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注屋

類別︰子部 作者︰清•王國維 書名︰東山雜記

    今之宮殿,正殿皆九間,蓋自漢已然。周制堂上僅有室戶一,房戶二,共三戶。漢時則有九戶。張平子《西京賦》︰“正殿路寢,用朝群闢。大廈耽耽,九戶開闢。”蓋漢制已為九間之殿,其前通九間為一所,謂大廈是也。其後畫為九室,每室一戶,或雖通為一,而每間施一戶,故有九戶。《文選•景福殿賦》注引《洛陽宮殿簿》︰“魏許昌承光殿七間。”魏時許昌離宮正殿猶用七間,則洛陽正殿自當用九間矣。古宮室之有東西南北四者,謂之四注屋。其但有南北二者,謂之兩下屋,見《考工記》鄭注。又《鄉飲酒》、《鄉射禮》皆雲“設洗當東榮”,皆古士大夫禮。至《燕禮》雲“設洗當東榮”,為人君禮。鄭注︰“當東者,人君為殿屋也。”賈疏︰“漢時殿屋四向流水,故舉漢以況周。言東,明亦有西。士大夫言東榮,兩下屋故也。”則周時諸侯以上為四注屋,大夫以下為兩下屋。漢殿皆用四注殿制,故人臣所居亦有殿稱,以其同為四注屋故也。今惟宮殿寺觀廟宇或為四注屋,人家罕用之,蓋自周時已然矣。


如果你對東山雜記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東山雜記》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