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八 ○十三經注疏

類別︰子部 作者︰清•顧炎武 書名︰日知錄

    自漢以來,儒者相傳,但言《五經》。而唐時立之學官,則雲《九經》者,《三禮》、《三傳》分而習之,故為九也。其刻石國子學,則雲《九經》,並《孝經》、《論語》、《爾雅》。宋時程、朱諸大儒出,始取《禮記》中之《大學》、《中庸》,及進《孟子》以配《論語》,謂之《四書》。本朝因之,而《十三經》之名始立。其先儒釋經之書,或曰傳,或曰箋,或曰解,或曰學,今通謂之注。《書》則孔安國傳,《詩》則毛萇傳,鄭玄箋,《周禮》、《儀禮》、《禮記》則鄭玄注,《公羊》則何休學,《孟子》則趙歧注,皆漢人。《易》則王粥注,魏人。《系辭》,韓康伯注,晉人。《論語》則何晏集解,魏人。左氏則杜預注,《爾雅》則郭璞注,《梁》則範甯集解,皆晉人。《孝經》則唐明皇御注。其後儒辨釋之書名曰正義,今通謂之疏。

    《舊唐書,儒學傳》︰“太宗以經籍去聖久遠,文字多訛謬,詔前中書侍郎顏師古考定《五經》,頒布于天下。又以儒學多門,章句繁雜,詔國子祭酒孔穎達與諸儒撰定《五經》義疏,凡一百七十卷,名曰《五經正義》,令天下傳習。”《高宗紀》︰“永徽四年三月壬子朔,頒孔穎達《五經正義》于天下。每年明經,令依此考試。”時但有《易》、《書》、《詩》、《禮記》、《左氏春秋》五經。永徽中,賈公彥始撰《周禮》、《儀禮》義疏。《宋史。李至傳》︰“判國子監,上言︰”《五經》書既已板行,惟《二傳》、《二禮》、《孝經》、《論語》、《爾雅》七經疏未修,望令直講崔頤正、孫、崔等重加讎校,以備刊刻。‘從之。“今人但知《五經正義》為孔穎達作,不知非一人之書也,《新唐書》穎達本傳雲︰”初穎達與顏師古、司馬才、章王恭、王判受詔撰五經義訓百余篇,其中不能無謬冗,博士馬嘉運駁正其失,詔更令裁定,未就,永徽二年,詔中書門下與國子三館博士、宏文館學士考正之,于是尚書左僕射于志寧、右僕射張行成、侍中高季輔就加增損,書始布下。“


如果你對日知錄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日知錄》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