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孝和皇帝諱肇,肅宗第四子也。母梁貴人,為竇皇後所譖,憂卒,竇後養帝
以為己子。建初七年,立為皇太子。
章和二年二月壬辰,即皇帝位,年十歲。尊皇後曰皇太後,太後臨朝。
三月丁酉,改淮陽為陳國,楚郡為彭城國,西平並汝南郡,六安復為廬江郡。
遺詔徙西平王羨為陳王,六安王恭為彭城王。癸卯,葬孝章皇帝于敬陵。庚戌,
皇太後詔曰︰
先帝以明聖,奉承祖宗至德要道,天下清靜,庶事咸寧。今皇帝以幼年,煢
煢在疚,朕且佐助听政。外有大國賢王並為蕃屏,內有公卿大夫統理本朝,恭己
受成,夫何憂哉!然守文之際,必有內輔以參听斷。侍中憲,朕之元兄,行能兼
備,忠孝尤篤,先帝所器,親受遺詔,當以舊典輔斯職焉。憲固執謙讓,節不可
奪。今供養兩宮,宿衛左右,厥事已重,亦不可復勞以政事。故太尉鄧彪,元功
之族,三讓彌高,海內歸仁,為群賢首,先帝褒表,欲以崇化。今彪聰明康強,
可謂老成黃 矣。其以彪為太傅,賜爵關內侯,錄尚書事,百官總己以听,朕庶
幾得專心內位。於戲!群公其勉率百僚,各修厥職,愛養元元,綏以中和,稱朕
意焉。
辛酉,有司上奏︰“孝章皇帝崇弘鴻業,德化普洽,垂意黎民,留念稼穡。
文加殊俗,武暢方表,界惟人面,無思不服。巍巍蕩蕩,莫與比隆。《周頌》曰︰
‘于穆清廟,肅雍顯相。’請上尊廟曰肅宗,共進《武德》之舞。”制曰︰“可。”
癸亥,陳王羨、彭城王恭、樂成王黨、下邳王衍、梁王暢始就國。
夏四月丙子,謁高廟。丁丑,謁世祖廟。
戊寅,詔曰︰“昔孝武皇帝致誅胡、越,故權收鹽鐵之利,以奉師旅之費。
自中興以來,匈奴未賓,永平末年,復修征伐。先帝即位,務休力役,然猶深思
遠慮,安不忘危,探觀舊典,復收鹽鐵,欲以防備不虞,寧安邊境。而吏多不良,
動失其便,以違上意。先帝恨之,故遺戒郡國罷鹽鐵之禁,縱民煮鑄,入稅縣官
如故事。其申敕刺史、二千石,奉順聖旨,勉弘德化,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五月,京師旱。詔長樂少府桓郁侍講禁中。
冬十月乙亥,以侍中竇憲為車騎將軍,伐北匈奴。
安息國遣使獻師子、扶拔。
永元元年春三月甲辰,初令郎官詔除者得佔丞、尉,以比秩為真。
夏六月,車騎將軍竇憲出雞鹿塞,度遼將軍鄧鴻出 陽塞,南單于出滿夷
谷,與北匈奴戰于稽落山,大破之,追至私渠比 海。竇憲遂登燕然山,刻石勒
功而還。北單于遣弟右溫禺 王奉奏貢獻。
秋七月乙未,會稽山崩。
閏月丙子,詔曰︰“匈奴背叛,為害久遠。賴祖宗之靈,師克有捷,丑虜破
碎,遂掃厥庭,役不再籍,萬里清蕩,非朕小子眇身所能克堪。有司其案舊典,
告類薦功,以章休烈。”
九月庚申,以車騎將軍竇憲為大將軍,以中郎將劉尚為車騎將軍。
冬十月,令郡國弛刑輸作軍營,其徙出塞者,刑雖未竟,皆免歸田里。庚
子,阜陵王延薨。
是歲,郡國九大水。
二年春正月丁丑,大赦天下。
二月壬午,日有食之。己亥,復置西河、上郡屬國都尉官。
夏五月庚戌,分太山為濟北國,分樂成、涿郡、勃海為河間國。丙辰,封皇
弟壽為濟北王,開為河間王,淑為城陽王,紹封故淮陽王\子側為常山王。賜
公卿以下至佐史錢、布各有差。己未,遣副校尉閻磐討北匈奴,取伊吾盧地。丁
卯,紹封故齊王晃子無忌為齊王,北海王睦子威為北海王。
車師前後王並遣子入侍。月氏國遣兵攻西域長史班超,超擊降之。
六月辛卯,中山王焉薨。
秋七月乙卯,大將軍竇憲出屯涼州。
九月,北匈奴遣使稱臣。
冬十月,遣行中郎將班固報命南單于。遣左谷蠡王師子出雞鹿塞,擊北匈奴
于河雲北,大破之。
三年春正月甲子,皇帝加元服,賜諸侯王、公、將軍、特進、中二千石、列
侯、宗室子孫在京師奉朝請者黃金,將、大夫、郎吏、從官帛。賜民爵及粟帛各
有差,大 五日。郡國中都官系囚死罪贖縑,至司寇及亡命,各有差。庚辰,賜
京師民 ,布兩戶共一匹。
二月,大將軍竇憲遣左校尉耿夔出居延塞,圍北單于于金微山,大破之,獲
其母閼氏。
夏六月辛卯,尊皇太後母比陽公主為長公主。辛丑,阜陵王種薨。
冬十月癸未,行幸長安。詔曰︰“北狄破滅,名王仍降,西域諸國,納質內
附,豈非祖宗迪哲重光之鴻烈歟?寤寐嘆息,想望舊京。其賜行所過二千石長吏
已下及三老、官屬錢帛,各有差;鰥、寡、孤、獨、篤癃、貧不能自存者粟,人
三斛。”
十一月癸卯,祠高廟,遂有事十一陵。詔曰︰“高祖功臣,蕭、曹為首,有
