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书 天命之谓性全章讲语

类别:子部 作者:明·陈九川 书名:明水陈先生文集

    子思子忧性学之不明于天下,故作《中庸》以发明之。这是首章指出人之本性,使人知本源,则学问始有头脑。盖谓天下之言性者多矣,皆以气质作性看了,却不知何者是性。盖“天命之谓性”,“惟天之命,于慕不已”,人受之以生,即《易》所谓“干道变化,各正性命”是也。此灵明之理,包括宇宙,先天地而无始,后天地而无终,天得之而为命,人得之而为性,只是一箇,故知性则知天矣,尽性便至命矣。这性至虚至神,万物咸备,率而行之便是道,率此性以事亲便是孝,率​​此性以事兄便是弟,便是顺帝之则,不容加毫末于其间,而仁义不可胜用,所谓“招源娲妫懒x之门”也。是故性即是道,外性即无道矣。率性,即是后面“自彰鳎^之性”,性之者也。有生以后,或为气拘物蔽,未能昭明;须修此道以复其初,方得脗合,则谓之教。既谓之修,则以道为准则,效法于天,故道即是教,外道则无教矣。即是后面“修道以仁”、“自明眨^之教”,罩咭病

    夫率性者,固不容言矣;修道者,亦果何如而用功耶?盖道是天命之性,体物而不可遗,无一息而不在吾身上发见,虽欲须臾离之而不可得,《诗》所谓“昊天曰明,及而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是也。设使可离,即是外物,非五天性之道矣。夫性之不可须臾离如此,所以修道者直从性上用功,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方是直合本原,便是须臾无间的工夫。盖天命之性,无声无臭,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书》所谓“道心惟微”是也。于此不睹不闻上戒慎恐惧,便是无所不恐惧,才精才一,即气习不能移,物欲不能蔽,更无走作渗漏矣。此便是事天畏命的学问。

    然既曰不睹不闻矣,却如何在此处下手用功?盖此性虽至隐至微,然一点良知炯然贞明,赫然若上帝之临,皎乎若日月之照,一念之萌,即万目所视不能见,万手所指不能即,而吾独知之,虽为不善者,而此性之明有不容息者,亦自恶于其志,故言天下之见莫有见于隐者,言天下之显,莫有显于微者,是所谓“天之明命”、“罩豢裳凇闭折K跃颖仂洞霜毡刂陆鋺盅桑皇褂幸缓林郏词钦之之功,便是“顾諟天之明命”。盖因其明处修之,方有依据准则,乃所谓自明而眨怂^道即是教。舍此,则无所致力,无所取衷矣。君子修道之功,若​​是乎无间,则性复矣。

    故指其喜怒哀乐之本体而言,终日感应,而寂然未发,廓然无倚,则谓之中;指其喜怒哀乐之发而皆中天然之则,时措曲当,各得其所,而无所乖戾,则谓之和。是中也,至虚至一,而万象森然已具,千变万化皆从此出,是谓天下之大本,即是天命之性;是和也,达之天下无不同,推之古今无不凖,是谓天下之达道,即是率性之道。是天下之道不外于吾之性,性不越于天之命,故君子致其中和,便是尽性至命,便是立人极。人极即是太极,乃造化之枢纽、品汇之根柢,所谓天地之心也。天地之所以位、万物之所以育者,皆由此呋N崮芰O,是为天地立心、万物立命,则天地实自此位,万物实自此育矣,故曰人者天地之心,便是后面“知天地之化育”。圣人之道洋洋发育万物,所谓“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此修道之极功,与至找灰病

    “致中和”之“致”,即《大学》“致知”之“致”。“敦化”之“敦”、“尽性”之“尽”,乃不息之意也。后儒不知性命之原,只从躯壳上起意见,从知识上去推测,从功业上去比拟,焉能与于位育之学哉?《中庸》于开卷推出本体,非是要其功效,子思正是吃紧为人处,使人知本性元来如此广大,原与天地合德、万物一体,及至为欲所蔽,自私自小,不免与虫鱼并活、草木同腐,不亦恻然可悲哉?高明之士,闻子思之本旨,当于此处惕然有深省大悟者矣。


如果你对明水陈先生文集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
重要声明:典籍《明水陈先生文集》所有的文章、图片、评论等,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