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顯鶴船山遺書目錄序
《周易內傳》十二卷《發例》一卷、《周易大象解》一卷、《周易稗疏》二卷、《周易考異》一卷、《周易外傳》七卷、《書經稗疏》四卷、《尚書考異》(有目。未見書)、《尚書引義》六卷、《詩經稗疏》五卷(舊本二卷,四庫本四卷)、《詩經專異》一卷(附《協韻辨》)、《詩廣傳》五卷、《禮記章句》四十九卷、《春秋稗疏》二卷、《春秋家說》七卷、《春秋世論》五卷(舊本二卷)、《續春秋在氏傳博議》二卷、《四書訓義》三十八卷(又名《授諸生講義》)、《四書稗疏》二卷(舊本一卷)、《四書考異》一卷、《讀四書大全說》十卷、《四書詳解》(未見)、《說文廣義》三卷,凡經類二十二部,已見二十部,都一百六十四卷;未見二部,無卷數。
《讀通鑒論》三十卷、《宋論》十五卷、《大行錄》(未見),凡史類三部,已見二部,都四十五卷;未見一部,無卷數。
《張子正蒙注》九卷、《近思錄釋》(未見)、《思問錄內篇》一卷《外篇》一卷、《俟解》一卷、《噩夢》一卷、《呂覽釋》(未見)、《淮南子注》(未見)、《黃書》一卷、《識小錄》一卷、《搔首問》(未見)、《龍源夜話》、《老子衍》一卷、《莊子解》三十三卷、《莊子通》(未見)、《愚鼓歌》一卷、《相宗絡索》一卷、《三藏法師八識規矩論贊》,凡子類十七部,已見十二部,都五十一卷;未見五部,無卷數。
《楚辭通釋》十四卷、《姜齋文集》十卷(卷一論三首、仿符命一首、連珠二十五首,卷二傳二首、行狀二首、墓志銘四首、記一首,卷三序五首、書後二首、跋一首,卷四啟一首、尺牘十首,卷五九昭,卷六九礪,卷七賦五首,卷八賦三首,卷九像贊一首、雜物贊十六首、銘十一首,卷十家世節錄八則)、《姜齋詩集》十卷(卷一《五十自定稿》,卷二《六十自定稿》,卷三《七十自定稿》,卷四《柳岸吟》,卷六《遣興詩》,卷七《和梅花百詠》,卷八《洞庭秋》,卷九《雁字詩》,卷十《仿體》)、《姜齋詩余》三卷(卷一《船山鼓棹初集》,卷二《船山鼓棹二集》,卷三《瀟湘八景詞》)、《姜齋詩話》三卷(卷一《詩繹》,原附《詩經稗疏》後,卷二《夕堂永日內編》,卷三《南窗漫記》)、《憶得》(未見)、《姜齋外集》四卷(卷一《船山制義》,卷二《船山經義》,卷三《夕堂永日緒論外編》,卷四《龍舟會》雜劇。舊目又有《買薇稿》、《l濤園初集》,二書未見,殆亦詩文集也,附識其名于此)、《夕堂永日》、《八代文選》十九卷、《八代詩選》(未見)、《四唐詩選》(未見),凡集類十部,已見六部,都六十三卷;未見四部,無卷數。
右衡陽王先生著書五十二種,已見三十八種,都三百二十三卷。著錄于四庫者,曰《周易稗疏》四卷《考異》一卷,曰《尚書稗疏》四卷,曰《詩經稗流》四卷《考異》一卷,曰《春秋稗疏》二卷,凡六種。存目于四庫者,曰《尚書引義》六卷,曰《春秋家說》三卷,凡二種。舊已刊者,曰《周易大象解》一卷,曰《春秋世論》二卷,《四書稗疏》一卷《考異》一卷,曰《老子衍》一卷,曰《莊子解》三十三卷,曰《楚辭通釋》十四卷,曰《正蒙注》四卷,曰《思問錄》二卷,曰《俟解》一卷,凡十種。外文集、詩集、詩余、詩話復有數卷,皆奇零不成部帙,余俱鈔本,其未見者存佚不可知。舊刊之本類坊刻,且日久漫漶,顯鶴病之,嘗慨然發憤,思購求先生全書,精審鋟木,嘉惠來學。以是強聒于人,無應者。道光己亥,寓長沙,時方輯《沅湘耆舊集》,征求先生遺詩。一日,先生族裔有居湘潭名世全者,介其友歐陽君兆熊訪余于城南旅寓,以先生詩集來,且具道先生六世孫承緹 叵壬 髦忠攀橛詡遙 廊 筆僦罾嬖妗S啻笙補 4文甏海 煒 裼誄ジ常 孕v胖 窞粑嵋厝俗蘚貉 F 蠖 輳 蔚誑 傘噸芤啄詿 肥 懟 噸芤狀笙蠼狻芬瘓懟 噸芤裝奘琛範 懟犢家 芬瘓懟 噸芤淄獯 菲呔懟 妒榫 奘琛匪木懟 渡惺橐 濉妨 懟 妒 奘琛肺寰懟犢家 芬瘓懟 妒 憒 肺寰懟 獨竇欽戮洹匪氖 啪懟 洞呵鋨奘琛範 懟 洞呵錛宜怠菲呔懟 洞呵鍤纜邸肺寰懟 緞 呵鎰笫洗 ┬欏範 懟 端氖檠狄濉啡 司懟 端氖 奘琛範 懟犢家 芬瘓恚 蠓彩 酥鄭 及儻迨 懟J槌桑 勻 檳柯技氖鞠院祝 速允櫧 笤唬 br />
