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孫堅嘗參張溫軍事。溫以詔書召董卓,卓良久乃至,而詞對頗傲。堅前耳語溫曰︰“卓負大罪而敢鴟張大言,其中不測。宜以‘召不時至’,按軍法斬之。”溫不從。卓後果橫不能制。
中平二年,董卓拜並州牧,詔使以兵委皇甫嵩,卓不從。時嵩從子酈在軍中,〔邊批︰此子可用。〕說嵩曰︰“本朝失政,天下倒懸。能安危定傾,唯大人耳。今卓被詔委兵,而上書自請,是逆命也;又以京師昏亂,躊躇不進,此懷奸也;且其凶戾無親,將士不附。大人今為元帥,仗國威以討之,上顯忠義,下除凶害,此桓、文之事也。”嵩曰︰“專命雖有罪,專誅亦有責。不如顯奏其事,使朝廷自裁。”〔邊批︰此時用道學語不著。〕于是上書以聞。帝讓卓,卓愈增怨嵩。及卓秉政,嵩幾不免。
〔馮述評〕
觀此二條,方知哥舒翰誅張擢,李光弼斬崔眾,是大手段、大見識。事見《威克部》。
【譯文】
孫堅(東漢末•富春人,字文台。孫權的父親)曾參與張溫(穰人,字伯慎)的軍事策劃,算是張溫的幕僚。張溫用皇帝的詔書召董卓,董卓過了很久才到,而且言詞對答頗為傲慢。
孫堅在張溫耳邊低聲道︰“董卓身負大罪還敢口出狂言,一定心懷不軌。應該以不遵從詔書按時來到的罪名,依軍法處斬。”
張溫不听。董卓後來果然蠻橫得不能控制。
獻帝中平二年,董卓任並州州牧,詔書命令他將軍隊指揮權交給皇甫嵩(朝那人,字義真)。董卓不服從命令,不肯交權。
當時皇甫嵩的佷子皇甫酈在軍中,給皇甫嵩提建議,說︰“本朝朝政失當,天下百姓生活困苦,能使這種危險的局面安定下來的,只有大人您了。現在董卓接到詔書要他交出軍隊,他還上書自請保留軍隊,這是違抗君命;又以首都局勢不明朗為理由躊躇不前,這是心懷奸詐;而且他暴戾不可親近,將士們都不願服從。大人目前是元帥,正可以仗著國威來討伐他。如此對君上顯示忠義,為士卒除去凶惡,這是齊桓、晉文的偉大事業!”
皇甫嵩說︰“董卓專擅、不听命令,固然有罪;如果我擅自殺他,也要承擔責任。不如向朝廷稟奏這件事,讓皇上自己裁定。”于是上書稟奏。
獻帝下詔責備董卓,董卓更恨皇甫嵩。後來董卓掌握朝政,皇甫嵩差點保不住性命。
〔馮評譯文〕
看了這兩件事,才知道哥舒翰(唐•突厥後裔)殺張擢、李光弼(唐•柳城人)斬崔眾是大手法、大見識。見《威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