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列傳第二十一

類別︰史部 作者︰魏收[北齊] 書名︰魏書

    【原文】

    宋隱 王憲 屈遵 張蒲 谷渾 公孫表 張濟 李先 賈彝 薛提

    宋隱,字處默,西河介休人也。曾祖],晉昌黎太守。後為慕容@長史。祖活,中書監。父恭,尚書,徐州刺史。慕容俊徙,恭始家于廣平列人焉。隱性至孝,年十三,便有成人之志,專精好學,不以兵難易操。仕慕容垂,歷尚書郎、太子中舍人、本州別駕。太祖平中山,拜隱尚書吏部郎。車駕還北,詔隱以本官輔衛王儀鎮中山。尋轉行台右丞,領選如故。拜以老病乞骸骨,太祖不許。尋以母喪歸列人。既葬,被徵,固辭以病,而州郡切以期會,隱乃棄妻子,間行避焉。後匿于長樂之經縣,數年而卒。臨終謂其子佷等曰︰“苟能入順父兄,出悌鄉黨,仕郡幸而至功曹史,以忠清奉之,則足矣,不勞遠詣台閣。恐汝不能富貴,而徒延門戶之累耳。若忘吾言,是為無若父也,使鬼而有知,吾不歸食矣。”有五子。

    第三子溫,世祖時徵拜中書博士。卒,追贈建威將軍、豫州刺史,列人定侯。

    溫弟演,顯祖初從征彭城有功,拜明威將軍、濟北太守。

    演子鮒,字伯魚。州別駕。

    隱弟輔,字處仁。少慷慨有大操,博覽群書。州闢別駕。早卒。

    隱叔父洽,為慕容垂尚書。太祖之圍中山也,洽率所領專守北圍。當洽所統,官軍多被傷殺,太祖特深忿恨。及城平,遂殺之。子順、訓並下腐刑。

    洽第四子宣,字道茂,時年數歲,親人竊逃以免。後與範陽廬玄、勃海高允及從子志惚會紓  惺椴┤俊Q凹嬪え J蹋 沽躋迓 <庸誥  途糝卸己睿  惺槭湯桑 興玖дN盡U婢唚曜洌 玖ュ 旨蠔睢

    子謨,字乾仁,襲爵。卒于遼西太守。

    子鸞,字珍和,襲爵。東莞太守。

    鸞弟瓊,字普賢。少以孝行稱,母曾病,季秋之月,思瓜不已。瓊夢想見之,求而遂獲。時人稱異。母終,州郡屢闢,皆不就。卒于家。

    子仲美,武定末,尚書水部郎。

    王憲,字顯則,北海劇人也。祖猛,苻堅丞相。父休,河東太守。憲幼孤,隨伯父永在。苻丕稱尊號,復以永為丞相。永為慕容永所殺,憲奔清河,匿于民家。皇始中,輿駕次趙郡之高邑,憲乃歸誠。太祖見之,曰︰“此王猛孫也。”厚禮待之,以為本州中正,領選曹事,兼掌門下。世祖即位,行廷尉卿。出為上谷太守,加中壘將軍,賜爵高唐子。清身率下,風化大行。尋拜外都大官,後為中都。歷任二曹,斷獄稱旨,進爵劇縣侯,加龍驤將軍。出為並州刺史,加安南將軍,進爵北海公,境內清肅。及還京師,以憲元老,特賜錦繡、布帛、綿彩、珍羞、禮膳。天安初卒,年八十九。贈鎮南將軍、青州刺史,謚曰康。

    子崇,襲。早卒。子仲智襲。歷中山侍郎、安西將軍、纓州刺史。有清平之稱。

    崇弟嶷,字道長。少以父任為中書學生,稍遷南部大夫。高祖初,出使巡察青、徐、肌 ュ  啃賂劍 窞》縊住;梗  喜可惺椋 諶問 哪輟J蹦現荻嗍攏 淖嚶 福 險嚀蠲擰a諦勻寤海  娌歡希 杖趙謐 杷 選@釧摺 俗誶斕群盼 韃歟 誒硎蔽瘢 酥佔 荊 嗍 嘶螻 蠣猓 ㄡ謐淶米員!J比宋  鐫唬骸笆黨帳禱瑁 盞帽4妗!奔由え J蹋 醫  途舳 膠睢N醇福 蒞捕   衾職補 3鑫 紙  蛭鶻 ぉ}荽淌貳8奈  焦  え J倘綣省︰筧胛 詼即蠊佟W洹

    子祖念,襲爵。官至東平太守。例降爵為侯。卒,贈寧朔將軍、光州刺史。

    子慶鐘,襲爵。給事中。食穢無行,坐事爵除。

    祖念弟雲,字羅漢,頗有風尚。自尚書郎入為中書舍人。轉司州別駕、光祿少卿,改授衛尉少卿。出為冠軍將軍、尚書、賈荽淌罰 敖耪髀步 T謚葑芩烤I絞鞫龐薟隻  秩」倬睿 蛉靖鉅祝 肪累潰 鍛ぐ盡S鏨餉狻N跗蕉曜涔佟T僥轄  й荽淌罰 衷晃惱選S芯拋印

    長子昕,字元景。武定末,太子詹事。

    昕弟暉,字元旭。早稱機悟。歷尚書儀曹郎、中書舍人。贈散騎常侍、鎮軍將軍、賈荽淌貳

    暉弟旰,字仲明。秘書郎、司徒主簿。天平中,為盜所害。

    屈遵,字子皮,昌黎徒河人也。博學多藝,名著當時。為慕容永尚書僕射、武垣公。永滅,垂以為博陵令。太祖南伐,車駕幸魯口,博陵太守申永南奔河外,高陽太守崔玄伯東走海濱,屬城長吏率多逃竄。遵獨告其吏民曰︰“往年寶師大敗,今茲垂征不還,天之棄燕,人弗支也。魏帝神武命世,寬仁善納,御眾百萬,號令若一,此湯武之師。吾欲歸命,爾等勉之,勿遇嘉運而為禍先。”遂歸太祖。太祖素聞其名,厚加禮焉。拜中書令,出納王言,兼總文誥。中原既平,賜爵下蔡子。從駕還京師,卒,時年七十。

    子須,襲。除長樂太守,加鎮遠將軍,進爵信都侯。卒,贈寧北將軍、昌黎公,謚曰恭。

    少子處珍,襲爵。處珍卒,子車渠襲爵。高祖初,出為東陽鎮將。卒,贈青州刺史,謚曰莊。

    須長子垣,字長生。沉深有局量。少纂家業,尤善書計。太祖初,給事諸曹。太宗世,遷將作監,統京師諸署。世祖即位,稍遷尚書右僕射,加侍中。以破平涼功,賜爵濟北公,加平南將軍。後轉中領軍。恭宗在東宮,垣領太子少傅。後督諸軍東伐,進號鎮東大將軍。師次和龍,馮文通致牛酒以犒軍,獻甲三千。垣責其不送侍子,數之以王命,遂掠男女六千口而還。垣在宮公正,內外稱其平當。世祖信任之,委以大政,車駕出征,常居中留鎮。與襄城公廬魯元俱賜甲第,世祖數臨幸,賞賜隆厚。真君四年,墜馬卒,時年五十五。時世祖幸陰山,恭宗遣使乘傳奏狀,世祖甚悼惜之。謂使人曰︰“汝等殺朕良臣,何用乘馬!”遂令步歸。贈征西大將軍,謚曰成公。

    長子觀,早卒。世祖愍之,賜其子男爵。

    觀弟道賜,襲祖爵。道賜,少以父任,內侍左右。稍遷主客,進為尚書,加散騎常侍。善騎射,機辯有辭氣,世祖甚器之。從征蓋吳,遷尚書右僕射,加侍中。還至雁門,暴疾卒。謚曰哀公。

    子拔,襲爵。拔少好陰陽學。世祖追思其父祖,年十四,以為南部大夫。時世祖南伐,擒劉義隆將胡盛之,以付拔。拔酒醉,不覺盛之逃去。世祖大怒,命斬之。將伏,世祖愴然曰︰“若鬼而有知,長生問其子孫,朕何以應之?”乃赦拔,免為散大夫。後顯祖以其功臣子拜營州刺史。卒,子永興襲爵。

    張蒲,字玄則,河內修武人,本名謨,後改為蒲。漢太尉延之後。父攀,慕容垂御史中丞、兵部尚書,以清方稱。蒲少有父風,頗涉文史,以端謹見知,為慕容寶陽平、河間二郡太守,尚書左丞。太祖定中山,寶之官司敘用者,多降品秩。既素聞蒲名,仍拜為尚書左丞。

    天興中,以蒲清謹方正,遷東部大人。後拜太中大夫。太宗即位,為內都大官,賜爵泰昌子,參決庶獄,私謁不行,號為公正。

    泰常初,丁零翟猛雀驅逼吏民入白間山,謀為大逆。詔蒲與冀州刺史長孫道生等往討。道生等欲徑以大兵擊之,蒲曰︰“良民所以從猛雀者,非樂亂而為,皆逼凶威,強服之耳。今若直以大軍臨之,吏民雖欲返善,其道無由。又懼誅夷,必並勢而距官軍,然後入山恃阻,誑惑愚民。其變未易圖也。不如先遣使喻之,使民不與猛雀同謀者無坐,則民必喜而俱降矣。”道生甚以為然,具以奏聞。太宗詔蒲軍前慰喻。乃下數千家,還其本屬,蒲皆安集之。猛雀與親黨百余人奔逃。蒲與道生等追斬猛雀首,送京師。

    後劉裕寇竊河表,以蒲為南中郎將、南蠻校尉,隸平南大將軍長孫嵩往御之。裕入長安,乃還。後改為壽張子,與安平公叔孫建將兵自平原東渡,徇下劉義符青賈羈ゃZ 映鹵  彌荽淌貳S鐘虢 Ы嘀藎 豢碩埂

    世祖即位,以蒲清貧,妻子衣食不給,乃出為相州刺史。扶弱抑強,進善黜惡,教化大行。始光三年卒于州,年七十二。吏民痛惜之。蒲在謀臣之列,屢出為將,朝廷清論,常為稱首。贈平東將軍、廣平公,謚曰文恭。

