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舊天後宮之後,有兩石像;所謂石將軍者也。余曾考其石質、觀其刻工,一為荷蘭教堂之物,而一則鄭延平墓前之翁仲也。安平天後宮為荷蘭教堂之址,歸清以來改建廟宇,此像則在其間。其石為泉州石,雕一平埔番人半身像,長約二尺八寸。以布纏額又覆其肩;兩手在胸,合握劍柄。觀其眼楮與華人不同,而刻畫手勢亦與華人有異,乃知其為荷人之物也。延平郡王初葬台灣,「舊志」雖不載明其地,顧以大勢而論,當在小北門外之洲仔尾。地與安平相近,一水可通,此像則見于此。百余年前,乃移于安平提標館前以鎮水害;其後復移于此。像為澎湖石,現已折斷,僅存上部自頂至胸,約長三尺二寸,為古武士裝,與南京孝陵、北京長陵之石像形狀相同。但體制略小,當為王墳之物。台灣三百年間,唯賜姓封王,故有此禮。立其前者應有二石,而一不見,疑為海沙埋沒。蓋自歸葬以後,無人管理,久而荒廢。然則此兩像,均為希世之寶;不特可為考古資料,亦足以見當時之美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