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
侍郎
郎中
尚書 【歷代漢有選部尚書見吏部門魏改選部為吏部專掌選部右于六曹尚書宋置二吏部尚書廢五兵尚書尋復舊名齊梁陳後魏北齊皆曰吏部尚書後周依周官置大冢宰卿一人七命隋復曰吏部尚書六典注自漢及魏授此職者咸雲吏部尚書若授諸曹尚書直雲尚書然此官歷代班序常尊不與諸曹同也六典自魏至梁並第三等梁定十八班二多為貴吏部尚書班十四諸曹尚書班十三唐因隋制吏部尚書掌文官選舉龍朔二年改為司列太常伯咸亨初復舊光宅元年改為天官尚書神龍二年復舊天實十一載改為文部至德張昭為尚書獨掌京官七品元豐官制行以審官東院歸吏部尚書左選審官西院歸吏部尚書右選四朝志官制初行詔除李清臣焉職 尚書從三品掌文武選之事而奉行其制命凡天下員闕具注諸籍月取其應選者揭而書之集官注擬考其閥閱以定可否凡選授封爵功賞課最之事皆所隸郎官驗實而後判官焉若有疑不能決則稟議于尚書省同與奏事官同上殿建炎詔六年惟吏部備官余長貳互置題名】
凝重剛方 【周平園集晏敦復字景初權吏部尚書公素剛嚴為世所憚及居天官秉心益公執法甚固請謁不行親戚故舊有以書至視其封題有並及固字都即卻之不納惟務抑饒競清流品甄敘人物區別賢一時銓總號稱粼手行艘岳捶菜難「穹 喙 枚ㄊ課蘗髦橢 舊銑ぎ駒謊綞馗茨 馗輾降狽紙槿緩庾苡行 `發清明事無奸滯山濤毛 無以過之】 編七司條例 【楊誠齋集葉正簡公 權吏部時七司弊事未去公乃郎中編i七司條例為一書或事同例異者存其一削其一御筆褒表令刻板頒下皇兄居廣請以初除儀同應得親屬佔謝差遣恩例王若純公爭之曰若啟一若絕百若純至矣帝從之始有人用意公在吏部二年士大夫之改秩者詣曹者會課者行賞者吏皆不得豫時人謂渡江以來銓選平允惟晏與葉干道元年七月召對便殿賜坐賜茶禮異他日帝曰吏部條例朕亦置一通在禁中又問卿當官以何為先對曰以公□為先帝曰卿官無忘此二字後五日除簽書越二日兼參政】 舉扇一揮 【南史蕭子顯為吏書負才氣見凡流省客不與交言但舉扇一揮而巳衣切恨之】 畫地作餅 【魏諸葛誕鄭揚等馳名譽有四 八達之詔選舉莫取有名名如畫地作餅不可啖也】 山公啟事 【晉山濤傳濤為吏部尚書前後選舉周棠諭舛 悶洳懦 惺櫧蛻淞炖舨刻臥僖謊 笆 杏嗄昝懇還偃遍 裟饈 頌嗡 嗾綈穩宋鋦魑 庠魯粕焦 羰隆 先德行後文才 【隋書牛弘為吏部尚書其選舉先德行而後文才進用多稱職吏】 先性行後言才 【盧毓傳為吏部尚書毓選舉先性行而後言才黃門李豐常以問毓毓曰才所以為善也大才成大善小才成小善今稱其有才而不能為善是才不中器也】
發聯
寵 綸言 峻登文部 光膺宸 進長天官 峻長六卿 增崇八座 南曹 左曹 光奉制書 峻躋常伯 出綸中禁 曳履甘泉 簡在宸衷 擢司銓部
起聯
法座騰輝清望膺在心之簡 鈞揆錫命良弼應肖形之求 信孤忠之上 乃百闢之具瞻 得天下之大老彼將焉歸 以至國人皆曰賢夫然後用 永儀百闢之刑 大副九重之眷 天曹首啟端槐高八座之榮班 雲閣旋登負 烊 ﹫稀 《詞讀t才 思兼四事 事叢任重實通四選之權 地近班高獨處六曹之長 登庸之路廣□ 奔競之風盡月 稽諸周制天官同冢宰之名 參以唐規政府總吏銓之事 百闢仰承衡鑒 一人素鑒精忠 冠六卿而統百職獨高曳履之班 孰三銓而定九流競起彈冠之譽 悉由自照 盡屬栽培 銓曹持九品之衡久精綜核 吏部為六卿之冠 顯登庸 進賢退不肖 嘉善矜不能