    子昭,有志操。天興中,以功臣子為太學生。太宗即位,為內主書。後襲父爵。神 中,從征蠕蠕,以功進爵修武侯,加平遠將軍。延和二年,出為幽州刺史,開府,加寧東將軍。時幽州年谷不登,州廩虛磬,民多菜色。昭謂民吏曰︰“何我之不德而遇其時乎?”乃使富人通濟貧乏,車馬之家糴運外境,貧弱者勸以農桑。歲乃大熟。士女稱頌之。在任三年,卒。

    子昶,襲爵。早卒。

    昶弟靈符。真君八年,補中書博士。和平中,咸陽郡民趙昌聚黨作逆,百姓騷動。詔靈符宣旨慰喻,民乃復業。天安初,遷中書侍郎,賜爵昌國子。延興中,使南豫州,觀察風俗。太和四年,除建威將軍、廣平太守。還為尚書左丞、司州大中正。後除鎮遠將軍、齊州刺史。十六年,轉光州刺史,加立忠將軍。卒。

    谷渾,字元沖,昌黎人也。父跡 雋 嬡耍 涔 俳錚 鹿諞皇薄J四餃荽梗 涼鬮浣 

    渾少有父風,任俠好氣,以父母在,常自退抑。晚乃折節受經業,遂覽群籍,被服類儒者。太祖時,以善隸書為內侍左右。太宗世,遷前鋒將軍,從幸河南。還,以選給事東宮。世祖即位,為中書侍郎,加振威將軍。從征赫連昌,為驍騎將軍。遷侍中、安南將軍,領儀曹尚書,賜爵濮陽公。

    渾正直有操行,性不苟合,趣舍不與己同者,視之蔑如也。然愛重舊故,不以富貴驕人。時人以此稱之。在官廉直,為世祖所器重,詔以渾子孫十五以上悉補中書學生。延和二年春,卒。世祖悼惜之,親臨其喪。贈賜豐厚,謚曰文宣。

    子闡,字崇基,小字長命,襲爵。少侍東宮,稍遷平南將軍、相州刺史。入為外都大官。延興四年卒。謚曰簡公。

    闡弟季孫,襲爵。中書學生,入為秘書中散,遷中部大夫。出為吐京鎮將。

    闡子洪,字元孫。少受學中書。世祖以洪機敏有祖風,令入授高宗經。高宗即位,以舊恩為散騎常侍、南部長。遷尚書,賜爵滎陽公。洪性貪奢,僕妾衣服錦綺,貲累千金,而求欲滋劇。時顯祖舅李峻等初至京師,官給衣服,洪輒截沒。為有司所糾,並窮其前後贓罪,坐以伏法。

    子穎,青州、征東大將軍、廣陵王羽田曹參軍、員外散騎侍郎、給事中、尚書郎,加威遠將軍。除員外散騎常侍,尋轉中散大夫。大軍伐蜀,時益州刺史傅豎眼出為別將,以穎權行州事。後除假節、鎮遠將軍、涼州刺史,不行,改授太府少卿,又加前將軍。神龜二年卒。贈平東將軍,營州刺史,謚曰貞。

    長子纂,字靈紹,頗有學涉。解褐太學博士,領侍御史。稍遷著作郎、司州治中、黃門郎、散騎常侍,又為侍中,兼殿中尚書。遷驃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營州大中正。纂前為著作,又監國史,不能有所緝綴。

    纂弟士恢,字紹達。少好琴書。初為世宗挽郎,除奉朝請。正光中,入侍,甚為肅宗寵待。元叉之出,靈太後反政,紹達預有力焉。遷諫議大夫,俄轉通直散騎常侍、直閣將軍、鴻臚少卿,封元城縣開國侯,邑七百戶。太後嬖幸鄭儼,懼紹達間構于帝,每因言次,導紹達為州。紹達耽寵,不願出外。太後誣其罪而殺之。

    公孫表,字玄元,燕郡廣陽人也。游學為諸生。慕容沖以為尚書郎。慕容垂破長子,從入中山。慕容寶走,乃歸闕。以使江南稱旨,拜尚書郎。後為博士。初,太祖以慕容垂諸子分據勢要,權柄推移,遂至亡滅;且國俗敦樸,嗜欲寡少,不可啟其機心,而導其巧利,深非之。表承指上《韓非書》二十卷,太祖稱善。

    太宗初,表參功勞將軍元屈軍事,討吐京叛胡,為胡所敗。表以先諫止屈,太宗善之,賜爵固安子。河西饑胡劉虎聚結流民,反于上黨,南寇河內。詔表討虎,又令表與姚興洛陽戍將結期,使備河南岸,然後進軍討之。時胡內自疑阻,更相殺害,表以其有解散之勢,遂不與戍將相聞,率眾討之。法令不整,為胡所敗,軍人大被傷殺。太宗深餃之。

    及劉裕征姚興,賈荽淌肺窘ㄎ趴苤粒   弊擼  硭媸俟て釷逅鎝ㄍ丸釋貳L┌F唚輳 踉K潰 槿『幽杴值亍L 諞暈 擁}粱矗   熱親勻幻娓俊1砉討匆訟裙ヵ牽  詿又 S謔且贊山鏤 級劍 員砦 獗  闃荽淌貳= 燃煤櫻 砉Й   輩話巍L 諛四涎玻    1淼燃瓤嘶   ξ鞣ュ 篤屏躋迓】 怨愕扔諭諒ュ  N 巍3導荽渭晨ゅ 疾鈾仗埂ぎ 妨鍆趿磷啾碇鎂 味  壞美闃 兀 柿鈐舨皇泵稹L 諮藕檬跏 只胺蓿 骯Й 危 孔潿嗌耍 聳谷艘咕駝手戌碩敝 J蹦炅 摹L 諞栽裟┤耍 囟恍

    初,表與勃海封愷友善,後為子求愷從女,愷不許,表甚餃之。及封氏為司馬國所逮,太宗以舊族欲原之,表固證其罪,乃誅封氏。表為人外和內忌,時人以此薄之。表本與王亮同營署,及其出也,輕侮亮,故至于死。

    第二子軌,字元慶。少以文學知名,太宗時為中書郎。出從征討,補諸軍司馬。世祖平赫連昌,引諸將帥入其府藏,各令任意取金玉。諸將取之盈懷,軌獨不探把。世祖乃親探金賜之,謂軌曰︰“卿可謂臨財不苟得,朕所以增賜者,欲顯廉于眾人。”

    後兼大鴻臚,持節拜氐王楊玄為南秦王。及境,玄不郊迎。軌數玄曰︰“昔尉他跨據,及陸賈至,匍匐奉順,故能垂名竹帛。今君王無肅恭之禮,非蕃臣也。”玄使其屬趙客子對曰︰“天子以六合為家,孰非王庭?是以敢請入國,然後受謁。”軌答曰︰“大夫入境,尚有郊勞,而況王命者乎?請奉策以還。”玄懼,詣郊受命。軌使還,稱旨,拜尚書,賜爵燕郡公,加平南將軍。

    及劉義隆將到彥之遣其部將姚縱夫濟河,攻冶阪。世祖慮更北入,遣軌屯壺關。會上黨丁零叛,軌討平之。出為虎牢鎮將。

    初,世祖將北征,發民驢以運糧,使軌部詣雍州。軌令驢主皆加絹一匹,乃與受之。百姓為之語曰︰“驢無強弱,輔脊自壯。”眾共嗤之。坐徵還。真君二年卒,時年五十一。軌既死,世祖謂崔浩曰︰“吾行過上黨,父老皆曰︰公孫軌為受貨縱賊,使至今余奸不除,軌之咎也。其初來,單馬執鞭;返去,從車百輛,載物而南。丁零渠帥乘山罵軌,軌怒,取罵者之母,以矛刺其陰而殺之,曰︰‘何以生此逆子!’從下到擘,分磔四支于山樹上以肆其忿。是忍行不忍之事。軌幸而早死,至今在者,吾必族而誅之。”

    軌終得娶于封氏,生二子︰斌,薄

    斌,襲爵。拜內都大官。正光二年卒。贈幽州刺史。

    保 治氖澹 蹺   簦 鄖ㄒ遣蒩憿@途粞羝焦 J畢宰嬗讜紡諏 睿 分忻厝汗僦潑痹唬骸俺嘉胖磷鷸涼螅  纈詰弁天人挹損,莫大于謙光。伏惟陛下躬唐虞之德,存道頤神,逍遙物外,宮居之名,當協敝肌3加摶暈 嗽弧 綣狻 !弊囁傘︰笞漵諛喜可惺欏T捕   鬧荽淌罰 衷恍

    逼蓿 蘚頻芘 病I恿跡 腫癲 4廈骱醚⑶  惺樽筘  龐懈捎茫  咦嫠 觥

    良弟衡,字道津。良推爵讓之,仕至司直。良以別功,賜爵昌平子。子崇基襲。

    軌弟質,字元直。有經義,頗屬文。初為中書學生,稍遷博士。世祖征涼州,留宜都王穆壽輔恭宗。時蠕蠕乘虛犯塞,侯騎至于京師,京師大震。壽雅信任質,以為謀主。質性好卜筮,卜筮者咸雲寇必不來,故不謀備。由質幾致敗國。後深自督厲,屢進讜言,超遷尚書。真君九年卒。追贈中護軍將軍、光祿勛、幽州刺史、廣陽侯、謚曰恭。

    第二子邃,字文慶。初為選部吏,以積勤,稍遷南部長。敷奏有稱,遷南部尚書,賜爵範陽侯,加左將軍。高祖詔邃與內都幢將、上谷公張倏率眾討蕭賾舞陰戍。

    後高祖與文明太後引見王公以下,高祖曰︰“比年方割畿內及京城三部,于百姓頗有益否?”邃對曰︰“先者人民離散,主司猥多,至于督察,實難齊整。自方割以來,眾賦易辦,實有大益。”太後曰︰“諸人多言無益,卿言可謂識治機矣。”詔醴陽被掠之兵,有得還者,賜絹二十匹。邃奏為貴賤等級,高祖稱善。依例降侯,改為襄平伯。出為使持節、安東將軍、青州刺史。以邃在公遺跡可紀,下詔褒述。加鎮東將軍,領東夷校尉,刺史如故。

    太和十九年,卒于官。高祖在宮,為之舉哀。時百度唯新,青州佐吏疑為所服。詔曰︰“今古時殊,禮或隆殺。專古也,理與今違;專今也, 大乖曩義。當斟酌兩途,商量得失,吏民之情亦不可苟順也。主簿,近代相承服斬,過葬便除,可如故事。自余無服,大成寥落,可準諸境內之民,為齊衰三月。”

    子同始,襲爵。卒于給事中。

    同始弟同慶,篤厚廉慎,為司徒田曹參軍、李崇驃騎府外兵參軍。隨崇北征,有方直之稱。

    邃,蔽 癰感值埽 輩牌饜∮牛 址饈現  奘現 觶誨淠稈忝爬釷希 贗馗簟n衣固 刈婕菊媯 嗍侗狽餃宋錚 吭疲骸笆看蠓虻斃牒沒榍祝  鑀 眯值芏  諄峒  閿惺渴  !

