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理在宇宙間,未嘗有所隱遁天地之所以為天地者,順此理而無私焉耳。人與天地並立而為三極,安得自私而不順此理哉?孟子曰︰“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人惟不能立乎大者,故為小者所奪,以叛乎此理,而與天地不相似。誠能立乎其大者,則區區時文之習,何足以汩沒尊兄乎。
「象山講學不說玄說虛,說的都是平平實實、常人皆知的東西。因為此理本自平實,本自簡易。只是人們不能平實看待它,把它視為很了不起的東西,張大虛聲,把著一事,動輒要做君子,成聖賢。因此象山極為反對助長之病,反對把一個聖賢橫在心中。其實汲汲講學,只是為做個平平常常人、不違自己本心有人。」
二
此理非可以私智揣度附會。若能知私智之非,私智廢滅,此理自明。若任其私智,雖才高者亦惑;若不任私智,雖無才者亦明。
後生讀書時,且精讀文義分明、事節易曉者,優游諷詠,使之浹洽,與日用相協,非但空言虛說,則向來疑惑處,自當渙然冰釋矣。縱有未解,固當候之,不可強探力索,久當自通。所通必真,與私意揣度者天淵不足喻其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