警聯
夙承眷于帝心蚤著簡要清通之譽 藉恢張乎 目畢收方圓曲直之材 人杰 地靈 都 卿而秉鑒尊則稱天 貫八座以題才平還似水 允為喉舌之司 實作股肱之漸 仕版莫盛于此時孰當任責 治人何有于弊法士以易公 仰北斗以同尊 列上台而顯象 觀泰階之接武兼非啟事之山公 佇逵路之特衡復見佐時之伊尹 六符允正 四海克均 周書分 列冢宰于天官 唐制任人兼吏銓于喔 ﹝畏 刈 諦﹞肌∪腱吧羆ウ蛺 住 】鵓黨タ 戎廝念 諳吐貳ΠΦ對俑鈑趟家徊褂謔ヵ 導 旰 險鍘¢撂飭憾凹媸
結聯
望霖雨之澤正同海內以傾心 仰星辰之光輒貢緘□而伸慶 雖入座崇隆 而百僚推服 尚書之為喉舌浸具師瞻 執政之猶股肱佇專國秉 大臣法而小臣廉 賢人親而奸人遠 天官之長六卿暫煩□屬 人主之論一相即听輔台 藉清輝而垂未照 餐瓊液而沂仙源 听曳履之聲益賴謀□之告 漁揚庭之號佇膺鼎鼎之調 倘不靳霏珠玉 寧敢自負甄陶 拙于進取有愧三十之美莊 忍未棄捐或堪□百之除吏 雅荷上台之庇 謬膺左轄之司
侍郎 【本朝選人屬流內銓小使臣屬三班院元豐官制行以流內銓歸吏部侍郎左左選元豐初御史舒言天下選人名在吏部者且萬人索其家牒以式注籍時將改官制先詔流內銓稱尚書吏部官制行歸吏部侍郎左選以三班院歸吏部侍郎右選三班院舊例置局禁中嘉佑間出之熙寧一年罷主簿元豐初又詔與審官東院流內銓各省主簿一官制行歸吏部侍郎右選侍郎從三品掌文臣未改□者凡始命或有殿負皆試而後選若應遷格則團甲同郎官引見于便殿稟奏改官右選掌武臣未朝者凡所任而試升不中等及巳入官而未應選者皆物注正闕若選路分都監將官合門祗候都總管司承受皆以名上樞密院視朝入閣則執文武班簿對立官制尚書侍郎通制曹事奏事則同班惟文選分領四選有所論奏則各以選事同所隸即官上殿初置二員甦頌左選李承之右選】
持心近厚 【樓攻集趙粹中字大雅遷吏部侍郎愛惜名器而持心近厚有蜀士數人當改秩而吏以微文沮格累歲公立為申改有恩科得官而復哀病求赴銓量公慰藉周至或問之曰一官姑以慰其蹉跎待次尚數年何忍沮之聞者感嘆】 升擢孤寒 【仁宗實錄陳堯咨謚康肅判流內銓舊制選人皆用奏舉乃得改京寺官而士有孤寒不為上知者堯咨特為陳其功狀而升擢之】 銓衡之任 【通典唐掌選部流內六品以下官是為銓衡之任凡初仕進者無不仰屬】 獎用皆一時秀 【唐王丘傳遷丘吏部侍郎典選復號平允其獎用如孫逖張鏡皆皆一時茂秀】 省內以為神明 【唐會要天官郎中李至遠權知侍郎時有選人姓刁又有王元忠並被放乃密與命史相知減其點畫刁改為丁王改為士擬授官後即添成文字至遠一覽便曰今年銓覆萬人總識姓名安有丁士姓者此必刁某也省內以為神明】 玉山照人 【晉裴楷為吏部侍郎風神高邁容儀俊爽時謂之玉山照人】 端坐西齋 【蔡擬為吏部侍郎常端坐西齋非素貴名流罕與交接】 不負朝廷 【吏部侍郎鄭果注韓思復為太常博士元希聲為京兆士曹嘗謂人曰今年得韓元二子則吏部不負朝廷矣】
發聯
疏榮昕陛 擢貳天官 寵頒帝制 榮佐天官 拔茅得雋 結網不疏 小宰 銓衡 旰 收鍘 黨位 胸┬髏 ︵≡椎孟
起聯