傳世不絕之義。曹相國後容城侯無嗣。朕望長陵東門,見二臣之壟,循其遠節,
每有感焉。忠義獲寵,古今所同。可遣使者以中牢祠,大鴻臚求近親宜為嗣者,
須景風紹封,以章厥功。”
十二月,復置西域都護、騎都尉、戊己校尉官。庚辰,至自長安,減弛刑
徒從駕者刑五月。
四年春正月,北匈奴右谷蠡王於除 自立為單于,款塞乞降。遣大將軍左校
尉耿夔授璽綬。
三月癸丑,司徒袁安薨。閏月丁丑,太常丁鴻為司徒。
夏四月丙辰,大將軍竇憲還至京師。
六月戊戌朔,日有食之。丙辰,郡國十三地震。竇憲潛圖弒逆。庚申,幸北
宮。詔收捕憲黨射聲校尉郭璜,璜子侍中舉,衛尉鄧疊,疊弟步兵校尉磊。皆下
獄死。使謁者僕射收憲大將軍印綬,遣憲及弟篤、景就國,到皆自殺。
是夏、旱、蝗。
秋七月己丑,太尉宋由坐黨憲自殺。
八月辛亥,司空任隗薨。癸丑,大司農尹睦為太尉,錄尚書事。丁巳,賜公
卿以下至佐史錢、谷各有差。
冬十月己亥,宗正劉方為司空。
十二月壬辰,詔︰“今年郡國秋稼為旱、蝗所傷,其什四以上勿收田租、芻
稿;有不滿者,以實除之。”
武陵零陵澧中蠻叛。燒當羌寇金城。
五年春正月乙亥,宗祀五帝于明堂,遂登靈台,望雲物。大赦天下。戊子,
千乘王伉薨。辛卯,封皇帝萬歲為廣宗王。
二月戊戌,詔有司省減內外廄及涼州諸苑馬。自京師離宮果園上林廣成囿悉
以假貧民,恣得采捕,不收其稅。丁未,詔曰︰“去年秋麥入少,恐民食不足。
其上尤貧不能自給者戶口人數。往者郡國上貧民,以衣履釜 為貲,而豪右得其
饒利。詔書實核,欲有以益之,而長吏不能躬親,反更征召會聚,令失農作,愁
擾百姓。若復有犯者,二千石先坐。”甲寅,太傅鄧彪薨。戊午,隴西地震。
三月戊子,詔曰︰“選舉良才,為政之本。科別行能,必由鄉曲。而郡國舉
吏,不加簡擇,故先帝明敕在所,令試之以職,乃得充選。又德行尤異,不須經
職者,別署狀上。而宣布以來,出入九年,二千石曾不承奉,恣心從好,司隸、
刺史訖無糾察。今新蒙赦令,且復申敕,後有犯者,顯明其罰。在位不以選舉為
憂,督察不以發覺為負,非獨州郡也。是以庶官多非其人。下民被奸邪之傷,由
法不行故也。”庚寅,遣使者分行貧民,舉實流冗,開倉賑稟三十余郡。
夏四月壬子,封阜陵王種兄魴為阜陵王。
六月丁酉,郡國三雨雹。
秋九月辛酉,廣宗王萬歲薨,無子,國除。
匈奴單于於除 叛,遣中朗將任尚討滅之。壬午,令郡縣勸民蓄蔬食以助五
谷。其官有陂池,令得采取,勿收假稅二歲。
冬十月辛未,太尉尹睦薨。十一月乙丑,太僕張 為太尉。
是歲,武陵郡兵破叛蠻,降之。護羌校尉貫友討燒當羌,羌乃遁去。南單于
安國叛,骨都侯喜斬之。
六年春正月,永昌徼外夷遣使譯獻犀牛、大象。己卯,司徒丁鴻薨。
二月乙未,遣謁者分行稟貸三河、兗、冀、青州貧民。
許陽侯馬光自殺。丁未,司空劉方為司徒,太常張奮為司空。
三月庚寅,詔流民所過郡國皆實稟之,其有販賣者勿出租稅,又欲就賤還歸
者,復一歲田租、更賦。丙寅,詔曰︰“朕以眇末,承奉鴻烈。陰陽不和,水旱
違度,濟、河之域,凶饉流亡,而未獲忠言至謀,所以匡救之策。寤寐永嘆,用
思孔疚。惟官人不得于上,黎民不安于下,有司不念寬和,而競為苛刻,覆案不
急,以妨民事,甚非所以上當天心,下濟元元也。思得忠良之士,以輔朕之不逮。
其令三公、中二千石、二千石、內郡守相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之士各一人。
昭岩穴,披幽隱,遣詣公車,朕將悉听焉。”帝乃親臨策問,選補郎吏。
夏四月,蜀郡徼外羌率種人遣使內附。
五月,城陽王淑薨,無子,國除。
六月己酉,初令伏閉盡日。
秋七月,京師旱。詔中都官徒各除半刑,謫其未竟,五月已下皆免遣。丁巳,
幸洛陽寺,錄囚徒,舉冤獄。收洛陽令下獄抵罪,司隸校尉、河南尹皆左降。未
及還宮而澍雨。
西域都護班超大破焉耆、尉犁,斬其王。自是西域降服,納質者五十余國。
南單于安國從弟子逢侯率叛胡亡出塞。九月癸丑,以光祿勛鄧鴻行車騎將軍
事,與越騎校尉馮柱、行度遼將軍朱徽、使匈奴中郎將杜崇討之。冬十一月,護
烏桓校尉任尚率烏桓、鮮卑,大破逢侯,馮柱遣兵追擊,復破之。
詔以勃海郡屬冀州。
武陵局新 眩 ん 制街 br />
七年春正月,行車騎將軍鄧鴻、度遼將軍朱徽、中郎將杜崇皆下獄死。
夏四月辛亥朔,日有食之。帝引見公卿問得失,令將、大夫、御史、謁者、
博士、議郎、郎官會廷中,各言封事。詔曰︰“元首不明,化流無良,政失于民,
