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別錄乙第六十二

類別︰子部 作者︰清•章太炎 書名︰

    ——許二魏湯李

    許衡,字仲平,河內人也。少遭金、元之亂,嘗避地,過河陽,當暑.渴甚,眾爭啖道旁梨,衡蔭樹自若,曰︰"世亂,梨無主,吾心其無主邪?"亂少定,游河、洛間,從柳城姚樞得宋二程、朱熹書。遂居甦門,遍求禮樂、星歷、兵刑、食貨、水利諸典,而敢為大言,以道自何,凡喪祭昏嫁,必以禮倡鄉人。學者浸盛。

    元世祖忽必烈王秦,召為京兆提學;既踐位,授大子大師,改國子祭酒。至元二年.上疏言︰"前代北方有中夏者,必行漢法,乃可長久。故後魏、遼、金,歷年最多。佗不能者,皆亂亡相繼。夫陸行宜車,水行宜舟,反之則不能行;幽燕食寒,蜀漢食熱,反之則必有變。以是論之,國家當行漢法,無疑也。"書奏,忽必烈嘉內之。六年,與大常卿徐世隆定朝儀,與大保劉秉忠、左丞張文謙定官制。七年,授中書左丞。八年,改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十三年,以故官領大史院事。十八年,卒,謚文正。

    衡在朝二十余歲.進退不恆。一代度制,略出其議,奏事亦數以古義責難。然退輒毀其草,故其言多秘不聞。元將伐宋.衡請修德以懷遠,無輕覿武,弗听。及死.遺令以浮屠服斂。世以比漢荀 Ш蘢杈盼 ┬病br />
    魏象樞,字環極,蔚州人。清順治三年進士。以刑科給事中,轉處諸科八年,廉勁敢言事。大學士陳名夏得罪,言官坐不先事糾發,六科長皆被議。象樞降補詹事主簿,稍遷光祿丞。十六年.乞養歸,家居討論性命天道之說。遭母憂,喪葬號為遵跡古禮。

    康熙初,征授御史,累遷順天府尹。會吳三桂以湘、蜀、滇、黔拒命,欲割地,稱帝號。仁帝玄曄問象樞。象樞曰︰"堯、禹之師,舞干羽于兩階;七旬,而有苗格。本謀徹藩者,明珠、米思翰。今勢糜爛,當誅二臣以謝諸藩。"不省。後以刑部尚書終于家,康熙二十五年也。謚敏果。

    譚獻曰︰三桂雖亂臣,然本漢種。漢種有分地,則王土幸無全制于滿洲。故象樞假為闊語以譎上。蓋漢董卓議大發卒討山東義兵,鄭泰曰︰"政在德,不在眾也。"劉表僭竊,郊祀天地,孔融以為"宜且隱忍,以崇國防"。和光同垢,與象樞而三。不然者,滇府之師,非甚椎愚,不求其擾而狎也。

    魏裔介,字石生,柏鄉人。自清順治三年成進士,十一歲至左都御史,又二歲加大子大保。

    當是時,明師數入討。裔介上言︰"今劉文秀復起于川南。孫可望竊據于貴竹,李定國伺隙于粵西,張名振流氛于海島,連年征討,尚逋天誅。為目前進取計,蜀為滇、黔門戶。蜀既守,而滇、黔之勢蹙。故蜀不可不先取。粵西稍弱,桂林之役未大創。必圖再犯,以牽湖南之師。宜令藩鎮更番迭出,相機戰守。此三方者,攻瑕,先粵西。粵西潰,則滇、黔亦瓦解。若海上當嚴斥候,修戰艦,諸路合剿,弗使事久變生。"其後諸道進兵,卒如裔介所規,竟以亡明。雲南定,裔介言︰"滇、黔、川、楚間,不以滿兵鎮守,恐戎寇生心。荊、襄天下腹心,宜擇大將領滿洲兵數千,常駐其地,無事則控扼形勢,以銷奸萌;有事應援,據水陸之勝。"議雖不行,其為滿洲謀宰割漢人,可謂社稷臣矣。

    康熙元年,轉吏部尚書。三年.授保和殿大學士。二十五年,卒,謚文毅。

    裔介先後所建白,于滿漢間時有詘申控縱;其歸皆以便滿洲政府,為子孫帝王萬世計。性闢,善應事,先魏象樞得志.其骨鯁弗如。然猶箸《聖學知統錄》《論性書》《希賢錄》數種,自以為得性命之情雲。

    湯斌,字孔伯,睢州人。母趙,明季罵流賊死。斌少避亂衢州。清順治九年,成進士,出為潼關道,徙嶺北道。方鄭成功經略長江,而雩都山有明舊將李玉庭,戲下萬人,陽詣斌約降。成功已圍南京,遣諜抵贛州。斌獲諜,斬之,策玉庭且中變,即移兵守南安;玉庭果至,擊走之;分兵要其歸路,卒斬玉庭。尋乞病歸。

    斌既有吏才,而知取與之術,欲托方聞大儒以自華。聞孫奇逢講學夏峰,往從受業十年。又嘗與黃宗羲問對,則曰︰"黃先生論學,如大禹導山水,脈絡分明,吾黨之斗杓也。"然本意欲以此養高,出而緣飾吏事.故終身無自得。特工為剽取,調和朱陸間以自文。而流俗遂相扇為大儒,稍稍忘其拒義師戰功矣。

    康熙時,以制科授侍講,累遷江南巡撫。斌故善飾儉,及在官,惟室唬 梢敗投垢持 晃拋郵屑Γ  其僕。雖公孫弘御布被脫粟飯,不能絕也;亦以此為佞臣明珠、王鴻緒所中,卒皆無恙。頃之,以禮部尚書輔皇大子,嘗奏對仁帝玄曄前,面謾,出曰︰"平生未嘗欺罔人至此!"玄嘩聞之而不罪也,但曰︰"理學誠為貴,今貴謾邪?"

