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答林子仁

類別︰子部 作者︰明•王艮 書名︰王艮尺牘

    得書,見疏山公薦疏。書中雲當道氣味殊別,乃理勢之自然,無足怪也。求之在我,必有一定之道,當量而後入,不可入而後量也。若君相求之,百執事薦之,然後成焉,此中節之和,吾之道可望其行矣,吾之出可謂明矣。《易》曰︰“求而往,明也。”若君相不用,百執事雖薦之,不過盡彼職而已矣。在我者雖有行,亦不過敬君命而已矣。前此諸儒,忽于此道,至于入而後量是以取辱者多矣,可不鑒哉!《大學》曰︰“物有本末”,是吾身為天地萬物之本也,能立天下之本,然後能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吾東城默而識之。(其一)

    來書謂府尊以禮來召,賤疾不能行,當以禮辭。用上敬下,用下敬上,其義一也,又何不可識哉?禮聞來學,未聞往教,致師而學,則學者不誠矣,往教則教不立矣,皆不足以知。至尊者道也,昔者公山佛召,子尚欲往,而況其以上者乎?欲往者,與人為善之誠也,終不往者,以其為善不誠也。使其誠能為善,則當求于我,又何以召言哉?是故天子不召師,而況其以下者乎?不往是不仁也,必往是不智也,于此可以觀道之精也。東城于此默而識之可也。(其二)


如果你對王艮尺牘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王艮尺牘》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