謫見于天。深惟庶事,五教在寬,是以舊典因孝廉之舉,以求其人。有司詳選郎
官寬博有謀、才任典城者三十人。”既而悉以所選郎出補長、相。
五月辛卯,改千乘國為樂安國。
六月丙寅,沛王定薨。
秋七月乙巳,易陽地裂。
九月癸卯,京師地震。
八年春二月己丑,立貴人陰氏為皇後。賜天下男子爵,人二級,三老、孝悌、
力田三級,民無名數及流民欲佔者一級;鰥、寡、孤、獨、篤癃,貧不能自存者
粟,人五斛。
夏四月癸亥,樂成王黨薨。甲子,詔賑貸並州四郡貧民。
五月,河內、陳留蝗。
南匈奴右溫禺犢王叛,為寇。秋七月,行度遼將軍龐奮、越騎校尉馮柱追討
之,斬右溫禺犢王。車師後王叛,擊其前王。
八月辛酉,飲酎。詔郡國中都官系囚減死一等,詣敦煌戍。其犯大逆,募下
蠶室;其女子宮。自死罪已下,至司寇及亡命者入贖,各有差。
九月,京師蝗。吏民言事者,多歸責有司。詔曰︰“蝗蟲之異,殆不虛生,
萬方有罪,在予一人,而言事者專咎自下,非助我者也。朕寤寐恫矜,思弭憂釁。
昔楚嚴無災而懼,成王出郊而反風。將何以匡朕不逮,以塞災變?百僚師尹,勉
修厥職,刺史、二千石詳刑闢,理冤虐,恤鰥寡,矜孤弱,思惟致災興蝗之咎。”
庚子,復置廣陽郡。
冬十月乙丑,北海王威有罪自殺。
十二月辛亥,陳王羨薨。
丁巳,南宮宣室殿火。
九年春正月,永昌徼外蠻夷及撢國重譯奉貢。
三月庚辰,隴西地震。癸巳,濟南王康薨。西域長史王林擊車師後王,斬之。
夏四月丁卯,封樂成王黨子巡為樂成王。
六月,蝗、旱。戊辰,詔︰“今年秋稼為蝗蟲所傷,皆勿收租、更、芻稿;
若有所損失,以實除之,余當收租者亦半入。其山林饒利,陂池漁采,以贍元元,
勿收假稅。”
秋七月,蝗蟲飛過京師。
八月,鮮卑寇肥如,遼東太守祭參下獄死。
閏月辛巳,皇太後竇氏崩。丙申,葬章德皇後。
燒當羌寇隴西,殺長吏,遣行征西將軍劉尚、越騎校尉趙世等討破之。
九月庚申,司徒劉方策免,自殺。甲子,追尊皇妣梁貴人為皇太後。
冬十月乙酉,改葬恭懷梁皇後于西陵。
十一月癸卯,當祿勛河南呂蓋為司徒。
十二月丙寅,司空張奮罷。壬申,太僕韓稜為司空。己丑,復置若廬獄官。
十年春三月壬戌,詔曰︰“堤防溝渠,所以順助地理,通利壅塞。今廢慢懈
弛,不以為負。刺史、二千石其隨宜疏導。勿因緣妄發,以為煩擾,將顯行其
罰。”
夏五月,京師大水。
秋七月己巳,司空韓稜薨。
八月丙子,太常太山巢堪為司空。
九月庚戌,復置廩犧官。
冬十月,五州雨水。
十二月,燒當羌豪迷唐等率種人詣闕貢獻。
戊寅,梁王暢薨。
十一年春二月,遣使循行郡國,稟貸被災害不能自存者,令得漁采山林池澤,
不收假稅。
丙午,詔郡國中都官徒及篤癃老小女徒各除半刑,其未竟三月者,皆免歸田
里。
夏四月丙寅,大赦天下。己巳,復置右校尉官。
秋七月辛卯,詔曰︰“吏民逾c,厚死傷生,是以舊令節之制度。頃者貴戚
近親,百僚師尹,莫肯率從,有司不舉,怠放日甚。又商賈小民,或忘法禁,奇
巧靡貨,流積公行。其在位犯者,當先舉正。市道小民,但且申明憲綱,勿因科
令,加虐羸弱。”
十二年春二月,旄牛徼外白狼、 薄夷率種人內屬。
詔貸被災諸郡民種糧。賜下貧、鰥、寡、孤、獨、不能自存者,及郡國流民,
听入陂池漁采,以助蔬食。
三月丙申,詔曰︰“比年不登,百姓虛匱。京師去冬無宿雪,今春無澍雨,
黎民流離,困于道路。朕痛心疾首,靡知所濟。‘瞻仰昊天,何辜今人?’三公,
朕之腹心,而未獲承天安民之策。數詔有司,務擇良吏。今猶不改,競為苛暴,
侵愁小民,以求虛名,委任下吏,假勢行邪。是以令下而奸生,禁至而詐起。巧
法析律,飾文增辭,貨行于言,罪成乎手,朕甚病焉。公卿不思助明好惡,將何
以救其咎罰?咎罰既至,復令災及小民。若上下同心,庶或有廖。其賜天下男子
爵,人二級,三老、孝悌、力田三級,民無名數及流民欲佔者人一級;鰥、寡、
孤、獨、篤癃、貧不能自存者粟,人三斛。”壬子,賜博士員弟子在太學者布,
人三匹。
夏四月,日南象林蠻夷反,郡兵討破之。
閏月,賑貸敦煌、張掖、五原民下貧者谷。戊辰,秭歸山崩。
六月,舞陽大水,賜被水災尤貧者谷,人三斛。
秋七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九月戊午,太尉張 免。丙寅,大司農張禹為太尉。
冬十一月,西域蒙奇、兜勒二國遣使內附,賜其王金印紫綬。
是歲,燒當羌復叛。
十三年春正月丁丑,帝幸東觀,覽書林,閱篇籍,博選術藝之士以充其官。
