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們接著上課,我剛才提到,薏苡附子敗醬散證的條文里面,它提到“甲錯”,我們講肺癰的時候,曾說“胸中甲錯”,實際上,我們看腸癰,不管是急性、慢性,沒看誰肌膚甲錯,用“甲錯”來提示什麼呢?病機上,和瘀血相關,這就等于,如果是先講第3條,張仲景的行文首先來說,“腸癰之為病”,得了腸癰這樣的病,是因為它的瘀血,內有瘀血,“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我覺得,這在鑒別診斷上很有意義,在疑似證當中,你說“腹皮急”,像咱們現在說,腹肌緊張,拒按,他不讓你按,特別是有壓痛、反跳痛的情況,但是,你再讓我去摸準,它到底是個什麼情況?因為它是癰腫,而不是積聚,所以,它“按之濡”,和“如腫狀,腹無積聚”,都是要說明它是一個癰瘍,不是一個積滯,或者說積聚,有形之塊,上一個方證和淋病鑒別,和表證鑒別,現在要和什麼鑒別呢?與腹有積聚進行鑒別,這和咱們現代醫學里面的診察,是一樣的,“身無熱”是講的全身無大熱,而脈表現為數而無力,用脈數和身無熱來表示,正氣不能勝邪,因為已經到成膿期了,經過了一個過程,而且,肉腐成膿的階段,正氣有被傷的情況,所以說,“此為腸內有癰膿”,肯定膿已成了,在《金匱要略》里面,有薏苡附子散,治療胸痹急證,“胸痹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現在,加一味敗醬草,但是,在比例上不一樣,薏苡仁用的量很大,因此,如果講原文的本義,是對于成膿期,薏苡附子敗醬散為底方,剛才我說,敗醬草可以配合紅藤、蒲公英,加強清熱解毒作用,那麼,薏苡仁,大家想,我已經講了幾次了,它具有什麼性質呢?不也是寒涼性嗎?癰者,一定要清熱解毒,這樣,就能幫助你理解,為什麼是薏苡附子敗醬散,或者說兩方(與大黃牡丹湯),合起來用,你是用附子,還是不用附子,根據臨證需要,比方說,病體正氣不衰,或者是體質好的人,不用附子,把敗醬草和薏苡仁合到大黃牡丹湯里,我覺得也很合理,因此,作為大黃牡丹湯,張仲景都認為,有膿則排膿,無膿則下血,有膿、無膿都可以用。那麼,兩方合起來,就是關于附子的情況要有別,用附子的道理,就是體弱者,或者是正氣已傷,陽氣不振者,可加附子,藥量,也是以比例來說,10︰2︰5,附子的量很小的。現在我說,臨床應用薏苡附子敗醬散這個方,就是慢性闌尾炎的吸收期,已經化膿了,但是,想吸收,可以用這個方,也可以用在腫塊已經形成階段,能夠幫助、促使膿汁的排泄和吸收,它有這個作用,所以,薏苡仁、敗醬草早期應用,還是有道理的。另外,對于闌尾炎的化膿,或者闌尾周圍的膿腫可用,我認為,對于盆腔的一些炎性包塊,特別婦科里面的附件炎,慢性盆腔炎出現的炎性改變比較重的,疼痛劇烈的,可以寒溫並用,也可以用薏苡附子敗醬散,因為它這是寒溫並用,所以,這個方子還是可取的。另外,也有人認為,薏苡附子敗醬散,和《千金》葦睫湯,或者和桔梗湯配伍,也可以用于肺膿瘍,兩方合用,因為桔梗湯就是桔梗、甘草有利于排膿,為了加強活血化瘀,或者涼血解毒排膿的作用,可以把丹皮、桃仁、瓜仁、紅藤加進去。
說到肺膿瘍,我看過的一位老人,普遍都認為他患的是肺癌,最後,再做檢驗的時候,是霉菌性的肺感染,就是因為抗菌素反復地用,造成霉菌性的感染,因此,其肺部炎癥性的片狀影不吸收,最後他咳血了,總是咳血也不好,就用魚腥草,加桔梗、甘草,促進排膿,還有,就是剛才說的薏苡仁,再加黃 、白及,和茅根、三七這樣的止血藥,很快,兩周,就止血不說,X線片上,原來就像蛋糕那麼大的片狀陰影,最後吸收到什麼程度呢?像手指肚的一半這麼大,這是我們親眼看到的,從片子上追蹤半個月,所以說,就是清熱解毒,消癰排膿的這兩張方子,包括我前面講過的,《千金》葦睫湯和桔梗湯,你就根據情況加減,包括我說的,霉菌性的肺炎,還有霉菌性腸炎均可用。
