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望道而未之見。”集注︰“‘而’讀為‘如’,古字通用。”朱子答門人,引《詩》︰“垂帶而厲”,《春秋》︰“星隕如雨”為證。今考之,又得二十余事。《易》︰“君子以蒞眾用晦而明。”虞翻解︰“而,如也。”《書。顧命》︰“其能而亂四方。”傳釋為“如”。《孟子》︰“九一而助。”趙岐解︰“而,如也。”
《左傳。隱七年》︰“歃如忘。”服虔曰︰“如,而也。”《僖二十六年》︰“室如懸罄。”注︰“如,而也,”《昭四年》︰“牛謂叔孫,見仲而何?”注︰“而何,如何。”《史記。賈生傳》︰“化變而嬗。”韋昭曰︰“而,如也,如蟬之蛻化也。”《戰國策》︰“威王不應而此者三。”《韓非子》︰“嗣公知之,故而駕鹿。”《呂氏春秋》︰“靜郭君炫而曰︰不可。”又曰︰“而固賢者也,用之未晚也。”《荀子》︰“р然而雷擊之,如牆厭之。”
《說苑》︰“越諸發曰︰意而安之,願假冠以見;意如不安,願無變國俗。”又曰︰“而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新序》引鄒陽書︰“白頭而新,傾蓋而故。”後漢《督郵斑碑》︰“柔遠而邇。”皆當作“如”。《戰國策》︰“昭奚恤曰︰請而不得,有說色,非故如何也?‘ 疵曰︰”是非反如何也?’“《大戴禮》︰”使有司日省如時考之。“又曰︰”然如曰《禮》雲《禮》雲。“又曰︰”安如易,樂而湛。“又曰︰”不賞不罰,如民咸盡力。“又曰︰”知一而不可以解也。“《春秋繁露》︰”施其時而成之,法其命如循之。“《淮南子》︰”嘗一哈水如甘苦知矣。“《漢樂府》︰”艾如張後。“漢《濟陰太守孟郁修堯廟碑》︰”無為如治,高如不危,滿如不溢,“《太尉劉寬碑》︰”去鞭拊,如獲其情;弗用刑,如弭其奸。“《郭輔碑》︰”其少也,孝友而悅學;其長也,寬舒如好施。“《易》王弼注︰”革而大亨以正,非當如何?“皆當作”而“。《漢書。地理志》︰”遼西郡,肥如,莽曰肥而。“《左傳。襄十二年》︰”夫婦所生若而人。“注雲︰”若如人。“《說文》︰”需從雨,而聲。“蓋即讀”而“為”如“也。唐人詩多用”而今“,亦作”如今“。今江西人言如何亦曰”而何“。
《周禮》︰“旅師而用之以質劑”注︰“‘而’讀為‘若’,聲之誤也。”陸德明音義雲︰“‘而’音‘若’。”《儀禮。鄉餘酒禮》︰“公如大夫入”注︰“‘如’讀為‘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