    張濟,字士度,西河人也。父千秋,慕容永驍騎將軍。永滅,來奔。太祖善之,拜建節將軍,賜爵成紀侯。隨從征伐,累著功績。登國末,卒。

    濟涉獵書傳,清辯,美儀容。太祖愛之,引侍左右,與公孫表等俱為行人,拜散騎侍郎,襲爵。

    先是,姚興遣將攻洛陽,司馬德宗雍州刺史楊縉誶彩蠱蚴τ誄I酵踝瘛W褚宰次牛  媲布夢 翊郵輪欣殺ㄖ <米韻逖艋梗  嫖始媒 現 攏 枚栽唬骸八韭聿魎潰 擁倫詿 K恐菡潁 喙Й鰨 袼湫《  醭記浚  薷偌汀3嫉燃戎料逖簦縉諼食跡骸 撼醴й猩郊甘 蛑冢俊 即穡骸  嗤頡!縉讜唬骸 汗患茲致恚 捎屑鈣ュ俊 即鷦唬骸 芯 鍤 杏嗤潁 餼奘!縉讜唬骸 源頌智跡 褡忝鷚玻俊 衷唬骸 憾ㄖ猩劍 慵富W詒保俊 即鷦唬骸 咄蠐嗉搖!縉讜唬骸 臥諍緯牽俊 即鷦唬骸  計匠恰!縉讜唬骸 腥縲澩籩冢  斡貿茄桑俊 衷唬骸 旱畚 枚計匠牽  辭  俊 即穡骸 撬 病!縉諼懦  歡忌蕉  燦邢采  唬骸 和 停 嗽諭簦 俏 袢鍘G伎芙隻  登趾勇澹 硪褂俏!=翊斯訝  摯飪戰擼 刖鬮 患遙 逅 洹B宄薔仍  鍪延諼海 艋癖H  北睪癖 H縉湮 妓耍 刮喝 ! 嫉扔窒蜓鎦蕁縉讜唬骸 艋Ъ穡  猩蹌選N褐 恚 丫蓴   詿碩梗 穎鋇藍 攏 爍闃薄= ㄖ疲 幸 諼骸=穸級較逖簦  醞饈攏 杏魈鄭 閾朔  緩蟊砦牛 畛    選H縉涫率撇瘓  嗖懷刑 ! 碧 婕紋浯撬常 撕襠推涫梗 砭嚷逖簟

    後遷謁者僕射,報使姚興。以累使稱旨,拜勝兵將軍。頻從車駕北伐,濟謀功居多。賞賜奴婢百口,馬牛數百,羊二十余口。天賜五年卒。子多羅襲爵,坐事除。

    李先,字容仁,中山廬奴人也,本字犯高祖廟諱。少好學,善佔相之術,師事清河張御,御奇之。仕苻堅尚書郎。後慕容永聞其名,迎為謀主。先勸永據長子城,永遂稱制,以先為黃門郎、秘書監。垂滅永,徙于中山。

    皇始初,先于井陘歸順。太祖問先曰︰“卿何國人?”先曰︰“臣本趙郡平棘人。”太祖曰︰“朕聞中山土廣民殷,信爾以不?”先曰︰“臣少官長安,仍事長子,後乃還鄉,觀望民士,實自殷廣。”又問先曰︰“朕聞長子中有李先者,卿其是乎?”先曰︰“小臣是也。”太祖曰︰“卿識朕不?”先曰︰“陛下聖德膺符,澤被八表,龍顏挺特,臣安敢不識?”太祖又問曰︰“卿祖父及身官悉歷何官?”先對曰︰“臣大父重,晉平陽太守、大將軍右司馬。父樊,石虎樂安太守、左中郎將。臣,苻丕尚書右主客郎,慕容永秘書監、高密侯。”太祖曰︰“卿既宿士,屢歷名官,經學所通,何典為長?”先對曰︰“臣才識愚暗,少習經史,年荒廢忘,十猶通六。”又問︰“兵法風角,卿悉通不?”先曰︰“亦曾習讀,不能明解。”太祖曰︰”慕容永時,卿用兵不?”先曰︰“臣時蒙顯任,實參兵事。”

    太祖後以先為丞相衛王府左長史。從儀平,到義台,破慕容軍,回定中山。先每一進策,所向克平。東駕還代,以先為尚書右中兵郎。太祖謂先曰︰“今蠕蠕屢來犯塞,朕欲討之,卿以為何如?”先曰︰“蠕蠕不識天命,竄伏荒朔,屢來偷竊,驚動邊民。陛下神武,威德遐振,舉兵征之,必將摧殄。”車駕于是北伐,大破蠕蠕。賞先奴婢三口,馬牛羊五十頭。

    轉七兵郎,遷博士、定州大中正。太祖問先曰︰“天下何書最善,可以益人神智?”先對曰︰“唯有經書。三皇五帝治化之典,可以補王者神智。”又問曰︰“天下書籍,凡有幾何?朕欲集之,如何可備?”對曰︰“伏羲創制,帝王相承,以至于今,世傳國記、天文秘緯不可計數。陛下誠欲集之,嚴制天下諸州郡縣搜索備送,主之所好,集亦不難。”太祖于是班制天下,經籍稍集。

    太祖之討姚興于柴壁也,問先曰︰“興屯天渡,平據柴壁,相為表里。今欲殄之,計將安出?”先對曰︰“臣聞兵以正合,戰以奇勝。如聞姚興欲屯兵天渡,利其糧道。及其未到之前,遣奇兵先邀天渡。柴壁左右,嚴設伏兵,備其表里。以陛下神策,觀時而動,興欲進不得,退又乏糧。夫高者為敵所棲,深者為敵所囚,兵法所忌而興居之,可不戰而取。”太祖從其計,興果敗歸。

    太宗即位,問左右舊臣之中為先帝所親者有誰。時新息公王洛憾栽唬骸壩欣釹日擼 釵 鵲鬯 !碧 謖儐紉 試唬骸扒漵瀉喂π校 上鵲鬯叮俊畢榷栽唬骸俺加尷福 判形尬牛 室災抑狽釕希 摶炷塴!碧 讜唬骸扒涫匝躍墑隆!畢榷栽唬骸俺嘉乓き粗 蹋  袢繾三王任賢,天下懷服。 今陛下躬秉勞謙,六合歸德,士女能言,莫不慶\。”俄而召先讀《韓子連珠》二十二篇、《太公兵法》十一事。詔有司曰︰“先所知者,皆軍國大事,自今常宿于內。”賜先絹五十匹、絲五十斤、雜彩五十匹、御馬一匹。拜安東將軍、壽春侯,賜隸戶二十二。

    詔先與上黨王長孫道生率師襲馮跋乙連城,克之,悉虜其眾。乃進討和龍。先言于道生曰︰“宜密使兵人人備青草一束,各五尺圍,用填城塹。攻其西南,絕其外援,勒兵急攻,賊必可擒。”道生不從,遂掠民而還。

    後出為武邑太守,有治名。世祖即位,徵為內都大官。神 二年卒,年九十五。詔賜金縷命服一襲,贈定州刺史、中山公,謚曰文懿。

    子祝  簟N﹥┬住 靡醵セ 亍W洹

    子鐘葵,襲爵,降為子。

    鐘葵弟鳳子,鳳子弟虯子,並中書博士。

    鳳子子預,字元愷。少為中書學生。聰敏強識,涉獵經史。太和初,歷秘書令、齊郡王友。出為征西大將軍長史,帶馮翊太守。積數年,府解罷郡,遂居長安。每羨古人餐玉之法,乃采訪藍田,躬往攻掘。得若環璧雜器形者大小百余,稍得粗黑者,亦篋盛以還,而至家觀之,皆光潤可玩。預乃椎七十枚為屑,日服食之,余多惠人。後預及聞者更求于故處,皆無所見。馮翊公源懷等得其玉,琢為器佩,皆鮮明可寶。預服經年,雲有效驗,而世事寢食不禁節,又加之好酒損志,及疾篤,謂妻子曰︰“服玉屏居山林,排棄嗜欲,或當大有神力,而吾酒色不絕,自致于死,非藥過也。然吾尸體必當有異,勿便速殯,令後人知餐服之妙。”時七月中旬,長安毒熱,預停尸四宿,而體色不變。其妻常氏以玉珠二枚含之,口閉。常謂之曰︰“君自雲餐玉有神驗,何故不受含也?”言訖齒啟,納珠,因噓屬其口,都無穢氣。舉斂于棺,堅直不傾委。死時猶有遺玉屑數斗,橐盛納諸棺中。

    初天興中,先子密問于先曰︰“子孫永為魏臣,將復事他主也?”先告曰︰“未也。國家政化長遠,不可卒窮。”自皇始至齊受禪,實百五十余歲矣。

    賈彝,字彥倫,本武威姑臧人也。六世祖敷,魏幽州刺史、廣川都亭侯,子孫因家焉。父為苻堅鉅鹿太守,坐訕謗系獄。彝年十歲,詣長安訟父獲申,遠近嘆之,僉曰︰“此子英俊,賈誼之後,莫之與京。”弱冠,為慕容垂驃騎大將軍、遼西王農記室參軍。太祖先聞其名,嘗遣使者求彝于垂。垂彌增器敬,更加寵秩,遷驃騎長史,帶昌黎太守。垂遣其太子寶來寇,大敗于參合陂,執彝及其從兄代郡太守潤等。

