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九 文人摹仿之病

類別︰子部 作者︰清•顧炎武 書名︰日知錄集釋

    近代文章之病全在摹仿,即使逼肖古人,已非極詣,況遺其神理而得其皮毛者乎。且古人作文,時有利鈍,梁簡文與湘東王書雲,今人有效謝樂康、裴鴻臚文者,學謝則不屆其精華,但得其冗長。師裴則蔑棄其所長,惟得其所短。宋甦子瞻雲,今人學杜甫詩,得其粗俗而已。【原注】葉水心言,慶歷、嘉佑以來,天下以杜甫為師,始絀唐人之學,謂之江西宗派。金元裕之詩雲,少陵自有連城璧,爭奈微之識。文章一道,猶儒者之末事,乃欲如陸士衡所謂謝朝華于已披,啟夕秀于未振者,今且未見其人。進此而窺著述之林,益難之矣。

    效楚辭者,必不如楚辭。效七發者,必不如七發。蓋其意中先有一人在前,既恐失之,而其筆力復不能自遂。此壽陵余子學步邯鄲之說也。

    洪氏容齋隨筆曰,枚乘作七發,創意造端,麗辭腴旨,上薄騷些,故為可喜。其後繼之者如傅毅七激,張衡七辯、崔七依,馬融七廣、曹植七啟,王粲七釋,張協七命之類,規仿太切,了無新意。傅玄又集之以為七林,使人讀末終篇,往往棄之幾格。柳子厚晉問乃用其體,而超然別立機杼,激越清壯,漢晉諸文士之弊于是一洗矣。東方朔答客難,自是文中杰出。揚雄擬之,為解嘲,尚有馳騁自得之妙。至于崔達旨,班固賓戲,張衡應間,皆章摹句寫,其病與七林同。及韓退之進學解出,于是一洗矣。其言甚當,然此以辭之工拙論爾,若其意則總不能出于古人範圍之外也。

    如揚雄擬易而作太玄,王莽依周書而作大誥,皆心勞而日拙者矣。【原注】世說,王隱論揚雄太玄雖妙,非益也。古人謂之屋下架屋。

    曲禮之訓毋剿說,毋雷同,此古人立言之本。


如果你對日知錄集釋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日知錄集釋》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