帝倚老成之重將求舊以圖新 士知鑒裁之公必舉直而錯往 惟庶官于治 固聖主深知 東璧之萃 玉久進長于天蓬 天官之冠六卿亟躋榮于小宰 昃道是 啤〉ヅ允湮恆 “俗 淄葡皖 緄坫 迥杲癖 ㄚ 鞫鶻逄觳塴 ︵彰 黴步痍薄《ω拘璧饔裰頡 謂濤趺鶻謇銑啥 閑 扶風廣運賴碩輔以匡時 法三光而先 鷺 象五岳而首公孤 三台四輔躬赤紱以匡時 北闕南都象紫微而並峙 其快持衡成偉業 直看曳履著弘聲 法從疇庸久稔六聯之望 天官與選獨高四禁之班 蒸蒸皆有道之彥 濟濟盡吉士之英 儒館細書卓爾天蓬之望 銓曹典選兼茲小宰之榮 式孤忠而貞雅度 資妙簡以得真才 文昌政事之本原莫高選部 法從朝廷之羽翼尤貴貳卿 甫見風清四牡 倏看星轉三銓 惟九流人物之凡必區以別 矧六典邦家之要將舉而行 秦誓表其休休 周詩頌其濟濟
警聯
婧如水鏡豈容一毫之或欺 公若權衡何有十年之不調 日 龍尾之間 名列雞翹之從 抑秉公心而造士遠迢啟事山濤 是惟勵節儉以風僚共擬柴車毛 貞心瑩白皎乎秋月旰 蛄荻 旰 砂亍 【茸示 隕蠊佟∮榮辜伍嘀 婧蟆 ﹞頻蹦昃 逯 行兄扃Α 巳戰 局 瀋淼交旗欏 :饕淮 隆【乃念 凍
結聯
前馬後盧寒素洽彈冠之喜 左周右召邇遐指調鼎之期 望袞衣之信宿 喜大廈之獺 孟圖人茸 逵諏髕貳〉檬斃械雷閱懿胃捎誥 唷 £仝m有道之門 獲承無隱之教 君子在內自然表著之尊 大匠輪材嘗出銓衡之外 實賴二天而庇覆 惟從五晦以優游 人惟求舊姑小試于銓曹 道之將行即峻參于揆路 參贊密勿之玄 俯e引領之雅 事問高崔嘗辱舍人之疏筆 才慚是籍倘依吏部之師門 闥望論思之益 人賴銓選之工
郎中 【本朝元豐官制行置吏部串四人尚書選二人侍郎選各一人參掌選事而分治之凡序位有品選官有格分任有職寓祿有階皆以事稽考審核其狀質成于長貳而後行焉建炎三年詔三選各一員】
部無留事 【丁未錄晁補之字無咎為吏部郎中有嶺夕為獲盜八人法當改官考功為獲盜不同處曲沮其賞持之不決尉客京久窘甚詣公訴之公憫然一日當奏即為上之七日得遷官于是吏畏服部無留事又見張文潛集】 躬閱案櫝 【言行錄傳察為吏部郎中最號煩劇在職者畫諾而巳公取案櫝躬為省閱每至申刻方歸日以為常使臣咸悅出入望之人皆以手加額焉】 聞卿直諒 【開平園集胡銓謚思簡入對乞修德結民心煉兵觀虜釁上曰久聞卿直諒拜吏部尚書郎宮】 知卿學問 【樓攻集陳傳良奏事入修門須鬢如雪丞相留公止一見嘆曰幾年陳君舉尚可使外補邪奏留為吏部員外郎初對上曰卿去國幾何時朕欲見卿久矣知卿抱負學問深醇有所著書進來時上臨朝淵默罕有璽語公敬謝而退以周禮說進擢秘書少監】
發聯
天官襟領 銓部樞衡 大廷分命 小宰登賢 參訂禮文 式司誥命 高保 賢豪
起聯
君門遠乎萬里久宣使者之威 天官長乎六卿進陟郎闈之峻 表諸司之上 總六敘之尊 高潔止談風月不私詹事于門人 賢豪奔走光塵無復滯才于天下 顯膺綸 進幸銓衡 幸門絕履何煩插棘編籬 仕路彈冠行見拔茅連茹 南宮箋奏之司 西府基命之密
警聯
衣繡春歸留甘棠之蔽芾 拾綾夜直對嘉木之婆娑 周家量六卿之職 漢世表百司之儀 風飄水浮夢舞江頭之逆旅 天高星遠心降省眼之英游 小宰以貳天官 長吏實參丞相 門前有棘迢迢風月之談 李下無蹊朗朗旰 怠 ∫砸只 綾局 盡⊥葡卓商娌恢 搖 粼萍渲 懷醭盡』辰 籩 繢擠頤苠恰 ﹞晤 塾誥帕鰲﹝溫鬯加謁慕 客乒諉崴 牘布荻 邸」 桀 ┤翁中以照 恆慮弗周于延訪 靡才不入其陶鈞
結聯
度德以命官用備股肱之寄 知人而善任益羅師濟之英 佇見鈞調萬品 永言翊贊三朝 拜赤管瑜糜之賜未足為榮 □紫詔玉璽之封即應有命 中天之德照 沾大地之慈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