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一 ○次韻

類別︰子部 作者︰清•顧炎武 書名︰日知錄

    令人作詩動必次韻,以此為難,以此為巧。吾謂其易而拙也。且以律詩言之,平聲通用三十韻之中,任用一韻,而必無他韻可易;一韻數百字之中,任押五字,而必無他字可易。名為易,其實難矣。先定五字,而以上文湊足之,文或未順則曰牽于韻耳,意或未滿則曰束于韻耳。用事遣辭小見新巧,即可擅場。名為難,其實易矣。夫其巧于和人者,其胸中本無詩,而拙于自言者也。故難易巧拙之論破,而次韻之風可少衰也,、嚴滄浪《詩話》曰︰“和韻最害人詩,古人酬唱不次韻,此風始盛于元白、皮陸,本朝諸賢乃以此而斗工,至往復有八九和者。”

    按唐元稹《上令狐相公啟》曰︰“稹與同門生白居易友善。居易雅能為詩,就中愛驅駕文字,窮極聲韻,或為千言,或為五百言律詩,以相投寄,小生自審不能有以過之,往往戲排舊韻,別創新詞,名為次韻,蓋欲以難相挑耳。江湖間為詩者或相仿效,或力不足,則至于顛倒語言,重復首尾,韻同意等,不異前篇,亦目為元和詩體。而司文者考變雅之由,往往歸咎于稹。”是知元、白作詩次韻之初,本自以為戲,而當時即已取譏于人。今人乃為之而不厭,又元、白之所鄙而不屑者也。

    歐陽公《集古錄》論唐薛隻倡和詩曰︰其問馮宿,馮定、李紳皆唐顯人,靈澈以詩名後世,然詩皆不及隻,蓋倡者得于自然,和者牽于強作。“可謂知言。朱子《答謝成之書》謂︰”淵明詩所以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東坡乃篇篇句句依韻而和之,雖其高才,似不費力,然已失其自然之趣矣。“凡詩不束于韻而能盡其意,勝于為韻束而意不盡,且或無其意而牽人他意以足其韻千萬也。故韻律之道,疏密適中為上,不然則寧疏無密。文能發意,則韻雖疏不害。


如果你對日知錄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日知錄》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