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

類別︰子部 作者︰明•陳建 書名︰學通辨

    天下莫大于學術,學術之患莫大于障。近世學者所以儒佛混淆而朱陸莫辯者,以異說重為之障,而其底里是非之實不白也。易曰豐其日中見斗,深言掩蔽之害也。夫佛學近似惑人,其為已非一日;有宋象山陸氏者出,假其似以亂吾儒之真,援儒言以掩佛學之實,于是改頭換面,陽儒陰釋之熾矣。幸而朱子生同于時,深察其弊,而終身立排之,其言昭如也。不意近世一種造為早晚之說,乃謂朱子初年所見未定,誤疑象山,而晚年始悔悟,而與象山合。其說蓋萌于趙東山之對江右六君子策,而成于程篁墩之道一編,至近日王陽明因之又集為朱子晚年定論。自此說既成,後人不暇復考,一切據信,而不知其顛倒早晚,矯誣朱子,以彌縫陸學也。其為益以甚矣。語曰一指蔽日太山弗見,由佛學至今三重障,無惑乎朱陸儒佛混淆而莫辯也。建為此懼,乃竊不自揆,慨然發憤,究心通辯,專明一實以抉三。前編明朱陸早同晚異之實,後編明象山陽儒陰釋之實,續編明佛學近似惑人之實,而以聖賢正學不可妄議之實終焉。區區淺陋,豈敢自謂摧陷廓清,斷數百年未了底大公案,而朱陸儒佛之辯,庶幾由此無障混淆之患;禪佛之似,庶乎不亂孔孟之真,未必不為明學術之一助雲。其卷目小序系列于左。嘉靖戊申孟夏初吉東莞陳建書于清瀾草堂


如果你對學通辨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學通辨》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