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二十九段) 二十一段

類別︰子部 作者︰清•黃元吉 書名︰樂育堂語錄

    諸子工夫愈進,火候愈老,滿腔之中,無非真意。蓋先天神火既長,則後天凡火自盛,倘念不自持,或生怒心,或生恚念,或起淫心,或生貪念,種種嫉妒嗔恨,要無非後天凡火之起。此火一起,即有邪火焚身之患。吾見幾多修士,平日修煉,只在深山靜養,不與人事,及至出而和光,竟自一爐火起,而萬斛靈砂立地傾矣。此吾所以教人不專在靜處修,而必于市廛人物匆匆之地煉也。夫未經收養之火,還不見大害,若收之至極,藏之愈深,自與火微之日大不相同。或一身抽搐,或六腑動移,或五官發見有象有聲,只要真氣游行,此神能定足矣,切不可因其有動遂行驚訝。我總是一個不動心,不理他,愈加十分持養,十分謹慎,務期煉而至于死地可也。吾師從此抉破,生等須學曾子一生戰兢,自無百般之病。所以學道人終身俱在無底船中坐,朽木橋上行也。即此日火雖新生,藥亦稚嫩,然猶要提防火起,以耗散吾之元神。不然,養之數年,敗之一旦,良可惜矣。他如接人應物,一切事為,當行則行,當止則止,已經定意,不必三心;即錢財之出,不允則已,允則一諾千金,無有移易,以免外侮之來而心不寧,內念之起而心亦怍,此亦除煩惱之一法。蓋煩惱即火,火起丹傷,勢不能兩立也。諸子能體吾言,在在提防,時時保護,夫焉有不成丹者哉?總之,丹道千言萬語,不過神氣二字,始而神與氣離,我即以神調氣,以氣凝神,終則神氣融化于虛空,結成一團大如黍米之珠,懸于四大五行不著之處,一片虛無境象。是即“打破太虛空,獨立法王身”是也。而其工總不外性情二字,始而以性和情,繼則以情歸性,到性情合一,現出本來法身,即返本還原,復吾生身受氣之初是。雖然,還未到無上上乘之妙境也。夫人未生之初,一點靈光渾然藏于太虛,視之不見,听之不聞,摶之不得,此時有何性,又有何情?以此思之,連性情二字都是有形有質,只算得後天中之先天,以其猶有依傍也。到此絕頂一步,不著于有性,亦不著于無情,連性情之有無亦且不立,此即跳出性情,獨煉一點虛無元氣,所謂空空忘忘,其實忘無所忘,空無所空,還于太虛,連天地都不為我作用,是即可以化子生孫,現出百千萬億法身,變化無窮者矣。若只不離一個虛無,還是二乘。連此虛無亦無,所以神妙莫測也。要之,此金丹始終之工法也。諸子體之慎之。


如果你對樂育堂語錄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樂育堂語錄》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