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唐時京城有醫人,忘其姓名。有一婦人,從夫南中,曾誤食一蟲,常疑之,由是成疾,頻療不痊,請看之。醫者知其所患,乃請主人姨女爾中謹密者一人,預戒之曰︰“今以藥吐瀉,即以盤盂盛之。當吐之時,但言有一小蛤蟆走去。然切不得令病者知是誑語也。”其女爾僕遵之,此疾永除。
又有一少年,眼中常見一小鏡子,俾醫工趙卿診之。與少年期,來晨以魚 奉候。少年及期赴之,延于內,且令從容,候客退後方接。俄而設台,止施一甌芥醋,更無他味,卿亦未出。迨久促不至,少年饑甚,聞醋香,不覺屢啜之,覺胸中豁然,眼花不見,因啜盡。趙卿乃出,少年慚謝。卿曰︰“郎君先因吃膾太多,飲醋不快,又有魚鱗于胸中,所以眼花。適來所備芥醋,只欲郎君因饑以啜之,今果愈疾。烹鮮之會,乃權詐耳!請退謀朝餐。”
【譯文】
唐朝時京城有位醫生,不知道叫什麼名字。有一位婦人隨丈夫到南方時,不小心誤吞了一只蟲,常常擔心蟲在肚里作怪,日子久了竟然憂郁成病,雖看了許多醫生,始終醫不好。一日,延請這位醫生到家診治,醫生知道婦人的心病,就召來婦人家中能守密的奶媽,事先警告奶媽說︰“待會兒我用藥讓你家夫人嘔吐時,你趕緊用盆盂接著,告訴你家夫人說看見有一小蛤蟆吐出,已經跑了。但萬萬不可說這是騙她的。”奶媽答應一定守密。照這樣“看病”後,從此婦人的病就好了。
另有一少年,常覺得眼楮里有一面小鏡子,請一位趙姓醫生診治。趙醫師和少年約定第二天早晨請少年吃魚,少年準時赴約,醫師請少年進屋,請他稍候,說等送走其他客人後立即招呼他。一會兒,僕人擺上碗筷,但桌上除了一瓶芥醋外,再沒有看見僕人端上其他的菜肴,也不見醫生,少年等了許久,要僕人催請,仍不見醫生出來,少年非常饑餓,聞到桌上芥醋的香味,不知不覺就喝了起來,喝了一口,突然感到胸口不再郁悶,也不再眼花,于是一口氣把剩下的芥醋全喝了。這時趙醫師才走出來,少年覺得很不好意思,向醫生道歉,趙醫師說︰“你吃膾魚太多,吃醋不夠,所以會覺得胸口不舒服;加上又有魚鱗梗在胸口,所以才會覺得眼花,剛才所準備的芥醋,就是希望你會因為肚子餓忍不住去喝它,現在果然痊愈,鮮魚之約這次算我爽約,你先請回,明天我一定實踐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