二月,任城王尚薨。丙午,賑貸張掖、居延、朔方、日南貧民及孤、寡、羸
弱不能自存者。
秋八月,詔象林民失農桑業者,賑貸種糧,稟賜下貧谷食。
己亥,北宮盛饌門閣火。護羌校尉周鮪擊燒當羌,破之,荊州雨水。
九月壬子,詔曰︰“荊州比歲不節,今茲淫水為害,余雖頗登,而多不均浹,
深惟四民農食之本,慘然懷矜。其今天下半入今年田租、芻稿;有宜以實除者,
如故事。貧民假種食,皆勿收責。
冬十一月,安息國遣使獻師子及條枝大爵。丙辰,詔曰︰“幽、並、涼州戶
口率少,邊役眾劇,束 良吏,進仕路狹。撫接夷狄,以人為本。其令緣邊郡口
十萬以上,歲舉孝廉一人;不滿十萬,二歲舉一人;五萬以下,三歲舉一人。”
鮮卑寇右北平,遂入漁陽,漁陽太守擊破之。戊辰,司徒呂蓋罷。
十二月丁丑,光祿勛魯恭為司徒。辛卯,巫蠻叛,寇南郡。
十四年春二月乙卯,東海王政薨。
繕修故西海郡,徙金城西部都尉以戍之。
三月戊辰,臨闢雍,饗射,大赦天下。
夏四月,遣使者督荊州兵討巫蠻,破降之。
庚辰,賑貸張掖、居延、敦煌、五原、漢陽、會稽流民下貧谷,各有差。
五月丁未,初置象林將兵長史官。
六月辛卯,廢皇後陰氏,後父特進綱自殺。
秋七月甲寅,詔復象林縣更賦、田租、芻稿二歲。壬子,常山王側薨。
是秋,三州雨水。
冬十月甲申,詔︰“兗、豫、荊州今年水雨淫過,多傷農功。其令被害什四
以上皆半入田租、芻稿;其不滿者,以實除之。”辛卯,立貴人鄧氏為皇後。丁
酉,司空巢堪罷。
十一月癸卯,大司農徐防為司空。
是歲,初復郡國上計補郎官。
十五年春閏月乙未,詔流民欲還歸本而無糧食者,過所實稟之,疾病加致醫
藥;其不欲還歸者,勿強。
二月,詔稟貸潁川、汝南、陳留、江夏、梁國、敦煌貧民。
夏四月甲子晦,日有食之。
五月戊寅,南陽大風。
六月,詔令百姓鰥、寡漁采陂池,勿收假稅二歲。
秋七月丙寅,濟南王錯薨。
復置涿郡故安鐵官。
九月壬午,南巡狩,清河王慶、濟北王壽、河間王開並從。賜所過二千石長
吏以下、三老、官屬及民百年者錢、布,各有差。是秋,四州雨水。
冬十月戊申,幸章陵,祠舊宅。癸丑,祠園廟,會宗室于舊廬,勞賜作樂。
戊午,進幸雲夢,臨漢水而還。
十一月甲申,車駕還宮,賜從臣及留者公卿以下錢、布,各有差。
十二月庚子,瑯邪王宇薨。
有司奏,以為夏至則微陰起,靡草死,可以決小事。
是歲,初令郡國以日北至案薄刑。
十六年春正月己卯,詔貧民有田業而以匱乏不能自農者,貸種糧。
二月己未,詔兗、豫、徐、冀四州比年雨多傷稼,禁沽酒。
夏四月,遣三府掾分行四州,貧民無以耕者,為雇犁牛直。
五月壬午,趙王商薨。
秋七月,旱。戊午,詔曰︰“今秋稼方穗而旱,雲雨不沾,疑吏行慘刻,不
宣恩澤,妄拘無罪,幽閉良善所致。其一切囚徒于法疑者勿決,以奉秋令。方察
煩苛之吏,顯明其罰。”辛酉,司徒魯恭免。庚午,光祿勛張 為司徒。辛巳,
詔今天下皆半入今年田租、芻稿;其被災害者,以實除之。貧民受貸種糧及田租、
芻稿,皆勿收責。
八月己酉,司徒張 薨。
冬十月辛卯,司空徐防為司徒,大鴻臚陳寵為司空。
十一月己丑,行幸緱氏,登百B山,賜百官從臣布,各有差。
北匈奴遣使稱臣貢獻。
十二月,復置遼東西部都尉官。
元興元年春正月戊午,引三署郎召見禁中,選除七十五人,補謁者、長、相。
高句驪寇郡界。
夏四月庚午,大赦天下,改元元興。宗室以罪絕者,悉復屬籍。
五月癸酉,雍地裂。
秋九月,遼東太守耿夔擊貊人,破之。
冬十二月辛未,帝崩于章德前殿,年二十七。立皇子隆為皇太子。賜天下男
子爵,人二級,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級,民無名數及流民欲佔者人一級;鰥、
寡、孤、獨、篤癃、貧不能自存者粟,人三斛。
自竇憲誅後,帝躬親萬機。每有災異,輒延問公卿,極言得失。前後符瑞八
十一所,自稱德薄,皆抑而不宣。舊南海獻龍眼、荔支,十里一置,五里一候,
奔騰阻險,死者繼路。時臨武長汝南唐羌,縣接南海,乃上書陳狀。帝下詔曰︰
“遠國珍羞,本以薦奉宗廟,苟有傷害,豈愛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復受獻。”由
是遂省焉。
論曰︰自中興以後,逮于永元,雖頗有弛張,而俱存不擾,是以齊民歲增,
闢土世廣。偏師出塞,則漠北地空;都護西指,則通譯四萬。豈其道遠三代,術
長前世?將服叛去來,自有數也?
