰“你所說的確實是符合寅際之策,我將下令按你請求的去辦。”第二年,任命為並州刺史,在刺史任上貪污,遠近都听說他的劣跡。回京為金紫光祿大夫,外任鎮南將軍,代理岐州刺史,假征西將軍,賜給驛駟馬一匹。正光五年秋,因為以前在揚州,在淮河建橋的功勛,封為當利縣男,又改封為新豐子。這時莫折念生的哥哥天生從隴地柬犯,征西將軍元志被天生活捉,叛軍氣勢很盛,進駐黑水。下詔任命延伯為使持節、征西將軍、西道都督。行台蕭寅夤和延伯在馬嵬安營設壘,南北相距一百多步。延伯說︰“今天我將要給明公試探一下敵人的實力。”延伯挑選了幾千名精兵,出營渡過黑水,擺開隊形前進,向敵人的營壘逼近。寶夤率領騎兵在黑水柬面沿著河向西北跟進,以作後援。當時敵人的氣勢強大,黑水西邊連營有一里逮。延伯徑直沖向敵人的營壘,奮起威風威脅敵人,慢慢才往後撤退。敵軍認為延伯人少,打開營寨爭著追趕,人數超過延伯十倍,趕到水邊步步逼近。寅夤親自觀看,害怕延伯遭受損失。延伯不與敵人交戰,自己在隊伍後面押陣,調轉隊伍東渡黑水,行動迅捷如神,一會兒就全部渡完,最後他自己才慢慢渡河。敵軍非常泄氣,先後返回營壘。賓夤很高興,對官員們說︰“崔公,真是古代的關羽、張飛,今年不愁不能打敗敵軍。”延伯飛奔去見寶夤說︰“這些人根本不是我的對手,您需坐在一旁觀看就是了。”第二天,延伯指揮部隊出戰,寶夤作為後備軍。天生把他的軍隊全部帶出來決戰,延伯身先士卒,摧毀了敵人的前鋒,因此他的精銳部隊爭著沖鋒陷陣,把敵人打得大敗,俘虜斬首共十多萬人,追逐到小隴。秦地的敵軍很強勁,各方的將領都感到害怕,當初議論派遣將領,都說非延伯沒有人能平定,結果真的戰勝了敵人。下詔授予他為左衛將軍,其余的官爵依舊。

    這時萬俟丑奴、宿勤明達等入侵涇州劫掠。在這之前盧祖遷、伊甕生幾位將領,都在元志剛開始出征的時候,同時從雍州出發,準備沿六陌道奪取高平。元志失敗,各部停留在涇部。延伯已打敗了秦州敵軍,便和寶夤率軍到安定會合,披甲的士兵有十二萬人,鐵騎八千匹,軍威很盎。這時丑奴在涇州西北七十里的當原城安營,有時有輕騎兵前來挑戰,大軍尚未與敵軍交戰,就顯示出要敗逃。延伯以居功自負,首先提議自任前驅。伐木制成大木排,里面安置鎖柱,教練強健士兵,扛著木排朝前奔跑,號稱排城,戰士在排城外,輜重安置在排城中間,從涇州沿著高原北上。各路大軍準備出來討賊,還沒有開戰之前,有幾百名敵兵假裝持有文書,說是投降的公文,乞請暫緩進軍。寶夤、延伯以為敵軍說的是實情,徘徊不定,還未宣戰。突然間宿勤明達率領軍隊從東北方向而來,聲稱是來求降的敵軍從西面爭著殺下來,各路征討大軍腹背受敵。延伯跨上戰馬沖殺進敵陣,敵軍的氣勢遭受了挫折,便開始追擊,徑直沖到敵人的營前。敵軍本來多是輕騎兵,延伯的軍隊中同時有很多步兵,兵力疲勞,敵軍趁機得以進入排城。延伯的軍隊被打得大敗,死傷將近兩萬人。寶夤收聚殘余退守涇州。延伯修理好器械,懸賞尋求勇士,又從涇州向西挺進,在離敵軍彭坑谷柵七里遠的地方扎營。延伯對上次的受挫感到恥辱,沒有報告寶夤,獨自去攻打敵軍,把敵軍打得大敗,很快將營柵佔領。敵軍擠在一處逃跑,他們回頭看到延伯的士兵在忙著搶奪財物,隊伍散亂不整,又回來沖殺,于是延伯的軍隊被打得大敗逃散。延伯身中流箭,被敵軍殺害,士兵死了一萬多人。

    延伯善于帶兵撫慰部下,很受擁戴,與康生、大眼等是將領中的優秀人才。延伯戰死之前,功勛名聲尤其顯赫。當時大敵還沒有平定而延伯戰死,朝廷內外嘆息恐懼。贈他為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定州刺史,謚號武烈。

    李叔仁,是隴西人。英勇矯健有勇力,先後多次隨大軍征戰,因為軍功賜爵位獲城鄉男。梁豫州刺史王超宗侵犯北魏,叔仁當時為兼統軍,隸屬揚州刺史薛真度。真度派遣叔仁討伐超宗,超宗大敗。因為功勛多次升遷為洛州刺史,假撫軍將軍。後來因為軍功改封為陳郡公,又被任命為光祿大夫、朔州刺史。齊州廣川人劉鈞抓住清河太守邵懷,聚眾造反,自己任命為大行台。朝廷下詔任命叔仁為都督,征討平定了叛亂。任命為鎮西將軍、金紫光祿大夫,改為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邪呆在青州反叛,叔仁為大都督,由濰出去征討,失利而退回。永安三年,因犯罪被削除官籍,不久又恢復了官爵。節閔帝初年,加散騎常侍、開府。後來任命為涼州刺史,派使者暗中向東魏表達忠誠,事情暴露被殺。叔仁所使用的槊,比平常的槊長而大,當時人稱贊他的勇力。

    論曰︰韓茂、皮豹子、封敕文、呂羅漢、孔伯恭作為武將,都以沉著勇敢忠誠而著名,他們仁厚愛護士兵,功成名就,不是沒有緣故的。與那些踫巧獲得了一次勝利,僥幸取得暫時功名的人,真不能同日而語!田益宗是蠻夷將領,中途醒悟為朝廷效忠,最終能懷揣官印身著紫袍,不是很美好的事麼?孟表獲得名聲地位,不是偶然的。國君听到戰鼓的響聲,就會思慕將帥人才,為什麼呢?掃平國難和強暴,摧毀敵人的堡壘抵御外侮,這可是維系著國家的命運。奚康生等人都雄姿英發,身經百戰,也可以算是當時的猛將,功成名就的壯士。


如果你對北史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北史》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