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二十六段) 二十段

類別︰子部 作者︰清•黃元吉 書名︰樂育堂語錄

    淑端守節孤苦,願修大道,真乃不凡之女流,吾甚憐之,且深贊之。要之,學道無他,只是一個洗心滌慮,虛其心以為基,虛則靈,靈則真心見焉,元性生焉。此即明心見性之一端也。總要知得明心見性不是大難之事。人能一念返還丹田之中,用意了照,始初動念即心矣。明則明此,別無明也。未動念之前,一片空明,虛虛渾渾,了無物事,此即性也。見者見此,別無見也。果能明心見性如此,此即于群陰凝閉之時,忽然一陽初動,瞥地回光,即古人謂“冬至陽生,夜半活子時至”之一候也。我于是回光返照于乳房,是為水源至清,可以煉神仙上藥。始之以卻病延年,終之以成聖作真,要無非此一候為之基也。然吾說此法極高,猶恐婦女難會,再示淺淺之學。下手之時,身要正正當當坐定,必要安安閑閑靜鎮,務要自勸自勉,想天下事無一件是我之真實受用。不但兒女夫妻轉眼成空,究竟如旅宿之客,終夜而別,各自東西,爾為爾,我為我,兩下分張;即血肉之軀,一旦眼光落面,氣息無存,此身已成糞土,所存者只此心性耳。平日修煉得好,一片清機,了了靈靈,絕無昏沉,即升天堂矣。及至轉世投生,我心如此其明,性如此其靈,又誰肯墮入牛馬之群?此可見心性養得好者,千萬世俱有受用也。且明明白白,誰肯就貧賤苦惱之家而投胎?必擇其好者而生之。此理也,亦情也。若未曾修煉之人,一旦身死,心中懵懵懂懂,其猶瞎子亂鑽,不擇坡坎險阻,其投生也,如有冤債牽纏,不入三途六道,即墮貧苦之家,此勢所必然也。賢貞等有心斯道,邇來閱歷險阻艱難,塵情諒已知是幻化,不肯容心再戀。吾師勸爾等,人間富貴恩愛,縱多亦不過五六十年,終要分離,又何如道修于身,享受億萬年而不滅也。趁此看破紅塵,打開孽網,用力一步跳出,日夜惟有觀照乳房之中,出入之息一上一下,任其天然自在,其呼而出也,上不至沖動頭目,其吸而入也,下不至沖于水府,一听緩緩而行,悠揚自得,或百或千,任其所之,不可記憶。惟是凝神于乳房,調息于乳房,順其一出一入之常,得矣。久久從事于此,自然陽氣發生,一身健旺非常,較平時金玉財帛、夫妻兒女之樂為大矣!此雖微陰偶動,仍收歸爐內,不可下榻談家常、做外事,庶日積月累,大有成效。


如果你對樂育堂語錄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樂育堂語錄》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