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之下 雜事

類別︰子部 作者︰清•胡承諾 書名︰讀書說

    以夷攻夷,雖曰中國之利,然兵事甚變,亦未知利害所歸。為中國計,不可見利輒動,恐招寇生事,未知所終也。亦不宜有所左右而遣詰責之使,萬一拒命,豈不損?即飾詞應命而我無術以制之,亦為所侮。閉關謝絕,為好言慰之,是長策也。更有彼此相攻而以鈔掠所得歸功中國以邀賞賜,此夷人巧計,分怨仇于中國者也,于此尤宜慎重,稍有不當,兩國皆怨,邊境無寧日矣。離間君臣,非禮義之事,不可以示遠人。宋人欲離間元昊三大將以分弱其勢,仁宗不之行也。觀王莽分北邊為十五單于,遂速其畔,分弱之說焉足用乎?通好之後受其朝貢,即不宜納其亡叛,谷永伊邪莫邪之議,謀略之善耳。若周世宗論江南修守備,在經則顯比之義,在往事亦中行穆子克鼓法也。邊境之上,雖雲空地,不可輕以假人,其以人者亦不可見利取之。漢時河西一鎮半入夷中,所以隔絕羌人之路。義渠安國為羌人請田湟水,朝廷雖未許,羌人竟緣此言抵冒渡湟,郡縣不能禁,卒有先零之叛。此空地不謹而生釁也。王根向單于求溫偶王之地,貪奇林竹箭鷲羽而示不義于鄰國,至于見拒,乃罷使臣以謝過,朝廷之恥孰大焉?此不講王者無求之義而取辱也。東晉之時,武昌北岸有邾城,或勸陶侃分兵鎮之。侃曰,邾城隔在江北,內無所倚,外接群夷,夷中利深,晉人貪利,民不堪命,必引敵入寇,乃致禍之由也。後庾亮戍之,果敗。此貪慕境外而卒不能有之己事也。故冒頓不棄甌脫,武帝不有輪台,皆邊事可鑒者。夷人入貢,道里遠近,祖宗皆有微意,不可易迂回而從直捷,恐習熟之後或啟戎心。至于已閉之道不可輕開,未闢之險不宜鏟削。一開之後未知利害所鍾也,夷人之性主于趨利,利之所在有彌耳而伏者,有張吻以噬者,方其弭耳,不可屬望以道義,即其張吻,亦可劫脅以制其怒心。最不可受其欺謾以朝貢相縻,而道路不敢詰其剽掠,邊圉不敢御其寇盜,皆謀國之大失也。


如果你對讀書說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讀書說》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