    太祖即位,拜尚書左丞,參預國政,加給事中。于置行台,與尚書和跋鎮,招攜初附。久乃召還。天賜末,彝請詣溫湯療病,為叛胡所拘執,送于姚興。積數年,遁歸。又為屈丐所執,與語悅之,拜秘書監。年六十一,卒。世祖平赫連昌,子秀迎其尸柩,葬于代南。

    秀,歷中書博士,遷中書侍郎,太子中庶子、揚烈將軍,賜爵陽都男,本州大中正。恭宗崩,以爵還第。既而掌吏曹事。高宗以秀東宮舊臣,進爵陽都子,加振威將軍。時丞相乙渾擅作威福,多所殺害。渾妻庶姓而求公主之號,屢言于秀,秀默然。渾曰︰”公事無所不從,我請公主,不應何意?”秀慷慨大言,對曰︰“公主之稱,王姬之號,尊寵之極,非庶族所宜。若假竊此號,當必自咎。秀寧死于今朝,不取笑于後日。”渾左右莫不失色,為之震懼,而秀神色自若。渾夫妻默然含忿。他日,乃書太醫給事楊惠富臂作”老奴官慳”字,令以示秀。渾每欲伺隙陷之,會渾伏誅,遂得免難。秀執正守志,皆此類也。

    時秀與中書令勃海高允俱以儒舊見重于時,皆選擬方岳,以詢訪見留,各听長子出為郡守。秀辭曰︰“爰自愚微,承乏累紀。少而受恩,老無成效,恐先草露,無報殊私。豈直無功之子,超齊先達?雖仰感聖慈,而俯深驚懼。乞收成命,以安微臣。”遂固讓不受。

    自始及終,歷奉五帝,雖不至大官,常掌機要。而廉清儉約,不營資產。年七十三,遇疾,給醫藥,賜幾杖。時朝廷舉動及大事不決,每遣尚書、高平公李敷就第訪決。皇興三年卒。贈本將軍、冀州刺史、武邑公,謚曰簡。

    子俊,字異鄰,襲爵。拜秘書中散、軍曹令。出為顯武將軍、荊州刺史。依例降爵為伯。先是,上洛置荊州,後改為洛州,在重山中,民不知學。俊乃表置學官,選聰悟者以教之。在州五載,清靖寡事,吏民亦安。遷洛後,俊朝京師,賞以素帛。景明初卒。贈本將軍、光州刺史。

    子叔休,襲爵。除給事中。卒。

    子興,襲爵。

    興弟賓,歷尚書郎,以清素稱。出為黎陽太守,卒官。

    潤曾孫禎,字叔願。學涉經史,居喪以孝聞。太和中,為中書博士,副中書侍郎高聰使于江左。還,以母老患,輒過家定省,坐免官。久之,徵為京兆王愉郎中令,行洛陽令。轉治書侍御史、國子博士,加威遠將軍,行魯陽太守。清素,善撫接,得百姓情。稍遷司徒諮議參軍、通直散騎常侍,加冠軍將軍。正光中卒。贈平北將軍、齊州刺史。

    子子儒,司空田曹參軍。

    禎兄子景俊,亦以學識知名,奉朝請。遷京兆王愉府外兵參軍。愉起逆于冀州,將授其官,景俊不受,愉殺之。永平宮,贈東清河太守,謚曰貞。

    景俊弟景興。清峻鯁正。少為州主簿,遂棲遲不仕。後葛榮陷冀州,為榮所虜,稱疾不拜。景興每捫膝而言曰︰“吾不負汝。”以不拜葛榮故也。

    薛提,太原人也,皇始中,補太學生,拜侍御史。累遷散騎常侍、太子太保,賜爵歷陽侯,加晉兵將軍。出為鎮東大將軍、冀州刺史,進爵太原公。所在有聲績。徵為侍中,治都曹事。世祖崩,秘不發喪。尚書左僕射蘭延、侍中和匹等議,以為皇孫幼沖,宜立長君,徵秦王翰置之秘室。提曰︰“皇孫有世嫡之重,民望所系。春秋雖少,令問聞于天下,成王、孝昭所以隆周漢。廢所宜立,而更求君,必不可。”延等猶豫未決。中常侍宗愛知其謀,矯皇後令徵提等入,遂殺之。

    提弟浮子。高宗即位,以提有謀立之誠,詔襲兄爵太原公,有司奏降為侯。皇興元年卒。

    提孫令保,太和中,襲爵歷陽侯。

    史臣曰︰宋隱操行貞白,遺略榮利。王憲名祖之孫,老見優禮。屈遵學藝知機,垣乃局量受遇。張蒲、谷渾,文武為用,人世仍顯。公孫表初則一介見知,終以輕薄至戾。軌始受授金之賞,末陷財利之徵。鮮克有終,固不虛也。張濟使于四方,有延譽之美。李先學術嘉謀,荷遇三世。賈彝早播時學,秀則不畏強御。薜提正義忠謀,見害奸閹,悲夫!

    【譯文】

    宋隱,字處默,是西河介休人。曾祖父宋],任置昌黎太守。後來任慕容@長史。祖父宋活,任中書監。父親宋恭,任尚書、徐業刺史。慕容俊遷都鄴城,在廣平乏恭始家。宋隱極孝順,十三歲時,就立志成才,專心學習,沒因戰亂而改變。在慕容垂手下做官,歷任尚書郎、太子中舍人、本州別駕。太祖平定中山,任命宋隱為尚書吏部郎。皇上返回北方,令宋隱以本官輔佐衛王元儀鎮守中山。不久改任行台右丞,領吏部如故。連續多次以年老有病請求退休,太祖不答應.不久因母親去世回列入。安葬以後,被征召,以有病堅決辭謝,而州郡則讓其限期赴任,宋隱于是離開妻子兒女,悄悄地躲避。後來藏匿在長樂的經縣,幾年後去世。臨終對他的子佷等人說︰“假使能在家孝順父兄,在外輿鄉親和睦相處,有幸在郡中做官做到功曹史,以忠誠清廉奉職,就夠了,不需遠赴朝廷。恐怕你們不能富貴,卻使家庭受牽連。如果忘記我的話,就是沒有你們的父親,假使地下有知,我不受祭祀啊。”他有五個兒子。

    第三個兒子宋溫。世祖時任中書博士。去世後被追贈為建威將軍、豫州刺史、列人定侯。

    宋溫的弟弟宋演,顯祖初年跟從征討壁繼有功,被任命為明威將軍、濟北太守。

    宋演的兒子宋鮒,字伯魚。任州別駕。

    宋隱的弟弟宋輔,字處仁。年輕時慷慨有大志,博覽群書。州舉薦為別駕。過早去世。

    宋隱的叔父宋洽,任慕容垂的尚書。太祖包圍蟲山,宋洽率所部專守北部。宋洽所轄,官軍多受傷被殺,太祖對他特別忿恨。等到城池平定,就殺了他。兒子宋順、宋訓都受腐刑。

    宋洽的第四個兒子宋宣,字道茂,當時有幾歲,親人帶其逃出得免于難。後來與範陽人盧玄、勃海人高允及佷子宋情一起被征入,任中書博士。不久兼散騎常侍,出使劉義隆。加授冠軍將軍,賜爵中都侯,領中書侍郎,行司隸校尉。真君七年去世,追贈為司隸校尉,謐號為簡侯。

    兒子宋謨,字乾仁,繼承爵位。任遼西太守時去世。

    兒子宋鸞,字珍和,繼承爵位。任東莞太守。

    宋鸞的弟弟宋瓊,字普賢。年輕時以孝順著稱,母親生病,深秋九月,想吃瓜。塞墮夢見瓜,求而竟得,人們稱為異事。母親去世後,州郡屢次舉薦,都不接受。在家中去世。

    兒子仲美,武定末年,任尚書水部郎。

    王憲,字顯則,北海劇縣人。祖父王猛,是苻堅的丞相。父親王休,任河東太守。王憲幼年喪父,跟著伯父王永在鄴城。苻丕稱帝,又任命王永為丞相。王永被慕容永殺害,王憲投奔清河,藏在百姓家。皇始年間,皇上駐在趟郡的高邑,王憲于是投誠。太祖見到他,說︰“這是王猛的孫子。”厚禮相待,任命他為本州中正,領選曹事,兼掌門下省。世祖即位,行廷尉卿。出任上谷太守,加授中壘將軍,賜給爵位為高唐子。清廉自律作下屬的表率,風氣盛行。不久任外都大官,後來任中都大官。歷任二曹職官,審理和判決案件符合上意,晉爵劇縣侯,加授龍驤將軍。出任並州刺史,加授安南將軍,晉爵北海公,境內大治.及返回京師,朝廷因他是老臣,特別賜給錦繡、布帛、綿彩、珍饈、禮膳。天安初年去世,終年八十九歲。被追贈為鎮南將軍、青州刺史,謐號為康。

    兒子王崇,繼承爵位。去世過早。兒子健智繼承爵位。歷任中書侍郎、安西將軍、幽州刺史。有清廉公正的聲譽。

    王崇的弟弟王嶷,字道長。年輕時由父親保舉為中書學生,逐漸升任南部大夫。高祖初年,出使巡視青、徐、兗、豫四州,安撫新近歸附的人,觀察風俗。回朝,升任南部尚書,在任十四年。當時南方事變很多,文書堆滿幾案,訴訟的人填塞門戶。王嶷生性寬柔,軟弱無能不果斷,整日坐堂,是昏睡而已。李欣、鄧宗慶等號稱能觀察入微,勤于處理政事,但是二人最終被殺,其余十多人有的降職有的免官,有王嶷最終得以保全自己。當時的人因此說︰“愚笨糊涂,終能保全.”加授散騎常侍、右將軍,賜爵束平堡。不久,升任安束將軍,晉爵樂安公。出任持節、鎮西將軍、秦州刺史。改封華山公,散騎常侍一職照舊。後入朝任內都大官。去世。