孝殤皇帝諱隆,和帝少子也。元興元年十二月辛未夜,即皇帝位,時誕育百
余日。尊皇後曰皇太後,太後臨朝。
北匈奴遣使稱臣,詣敦煌奉獻。
延平元年春正月辛卯,太尉張禹為太傅。司徒徐防為太尉,參錄尚書事,百
官總己以听。封皇兄勝為平原王。癸卯,當祿勛梁鮪為司徒。
三月甲申,葬孝和皇帝于慎陵,尊廟曰穆宗。丙戌,清河王慶、濟北王壽、
河間王開、常山王章始就國。
夏四月庚申,詔罷祀官不在祀典者。鮮卑寇漁陽,漁陽太守張顯追擊,戰沒。
丙寅,以虎賁中郎將鄧騭為車騎將軍。司空陳寵薨。
五月辛卯,皇太後詔曰︰“皇帝幼沖,承統鴻業,朕且權佐助听政,兢兢寅
畏,不知所濟。深惟至治之本,道化在前,刑罰在後。將稽中和,廣施慶惠,與
吏民更始。其大赦天下。自建武以來諸犯禁錮,詔書雖解,有司持重,多不奉行,
其皆復為平民。”壬辰,河東垣山崩。
六月丁未,太常尹勤為司空。郡國三十七雨水。己未,詔曰︰“自夏以來,
陰雨過節,暖氣不效,將有厥咎。寤寐憂惶,未知所由。昔夏後惡衣服,菲飲食,
孔子曰‘吾無間然’。今新遭大憂,且歲節未和,徹膳損服,庶有補焉。其減太
官、導官、尚方、內署諸服御珍膳靡麗難成之物。”
丁卯,詔司徒、大司農、長樂少府曰︰“朕以無德,佐助統政,夙夜經營,
懼失厥衷。思惟治道,由近及遠,先內後外。自建武之初以至于今,八十余年,
宮人歲增,房御彌廣。又宗室坐事沒入者,猶托名公族,甚可愍焉。今悉免遣,
及掖庭宮人,皆為庶民,以抒幽隔郁滯之情。諸官府、郡國、王侯家奴婢姓劉及
疲癃羸老,皆上其名,務令實悉。”
秋七月庚寅,敕司隸校尉、部刺史曰︰“夫天降災戾,應政而至。間者郡國
或有水災,妨害秋稼。朝廷惟咎,憂惶悼懼。而郡國欲獲豐穰虛飾之譽,遂覆蔽
災害,多張墾田,不揣流亡,競增戶口,掩匿盜賊,令奸惡無懲,署用非次,選
舉乖宜,貪苛慘毒,延及平民。刺史垂頭塞耳,阿私下比,‘不畏于天,不愧于
人’。假貸之恩,不可數恃,自今以後,將糾其罰。二千石長吏其各實核所傷害,
為除田租,芻稿。”
八月辛亥,帝崩。癸丑,殯于崇德前殿。年二歲。
贊曰︰“孝和沈烈,率由前則。王赫自中,賜命強慝。抑沒祥符,登顯時德。
殤世何早,平原弗克。
譯文︰
孝和皇帝名肇,是肅宗皇帝的第四個兒子。
他的母親是梁貴人,因被竇皇後所誣陷,憂郁而死,竇皇後把和帝當成自己的兒子來撫養。
建初七年,立為皇太子。
章和二年二月壬辰日,即皇帝位,年齡為十歲。
尊稱皇後為皇太後,太後臨朝處理政事。
三月丁酉日,改淮陽為陳國,楚郡焉彭城國,西平合並到汝南郡,六安恢復焉廬江郡。
遺詔調任西平王劉羨為陳王,六安王劉恭焉彭城王。
癸卯日,在敬陵安葬孝章皇帝。
庚戌日,皇太後下詔書說︰先帝以神聖英明,繼承祖宗崇高的德行和重要的治國之道,使天下清平安定,諸事都安穩。
現在皇帝尚在年幼,且時常處在弱病之中,我將輔佐皇帝幫助他听政處理國事。
京畿之外有大國賢王共同成為護衛,朝廷之內有公卿大夫統治管理朝政,只要恭謹律己接受已定的謀略,還有什麼憂慮的呢!然而在遵守成法的時候,必須有內臣輔佐來參定听政和決斷。
侍中竇憲,是我的長兄,他德行和才能兼備,尤能盡忠盡孝,為先帝所器重,親自授予遣詔,當以先人的典章成法輔佐國政。
竇憲生性固執為人謙讓,其高節不可奪。
現在供養帝宮和太後宮,值宿警衛官中左右,其事已經很繁重,也不可再以政事煩勞。
原任太尉鄧彪,是元勛之後,他把先父封國再三讓給異母弟鄧鳳一事顯示了高尚的德行,四海之內都稱之仁義,是群賢之中的首位,先帝褒揚表彭他的焉仁和功績,欲以此來推崇教化。
現在鄧彪頭腦聰明身體康健,可稱為人雖老而有成德。
現在任命鄧彪為太傅,賞賜他爵位關內侯,統管尚書事,百官總職听命,我大致得以專心處理朝內之事。
于戲!諸公卿要盡力率領百官,各自盡力恪守其職,愛撫百姓,安撫四方使之中正和平,這樣能符合我心意。
辛酉日,有關主管上奏說︰“孝章皇帝推崇弘揚宏偉的大業,其道德教化普及廣博,、他關注黎民吃穿冷暖,留心惦念農業耕作。
論文注意習俗同異,行武暢達四境之外, 外族為同類,使人無不歸心思服。
其功德聲望巍巍蕩蕩,沒有比之更為尊崇。
《周頌》說︰‘于穆清廟,肅雍顥相。
’請上尊廟號為肅宗,共進《武德》之舞。”制說︰“可以。”癸亥日,陳王劉羨、彭城王劉恭、樂成王劉黨、下邳王劉衍、梁王劉暢開始到各自的封國就任。
夏四月丙子日,拜謁高祖神廟。
丁丑日,拜謁世祖神廟。
