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上 △孟子用人之說與齊大夫

類別︰子部 作者︰清•崔述 書名︰考信錄

    按,治國莫要於用人,不得其人則雖善政亦不能行,故周公有《立政》之篇,孔子有“人存政舉”之對。《孟子》此章實治國之要術,故今載於《保民章》之後;至是而王道全矣。雖然,孟子此言特為齊王言之耳。左右之言不可信,固也;諸大夫多矣,何以其言猶皆不可信而必訪諸國人,而又以身察之?人主之勞,何至於是?堯、舜,大聖人也,然其命官也,不過咨於四岳,訪於廷臣而已,皆得其人,建大功於天下。亦非惟聖帝哲王然也,齊桓公听鮑叔之薦而相管仲,晉文公听趙衰之薦而用卻谷、欒枝、先軫,皆能治其國而霸諸侯。而孟子乃為是言者何哉?蓋齊之廷臣不肖者多而賢者少,惟諸大夫之言是听則必有夤緣權幸以求進身者。觀於王、陳賈,齊之大夫可知矣。觀於《牽牛章》中,肥甘、輕暖、采色、聲音、便嬖,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大夫之逢迎其君者不乏人矣。觀於王至公行氏有進而與言者,有就其位而與言者,庶僚之奔走於大夫之前者亦不乏人矣。如是而欲資大夫之薦引,安能得賢士而用之!其必至於蠹國害民者勢也。雖有即墨大夫而無如毀之者之多,雖有阿大夫而無如譽之者之眾,齊之往事概可見矣!故凡人主處休明之世,俊杰盈廷,政事修舉,則不必過為其煩;若不幸值廢弛之後,朝多幸位,阿諛成風,非大振乾綱,廣開耳目,不足以起其衰而革其弊。孟子此言誠撥亂反治之良策也夫!


如果你對考信錄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考信錄》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