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雅》︰“父曰考,母曰妣。”愚考古人自祖母以上通謂之妣,經文多以妣對祖而並言之,若《詩》之雲“似續妣祖”、“ 畀祖妣”,《易》之雲“過其祖,遇其妣”是也。《左傳。昭十年》︰“邑姜,晉之妣也。”平公之去邑姜蓋二十世矣。過其祖,遇其妣“,據文義,妣當在祖之上︰”不及其君,遇其臣“,臣則在君之下也。昔人未論此義。周人以姜 原為此,《周語》謂之皇妣太姜,是以妣先乎祖。《周禮。大司樂》享先妣在享先祖之前。而《斯干》之詩曰︰”似續妣祖。“箋曰︰”妣,先妣姜 原也。祖,先祖也。“或乃謂變文以協韻,是不然矣。或曰《易》爻何得及此?夫帝乙《歸妹》,箕子之《明夷》,王用亨于岐山,爻辭屢言之矣。
《易》本《周易》,故多以周之事言之。《小畜》卦辭︰“密雲不雨,自我西郊。”《本義》︰“我者,文王自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