戊寅日,下詔書說︰“過去孝武皇帝致力討伐胡、越,所以讓官府酌情征收鑄鐵煮鹽之利,以供給軍隊的費用。
自從中興以來,匈奴未服,永平末年,又恢復進行征伐。
先帝即位,務求停止征用民力,然而依舊深思遠慮,安不忘危,探詢閱覽舊制典章,恢復征收煮鹽鑄鐵之利,欲以防備不測,穩定安撫邊境地區。
而官吏多育不良,為事失其適宜,而違背天子旨意。
先帝對此不滿,所以遣言告誡各郡國解除煮鹽鑄鐵的禁令,放任民間經營煮鹽鑄鐵之事,使之有如過去一樣向天子納稅。
現在申明告誡刺史、二千石,要奉順聖旨,盡力弘揚道德教化,且向天下布告,使之明確知曉我的旨意。”五月,京師發生旱災。
詔令長樂少府桓郁到官內給皇帝講學。
冬十月乙亥日,以侍中實意馬車騎將軍,發兵討伐北匈奴。
安息國派遣使者向朝廷進獻獅子、扶拔。
永元元年春三月甲辰日,開始今郎官因詔令免官職的入可得自報縣丞、縣尉的待遇,以仿效此俸祿進行優待。
夏六月,車騎將軍竇憲領兵出雞鹿塞,度遼將軍鄧鴻率軍出捆陽塞,南單于的兵馬出滿夷谷,在稽落山與北匈奴開戰,大敗了他們,追擊他們到私渠比輥海。
實憲于是登上燕然山,在石碑上刻下功績而還。
北單于派遣其弟右溫禺輥王奉奏向朝廷貢獻。
秋七月乙末日,會稽山崩。
閏月丙子日,下詔書說︰“匈奴背叛朝廷,為害已經很久。
仰賴祖宗的神靈保佑,出師打仗即能得勝,丑惡的敵人被打散,隨即掃平翅塑領地,使其無從再次作亂,使萬里疆土清平坦蕩,逭不是我渺小之身所能勝任的。
有關主管官員應遵循先人的典章成法,舉行擷祀以功進告上天,以彰揚興盛美好的事業。”九月庚申日,以車騎將軍童壹焉大將軍,以中郎將劉尚為車騎將軍。
冬十月,詔令各郡國把除去枷鎖的罪犯送入軍營。
其從軍出塞征戰的,刑期雖未滿,全部免除刑罰讓他們返歸家鄉種田。
庚子日,阜陵王劉延死去。
這一年,有九個郡國發生大水災。
永元二年春正月丁丑日,大赦天下囚徒。
二月壬午日,天上有日食發生。
己亥日,再次設置西河、上郡屬國都尉官職。
夏五月庚戌日,分泰山為濟北國,分樂成、涿郡、勃海的部分為河閑國。
丙辰日,封皇弟劉壽為濟北王.皇弟劉開為河閑王,皇弟劉淑為城陽王,繼封已故的淮陽王劉曬的兒子劉側為常山王。
各按等級賞賜公卿以下至佐史官錢布不等。
己末日,派遣副校尉間盤討伐北匈奴,奪取了伊吾盧地。
丁卯日,繼封已故的齊王劉晃的兒子劉無忌為齊王,北海王劉睦的兒子劉威焉北海王。
車師前王、後王都派遣王子入朝侍奉天子。
月氏國派遣兵馬攻打西域長史班超,班超率軍回擊並迫使他們投降。
六月辛卯日,中山王劉焉死去。
秋七月乙卯日,大將軍竇憲出兵屯守涼州。
九月,北匈奴派遣使者向朝廷稱臣。
冬十月,和帝派遣行中郎將班固回訪南單于。
派遣左谷蠡王師子領兵馬出雞鹿塞關,在河雲北面攻打北匈奴,大敗了他們。
丞元三年春正月甲子日,皇帝加冠著朝服,賞賜諸侯王、公、將軍、特進、中二千石、列侯、宗室子孫在京師奉朝請者黃金,賞賜將官、大夫、郎吏、從官帛。
各按等級賞賜平民爵位及糧食布帛,並且歡宴五日。
郡國中都官在押囚犯中犯有死罪的以縑贖罪,犯有司寇及犯罪後逃亡的,亦按等級以縑贖其罪。
庚辰日,賞賜京師百姓酒宴,以及每兩戶共一匹布。
二月,大將軍竇憲派遣左校尉耿夔領兵出居延塞,在金微山包圍北單于,並打敗了他們,俘獲其母親闕氏。
夏六月辛卯日,尊皇太後之母些陽公主為長公主。
辛丑日,阜陵王劉種死去。
冬十月癸末日,和帝巡行到長安。
下詔書說︰“北狄破滅,各王紛紛投降,西域諸國,進納人質表示歸附朝廷,這難道不是祖宗智惹的啟迪和重光累聖之德的引導而築成此大業的嗎?我無時不在感慨嘆息,想望舊京。
現在賞賜出行所遇郡縣二千石長吏以下及三老、官屬錢帛,各按等級;賞賜鰥、寡、孤、獨、病重體弱、貧窮生活不能自保的人糧食,每人三斛。”十一月癸卯日,祭祀高祖廓,接著祭掃前朝十一座陵墓。
和帝下詔書說︰“高祖的功臣之中,以蕭何、曹參為首,有傳世不絕的忠義。
曹相國之後容城侯沒有子孫繼承。
我遠望長陵東門,看見蕭何、曹參二臣的墳冢,追尋往事,每有感慨。
忠義應獲得寵信,這是古今都一樣的。
可派使者以中牢祭祀二臣,掌管拜封之職的大鴻臚選求其近親適宜作為繼承者的人,須待夏至四十五日景風之時繼承封侯,以表彰其先輩之功。”十二月,恢復設置西域都護、騎都尉、戊己校尉官職。
庚辰日,和帝從長安返回,減去那些除掉枷銷跟隨軍隊出征的罪犯五個月的刑期。