    兒子祖念,繼承爵位。官至東平太守。依例降爵為侯。去世後,追贈為寧朔將軍、光州刺史。

    兒子慶鐘,繼承爵位。任給事中。貪污而沒有德行,因罪被廢除爵位。

    祖念的弟弟王雲,字羅漢,很有氣節。自尚書郎被召入任中書舍人。改任司州別駕、光祿少卿,改任衛尉少卿。出任冠軍將軍、尚書、兗州刺史,不久進升官號為征虜將軍。在州中因接受屬下翅山戍守頭領絲虞的錢財,又拿官府的絹,因參與牟利,被御史彈劾,由廷尉收審。遇到大赦免罪。里堊二年在任上去世。追贈為平南將軍、邀業刺史,謐號為塞照。有九個兒子。

    長子王昕,字元景。武定末年,任太子詹事。

    王昕的弟弟王暉,字元旭。很早就有機敏穎悟的名聲。歷任尚書儀曹郎、中書舍人。被追贈為散騎常侍、鎮軍將軍、兗州刺史。

    王暉的弟弟王旰,字仲明。任秘書郎、司徒主簿。天平年間,被盜賊殺害。

    屈遵,字子皮,呂黎徒河人。博學多才,著名于當時。是慕容永的尚書僕射,武垣公。慕容永滅亡,慕容垂任命他為博陵縣令。太祖南伐,親臨魯,博陵太守申永逃往黃河以南,高陽太守崔玄伯逃往海濱,下屬的重要官員大多逃竄。屈遵獨自曉諭官民說︰“往年慕容寶的軍隊大敗,現在慕容垂征討不回,上天厭棄燕國,人力不能支撐。魏帝英明威武,寬厚仁愛,統率軍隊百萬,號令如一,這如同商湯周武王的軍隊。我要歸順,你們也趕快行動,不要遇到好機會反而使它變為禍端。”于是歸順太祖。太祖早就知道他的名聲,以厚禮相待。任中書令,傳達詔令並反映意見,兼主管朝廷的命令。中原平定以後,賜爵下蔡子。跟從皇上返京後,去世,當時七十歲。

    兒子屈須,繼承爵位。任長樂太守,加授鎮遠將軍,晉爵信都侯。去世後,追贈為寧北將軍、昌黎公,謐號為恭。

    小兒子處珍繼承爵位。處珍去世,兒子車渠繼承爵位。高祖初年出任東陽鎮將。去世後,追贈為青州刺史,謐號為莊。

    屈須的長子屈垣,字長生,深沉有器量。年輕時繼承家業,尤其善于文字和籌算。太祖初年,供職各部門。太宗朝,升任將作監,統領京師各官署。世祖即位,逐漸升任尚書右僕射,加授侍中。因打敗平涼的功勞,被賜給爵位為濟北公,加授平南將軍。後來改任中領軍。恭宗做太子時,屈垣領太子少傅。後來統領各路軍隊束伐,晉號為鎮束大將軍。軍隊到和龍,馮文通送來牛酒犒勞軍隊,獻銨甲三千副。屈垣譴責他不送侍子入朝,根據皇上的命令責備他,于是擄掠男女六千人而回。屈垣在朝公正,內外都稱贊他干允。世祖信任他,以重要政事相托付,皇上出征,他經常在朝中留守。與襄城公盧魯元一同被賜予一等宅第,世祖多次光臨,賞賜豐厚。真君四年,墜馬去世,時年五十五歲。當時世祖去了陰山,恭宗派遣使者乘驛馬去上報喪事,世祖非常哀傷惋惜,對使者說︰“你們傷害了我的良臣,為什麼還騎馬!”就命令步行歸去。被追贈為征西大將軍,謐號為成公。

    長子屈觀,過早去世。世祖哀憐他,賜他的兒子為男爵。

    屈觀的弟弟道賜,繼承祖父的爵位。道賜,年輕時由父親推薦,在宮中侍奉皇帝左右。逐漸升任主客,進升為尚書,加授散騎常侍。擅長騎馬射箭,機智善辯有文采,世祖很器重他。跟從征討蓋吳,升任尚書右僕射,加授侍中。返回行至雁門,突發病去世。謐號為哀公。

    兒子屈拔,繼承爵位。屈拔年輕時愛好陰陽學。世祖追念他的父親和祖父,在他十四歲時,任命他為南部大夫。當時世祖南伐,擒獲劉義隆的將領胡盛之,交付屈拔。屈拔喝醉了酒,沒有覺察盛之逃走。世祖很憤怒,下令斬殺他。將要受死刑時,世祖悲傷地說︰“如果鬼有知覺,長生詢問他的子孫,我怎麼回答他?”于是赦免了屈拔,降為散大夫。後來顯祖因他是功臣的子弟,任命他為營州刺史。去世後,兒子永興繼承爵位。

    張蒲,字玄則,河內武人,原名謨,後來改為蒲。是漠代太尉張延的後代。父親張攀,任摹查堊的御史中丞、兵部尚書,以廉潔正直著稱。張蒲年輕時有父親的風範,略微涉獵文史,以端正謹慎被賞識,任慕容寶的陽平、河間二郡太守,尚書左丞。太祖平定中山,慕容寶的舊官被任用的,多數降了品級。太祖對張蒲的名聲早有所聞,便仍舊任命他為尚書左丞。天興年間,因張蒲廉潔謹慎行為正直,升任東部大人。後來任太中大夫。太宗即位後,被任命為內都大官,賜爵泰昌子,參與判決各種刑獄訴訟,不受私下請托,號稱公正。

    泰常初年,丁零人翟猛雀驅趕逼迫官民入白山,圖謀反叛。詔令張蒲與冀州刺史長孫道生等去討伐。道生等打算直接用軍隊攻打,張蒲說︰“百姓之所以跟從猛雀,不是出自內心,而是被威勢逼迫,勉強服從他罷了。現在如果直接用大軍攻伐,官民雖然想重返善道,卻無路可通。又懼怕殺戮,必定聚集勢力抵抗朝廷的軍隊,然後入山倚仗險阻,欺騙迷惑無知的百姓。這場變亂就難以推測。不如先派使者曉諭他們,使百姓中不與猛雀同謀的人無罪,那麼百姓必定歡喜而都投降啊。”道生以為很有道理,詳細地向皇上報告。太宗詔令張蒲到前沿陣地撫慰曉諭。于是有幾千家投降,返回他們的本部,張蒲使他們都安定和睦。猛雀與親信一百多人奔逃。張蒲與道生等追擊斬殺了猛雀的首級,送往京師。

    後來劉裕侵佔黃河洛陽地區,任命張蒲為南中郎將、南蠻校尉,隸屬平南大將軍長孫嵩去抵御他。劉裕攻入長安,于是返回。後來改爵號為壽張子,與安平公叔孫建率領軍隊自平原束渡,掠取劉義符的青兗二州各郡。詔令加授陳兵將軍、濟州刺史。又與叔孫建攻青州,沒有攻克而返回。

    世祖即位後,因張蒲清寒貧苦,妻子兒女衣食匱乏,就使他出任相州刺史。扶弱抑強,進用賢人而黜退奸惡,政教風化普遍推行。始光三年在州中去世,終年七十二歲。官民痛惜他。張蒲屬于謀臣之列,屢次出任將帥,朝廷公論,常為第一。被追贈為平東將軍、廣平公,謐號為文恭。

    兒子張昭,有志向節操。天興年間,因是功臣的兒子做了太學生。太宗即位後,任內主書。後來繼承父親的爵位。神年間,隨從征討蠕蠕,因功進升爵位為武侯,加授平遠將軍。延塑二年,出任蛆蛆刺史,開府,加授寧東將軍。當時幽業收成不好,倉庫空虛,百姓臉上大多呈現菜色。亟壢對官民說︰“我什麼地方不修德行因而遇上這樣的時候呢?”于是使富人接濟窮人,有車馬的人家到外州買米,窮人努力從事農桑。因此獲得豐收。百姓稱頌他。在任三年,去世。兒子張昶,繼承爵位。過早去世。

    張昶的弟弟靈符。真君八年,被選補為中書博士。和平年間,咸陽郡百姓趟昌聚眾作亂,百姓不安。令靈符宣布聖旨撫慰,百姓復業。天安初年,升任中書侍郎,賜爵昌國子。延興年間,出使南豫州,考察風俗。太和四年,任建威將軍、廣平太守。回朝任尚書左丞、司州大中止。後來任鎮遠將軍、齊州刺史。十六年,改任光州刺史,加授立忠將軍。去世。

    谷渾,字元沖,昌黎人。父親谷袞,體力過人,拉弓的力量達三百斤,勇力超眾。在慕容垂手下做官,官至廣武將軍。

    谷渾年輕時有父親的風範,好打抱不平逞血氣之勇,因父母在世,常自我退讓謙抑。晚年才改變志行學習儒家經書,遂閱覽群書,服用之物與儒士的相似。太祖時,因擅長隸書任身邊的內侍。太宗朝,升任前鋒將軍,隨從到黃河以南。回朝,通過選拔在束宮供事。世祖即位,任中書侍郎,加授振威將軍。隨從征伐赫連昌,任驍騎將軍。升任侍中、安南將軍,領儀曹尚書,賜爵濮陽公。

    谷渾正直有操行,交友不苟,取舍與自己不同的人,他根本不放在眼裹。然而愛惜故交,不因富貴傲視他人。當時的人因此稱贊他。做官清廉正直,受到世祖器重,詔令把谷渾十五歲以上的子孫全部選補為中書學生。延和二年春去世。世擔深感惋惜,親臨他的喪禮。賞賜豐厚,謐號為文宣。

    兒子谷闡,字崇基,小名長命,繼承爵位。年輕時侍從東宮,逐漸升任平南將軍、相州刺史。被召入任外都大官。至周四年去世。謐號為個公。

    谷闡的弟弟季孫,繼承爵位。是中書學生,入朝任秘書中散,升任中部大夫。外任旦墟鎮將。

    谷闡的兒子谷洪,字元孫。年輕時在中書學從師學習。世祖因谷洪機智敏捷有祖父的風範,讓他入宮教授高宗經典。高宗即位後,因過去的恩惠任命他為散騎常侍、南部長。升任尚書,被賜爵榮陽公。谷洪貪婪奢侈,奴僕侍妾的衣服鮮艷華麗,錢財很多,貪欲卻更大。當時顯祖的舅舅李峻等剛到京師,官府供給衣服,谷洪妄加截留。被有關部門舉報,查究他前前後後的貪污罪,被判罪處死。

