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張說以大駕東巡,恐突厥乘間入寇,議加兵備邊,召兵部郎中裴光庭謀之。光庭曰︰“封禪,告成功也,今將升中于天而戎狄是懼,非所以昭盛德也。”說曰︰“如之何?”光庭曰︰“四夷之中,突厥為大。比屢求和親,而朝廷羈縻未決許也。今遣一使,征其大臣從封泰山,彼必欣然承命。突厥來,則戎狄君長無不皆來,可以偃旗臥鼓,高枕有余矣。”說曰︰“善!吾所不及。”即奏行之。遣使諭突厥,突厥乃遣大臣阿史德頡利發入貢,因扈從東巡。
【譯文】
唐朝時張說(洛陽人,字道濟)眼見天子即將東巡,恐怕突厥會乘隙入寇,考慮在邊境上加強兵備,就請兵部郎中裴光庭(字連城)來一起商議。
裴光庭說︰“天下太平,封禪祭告上天,卻懼怕戎狄,實在不能顯示皇上的盛德。”
張說說︰“那怎麼辦?”
裴光庭說︰“四夷之中,突厥最強大,屢次要求和親,而朝廷一直遲疑沒有同意。現在如果派一個使者,去請突厥的大臣跟皇上一起去泰山封禪,他們一定欣然受命。突厥大臣來了,其他戎狄的君長沒有不跟著來的,如此就可以不必備戰,高枕無憂了。”
張說說︰“很好!我不如你考慮得周到。”
就奏請皇帝派使者去通告突厥。突厥派大臣阿史德頡利發入貢,因而跟隨天子東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