永元四年春正月,北匈奴右谷蠡王于除犍自立為單于,叩塞門請求朝廷接受自己投降。
和帝派遣大將軍左校尉耿夔授予他印璽官綬。
三月癸丑日,司徒袁安死去。
閏三月丁丑日,任命太常丁鴻為司徒。
夏四月丙辰日,大將軍竇憲回到京師。
六月戊戌初一,天上有日食發生。
丙辰日,發生地震波及十三個郡國。
實憲密謀s君為逆。
庚申日,和帝到達北官。
詔令收捕竇憲的親黨射聲校尉郭璜,及郭璜的兒子侍中郭舉,衛尉鄧迭,及鄧迭的弟弟步兵校尉鄧磊,都下獄而死。
派謁者僕射收回竇憲的大將軍印綬,派遣竇憲及其弟竇篤、竇景去封國就任,到任後都自殺了。
這一年的夏天,發生旱災,蝗蟲成災。
秋七月己丑日,太尉宋由因定罪為竇憲的黨羽而自殺。
八月辛亥日,司空任隗死去。
癸丑日,任命大司農尹睦為太尉,總領尚書事務。
丁巳日,按等級賞賜公卿以下至佐史官吏錢和糧食。
冬十月己亥日,任命宗正劉方為司空。
十二月壬辰日,下詔書說︰“今年郡國秋莊稼被旱災和蝗災所損壞,受災程度在四成以上的不要征收田租、草料;有不滿四成的,亦視其實際受損情況免除其田租、草料。”武陵零陽澧中蠻反叛。
燒當羌人侵犯金城。
水元五年春正月乙亥日,在宗廟明堂中祭祀五帝的神霾,于是登上靈台,觀望雲象。
大赦天下囚徒。
戊子日,千乘王劉伉死去。
辛卯日,封皇弟萬歲為廣宗王。
二月戊戌日,詔令有關主管減省皇宮內外的馬舍以及涼州養馬牧所牧養的馬匹。
自京師離宮果園至上林廣成囿全部給予貧苦百姓,任憑他們采摘,不收其稅。
丁末日,下詔書說︰“去年秋麥收成減少,擔心百姓糧食不足。
現令統計上報生活特別貧困不能自保的戶口人數。
以往郡國的貧民,把衣服、鞋子和煮飯鍋當賣質押以維持生活,而富豪之家低價錢買進得到豐厚的利益。
詔書要求官吏考核實情,設法使貧民得益,而長吏不能親自去做,反而更征召百姓會合聚集,耽誤農作時令,使百姓煩擾憂愁。
倘若再有犯者,其二千石首先定罪。
’甲寅日,太傅鄧彪死去。
戊午日,隴西發生地震。
三月戊子日,和帝下詔書說︰“選舉有賢能的人才,是為政治國的根本。
甄別賢能,必須經過鄉里政教的考察。
而郡國推舉官吏,不加查檢選拔,所以先帝明確告誡于此,用擔任實職來考核他們, 可以充任正選。
或有德行優異,無須經過試職考察的,分別署理行狀上報。
而先帝明詔宣布以來,已將近九年,二千石居然不接受和奉行旨意,隨心所欲縱其好惡,司隸、刺史竟沒有糾察。
現在新蒙赦令,並且重申告誡,此後再有違犯者,明令對其進行處罰。
那些在位焉官不以推選舉薦為己憂,官任督察不以發現考核為己責的行為,不僅是州郡有之。
所以百官多非適當的人選。
下面酉姓被奸佞邪惡所傷害,是由于法度不能施行的緣故。”庚寅日,派遣使者分別巡行供給貧苦百姓,對流散的人查明實情而供給他們,開倉賑濟糧食的有三十余郡。
夏四月壬子日,冊封阜陵王劉種之兄劉紡為阜陵王。
六月丁酉日,三個郡國遭受冰雹。
秋九月辛酉日,廣宗王劉萬歲死去,因其無子繼承,所以除去封國。
匈奴單于于除韃反叛朝廷,皇帝派遣中郎將任尚率兵馬前往討伐並消滅了他們。
壬午日,詔令郡縣勉勵百姓蓄積草菜粗食以助五谷之不足。
官府有池塘,百姓可依令采取。
不收兩年的租賃稅。
冬十月辛末日,太尉尹睦死去。
十一月乙丑日,任命太僕張酣為太尉。
這一年,武陵郡兵馬攻破反叛的蠻人,迫使他們投降。
護羌校尉貫友領兵討伐燒當羌,燒當羌便逃散而去。
南單于安國反叛,其舅骨都侯喜殺死安國。
永元六年春正月,永昌邊界以外的夷人派遣傳譯的信使向朝廷貢獻犀牛、大象。
己卯日,司徒丁鴻死去。
二月乙末日,派遣掌管進見的謁者分別巡行三河、充州、冀州、青州開倉麇貸賑濟貧民。
許陽侯馬光自殺。
丁末日,任命司空劉方為司徒,太常張奮為司空。
三月庚寅日,詔令流民所過郡國都要以實情來報告,其有販賣者不要繳納租稅,或有想低就賤位而還歸種田的人,免除他們一年的田租、更賦。
丙寅日,和帝下詔書說︰“我以渺小之身,繼承宏偉大業。
陰陽之氣不和,水旱之災無常,充州濟河流域,貧民為災荒饑饉流亡,而我未得到忠言高謀,以及可用來匡正扶救時勢的政策。
我無時不在長嘆,因憂思過分而痛苦。
為官者在上不能建功立業,黎民百姓不能安定于下,有關官員不考慮應待人寬厚仁和,而競相采取苛刻的手段,查究寅情不及時,而妨礙民事,實在不是上為天子盡心,下為百姓盡力的做法。
思慕能得到忠良之士,來輔佐我的不及之處。
現在令三公、中二千石、二干石、內郡守相推舉賢良方正、能直言進諫之士各一人。