    兒子谷穎,任青州、征東大將軍、廣陵王元羽的田曹參軍,員外散騎侍郎,給事中,尚書郎,加授威遠將軍。任員外散騎常侍,不久改任中散大夫。大軍征伐蜀地,當時益州刺史傅豎眼出任別將,用谷穎暫時代理本州事務。後來任假節、鎮遠將軍、涼州刺史,沒有赴任。改任太府少卿,又加授前將軍。神龜二年去世。追贈平東將軍、營州刺史,謐號為貞。

    長子谷纂,字靈紹,很有學識修養。開始做官為太學博士,領侍御史。逐漸升任著作郎、司州治中、黃門郎、散騎常侍。又任侍中、兼殿中尚書。升任驃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營業大中正。圭邁先前任著作郎,又監修國史,無所成就。

    谷纂的弟弟士恢,字紹達。年輕時喜歡彈琴寫字。起初任世宗的挽郎,任奉朝請。正光年間,入宮侍從,很受肅宗賞識。元叉被驅逐,靈太後重新執政,紹達參與有功。升任諫議大夫,不久改任通直散騎常侍、直合將軍、鴻臚少卿,被封為元城縣開國侯,食邑七百戶。太後寵愛的鄭儼,懼怕紹達對皇帝挑撥離間,每每趁言談之間,引誘紹達任州官。紹達沉湎于恩寵,不願去外地。太後虛構罪名將他殺掉。

    公孫表,字玄元,是燕郡廣陽人。到處求學而成為有學問的人。慕容沖任命他為尚書郎。慕容垂攻克長子,跟從進入中山。慕容實逃跑,于是歸附朝廷。因出使長江以南符合上意,被任命為尚書郎。後來任博士。起初,太祖認為慕容垂的兒子們分別佔據要職,權柄移動,終于導致滅亡;而且國家風俗敦厚樸素,嗜好和欲望不多,不能開啟人們的聰慧靈巧的心竅,卻誘導人們詐取功利,很不以為然。公孫表便稟承旨意呈上《韓非子》書二十卷,太祖稱好。

    太宗初年,公孫表參謀功勞將軍元屈的軍事,討伐吐京反叛的胡人,被胡人打敗。公孫表因事先勸阻過元屈,受到太宗贊揚,賜給他爵位為固安子。黃河以西受饑荒的胡人劉虎聚集流民,在上黨反叛,向南侵犯河內。詔令公孫表討伐劉虎,又命令公孫表與姚興的洛陽守將約定時間,讓他守備黃河南岸,然後進軍討伐。當時胡人內部自相猜疑,相互殺害,公孫表因他們有離散的勢頭,就不與守將通信息,率領軍隊討伐。法令不整齊,被胡人打敗,很多軍人被傷或被殺。太宗對此耿耿于懷。到劉裕征討姚興時,兗州刺史尉建听說敵人來到,丟棄滑台向北逃跑,詔令公孫表跟隨壽光侯叔孫建駐守枋頭。泰常七年,劉裕死,計議奪取黃河以南被侵奪的土地。太宗以為掠取淮水一帶的土地,滑台等三城自然投降。公孫表堅持應當先攻城,太宗依從他。于是任命奚斤為都督,任命公錘表為吳兵將軍、廣州刺史。奚斤等渡黃河,公孫表攻滑台,久攻不下。太宗于是南巡以示聲援。公孫表等攻克滑台以後,領兵西伐,在±擅大敗劉義隆的將領翟廬等,隨即包圍虎牢。皇上屯駐汲郡,始昌子甦坦、太史令王毫報告公玨參把軍隊部署在虛空束邊,沒有佔據有利之地,因此不能及早打敗賊軍。太宗愛好術數,又有以前郁積于心的憤恨,等到攻打虎牢時,士兵大多受傷,就派人在夜晚到大帳中勒死他。時年六十四歲。太宗因賊軍未退,秘而不宣。

    起初,公孫表與勃海封愷友好,後來為兒子求娶封愷的佷女,封愷不答應,公孫表非常恨他。到封氏被司馬國逮捕時,太宗因封氏是有地位的家族打算寬恕,公孫表執意檢舉封氏的罪過,于是誅殺封氏。公孫表為人外表和氣而內心忌刻,當時的人因此輕視他。公孫表原本與王亮同在營署,到他出任刺史時,輕慢王亮,因此以致于死。

    第二個兒子公孫軌,字元慶。年輕時因文學而知名,太宗時任中書郎。外出隨從征討,被選補為諸軍司馬。世祖平定赫連昌,帶領眾將帥進入他的府庫,令各人任取金玉。眾將取得的金玉滿懷,公孫軌卻不伸手。世祖于是親自取金賜給他,對公孫軌說︰“你可以說是面臨財貨而不貪,我之所以賞賜,是要向眾人顯示你的廉潔。”

    後來兼任大鴻臚,持符節封氐人首領楊玄為南秦王。到了轄區,楊玄不到郊外迎接,公孫軌責備楊玄說︰“過去尉他佔有一方,及陸買到來,盡力奉承,所以能名垂史冊。現在君王沒有端嚴恭敬的禮節,不是藩臣。”楊玄派他的下屬趟客子對答說︰“天子以天下為家,什麼地方不屬于朝廷,因此敢請入城,然後拜見。”公孫軌回答說︰“大夫進入領地,還須到郊外迎接慰勞,何況天子的使臣呢?請手捧策書返回。”楊玄懼怕,就到郊外接受詔命。公孫軌出使回朝,符合上意,被任命為尚書,賜爵燕郡公,加授平南將軍。

    及至劉義隆的將帥到彥之派偏將姚縱夫渡黃河,攻打冶阪。世祖擔心更向北深入,派公孫軌駐守壺關。適逢上黨丁零人反叛,公孫軌討伐平定了他們。出任虎牢鎮將。

    起初,世祖將要北征,調百姓的驢運糧,派公孫軌所部到雍州。公孫軌命令驢的主人增加絹一匹,才答應接受。百姓因此談論說︰“驢無強弱,脊背負絹自然高大。”眾人都譏笑他。于是被征召回朝。真君二年去世,時年五十一歲。公孫軌死後,世祖對崔浩說︰“我經過上黨,父老鄉親們都說︰公孫軌因為受賄而放走賊人,使得殘余的歹徒至今沒有肅清,是公孫軌的罪過.他來時,單人匹馬;回去時,車子百輛,載物南行。丁零人的首領登山罵公孫軌,公孫軌惱怒,捉拿咒罵者的母親,用矛刺她的陰部把她殺死,罵道︰‘為什麼生這逆子!’從下往上剖裂,把四肢分別釘在山樹上以泄其忿。這是非常殘忍地做不能忍受的事情。公孫軌幸而死得早,如果活到現在,我一定要誅滅他的家族。”

    公孫軌終于能與封氏結婚,生兩個兒子,公孫斌、公孫br />
    公孫斌,繼承爵位。任內都大官。正光二年去世。被追贈為幽州刺史。

    公孫保 治氖濉F鴣躒味  僭保 鸞Э我遣蒩憿@途粞羝焦 5筆畢宰嬖讜紡誚  睿 妨鈧惺槭『兔厥槭∪汗僦貧 蠲9 鐨鶿擔骸拔姨抵磷鷸涼螅 揮斜鵲弁醭綹叩模皇Ч韉娜飼 罰 揮凶鷲  楦芟允竟餉韉拿賴隆1菹戮哂刑埔 菟吹氖Д攏 H 酪逡醚 瘢 皇芡 鍤浚  畹拿疲 Φ狽鮮Ч韉囊饉肌N乙暈 Φ背啤 綣猓 !弊嗲氳玫腳肌︰罄慈文喜可惺槭比Ю饋W吩 捕   鬧荽淌罰 綴盼 br />
    公遜鋇鈉拮櫻 譴蘚頻艿艿墓肱  庸  跡 腫癲 4廈骱醚⑶ 紊惺樽筘  苡脅鷗桑 艿礁咦嬪褪丁nbsp;   公孫良的弟弟公孫衡,字道津。公孫良把爵位推讓給他,官至司直。公孫良因特殊的功勞,賜爵昌平子。兒子崇基繼承爵位。

    公孫軌的弟弟公孫質,字遠直。通曉經義,略微能寫文章。起初是中書學生,逐漸升任博士。世祖征討痙業,留宜都王壬蝗輔佐睫塞。當時蜢蠕趁虛侵犯邊塞,偵察巡邏的騎兵到了京師,京師很驚恐。穆畫很信任公遜質,用他作為主要的謀士。公孫質生性好求神問卦,佔卦的人都說敵人一定不來,因此不考慮防御。由于公孫質幾乎導致亡國。後來極力督促勉勵自己,屢次進奏直言,越級升任尚書。真君九年去世。被追贈為中護軍將軍、光祿勛、幽州刺史、廣陽侯,謐號為恭。

    第二個兒子公孫邃,字文慶。起初任吏部官員,積功升任南部長。陳奏符合上意,升任南部尚書,被賜給爵位為範陽侯,加授左將軍。高祖命令公孫邃與內都幢將、上谷公張率領軍隊討伐蕭跡的舞陰戍。

    後來高祖與文明太後接見王公以下大臣。高相說︰“近年把在京城管轄的地區及京城三部的流民編為當地民戶,對百姓有些好處嗎?”公孫邃回答說︰“先前百姓離散,主管部門繁多,即便是督察,也實在難以整齊有序。自從把流民編為當地民戶以來,各種賦稅容易辦理,確實大有好處。”太後說︰“眾人多說沒有好處,你的話可以說是認識了治理的關鍵啊。”韶令在醴陽被擄掠的士兵,有能夠返回的,賜給絹二十匹。公孫邃奏請設置貴賤等級制度,高祖贊賞。依照慣例降低侯爵,改封襄平伯。出任使持節、安束將軍、青州刺史。因公孫邃的業績值得記載,下詔褒揚.加授鎮束將軍,領東夷校尉,刺史一職照舊。

