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解】
民雜,意思是指人民群眾混雜在一起。作者認為,人民群眾雜居在一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技能和專長。君主對各種各樣的人材,要做到兼容並包,精心培養,為國所用。君主對人不要求全責備,對臣下不要故意挑剔,這樣君主的要求就容易得到滿足,臣下就會盡職盡責,國家的人材就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在君臣關系方面,作者主張君主不做具體實事,臣子則要多做實事,並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述了君主不做實事的好處與做實事的壞處,反映了作者主張君任臣而勿自躬的思想。
【 原文】
民雜處而各有所能。所能者不同。此民之情也。大君者。太上也。兼畜下者也。下之所能不同。而皆上之用也。是以大君因民之能為資。盡包而畜之。無能去取焉。是故不設一方以求于人。故所求者無不足也。大君不擇其下。故足。不擇其下。則易為下矣。易為下則莫不容。莫不容故多下。多下之謂太上。
君臣之道。臣事事而君無事。君逸樂而臣任勞。臣盡智力以善其事。而君無與焉。仰成而巳。故事無不治。治之正道然也。人君自任。而務為善以先下。則是代下負任蒙勞也。臣反逸矣。故曰。君人者。好為善以先下。則下不敢與君爭為善以先君矣。皆私其所知以自覆掩。有過。則臣反責君。逆亂之道也。
君之智。未必最賢于眾也。以未最賢而欲以善盡被下。則不贍矣。若使君之智最賢。以一君而盡贍下則勞。勞則有倦。倦則衰。衰則復反于不贍之道也。是以人君自任而躬事。則臣不事事。是君臣易位也。謂之倒逆。倒逆則亂矣。人君苟任臣而勿自躬。則臣皆事事矣。是君臣之順。治亂之分。不可不察也。
【 譯文】
民眾混雜居處在一起,各人做各人的事情,每個人的專長各不相同,這是民眾的實際情況。人君高高在上,對下面各有專長的人材都能兼容並蓄。雖然民眾的專長各不相同,但都能為君主所利用。所以,通達的君主把民眾的各種專長作為自己治理國家的資助,盡力包容他們,精心培養他們,對他們不隨便加以取舍。因此,君主不在一個方面尋求人材,所以君主的要求沒有得不到滿足的。君主對臣下不故意挑剔,所以各種人材就充足。君主不挑剔臣下, 臣下就比較容易做事。臣下容易做事,國家的各種人材就沒有不被包容的。君主能包容各種各樣的人材,處在下面的人就自然增多。處在下面的人越多,君主的威望就越高。
君臣之間應該怎樣擺正關系呢?臣子要多做實事,君主用不著做實事。君主只要安逸享樂就行,臣子則要不畏勞苦地工作,巨子要盡心盡力把事情做好,君主不要參與具體事務,只坐享其成就可以了。這樣國家政事沒有治不好的,治理國家的正確道理就是這樣。君主如果什麼事情都親自去做,與巨下爭著干實事,這是代替巨下擔負責任而蒙受勞苦,臣下反而安逸享樂。所以說,君主要是喜歡搶在臣下之先干實事,臣下就不敢搶在君主之前去做事,結果臣子都把自己的聰明才智隱藏起來。如果一旦有了失誤,臣子就會出來責備君主,這是導致臣子背叛君主、國家出現禍亂的根源。
君主的聰明才智,術見得比群臣高明多少、憑君主不怎麼高明的才智,妻治理好國家、用善來完全覆蓋下面就不夠了。假使君主的才智是最高明的、僅憑君主一人的力量讓解卞百姓富足,也是相當勞苦的。勞苦過度就會身體疲倦、身體疲倦就會衰老。身體衰老就無法履行職責,這祥就會又回到老百姓得不到富足的老路上。因此,君主如果事事都親自去做、盜下就會什麼都木願豐、這擇君主和食子釣地位就容易顛倒、這就叫作倒行逆施。國家出現倒行逆施,社會就會出規混亂。君主如果放豐把具體賣事都交給佳卞去做,而不必自已親自動手,那麼臣下就會盡職盡責,這就理順了君巨之間的關系‘國家得到天治或大亂的分界就在這里、這是不能不明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