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子

類別︰子部 作者︰明•溫璜錄其母陸氏之訓 書名︰溫氏母訓

    兒子是天生的,不是打成的。古人說,棒頭出孝子。人們不知道這其實是說,是銅,就打造成銅器,是鐵,就打造成鐵器。若是想把驢頭打成馬面,有這個理嗎?

    窮秀才處罰下人,動用鞭棍,就已是到了極處了。然而偶爾一用還知道警惕,常常用往往就不當回事。教兒子也是如此。

    閉門教子,不只是前程遠大,避免遇到品性不端良的人,更是最得力的地方。

    有人問,晉朝陶侃先生的母親高明在什麼地方?我說︰剪掉自己的頭發,以賣錢來備飯招待客人,這是一般人很難做到的。溫母說︰不是這樣的,我看陶侃搬運瓷甕以習勞,這才知道他的母親平日教子有方。

    (編者注︰)陶侃,晉朝潯陽人,字士行,歷任荊州刺史、長沙郡公等職,主管八州軍隊。他帶兵果敢堅毅,善于決斷。在廣州時,為了勵志與習勞,曾經在早晨把上百口瓷甕搬到齋房之外,晚上又搬回房內。竹子木屑都存起來備用。陶侃常說︰大禹是聖人,尚且珍惜每一寸的光陰,至于一般人,應當珍惜每一分的光陰。

    他的母親湛氏,是歷史上著名的賢妻良母。陶家很貧寒,湛氏把紡織所得的錢,全都用來補貼家用。她教導兒子要結交比自己好的朋友,以增長學問和器量。家里雖然貧苦,但只要來了客人,她都很殷勤地招待他們,沒有一絲毫厭倦。

    有一天下了大雪,孝廉範(ku )逵到陶家投宿。陶母就撤掉自己床上的新草席,用席子的草去喂客人的馬。又悄悄剪下自己的頭發,賣錢來備飯招待客人。範逵得知這件事之後,感嘆地說:若不是這樣的母親,哪里生養得出像陶侃這樣的兒子啊!


如果你對溫氏母訓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溫氏母訓》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