    太和十九年,在任期間去世。高祖在鄴城宮中,為他號哭哀悼。當時各種制度才開始更新,青州的下屬官吏不明白怎樣為他服喪。詔令說︰“時代不同,禮儀或許有厚薄。專用古禮,情理與當今相悖;專用今禮,又違反往Et的規矩。應當斟酌兩種方式,商量得失,官民的感情也不能無原則地順從。主簿,近代相沿服斬衰喪服,下葬後便除去喪服,可照舊例。其他人不服喪服,很是冷落,可許境內的百姓,為他服齊衰喪服三個月。”

    兒子同始,繼承爵位。在任給事中時去世。

    同始的弟弟同慶,忠實厚道廉潔謹慎,任司徒田曹參軍、李崇的驃騎府外兵參軍。跟隨李祟北征,有端方正直的聲譽。

    公孫邃、公逐壑是堂兄弟,而公牟拍芎推魘堵允チ懷錚 質欠饈縴 奘系吶 觶  ш淶哪蓋資茄姑巳絲擔 贗嗖詈艽蟆n頁咎 刈婕菊媯 鮮逗芏啾狽餃宋錚 3K擔骸笆看蠓蟣匭胗瀉靡鑾祝 還 鍤翹眯值埽 齦;峒  閿惺孔搴褪宓牟鉅 !br />
    張濟,字士度,西河人。父親張千秋,是慕容永的驍騎將軍。慕容永滅亡,來投奔。越巳褒揚他,任命他為建節將軍,賜爵成紀侯。隨從征伐,屢建功績。登國末年,去世。

    張濟涉獵儒學書籍,議論清晰明辯,儀容美好。太祖喜歡他,招至身邊侍奉,他與公孫表等人都是使者,任散騎侍郎,繼承爵位。

    先前,姚興派遣將領攻打洛陽,司馬德宗的雍州刺史楊縉諗汕彩拐呦虺I酵踉 袂肭笤   窬咦醋轡牛  媾汕艙偶米魑  竦拇郵輪欣苫乇ㄑ縉 U偶麼酉逖舴禱兀  嫦蛘偶醚 食ガ 閱系氖慮椋 偶沒卮鶿擔核韭聿魎籃螅 擁倫詡濤唬 艫鬧菡潁 惶孀畔嗷ЗЙ鰨 衷謁淙簧暈 捕   薔醭記浚 耆 揮懈儷7 汀N頤塹較逖粢院螅 縉詡湮遙骸拔汗背跽鞣й猩絞庇屑甘 蚓”我答道︰“三十多萬。”楊縉詡洌骸拔汗椎惱鉸恚 捎屑鈣”我回答︰“京師的軍隊有精良的戰馬十多萬匹,地方軍隊有戰馬無數。”楊縉謁擔“用造樣的兵力討伐羌人,羌人哪裹夠消滅呢。”又說︰“魏國平定中山,往北邊遷徙了多少戶?”我回答︰“七萬多家。”楊縉詡洌“定都在哪個城池?”我回答︰“定都于平球。”說︰“有這樣多的士卒,哪裹用得著城池呢?”又說︰“魏帝是想長久把平城作為首都,還是準備再遷都呢?”我回答︰ “這不是我所知道的。”楊縉諤黨  輝諤 猩揭允 跡 嬗邢采  擔骸敖毫焦г嗤春禿茫 鄖熬褪欽庋 恍}是今天。差寇狡猾,頻繁侵犯黃河洛河地區。我日夜憂慮。現在這裹兵少勢弱,倉庫空虛,既然與你是一家人,道義上應無所諱忌。救援,仰賴于魏國,如果獲得保全,必當厚報。與其受羌人踐踏,寧願讓魏國獲取。”我等想要離開襄陽趨向揚州。楊縉謁擔骸奧羲鈉穡 咚 泛芾 眩 汗謀恚 丫 季蓴   汕補厝ュ 穎甭肥攏 臃獎恪=姆ㄖ疲 胛汗脅鉅 O衷諼彝沉煜逖簦 煌懈陡醞饈攣瘢 胍 興魈鄭 婕湊鞣 饔鎂櫻 緩缶弒磣轡牛 貿   讕托辛恕H綣慮椴荒蒛峉F 膊懷惺耤@ 拿睢!br />
    太祖嘉許他言之有理,于是厚賞他的出使,準予援救洛陽。

    後來升任謁者僕射,回使姚興。因累次出使符合朝廷旨意,任勝兵將軍。頻頻跟從皇上北伐,張濟謀劃的功勞居多。被賞賜奴婢百人,馬牛數百頭,羊二十多只。天賜五年去世,兒子多羅繼承爵位。因事獲罪被削除爵位。

    李先,字容仁,是中山盧奴人,原來的字犯高祖的名諱。年輕時好學,擅長觀察表面現象以推斷吉凶禍福,師從清河人張御,張御賞識他。在董堅手下做官,任尚書郎。後來慕容永听說他的名聲,迎接他做主要的謀士。李先勸慕容永佔據長子城,慕容永于是稱帝,任命李先為黃門郎、秘書監。慕容垂消滅慕容永,李先遷徙到空山。

    皇始初年,李先在井陘歸順。太祖問李先說︰“你是哪國人?”李先說︰“我本是趙郡平棘人。”魁旦說︰“我听說史山地廣民眾,真是這樣嗎?”李先說︰“我年輕時在長安做官,又在長子球做官,後來才回鄉,觀望成年男子,確實是眾多0”又問奎先說︰“我听說墾王球中有個叫奎先的,是你嗎?”李先說︰“是我。”太祖說︰“你認識我嗎?”奎說︰“陛下以聖德承受符命,恩澤遍布八方,容顏超群特出,我怎敢不認識。”太童馭問說︰“你的祖父父親和你做官都歷任什麼官職?”李先回答說︰“我的祖父李重,任晉朝的聖擾太守、大將軍右司馬。父親奎樊,任石虎的碧墮太守、左中郎將。我,任苻丕的尚書右主客郎,慕容永的秘書監、產蜜堡。”主擔說︰“你既然是老成博學之士,屢歷名官,通曉經學,最擅長什麼經學?”李先回答說︰“我才識不行,少學經史,一年年荒廢遺忘,仍然通曉十分之六。”太祖又問︰“兵法和以五音佔四方之風而定吉凶的方法,你都通曉嗎?”李先說︰“也曾研習誦讀,不能夠通曉。”太祖說︰“慕容永時,你用過兵嗎?”李先說︰“我當時承蒙授予顯官,確實參預軍事。”

    太祖後來任命李先為丞相衛王府左長史。跟從元儀平定鄴城,到義台,打敗慕容膦的軍隊,回師平定中山,李先每一次獻策,軍隊所向攻克平定。皇上回到代地,任命李先為尚書右中兵郎。太祖對李先說︰“如今蠕蠕軍屢次來侵犯邊塞,我打算討伐它,你認為怎麼樣?”李先說︰“蠕蠕不懂天命,逃到荒涼的北方,屢次來偷竊,騷擾邊民。陛下英明威武,威震遠方,發動軍隊征討它,必將摧滅。”皇帝于是北伐,大敗蠕蠕軍。賞賜李先奴婢三人,馬牛羊五十頭。

    改任七兵郎,升任博士、定州大中正。太祖問李先說︰“天下什麼書最好,可以增長人的精神智慧?”李先回答說︰“有經書。三皇五帝治理國家教化人民的經典,可以補益帝王的精神智慧。”太祖又問說︰“天下的書籍,共有多少?我打算收集它,怎樣能收全呢?”李先回答說︰“伏盞創立制度,帝王相繼承,以至于現在,世代相傳的國史、天文和記述神秘事物的書不可計數。陛下果真想收集它,可嚴令各州郡縣索取並全部送來,既然是皇上所好,收集也不難。”太祖于是向天下頒發詔令,書籍漸漸收集起來。

    太祖在柴壁討伐姚興,問李先說︰“姚興駐守玉遮,型涇佔據絲壁,互為表裹。現在想消滅他們,用什麼計策?”李先回答說︰“我听說用兵以常法交戰,戰斗以出奇制勝。譬如听說姚興打算駐軍玉墮,以有利于他的糧食運道。在他未到之前,派遣奇兵先謀取天渡,在柴壁附近,嚴密設下伏兵,防備對方表裹呼應。以陛下的神機妙算,觀察時機而後行動,姚興欲進不能。退又缺糧。高處被敵人佔據,低處被敵人圍困,兵法所忌諱而姚興就處在這種境地,可以不戰而取。”太祖听從他的計策,姚興果然失敗而歸。

    太宗即位,問身邊舊臣中有誰是先帝所親信的。當時新息公王洛兒回答說︰“有個叫李先的,最受先帝賞識。”太宗召李先來會見,問道︰“你有什麼功勞德行,而受到先帝賞識?”李先回答說︰“我愚鈍低微,沒有出名的才能和德行,以忠誠正直侍奉先帝,絕沒有杰出的才能。”太宗說︰“你姑且說過去的事。”李先回答說︰“我听說堯舜二帝的政教,教化百姓如對待兒子;商湯文王武王任用賢士,天下歸附。如今陛下親理朝政勤勞謙恭,天下歸順,有見識的民眾,無不慶幸喜悅。”不久召來李先解說《韓子》《連珠》二十二篇、《太公兵法》十一事。詔令有關部門說︰“李先所知道的,都是統軍治國的大事,從今以後常留宿宮中。”賜給李先絹五十匹、絲五十斤、雜彩五十匹。御馬一匹。授予安束將軍、壽春侯,賜給奴隸二十二戶。

    詔令李先與上黨王長孫道生率領軍隊襲擊馮跋的乙連城,攻克它,全部俘虜該城守軍。又進兵討伐和龍。李先對道生說︰“應當秘密地命令士兵人人準備一捆青草,每一捆圍長五尺,以填塞城壕。攻打城的西南面,斷絕它的外援,指揮軍隊急攻,賊軍一定能擒獲。”道生不依從,于是擄掠民眾而回。

