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三綱者人道之尤重者也,故皆為之斬衰。妻之從夫服也,猶子之從父服也,故皆降之一等。父為父母三年,故孫為祖父母期也。夫為父母三年,故婦為舅姑亦期也。妻之服夫黨也,猶臣妾之服君黨也。臣為君之父母期,故婦為舅姑亦期也。臣為君之妻期,故妾為女君亦期也。古人制禮,如權衡然,銖兩悉稱,不偏重也。而仁浦等乃謂“尊夫而卑舅姑”,則子為祖父母期,不亦為尊父而卑祖乎!三年之內,幾筵尚存,婦不可以從吉,孫獨可以從吉乎?《傳》曰︰“婦人不貳斬者,何也?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父者,子之天也。夫者,妻之天也。婦人不貳斬者,猶曰不貳天也。婦人不能貳尊也。”既為夫斬矣,而又為舅斬是貳斬也,將何從乎?舅姑也者,由夫而推之也,雖尊於夫而義不及夫重。故夫親迎而成昏禮,厥明乃見於舅姑,三月乃見於廟,事之漸也,義之差也。故夫出之則義絕,婦不得自系於舅姑也。若婦直為舅姑三年,是妻擬於夫也,將置其夫於何地乎?人莫不本於父母,然既嫁則降三年而為期者,不貳斬之義也,女子之所不得已者也。人之愛女也常更甚於愛婦;而人之親其父母也未必遽不如其親舅姑。既貳斬矣,即何得獨薄於父母而不為之服三年乎?然則今世鄉野之女子既嫁而仍為父母三年,未必非聞仁浦之風而興焉者也!仁浦又引《內則》之言“婦事舅姑如事父母,”以為事當一例。不知“如事父母”,正以體其夫之心耳。陳孝婦雲︰“夫去時,屬妾以供養老母。”然則養姑者乃以為夫也。養姑所以為夫,則婦之與子不同明矣。世婦之事夫人也,猶大夫之事君也;然大夫為君斬而妾為女君則期,彼無所因而致,此有所從而然也。烏得以婦與子一例也哉!先王制禮,尤以夫婦之倫為重,扶陽抑陰,屢致意焉,不但喪服然也。是以三代以上,女子罕有敢自專者,以禮為之坊也。後世婦人 於驕恣,即有賢者亦知尊舅姑而已;其意以為舅姑乃為尊行,夫特與我等耳。子婦一例,由來久矣。此亦議禮者所當深憂也。
為 婦︰《經》,大功。《開元禮》改齊衰期。《家禮》、明並同。
【小記】“ 婦不為舅後者,則姑為之小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