昱,荊南人。美風度,能談。少舉進士不上,乃放游名都。雖貧士而軒昂,氣不消沮。愛湖湘山水,來客。時李夔廉察桂林,寓官舍,月夜聞鄰居行吟之音清麗,遲明訪之,乃昱也。即延為幕賓,待之甚厚。崔中丞亦在湖南,愛之,有女國色,欲以妻昱,而不喜其姓戎,能改則訂議。昱聞之,以詩謝雲︰“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諾從來許殺身。”自謂李大夫恩私至深,無任感激。初事顏平原,嘗佐其征南幕,亦累薦之。衛伯玉鎮荊南,闢為從事。歷虔州刺史。至德中,以罪謫為辰州刺史。後客劍南,寄家隴西數載。憲宗時,邊烽累急,大臣議和親。上曰︰“比聞一詩人姓名稍僻者為誰“宰相對以冷朝陽、包子虛,皆非。帝舉其詩,對曰︰“戎昱也。“上曰︰“嘗記其《詠史》雲︰‘漢家青史上,拙計是和親。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婦人。豈能將玉貌,便擬淨沙塵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因笑曰︰“魏絳何其懦也此人如在,可與武陵桃花源足稱其清詠。”士林榮之。昱詩在盛唐,格氣稍劣,中間有絕似晚作。然風流綺麗,不虧政化,當時賞音,喧傳翰苑,固不誣矣。有集今傳。
【譯文】
戎昱,荊南人。他風度甚美,十分健談。年輕時考進士落榜,就縱情游覽天下名城。他雖然是貧窮之士,卻氣宇軒昂,從不消沉沮喪。戎昱喜愛湖湘的山山水水,就來湘中客居。當時李昌夔到桂林任觀察使,途經此地,住在官家的客館里。夜里月光清朗,他听見鄰近處有人行走吟詩,聲音清新悅耳,天亮後去尋訪,原來是戎昱,李昌夔當時就聘戎星為幕僚,對他待遇十分優厚。御史中垂崔罐也在湖南,喜愛戎昱,他有個女兒極為漂亮,崔罐想把她嫁給戎昱,卻不喜歡昱的姓,他覺得如果能把姓改了就可商議婚事。戎顯听說此事,用詩謝絕說︰“千金未必能移姓,一諾從來許殺身。”戎昱自己說李大夫對他個人的恩情最深,不勝感激。戎昱當初跟隨顏真卿,曾在其征南軍中任幕僚,顏真卿也多次舉薦過他。衛伯玉任荊南節度使時,征召戎昱為從事。戎昱還曾任虔州刺史。至德年間,他因罪被貶為辰州刺史。後來旅居劍南,客居隴西幾年。憲宗時,邊疆烽火多次告急,大臣們商議與敵人結親講和。皇上說︰“近來听說有一個姓名比較少見的詩人是誰?”宰相回答有冷朝陽、包子虛,都不對。皇上列舉了這個人的詩句,宰相回答說︰“是戎昱。”皇上說︰“聯曾記得他的《詠史》詩寫道︰‘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社櫻依明主,安危托婦人。豈能將玉貌,便擬淨沙塵?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廣”于是笑道︰“魏絳是多麼懦弱無能啊!寫這首詩的人如果還在,可以把武陵的桃花源賞給他,足以配得上他的好詩了。”文士們都以戎昱為榮。戎昱的詩在盛唐詩壇中,格調氣質稍差,其作品有一些酷似晚唐之詩。不過他的詩風流綺麗,無損于政事教化,當時的知音者,在文壇上傳頌得熱鬧喧騰,本來倒也不假。戎昱有詩集流傳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