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東壁先生佚文 知非集 ○顧頡剛案語

類別︰子部 作者︰清•崔述 書名︰考信錄

    案︰四年前得《二餘集》,已詫為意外之獲,孰料去年洪煨蓮先生又從燕京大學圖書館破書堆中檢得是集,為東壁之稿本,且容有一部分為東壁所手書者,其可矜寶為何如!展卷之初,幾不信為實事,亦幾疑東壁先生於冥冥之中呵護百年而特以授我輩者。世間之事乃有巧遇如此者乎?是知人苦不求耳,否則精誠所至,鬼神來告,固非異事也。

    東壁《自訂全集目》,列《知非集》三卷於《文集正編》中,固志在刊行者。其後陳履和刻《無聞集》而未及此,或絀於貲,或困於病,皆未可知;而定本三卷則即以陳君之沒而散失。此本為未定之稿,觀其有原編,有續入,有再續可知。且《霧樹》詩為東壁所欣欣自喜者,乃不見於此,亦可證也。

    吾儕於《考信錄》,見其理知之銳;於此集,見其情感之強。如《負薪行》、《秋夜獨坐》、《寄酬韓州》諸篇,牢騷抑郁,殆不可堪。至《心緒》一篇,其聲更哀厲欲絕;末雲︰“若非黃卷能寬解,此日多應到夜台”,則彼之受生活壓迫,不至自殺者幾希,其坎坷之實事雖不可知,然觀《水調歌頭》雲︰“一日風塵失足,幾處交游下石,惟恐死灰燃。袖手看成敗,相較尚為賢。”於世途險之情言之深切如此,知固飽受人侮矣。

    東壁伉儷能詩,故多倡和之作。《霧樹》詩之相和,《序》中已道之。《白燕》兩詩,題同韻同,成孺人錄入《繡餘吟》,則是州結後作,不知誰倡與誰和也。孺人《九日贈良人》雲︰“今朝且醉菊花叢。”而此集《將至館舍得句》亦有“猶堪下酒菊叢花”之語,是亦互酬之作也。此集《水調歌頭》雲︰“多少不平事,撫劍 沖冠。”又雲,“時勢一朝變,霜翮起秋天。”而孺人《贈君子》詩雲︰“一朝飛騰遂厥志,平盡人間不平事。”則用其言以慰之也。此集《答細君寄衣》詩雲︰“明年準擬攀喬木,款語妝台莫愴神,”然竟不第,孺人贈之詩雲︰“豈必上林無樹借,知君性本愛山巒。”則反其言以慰之也。當其任縣令於閩,夫婦年六十矣,東壁以事離邑,孺人為詩以寄之雲︰“老去更添恩愛重。”又雲︰“暫時小別還成憶。”其敦篤猶如此。嗟乎,彼之所以窮厄顛連而不死者,豈僅得黃卷之寬解耶!

    集中如《牛女行》之闢神仙故事,《只當行》之闢渾沌思想,《金縷曲》之闢荒渺古跡皆與《考信錄》諸文異曲同工,可作《考信錄》之補充材料者也。


如果你對考信錄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考信錄》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