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60、冉有問衛君

類別︰子部 作者︰洪邁(南宋) 書名︰容齋隨筆

    冉有曰︰“夫子為衛君乎?”子貢曰︰“吾將問之。”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為也。”說者皆評較蒯聵、輒之是非,多至數百言,惟王逢原以十字蔽之,曰︰賢兄弟讓,知惡父子爭矣。”最為簡妙。蓋夷、齊以兄弟讓國,而夫子賢之,則不與衛君以父子爭國可知矣。晁以道亦有是語,而結意不同。尹彥明之說,與逢原同。惟楊中立雲︰“世之說者,以謂善兄弟之讓,則惡父子之爭可知,失其旨矣。”其意為不可曉。

    譯文︰

    冉有說︰“夫子幫助衛君嗎?”子貢說︰“我要問問夫子。”遂進見孔子,說︰‘伯夷、叔齊是什麼樣的人呀?”孔子說︰“是古時的賢人哪!”子貢說︰“他們怨恨嗎?”孔子說︰“追求仁愛,得到了仁愛,還怨恨什麼?”子貢辭出,說︰“夫子不會幫助衛君的。”解說的人,都是用評比的方法來定蒯聵和輒的是非,多到幾百字,只有王逢原用了十個字就概括了,說︰‘贊成兄弟讓國,就知道反對父子相爭了。”最為簡潔精妙。晃以道也有這樣的,、但結句的意思不同。尹彥明的說法,和王造原相同。只有楊中立說︰‘世上的解說者,以為贊成兄弟讓國,就知道反對父子相爭,失掉了這句話的主旨。”他的意思是什麼,讓人不明白。


如果你對容齋隨筆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容齋隨筆》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