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類 法術騙 摩臉賊拐帶幼童

類別︰子部 作者︰明•張應俞 書名︰騙經

    往年,京城中有幼童出外,嘗被人拐帶而去,尋之又無蹤。後累累有之。人多見一僧,摩幼童之臉,則幼童隨之而行。既而尋,已失之。故京城盛傳謂之“摩臉賊”。時在京僧釋人多,未察其孰是也。

    忽宓富人,止生一子,出外不返,四下跟尋甚急,各處出賞帖曰︰“有收留得者,賞銀二十兩;報信者賞銀一十兩。”四出掛帖出賞,終莫得下落。

    住宓家小屋人班八,以淘街為生。一日,懶去掏街,往城外晦真庵閑游,轉入後室,四旁周覽。忽破水障中一小士露頭來。班八認是宓家人,忙呼之曰︰“家中四處尋你,何故在此?”宓子曰︰“僧閉禁我在此,你快來救我!”班八看房門已鎖,恐一人難帶此子出,謂之曰︰“你小心暫在此,我報你令尊知,即來取你矣。”飛跑而歸,報宓老曰︰“令郎受禁在晦真庵中,速去救之。”宓老即招五十餘人,前後到庵。班八引至庵後房中,打開門,認出宓子,又搜出十數童輩,即令眾人捆住僧小山並同庵三人,都縛來狀送到官。

    官先審問眾童曰︰“汝等如何被引入庵?”眾童曰︰“和尚以手摩我眼楮,便見兩邊背後都是猛虎毒蛇,將來咬人傷人,唯面前一條路清淨好行,我輩只向前走,便到此庵,被和尚幽閉住。”又問曰︰“和尚留汝等在庵干何事?”眾童曰︰“可恨這禿子,不拘日夜,將我等做苦春,極是疼痛。若不從,便將大杖撻打。眾人怕他,只得從他所為。”又問曰︰“先拐來的後必長大,都放在何處去?”眾童曰︰“有病者有長大者,和尚說放他回去,未知後都回家否。”官再審僧小山曰︰“你拐來眾童後,病的長的都放哪里去?”僧不敢應。再問同庵三人,都雲︰“毒死埋訖。”官聞言大怒,將小山打四十,同庵者各打二十,曰︰“此罪不容于死。”令鎖出衙門外,許失童之家君聚手毆,打得身無完膚,有割其陽塞于僧口者,半日而死。人莫不恨其淫而快其死。後將其庵焚之,拐帶之禍遂息。

    按︰好男風者,禽瀆之行。此僧必有春意之方,非拐諸幼童,無以快其欲。又習得妖法,摩其眼楮則昏花見怪,故可誘引童男。其罪浮于天矣。積惡貫盈,眾戮其身,言之羞口舌,書之污簡牘,人誰不切齒之!世有負男子之軀者,其可襲此僧之惡行哉!


如果你對騙經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騙經》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