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授受第五凡十一章

類別︰子部 作者︰明•湛若水 書名︰樵語

    甘泉子曰︰“孔門授受,惟顏氏之子其至矣乎!□□□□參也求諸萬,故夫子叩其一,其惟顏氏之子乎。博文約禮,萬一貫矣。子貢亞于曾子,曾子亞于顏子。”

    或曰︰“學必由中出矣。”甘泉子曰︰“何往非中矣?心體物而不遺,故無外。無外安有中?故有外之心,不足以盡性。夫惟堯之心光被四表矣,故心也者,無遠近,無內外。”

    甘泉子語東山子曰︰“人之愛其身也,不如愛其物矣。愛其心也,不如愛其身矣。”“何謂愛身不如愛物?”曰︰“今夫為衣食、宮室、器械,未有不能而自為之者也,必求夫良者。至于身之病也則不然,護疾忌醫,以沒其身,此之謂愛身不如愛物。”“何謂愛心不如愛身?”曰︰“病或求醫,饑寒則求衣食焉。至于心之病也則不然,曰︰“吾自能正心也,吾既已知之也。”自暴自棄以終其身,是之謂愛心不如愛身。舜之好問,禹之拜昌言,其自愛也至矣。”

    甘泉子語諸生曰︰“伊尹之言覺也,其至道乎!故學,覺而已矣。覺則正心生,不覺則邪心生;覺則達諸天,不覺則陷于人。故聰明聖知達諸天德,聖人之覺也。覺生于思,思曰睿,睿作聖,其惟覺乎!”

    仕鳴問致知涵養之別。甘泉子曰︰“無二。”又問。曰︰“知之所至,養亦至焉。是故知與養並行而不離也。”

    甘泉子謂門弟子曰︰“諸生何其不切切爾也。譬□□□焉,行則有岐,岐則疑,疑則問,不問者不行者也。”諸生悚然。

    門人有問忠之道。曰︰“中心。”問恕。曰︰“如心。中心,其天下之大本乎!如心,其天下之達道乎!中心則體物而不遺,如心擴而充之,天地位,萬物育,故忠恕則成位乎其中矣。大哉!”

    甘泉子曰︰“可欲之善,其明善乎!天下之大本也。有諸己之信,其誠身乎!要在謹獨。誠明並進,達之天下,善推其所為。”

    諸生進揖,甘泉子謂士德曰︰“夫良知者,非外鑠者乎!既不以外鑠而有,亦不以外誘而亡,氣習蔽之則蒙耳。故學所以發蒙以擴其良知也,不博學則不能發蒙,蒙不發則長而愚。”

    有以宇宙為大而本心為近者。甘泉子曰︰“烏乎二?大包乎近矣,近囿乎大矣,是故允哲乎此而後能合一。今夫存乎人之身者,四肢與心均一體也,豈以心為近乎?四肢為大乎?故心痛則四肢皆病矣;四肢痛,則心亦病矣。無尺寸之膚不知,無尺寸之膚不愛也。無尺寸之膚不愛,則亦無尺寸之膚不養也。故手足痿痹皆謂之不仁。”

    士德曰︰“曷謂學?”曰︰“學也者,覺也。人之良知蔽[于氣習,故]生而蒙,學問思辨所以發其蒙而覺之也,覺則復其良知之本體矣。如夢有覺之者,非外益之也。伊尹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覺後知,先覺覺後覺。””


如果你對樵語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樵語》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