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斡父之蠱,有子,考無咎。”言“父”又言“考”。《書》︰“予恐來世以台為口實。”言“予”又言“台”。“汝猷黜乃心。”言“汝”又言“乃”。“予念我先神後之勞爾先。”言“予”又言“我”。“越予沖人,不印自恤。”言“予”又言“ ”。《詩》︰“豈不爾受,既其女遷。”言“爾”又言“女”。《論語》︰“吾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孟子》︰“我善養吾浩然之氣。”言“我”又言“吾”。《左傳》︰“爾用而先人之治命。”言“爾”又言“而”。“女畏而宗室。”言“女”又言“而”。《史記。張儀傳》︰“若善守汝國,我顧且盜而城。”言“若”言“汝”又言“而”。《詩》︰“王于出征,以佐天子。”言“王”又言“天子”。“乃命魯公,俾侯于東。”言“公”又言“侯”。《 梁傳》︰“言君之不取,為公也,”言“君”又言︰“公”。《左傳》︰“以其子更公女,而嫁公子。”言“公女”又言“公子”。《史記。齊世家》︰“子我盟諸田于陳宗。”言“田”又言“陳”。皆互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