班史有言,古之儒者,博學乎六藝之文。六藝者,王教之典籍,先聖所以明天道、正人倫、致至治之成法。自孔子沒而大道微,七十子之徒遺言墜緒不絕如縷,遭秦燔滅,蕩然無存。漢興,收拾余燼,始立專門,各抱一經,私相授受,亦互相嫉妒。馬、鄭諸懦,始貫穿群籍,鑽研訓詰。迄其蔽也,雜于讖緯,墮于支離破碎。魏晉以後,崇尚虛無,流為佛老,學術紛岐,世運榛塞,聖人之道唏矣。唐代義疏之作,具有端緒,而是非得失,未有折衷。宋世真儒出,群經乃有定論。至于近代,學者疾陋儒空談心性,逸于考古,遂至厭薄程、朱,專考求古人制度名物以為博,甚則刺取先儒刪落 駁謬悠之論以為異。而一二天資高曠之士,又往往誤于良知之說,敢為高論,狂瞽一世,著書愈多,聖道愈 。先生不然,生平論學,以漢儒為門戶,以宋五子為堂奧,而學道淵源,尤在《正蒙》一書,以為張子之學,上承孔孟之志,下救來茲之失,如皎日麗天,無幽不燭,聖人復起,未之能易,惟其門人未有殆庶者。而當時巨公,如富、文、司馬諸公,張子皆以素位隱居,未由相為羽翼,其道之行,曾不得比于邵康節之數學。而世之信從者寡,道之誠然者不著,是以不百年而異說興,又不二百年而邪說熾。其推本陰陽法象之狀,往來原反之政,反復辨論,累千百言,所以歸咎上蔡、象山、姚江者甚峻。或疑其言太過,要其議論精卓,踐履篤實,粹然一軌于正,固無以易也。先生生當鼎革,自以先世為明世臣,存亡與共,甲申後,崎嶇嶺表,備嘗險阻。既知事之不可為,乃退而著書,竄伏祁、永、漣、邵山中,流離困苦,一歲數徙其處,最後乃定湘西蒸左之石船山,築觀生居以終。故國之戚,生死不忘,其志潔而芳,其言哀以思,百世下猶將聞風興起,況生同里 、親讀其書者乎!當是時,海內儒碩,北有容城,西有 ,東南則昆山、余姚,而亭林先生為之魁。先生刻苦似二曲,貞晦過夏峰,多聞博學,志節皎然,不愧顧、黃兩先生。顧諸君子肥遁自甘,聲名益炳,羔幣充庭,干旌在野,雖隱逸之薦,鴻博之征,皆以死拒,而公卿交口,天子動容,其志易白,其書易行。先生竄身瑤峒,絕跡人間,席棘飴荼,聲影不出林莽,門人故舊,又無一有氣力者為之推挽,歿後四十年,遺書散佚,其子 嘉 佔 撇 現 窖V誦伺訟壬 蛟檔蒙鮮飯藎 篨G 涫槿鑿蚊鴆淮 笊 又劣心芫倨涿 眨 砂V慘選5貝 Γ 笙壬 鷲擼 蘼前偈 搖K 越雜懈 埽 晃 仗福 薔 Z簾境 ﹤ 印H恢羆宜 芯菸 亂澹 壬 蜒哉擼 目庾苣坑 洞呵鋨奘琛吩 爸 R雜嗨 確且皇攏 俏醇 涫橐病= 幣欽饗喙 黽 毒 狻罰 逃詮隳希 丈豕悖 啦患跋壬 淥 溫 選O壬 齟Ρ灸 約 艘誦恕 擰お 簧健 啻嫖嶂釵募 小O院自黽 凍 Α罰 腦芬嚶寫 瘓呤觥6老曄魷壬 V抵 笳咧 諂 故樂 料壬 檎哂興 佳傘 br />
曾國藩王船山遺書序
王船山先生遺書,同治四年十月刻竣,凡三百二十二卷。國藩校閱者,《禮記章句》四十九卷、《張子正蒙注》九卷、《讀通鑒論》三十卷、《宋論》十五卷、《四書》、《易》、《詩》、《春秋》諸經稗疏、考異十四卷,訂正訛脫百七十余事。軍中鮮暇,不克細 全編,乃為序曰︰
