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尚書辨偽 卷一 △六駁之二──今文亦壁藏

類別︰子部 作者︰清•崔述 書名︰考信錄

    一,無論馬、劉所傳之為《古文》而非《今文》也,即伏生之《今文》亦其壁中所藏之書,井無其女口授之事,不得與二十五篇文體互異。

    “伏生者,濟南人也,故為秦博士。孝文帝時,欲求能治《尚書》者,天下無有;乃聞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時伏生年九十餘,老不能行,於是乃詔太常,使掌故朝錯往受之。秦時焚書,伏生壁藏之。其後兵大起,流亡。漢定,伏生求其書,亡數十篇,獨得二十九篇,即以教於齊、魯之間。學者由是頗能言《尚書》;諸山東大師無不涉《尚書》以教矣。伏生教濟南張生及歐陽生;歐陽生教千乘兒寬,(《漢書》無此八字而有“張生為博士”五字)而伏生孫以治《�按此文,則伏生之《今文》乃壁中所藏書。故劉歆《移博士書》亦雲︰“《尚書》初出於屋壁,朽折散絕;今其書見在。”則是二十九篇之策現存,錯何難自以目覽之,而必待夫女子之口授乎?且雲伏生能“治”《尚書》而不雲能“誦”《尚書》,則是所以欲召之者,謂伏生能通達其義,非徒誦其文也。錯所受者《尚書》之義,烏用以意屬讀!若徒誦其文,則伏生之門人若張生、歐陽生等眾矣,何人不可以授,又不必其女而後能授也。由是言之,伏生並無口授之事;此二十五篇之所以淺近易知而與馬、鄭相傳之《尚書》大不類者,正以其作於魏、晉之後,原非二帝、三王之言故爾,無他故也。蓋作《偽書》者目知其文不類,而恐人之譏己,故偽造此說以彌縫之。乃後之學者沿訛踵謬,皆信之而不疑,豈《史記》、《漢書》唐以後之人皆不復觀乎?真天下之怪事也已!

    “衛宏,字敬仲,東海人也,少與河南鄭興俱好古學。初,九江謝曼卿善《毛詩》,乃為其訓;宏從曼卿受學,因作《毛詩序》,善得風雅之旨,於今傳於世。後從大司空杜林更受《古文尚書》,作《訓旨》。時濟南徐巡師事宏,後更從林學,亦以儒顯。由是古學大興。”(《後漢書儒林傳》)

    按︰此文言作《訓旨》而不言作《序》,言作《毛詩序》而不言作《尚書序》,則世所傳宏《序》非宏所自作也。孔安國之作《書傳》與《序》,班固不知,則巧為之說曰,書未行於世也。今蔚宗乃宋元嘉時人,梅賾果於東晉奏上其書,宏《序》行於世矣,蔚宗何以亦不之知?且雲“宏受《古文尚書》,由是古文大興”然則宏果有序,班固見之熟矣,何以為《儒林傳》乃絕不載伏生口授之事,而仍錄《史記》之文乎?蓋由作《偽書》者自知其文不類而恐人之譏己,是以造為此說, 之孔、衛以彌縫之。乃後之學者沿訛踵謬,皆信之而不疑,豈《史記》、《前後漢書》唐以後之人皆不復觀乎?真天下之怪事也已!


如果你對考信錄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考信錄》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