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北宋篆隸二體石經

類別︰子部 作者︰清•劉聲木 書名︰萇楚齋續筆

    北宋開封篆隸二體石經原石久佚,拓本罕見。山陽丁儉卿舍人晏,于咸豐七年,以制錢數百文,購得元以前舊拓孤本于舊書肆中,見于興化李□□孝廉祥《生叢錄》。凡《周易》、《書》、《詩》、《春秋》、《禮記》、《周禮》、《孟子》七經,各有殘帙,共得參百柒拾余張,分裝四大冊。因撰《北宋二體石經記》一卷,以考證舊文,刊入自撰之《頤志齋叢書》中。後此本輾轉流傳,于光緒初年,為貴池劉聚卿京卿世珩以伍百金購得。當時舍人復檢得其中重復之文參拾余張,自寫目錄于後,共計肆拾壹條,另為一冊,以寄其子前滋守壽昌。太守粘附其父書並目錄于後,自為跋語,以記顛末。後予得見此本,因其為北宋二體石經一段故實,故並錄舍人寄子之書,及其子太守跋語于後,以資考證。書雲︰「獲碑帖頗多,極有可觀。昨從書肆得北宋仁宗時石經,篆隸二體,此即《玉海》所雲篆隸二體石經,周密《癸辛雜識》所雲一行篆字,一行真書是也。南宋石經在杭州府學,思陵正書今尚有存者,至北宋汴學石經久佚。顧亭林《石經考》雖列開封石經,實未之見,《經義考》亦雲佚,竹謂沉于黃河之下,杭大宗《石經》,亦雲汴石經亡于元末。余所得者,乃元以前舊拓本,《周易》、《書》、《詩》、《春秋》、《禮記》、《周禮》、《孟子》各種。其文小有異同,可資考證。《玉海》等書不言有《孟子》,此可補史志之缺。聞系吾鄉屠明經文林舊物,余購藏之,信人間秘寶也。山夫《金石存》僅見過五碑,余所得者,竟有參百柒拾余張之多,粘綴為四大冊,其中有重復者參拾余張,另為一冊,寄汝等以供欣賞,亦快事也。我精神康健,汝母亦好,厚孫、大孫女俱好,家中大小平安。十八日父字。」雲雲。跋雲︰「宋開封石經世罕拓本,吾鄉吳山夫先生《金石存》雲︰『嘗見四大冊于吳門薄自昆家,乃《尚書》、《周禮》、《禮記》、《孟子》文。今又得此五碑,意此碑之存于今者,尚不止此。』考山夫所得,《周易》二碑、《尚書》三碑,後又得《周禮》三碑,蓋不及薄氏之半。許珊林先生雲︰『碑今在河南陳留縣,僅存《周禮》卷一及卷五中數石,余經悉亡,蓋修學宮時用作瓴矣。』是北宋石經,又亡于山夫之後。今家大人既得《易》、《書》、《詩》、《春秋》、《禮記》、《周禮》、《孟子》四大冊,又以重復殘字綴為一冊,緘寄京邸,俾昌等獲觀。蓋較之吳門薄氏所藏,有過之無不及。此冊字數雖少,而《洪範》『明作晰』已足正監本作『哲』之偽,其余之足資考證可知。補北宋石經,人間第一本也,謹識而寶之。時咸豐七年,歲在丁巳閏端午日,山陽丁壽昌敬書于宣南寓舍之竹韻軒。」下有印文二,一曰「丁壽昌印」,一曰「前住梗即其字也。


如果你對萇楚齋續筆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萇楚齋續筆》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