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中式額數

類別︰子部 作者︰清•顧炎武 書名︰日知錄

    今人論科舉,多以廣額為盛,不知前代乃以減數為美談,著之于史。《舊唐書。王丘傳》“開元初,遷考功員外郎。先是,考功舉人請托大行,取士頗濫,每年至數百人。丘一切核其實材,登科者僅滿百人。議者以為自則天己後,凡數十年,無如丘者。”《嚴挺之傳》“開元中,為考功員外郎,典舉二年,人稱平允。登科者頓減二分之一。”《陸贄傳》“知貢舉,一歲選士才十四五。此進士登第之數。數年之內,居台省清近者十余人。”此皆因減而精,昔人之所稱善。今人為此,不但獲刻薄之名,而又坐失門生百數十人,雖至愚者不為矣。《高錯傳》“為禮部侍郎,凡掌貢部三年,每歲登第者四十人。開成三年,敕曰︰”進士每歲四十人,其數過多,則乖精選,官途填委,要窒其源,宜改每歲限放三十人。如不登其數,亦听。‘“文宗之識豈不優于宋大宗乎?

    齊王融為武帝作《策秀才文》,曰︰“今農戰不修,文儒是競。”宋自太宗太平興國二年賜進士諸科五百人,速令釋褐,而二年進士至萬二百六十人。淳化二年至萬七千三百人。于是一代風流無不趨于科第。葉適作《制科論》,謂士人猥多,無甚于今世。此雖足以弘文教之盛,而士習之偷亦自此始矣。魯哀公用莊子之言,號于國中曰︰“無其道而為其服者,其罪死。”五日而魯國無敢儒服者。獨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門,公召而問以國事,千轉萬變而不窮。莊子曰︰“以魯國而儒者一人耳,可謂多乎?”《記》曰︰“垂縷五寸,情游之士也。今將求儒者之人,而適得情游之士。”此其說在乎楚葉公之好畫龍,而不好真龍也。永樂十年二月,會試天下舉人。上諭考官楊士奇、金幼孜曰︰“數科取士頗多,不免玉石雜進,今取毋過百人。”

    正統五年十二月,始增會試中式額為百五十人,應天府鄉試百人,他處皆量增之。

    天順七年,有監察御史朱賢上言,欲多收進士,以備任使。上惡其干譽,下錦衣衙獄,降四川忠州花林水驛驛丞。


如果你對日知錄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日知錄》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