    後來出任武邑太守,有善于治理的名聲。世祖即位,征入任內都大官。神廳二年去世,享年九十五歲。韶令賜給金絲編織的顯示等級的制服一套,追贈為定州刺史、中山公,謐號為文懿。

    兒子李同,繼承爵位。任京兆、濟陰二郡太守。去世。

    兒子鐘葵,繼承爵位,降為子爵。

    鐘葵的弟弟鳳子,鳳子的弟弟虯子,都任中書博士。

    凰王的兒子奎勇,字五愷。年輕時為中書學生。聰慧機敏記憶力強,涉獵經史。左塑初年,歷任秘書令、齊郡王友。出任征西大將軍長史,兼任!困太守.遇了幾年,征西大將軍府解除而馮翊郡撤銷,于是居住長安。常常羨慕古人服食玉屑的方法,于是探問尋訪藍田,親自去發掘。得到玉環玉壁和形似日用器具的玉大小一百多枚,偶爾得到質粗色黑的玉,也裝進箱子帶回去,而到家以後觀看它們,都光滑細膩值得賞玩。李預于是把七十枚玉敲打成碎屑,天天服用,剩下的大多贈送他人。後來李預和听到消息的人再到舊地尋求,都沒有找到玉。馮翊公源懷等人得到他的玉,雕琢成器具和玉飾,都色澤鮮明值得珍愛。李預服用了一年,說有效驗,但是社交應酬和寢食沒有限制,又加之好酒損傷神志,到病重時,對妻兒說︰“服用玉屑獨居山林,拋棄嗜欲,或許將大大獲得神力,但是我酒色不斷,是自己走向死亡,不是仙丹的過錯。然而我的尸體必將有奇特之處,不要匆忙入殮,以使後人知道服用仙丹的妙處。”當時是七月中旬,長安酷熱,李預的尸體停放了四夜,但是顏色不變。他的妻子常氏把二枚玉珠放入他的VI裹,而他的口閉著。常氏對他說︰  “你自己說服用玉有神奇的效驗,為什麼不接受玉珠呢?”說完他的口張開,把玉珠放入他的口中,由于吐出的氣聚集在他的口中,沒有一點穢氣。抬起來裝進棺材,尸體挺直而沒有損害衰敗。死的時候還有遺留的玉屑幾斗,用口袋裝起來放入棺材中。

    起初,天興年間,李先的兒子悄悄地向李先詢問說︰“子孫是永久做魏國的臣子,還是再侍奉別的君主呢?”李先告訴說︰“不必了。國家的政治和教化長遠,不會有窮盡。”從皇始年間到習’變接受禪讓,實際上是一百五十多年啊。

    賈彝,字彥倫,原本是武威姑臧人。六世祖賈敷,任魏朝幽州刺史、廣川都亭侯,子孫于是定居在那裹。父親任苻堅的鉅鹿太守,因毀謗罪囚于獄。買彝十歲那年,到長安為父親伸冤獲得昭雪,遠處和近處的人贊嘆他,都說︰“這孩子才能出眾,買誼的後代中,沒有人比得上他。”二十歲左右,任慕容垂的驃騎大將軍、遼西王慕容農的記室參軍。先前听說他的名聲,曾派遣使者向蔓容垂索求賈彝。慕容垂更加器重尊敬,又加授尊貴的官秩,升任驃騎長史,兼任昌黎太守。慕容垂派遣他的太子慕容實來侵犯,在參合陂大敗,魏軍捉住賈彝和他的堂兄代郡太守買潤等人。

    太祖即位,任命他為尚書左丞,參預國政,加授給事中。在鄴城設置代表中央的政務機構,他與尚書和跋鎮守鄴城,安撫剛剛歸附的人。許久以後才被召回。天賜末年,買彝請求到溫泉去治病,被反叛的胡人拘捕,送給姚興。過了幾年,逃回。又被屈丐抓住,與他交談而喜歡他,任秘書監。六十一歲時去世。世祖平定赫連昌,兒子賈秀迎接他的靈柩,安葬在代郡南邊。

    賈秀,歷任中書博士,升任中書侍郎、太子中庶子、揚烈將軍,賜爵陽都男,任本州大中正。恭宗逝世後,以男爵的身份回到府第。不久掌管吏曹事務。高宗因賈秀是束宮舊臣,升他的爵位為陽都子,加授振威將軍。當時丞相乙渾擅自作威作福,殺害丁許多人。乙渾的妻子是庶族卻謀求公主的稱號,乙渾對買秀說過多次,賈秀都沉默不語。乙渾說︰“公家的事你無所不從,我請求公主的稱號,你不說話是什麼意思?”賈秀慷慨陳辭,回答說︰“公主的稱號,是帝王和諸侯之女的稱號,尊貴榮寵至極,不是庶族所應當有的。如果越分竊取這稱號,必將自己招致罪過。我寧願死在今天,不願曰後讓他人取笑。”乙運身邊的人無不失色,為這事感到震驚,而買秀神色不變。乙運夫妻默然懷恨。有一天,竟在太醫給事楊惠富的手臂上寫下“老奴官佟彼母鱟鄭 盟炎指蛐憧礎R一氤3O 嘔鶯β蛐悖 『靡一氡灰婪 λ潰 蛐悴諾靡蘊油言幟選<中闃 止 蘭 }鞠潁 際欽飫嗍隆br />
    當時買秀與中書令勃海人高允都因為是儒雅的舊臣受到世人的尊重,都被選拔擬任為一方重臣,在征詢意見以後被留在朝中,允許各自的長子出任郡守。賈秀辭讓說︰“我自己愚昧低賤,勉強任職十多年,年輕時就蒙受恩遇,到年老還投有成效,恐怕余生不多,無法報答特殊的恩寵。豈能夠讓沒有功勞的兒子迅速與有德行學問的前輩並列。雖然感激皇上的恩慈,但是私下很驚懼。請求收回成命,以使我心安。”于是堅決辭讓而不接受。

    自始至終,歷奉五位皇帝,雖然沒有做到大官,但是經常掌管機要。他清廉儉省,不經營產業。七十三歲時,生病,皇上給予醫藥治療,賜給幾案和手杖。當時朝廷的重大政治行動和不能決斷的大事,常常派遣尚書、高平公李敷到他的府上咨詢議決。皇興三年去世。追贈為本將軍、冀州刺史、武邑公,謐號為簡。

    兒子賈俊,字異鄰,繼承爵位。任秘書中散、軍曹令。出任顯武將軍、荊州刺史。依照慣例降爵位為伯。先前,在上洛設置荊州,後來改為洛州,州在重山中,百姓不知道學習。賈俊于是上表請求建學校,選派聰明穎悟的人來教導他們。在州五年,清靜事少,官吏百姓也安寧。遷都2困以後,賈適到京師朝見,被賞賜給白色的帛。景明初年去世。追贈為本將軍、光州刺史。

    兒子叔休,繼承爵位。任給事中。去世。

    兒子買興,繼承爵位。

    買興的弟弟買賓,歷任尚書郎,以清正廉潔聞名。出任黎陽太守,在任期間去世。

    買潤的曾孫賈禎,字叔願。學問涉及經學和史學,守喪以孝聞名。太和年間,任中書博士,輔助中書侍郎高聰出使到長江下游以東地區。返回,因母親年老有病,就還鄉探望問候,于是被免官.長時間以後,征入任京兆王元愉的郎中令,行洛陽令。改任治書侍御史、國子博士,加授威遠將軍,行魯陽太守。清正廉潔,善于安撫,得到百姓愛戴。逐漸升任司徒諮議參軍、通直散騎常侍,加授冠軍將軍。正光年間去世。追贈為平北將軍、齊州刺史。

    兒子子儒,任司空田曹參軍。

    孫禎哥哥的兒子景俊,也因學識知名,任奉朝請。升任京兆王元位的府外兵參軍。亙愉在望叢起兵叛逆,將要授予他官職,他不接受,五逾將他殺害。水平年閭,追贈為塞渣婭太守,謐號為貞。

    景俊的弟弟景興。廉潔高尚剛正。年輕時任州主簿,卻游息不理事。後來葛榮攻佔冀州,被葛榮俘虜,藉口有病而小跪拜。景興常常摸著膝蓋說道︰“我沒有對不起你們。”是因為沒有跪拜葛榮的緣故。

    薛提,太原人。皇始年間,被選補為太學生,任侍御史。多次升任散騎常侍、太子太保,賜爵歷陽侯,加授晉兵將軍。出任鎮東大將軍、冀州刺史,晉爵太原公。所到之處有聲譽和業績。被征入任侍中,治理都曹事務。世祖逝世,秘不宣布。尚書左僕射蘭延、侍中和匹等人謀議,認為皇帝的孫子年幼,應當立年長的君主,征入秦王元翰安排在秘室。薛提說︰“皇帝的孫子有皇位繼承人的身份,眾望所歸。年齡雖然幼小,但是美好的名聲傳揚于天下,周成王、孝昭帝因此使周代漢朝昌盛。廢棄所應當立的,而另求君主,一定不行。”蘭延等人猶豫不決。中常侍宗愛得知他們的密謀,假稱皇後的韶命征召薛提等人入宮,于是殺掉他們。

    薛提的弟弟浮子。高宗即位後,因為薛提有扶立他的忠誠,詔令浮子繼承哥哥的爵位太原公,依有關部門奏請降為侯爵。皇興元年去世。

    薛提的孫子令保,太和年間,繼承爵位為歷陽侯。

    史臣曰︰宋隱的操行清白,忽略功名利祿。王童是名祖之孫,年老時受到優待禮遇。屈遵博學多才有預見,屈垣因有器量而受到恩遇。張渣、壟曖能文能武,人生因此顯耀。公孫壺起初因微小的業績受到賞識,最終因輕視鄙薄他人而招致罪過。公孫軌起初受到授予黃金的獎賞,後來陷入財貨之中。人很少能夠善始善終的。確實不假啊。亟擠出使四方,長于播揚聲譽。李先的學問和嘉謀,蒙受三代君主的恩遇。賈彝早年被當時的學者傳揚,賈秀又不畏懼有權勢的人。薛提公正忠誠,被奸邪的宦官殺害,可悲啊!


如果你對魏書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魏書》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