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固不欲速,欲速固學者之大患。然改過遷善,亦不可遲回。向來與諸公講切處,正是為學之門,進德之地。
二
申公曰︰“為治不在多言,顧力行如何耳。”今曰“道不在多言,學貴乎自得”,明理者觀之,二語之間,其病昭矣。……楊子非不自得也。二氏不至多言,而為異端。顏閔侍側,夫子無言可也。楊墨交亂,告子許行之徒,又各以其說肆行于天下,則孟子之辨豈得已哉?或語或默,各有攸當。
夫博學于文,豈害自得?顓臾之不必伐,衛政之必正名,冉有季路不能無蔽,夫子不得不申言之。夷之陳相告子之徒,必執其說以害正理,則孟子之與之反復,不得不致其詳。必曰不在多言,問之弗知弗措,辨之弗明弗措,皆可削也。自得之說本于孟子。
仁智信直勇剛,皆可以力行,皆可以自得。然好之而不好學,則各有所蔽。 道之異端,人之異志,古書之正偽,固不易辨。然理之在天下,至不可誣也。有志于學者,亦豈得不任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