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語錄 九龍紀誨

類別︰子部 作者︰明•王畿 書名︰龍溪王先生全集

    先生赴水西,杜生質聞之,攜諸友亟赴會所,聚處數日,頗盡相證之意。九龍舊有會,乃先生昔年所訂者,請先生復蒞之,弗果往,爰錄晨夕誨語,貽之同志,以永佩服雲。

    或叩時習之功。先生曰︰“一部《論語》,開首只說個學字。學者,覺也。時習便是常覺。覺與夢對。夢中顛倒呻吟,苦境萬變。苦與悅對。學而常覺,則苦境自忘而悅,所謂理義之悅我心也。悅者,入樂之機,人心本樂,本與萬物同體,朋來則遂其一體之心,故樂。然此樂無加損,根于所性。雖世而無悶,惟聖者能之,學之大全也。”

    或問︰“明道見人靜坐,便嘆其善學。然則靜坐足以盡學乎?”先生曰︰“學非專于靜坐。靜坐亦甚難︰方坐時,念頭作何安頓?有所守即落方所,無所著則墮頑空。不守之守、無著之著,此中須有活潑之機。存乎心悟,非言思之所及也。”

    先生曰︰昔者周順之為司業時,予往白下,信宿聚處。順之請于予曰︰“怡受吾師之教多年,一切行持不敢自恕,但此心尚未得安頓處。”予笑曰︰“吾子直聲喧宇宙,至誠格上下,些子處未得安頓,可謂切問。昔者溫公大名播于四夷,獨此些子未有歸著,常念一中字,以為得術,乃復為中所系傅,將奈何?”順之恍然若有所悟,謂予曰︰“非吾師指破,幾被虛名誤了一生,于自己性命有何關涉?”順之可謂實修實證,不為世套浮囂所籠罩者矣!此鄉邦之羽儀、家庭之楷式,凡同鄉後輩與一家子之子姓,所當仰思企及,益勉于學,弗令昔人專美于前可也。

    或叩顏子屢空之旨。先生曰︰“此是減擔法。人心無一物,原是空空之體。形生以後,被種種世情牽引填塞,始不能空。吾人欲復此空空之體,更無巧法,只在一念知處用力。一切世情念頭上有牽扯放不下,皆謂之妄,皆是不善之動。顏子之學,只是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謂之不遠復。復者,復其不善之動而已。先師雲︰‘吾人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盡便是聖人。吾人護心如護眼,好念頭、不好念頭俱著不得。譬之泥沙與金玉之屑皆足以障眼。’諸友欲窺見此意,端居之暇,試將念頭不斷一著理會,果能全體放下無一物否?一切知解,不離世情,皆是增擔子,擔子愈重,愈超脫不出矣。”


如果你對龍溪王先生全集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龍溪王先生全集》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