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語錄 書休寧會約

類別︰子部 作者︰明•王畿 書名︰龍溪王先生全集

    吾人為學,所大患者在于包裹心深、擔當力弱。若夫此學之脈路,本來易簡,有志者一言可以立決,正不必以為患也。

    昔吾陽明先師講學山中,時,一人資性警敏,與之語,易于領略,因其請引以入見。先師漫然視之,屢問而不答,吾惑焉。一人平時作事過當,不顧人非毀,見惡于鄉黨,因其悔請,亦引以入見。先師與之語竟日,忘倦,若有意于斯人者。吾惑焉。間以請問,先師曰︰“某也資雖警捷,世情機心不肯放舍,使不聞學,猶有敗露悔改之時,若又使之有聞,見解愈多,趨避愈巧,覆藏愈密。一切圓融智慮,適足增其包藏而益其機變,為惡將不可復悛矣。某也作事能不顧人非毀,原是有力量之人,特其狂心偶熾,一時銷歇不下,所患不能悔耳。今既知悔而來,得其轉頭移此力量為善,何事不辦?予所以與其進也。”後二人皆如所料,乃知先師教法,如秦越人視疾,洞見五髒,真神醫也。

    不肖千里遠來,求助于四方,承諸君不鄙,相會數日。中間豪杰之士能不包裹、能擔當世界者不敢謂盡無人,試平心各各自反,如前之說,亦或有一二似之否乎?不可不深以為戒也。

    予之為此言,心亦良苦。追憶曩時相會時,復八九年矣,今所進益復何如?若不及時發憤以圖遠業,竊恐後之視今猶夫昔也。若夫此學之易簡,本心之靈不容自昧,一念自反,未有不自得者。惟諸君立真志、修實行,本諸一念之微,各安分限,以漸而入,譬之源泉之赴海,終有到時。在諸君勉之而已矣!


如果你對龍溪王先生全集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龍溪王先生全集》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