所以,薏苡附子敗醬散這個方,對于霉菌性的腸炎也是很有效的,時間關系,就說到這里,但總體來說,腸癰,病勢緩慢的,病程較長的,允許觀察的,或者說屬于慢性闌尾炎,好好犯犯的,用薏苡附子敗醬散打底,急發的,疼痛劇烈的,熱證、實證明顯的,就是用大黃牡丹湯打底,但是,我說允許觀察的範圍內,比方說,病人若是處于重型的,急性化膿性的,甚至于壞疽性的闌尾炎,那你一定得服從西醫的手術治療,比方說,對于孕婦、老年人,體質虛弱的,手術應當慎重,用中藥,但是,用量上、選藥上,應當顧護正氣,就說這兩點意見。
下面,再講金瘡,金瘡,我說一下概念,就是指刀斧、金刃等物,所致經脈肌膚斷傷的一類外科疾病,這里面,它提到了一個王不留行散,王不留行散的方,說法挺多,我現在就告訴大家,王不留行大家知道,蒴 細葉,蒴 細葉就是接骨木,我們東北地區草藥有接骨木,就是用它的全草或者根,再一個,桑東南根白皮,這就是選東南方向的桑白皮,還是因它長得粗大,也是偏涼性的緣故,看〔方後注〕說,桑根皮以上三味藥,就是這前三味藥,一定把它燒灰存性,那顯然是取它燒炭止血的作用,其它藥我就不講了,我現在要說的是,他強調,括號里八月八、七月七、三月三等采集的時間,作為藥物的研究,肯定有道理,因為這方面我缺乏認識,這個按成熟時間采集的,植物藥材是最好的,有效成分含量最高,還是怎麼樣,但是,我要教給大家的就是,王不留行、接骨木加桑白皮炒炭,是加強止血的作用,再一個,請大家注意什麼呢?就是〔方後注〕里面提到幾個條件,1.是“小瘡即粉之”,什麼意思呢?外用涂搽的散劑,因為所有的藥燒成灰以後,再把別的藥都杵為散,合在一起以後,小瘡,這創面小,你就外敷,撒上,如果大瘡,也可以內服,這就是內服、外用都可以,然後又提到,2.“產後亦可服”,這證明,它是個止血方,它也有川椒、黃芩、干姜,還有行氣的厚樸,這就供給大家參考,3.“如風寒,桑根勿取之”,為什麼?因為桑白皮是偏寒涼性的,因此,感寒的話,不要“以寒治寒”,其它的,就是他特別說,“前三物”,你為了把它燒干存性,必須得是新鮮的植物,拿來得一百日,晾干,然後再“燒存性”,燒成炭,才能達到止血的作用。我覺得,越是大家感到疑惑的地方,越值得去研究探討,這部分放到這,金瘡,咱們的《講義》一般都不講了,我現在就給提示到這里。
關于排膿湯,這個方是夾在中間的,大家自學,也等于排膿方面,對于是癰腫還是內癰,有什麼樣的治療作用,這都有說法,自學。
浸淫瘡,在概念上,我給大家總結,就是指屬于肌膚,初生甚小,先癢後痛而成瘡,汁出浸淫肌肉,漸及遍體的一種皮膚病,這個概念,是參考了《諸病源候論》的原文,給大家歸納成這樣的概念,為什麼要這麼說呢?因為歷代醫家關于浸淫瘡的說法很多,包括皮膚病的名稱也很多,很不好概括,所以,從浸淫瘡在第一篇里面,用判斷預後,拿它舉例了,那是因為對于內傷雜病,有普遍意義,現在,又把這預後講到了,如果是從口流向四肢者,可治,從四肢流來入口者,不可治,這就是向心者病重;向四肢者為輕,和由髒入腑,或者由腑入髒,來表現疾病發展的趨勢,輕重同理,很有意義,這個不細講了。治療浸淫瘡的外用法,那當然是針對可治的證,采取了一個什麼法呢?盡管對方藥組成沒有提,我們知道,黃連本身是清熱瀉火,解毒燥濕藥,方方面面作用都具備,特別是《內經》里面也講了,《素問•至真要大論》里面說,“諸痛癰瘡,皆屬于心火”。因此,它(浸淫瘡)是屬于火熱類的,就是用它黃連外敷,內用都可以的,浸淫瘡,顧名思義,和我剛才給大家總結的概念來說,就像老百姓講的流膿噠水,它蔓延,那麼,你要控制這種病勢,要讓它滲出減少,把火熱減輕,黃連已經具備這樣的作用,那麼,外用的話呢,對皮膚病,特別濕疹類,我覺得很有效,也有醫家記載,黃柏散,我們現在的外科臨床上,就是三黃散,黃芩、黃連、黃柏合成的藥粉,如果是濕性比較重,就干撒,如果覺得像濕疹,就是含在里頭的那種,非常痛非常癢,現在我臨床摸索,用尿素軟膏調敷三黃散,比任何方藥都好使,千萬不要用皮炎平這一類的藥,就是用尿素軟膏,來調敷外撒的黃連粉,比皮炎平效果好,如果破潰有滲出的,一定是干撒粉,照張仲景的原方,浸淫瘡的部分,就介紹到這吧。我認為,這黃連內服、外用,應該針對濕熱火毒之證,比方說,西藥也有黃連素,是提取的黃連素,治療濕熱的腸炎,不管是急性的,還是慢性的,一定是濕熱火毒型的,我認為,內服、外用都是有效的,十八篇的內容就說到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