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人以上為床,而空其下以發火,謂之炕。古書不載。
《左傳》︰“宋寺人柳熾炭于位,將至則去之,”《新序》︰“宛春謂衛靈公曰︰”君衣狐裘,坐熊席, 奧隅有灶。‘“《漢書。甦武傳》︰”鑿地為坎,置ロ火。“是蓋近之,而非炕也。《舊唐書。東夷高麗傳》︰”冬月皆作長坑,下然偏火以取暖。“此即今之上炕也,但作”坑“字。
《水經注》︰“士垠縣有觀雞寺,寺內有大堂甚高,廣可容千僧。下悉結石為之,上加涂暨,基內疏通,枝經脈散。基側室外四出暴火,炎勢內流,一堂盡溫。”此今人暖房之制,形容盡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