    然斌最善吏事,撫江南,請蠲明萬歷時所加餉及免甦松賦數十萬兩。又言︰"國有大慶,或水旱形見.不肖者反急征以待復除;必豫免次年田租,然後民不可欺。"免租先一歲頒諭,自此始。其在潼關,叫訟無留獄,環治五十里,待質者不齎宿糧。嘗出,遇雨,止宿大樹下,民藩其樹識之,故所在有聲,此其所長也。

    康熙二十六年,改工部尚書。以度材,卒于通州,謚文正。道光時,遂從祀孔子廟庭矣。湯斌,循吏也,豢養忘舊,惟所任使。

    章炳麟曰︰"非其人而教之,齎盜糧,借賊兵也。"孫卿是言,有味哉!烏乎,孔子已失諸宰予!世傳與田常作亂。孫、黃于湯斌,亦少弛矣。

    李光地,字晉卿,安溪人。治漳浦黃道周之術,善佔卦。會康熙朝尊朱學,故以朱學名。其習業因時轉移,聞時貴律歷,即為章算幾何;貴訓詁,即稍稍理故書;貴文言幽眇也.即皮傅《周易》與《中庸》篇,為無端崖之辭。然惟算術為通明,卒以是傅會得人主意,稱為名相。

    康熙九年.成進士。三歲,以編修乞假歸。耿精忠據福建,與鄭經並遣人招之,皆不至。會編修陳夢雷為精忠迫脅,常托病支吾,以其形勢塞,密示光地。光地遣使間道入京,以蠟丸上封事。仁帝玄曄下其疏。會康親王蓯橐炎葬櫓菹菹上脊兀 萁  悠劍  醫怠J詮獾厥潭裂 俊V>  豕靼魏3巍 鈉健く 病 蒞倉釹兀 迫 藎 賢虯病   牛 媳痹 9獾厥蠱涫甯溉火呈}將鄉兵百余,度石珠嶺,支木橋以濟;而別令其弟光垤、光垠,以鄉兵千度白鴿蛉,迎巡撫吳興祚軍于永春。師至泉州,大破國軒軍。遷翰林學士。是時,閩率有一王一貝子一公一伯,將軍、都統以下,各開莫府,所將皆禁旅,傳食于民,時系累丁壯役作之,劫略婦女無算,閩民驅而北者數萬,皆光地贊師力也。

    頃之,鄭經卒,子克u幼弱,諸將內爭。胡漢皆以台灣風波險惡,無主用兵者。而光地適至京師,力言亟取,毋詒患.且薦降臣施瑯可用狀。玄曄內其言。二十二年,卒下台灣。自是明氏子孫,與奉中國年歷冠帶者,無遺育矣。

    光地既以智謀絕中國由  Ω擼 墑庥觶 旅衛追揭越翟餱丁9獾匚 字  貌凰饋C衛滓怨獾賾良汗Γ 什凰匕蓯椋 羆合掠  咦魘榫弧L煜魯乒獾羋粲選br />
    自光地在朝,君臣相顧,歡甚,累官至文淵閣大學士。玄曄通八線諸術,又好閩學,而光地能料量讎對。故玄曄命錄札記進御,又時時令參訂朱熹書,常曰︰"知光地者莫若朕,知朕者亦莫光地若也。"

    光地雖厚顏,以大儒自,然文深弗能如魏、湯,吐言或絕鄙倍。其為《榕語錄》曰︰"周、程、張、邵,不得朱子,慮不若是@赫。"至今學者傳以為笑。以楊名時、李紱、陳鵬年、蔡世遠、惠士奇、何焯,皆用名德爾雅,為光地識拔,故死後稱譽得無衰。然惟何焯醉心于光地,其他皆能識之。

    光地少無行。後嘗督順天學政,遭母優,有旨奪情。光地請給假九月治喪。給事中彭鵬者,亦福建人,劾光地忘親貪位,且自陳雅素知其奸偽狀。又好色,嘗盜良家子,全祖望志之。五十六年,卒,謚文貞。章炳麟曰︰莊周有言︰"儒以《詩》《禮》發冢。"自宋人言道學,(宋人本稱道學,其後分言理學,最後復分心學。道學本該心理、修身、倫理三科,其名較二者為合。近世通言理學者,失之)明儒述之。宋、明諸儒多迂介,(明末王學亦多披倡者,然只心學一部)而清儒多權譎。元、清惟衡、象樞,尚慘怛思反本。自裔介而下,思不義以覆宗國,其公山不擾所恥也。惟行己亦仍世益庳,裔介恃齊給.而斌詐諼飾儉,至于光地外淫。何宋、明諸儒行誼之修.而今若是沽薄也?夫孫卿死而儒術絕,自明季五君之喪,(謂孫奇逢、王夫之、黃宗羲、顏元、李也)道學亦亡矣。


如果你對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