昔仲尼好語求仁,而雅言執禮,孟氏亦仁義井稱,蓋聖王所以平物我之情,而息天下之爭,內之莫大于仁,外之莫急于禮。自孔孟在時,老莊已鄙棄禮教,楊墨之指不同而同于賊仁。厥後眾流岐出,載籍焚燒,微言中絕,人紀紊焉。漢儒掇拾遺經,小戴氏乃作《記》以存禮于什一。又千余年,宋儒遠承墜緒,橫渠張氏乃作《正蒙》,以討論為仁之方。船山先生注《正蒙》數萬言,注《禮記》數十萬言,幽以究民物之同原,顯以綱維萬事,弭世亂于未形。其于古昔明體達用盈科後進之旨,往往近之。先生名夫之,字而農,以崇禎十五年舉于鄉,目睹是時朝政刻核無親,而士大未又馳騖聲氣,東林、復社之徒,村黨伐仇,頹俗日敝,故其書中黜申韓之術,嫉朋黨之風,長言三嘆而未有已。既一仕桂藩為行人司,知事終不可為,乃匿跡永、郴、衡、邵之間,終老于湘西之石船山。聖清大定,訪求隱逸,鴻博之士,次第登進,雖顧亭林、李二曲輩之艱貞,征聘尚不絕于廬,獨先生深 同藏,邈焉無與。平生痛詆黨人標榜之習,不欲身隱而文著、來反唇之訕笑,用是其身長遁,其名寂寂,其學亦竟不顯于世。荒山敝榻,終歲孳孳,以求所謂育物之仁、經邦之禮,窮探極論,千變而不離其宗,曠百世不見知而無所于悔。先生歿後,巨儒迭興,或攻良知捷獲之說,或辨易圖之鑿,或詳考名物訓詁音韻,正《詩集傳》之疏,或修補三禮時享之儀,號為卓絕,先生皆已發之于前,與後賢若合符契。雖其著述太繁,醇駁互見,然固可謂博文約禮、命世獨立之君子已。道光十九年,先生裔孫世全始刊刻百五十卷,新化鄧顯鶴湘皋實主其事,湘潭歐陽兆熊曉晴贊成之。咸豐四年,寇犯湘潭,板毀于火。同治初元,吾弟國荃乃謀重刻,而增益百七十二卷,仍以歐陽君董其役,南匯張文虎嘯山、儀征劉毓菘伯山等分任校讎。庀局于安慶,蕆事于金陵,先生之書于是粗備。後之學者,有能秉心敬恕,綜貫本末,將亦不釋乎此也。
李元度王而農先生事略
先生姓王氏,諱夫之,字而農,號姜齋,湖南衡陽人。父朝聘,副貢生。先生年冠,與兄介之同舉崇禎壬午鄉試,以道梗未與計偕。明年,張獻忠陷衡州,走匿南岳雙髻峰下。賊執其父為質,先生自引刀刺其支體,舁往易父。賊見其重創,免之。父子俱得脫。十七年,北京陷,明年,清師下金陵。唐、桂二藩稱號,督師何騰皎屯長沙,堵允錫駐常德,兩公不相能,乃上章監軍章曠,調和南北兩軍。章不能用,諸公奔覆,章以憂死。順治四年,清師下湖南。走桂林,大學士瞿式耜薦于桂王,以父憂,請終制,服闋,授行人。是時桂王建國肇慶,移駐武岡,走靖州、柳州,大學土嚴起恆皆從,復從至肇慶。時朝端水火,有吳、楚黨之目。王在梧州,吳黨攻陷楚黨劉湘客等于獄,將置之死。夫之走告嚴公,謂諸臣崎嶇從王,而以黨人殺之,則志士解體,誰共危亡?嚴感其言,跽王舟力救。貞毓輩惡之。夫之三上疏劾吳黨王化澄,化澄恚甚,欲殺之,乃返桂林,復依瞿公。聞母病,歸,母已前卒。其後瞿公殉節桂林,嚴公被害南寧,緬甸亦已覆沒,乃晦匿郴、永、漣、邵間,後歸衡山石船山,築室曰觀生居以終。
按先生書,道光十九年庚子,族孫世縭伎絛校 訟院字髕涫攏 譚崴哪昊儆詒 M 緯踉 嫦繚 踉倏討 C窆 襯輳 妨旰渭 摯討 嬉浴斷嘧諑縊鰲肥 幀O嬉豕 造庀慚雲溲⑶ 魎枷徒采帷 悄鮮樵海 粵 綮脛 O嫣堵拚 洞 絞τ鴨恰罰 迦 踔 河直唷洞 僥昶住罰 裊躒宋躋嗔か緋ジ常 嘈小洞 窖D 貳F湎齲 庋襞磧聹胱嗌璐 絞樵海 廡髦寫嶼 鬃用磽 隻 ゾ壬 秈匪猛 院貿埔 淥怠K淥目 嵋 本榔淞 壑 瑁 佔且嗉渚倨涫⑶ 鈐 茸鰲獨罡俾邸罰 狡 枚穹魅酥 浴R 潯X絞 輪遙 ︰崆 ⑶ 浼崢嘀 炅林 冢 骷疚迦逯 U鹵 胛餃 醪皇蹲幀S氚 健 驍餐 ュ 頌倀サ洹端滴墓鬩濉分 眩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