明薦岩穴隱居之士,顯揚幽隱獨處之人,遣送他們到公交車署,我將全部考察。”皇帝于是親臨策問考核,選拔補充郎吏官員。
夏四月,蜀郡邊界以外的羌族首領率其部族並派遣使者歸附朝廷。
五月,城陽王劉淑死去,因其沒有兒子繼承,所以除去封國0六月己酉日,開始令伏日為閉盡日而不做他事。
秋七月,京師發生旱災。
詔令中都官在押囚徒各減除一半徒刑,遣送邊地去完成其未服完的徒刑,徒刑在五個月以下的都免于遣送。
丁巳日,和帝到達洛陽官舍,審查囚犯,指出冤案。
收捕洛陽縣令下獄抵罪,司隸校尉、河南尹都被降職。
和帝未及還宮而逢及時雨。
西域都護班超大敗焉耆、尉犁,殺死其首領。
自此西域全部降服,有五十余國將王子作為人質來侍奉天子。
南單于安國堂弟的兒子逢侯率反叛的胡人逃亡出塞。
九月癸丑日,以光祿勛塑塑代行車騎將軍理事,與越騎校尉馮柱、行度遼將軍朱徽、使匈奴中郎將杜崇前往討伐他們。
冬十一月,護烏桓校尉任尚率領烏桓、鮮卑兵馬,大敗逢侯,馮柱派兵追擊,又打敗了他們。
詔令把勃海郡歸屬冀州管轄。
武陵澳中蠻叛亂,郡守發兵討伐並且平息了叛亂。
永元七年春正月,行車騎將軍沓游、度遼將軍朱徽、中郎將杜崇都因罪下獄而死。
夏四月辛亥初一,天空有日食發生。
皇帝引見公卿詢問得失,詔令將、大夫、御史、謁者、博士、議郎、郎官會集于廷中,各言其所奏封事。
和帝下詔書說︰“君主不明,輔佐無良,政失信于民,上天譴責。
我深思諸多事物,都由五教所包容,因此以舊典成法為標準選舉孝廉之人,以尋求覽良人才。
有關主管應在郎官中精心選拔三十名學識淵博而有謀略的人擔任縣令。”隨後全部以所選出的郎官出任補充縣長、侯相。
五月辛卯日,改千乘國為樂安國。
六月丙寅日,沛王劉定死去。
秋七月乙巳日,易陽出現地裂現象。
九月癸卯日,京師有地震。
永元八年春二月己丑日,立貴人陰氏為皇後。
賞賜天下男子爵位,每人二級,賞賜三老、孝悌、力田每人三級,賞賜百姓沒有簿冊登記以及流動人口想落戶安居的每人一級;賞賜鰥、寡、孤、獨、病重體弱、生活貧困不能自保的人糧食,每人五斛。
夏四月癸亥日,樂成王劉黨死去。
甲子日,詔令救濟並州四郡的貧民。
五月,河內、陳留發生蝗災。
南匈奴右溫禺犢王反叛,劫掠為害f,秋七月,行度遼將軍龐奮、越騎校尉馮柱前往追擊討伐他們,殺死右溫禺犢王。
車師後壬反叛,攻擊其前王。
八月辛酉臼,飲重釀的醇酒。
詔令郡國中都官在押I列犯堿死罪一等,讓他們前往敦煌戍守。
那些犯大逆之罪的,都下蠶室施宮刑;女子犯叛逆罪的受幽閉之宮刑。
從犯有死罪以下,到司寇及犯罪後逃亡的人各按等級贖其罪。
九月,京師發生蝗蟲災害。
吏民議論政事的,多把責任歸于有關主管官員。
和帝下詔爵說︰“發生蝗蟲災異,大概不是無緣由而生,各位官員如有罪責,過失在我一人,而議論政事的人一味譴責下面的官員,這不是輔助我的辦法f、我無時不在思索消除憂患災禍,猶如病痛在身。
昔日楚嚴沒有災禍而感到驚惶,成王出郊祭祀時天刮起反向的風使倒伏的麥禾重新立起n將用什麼來匡正輔助我的過失,以抵擋災變之患?百官師尹努力履行職責,刺史、二干石詳察法律,審理冤案,撫恤鰥寡,憐憫孤弱,思考導致災異和蝗蟲災害的過矢。”庚子日,恢復設置廣陽郡。
冬十月乙丑日,二化海王劉威因有罪而自殺。
十二月辛亥日,陳王劉羨死去。
丁巳日,南宮宣室殿發生火災。
永元九年春止月,永昌界外的蠻夷及揮國通過輾轉翻譯向朝廷貢奉。
三月庚辰日,隴西發生地震,,癸巳日,濟南王劉康死去。
西域長史王林攻打車師後王,並殺死了他n夏四月丁卯,冊封樂成王劉黨的兒'子劉巡為樂成王。
六月,有蝗蟲災宵、︰暑災。
戊辰日,和帝下詔怠說︰“今年秋莊稼被蝗蟲損害,所以今部不收田租、更賦、草料;若有部分損失的,以實際情況堿除租賦,其余應當收租的也按半數收其租賦。
那些來自山林的獲利,山坡池塘的捕撈采集所得,用來供給百姓,不收租稅。”秋七月,蝗蟲飛過京師。
八月,鮮卑侵犯肥如縣,遼東太守祭參因罪下獄而死。
閏月辛巳日,皇太後竇氏去世。
丙申日,安葬章德皇後。
燒當羌侵犯隴西,殺死長吏,和帝派遣征西將軍劉尚、越騎校尉趙世等領兵前往討伐並打敗他們。
九月庚申日,以策書罷免司徒劉方官職,劉方自殺。
甲子日,追尊皇帝去世的母親梁貴人為皇太後。
冬十月乙酉日,將恭堡鋈皇後改葬在西陵。
十一月癸卯日,任命光祿勛河南呂蓋為司徒。
十二月丙寅日,司空張奮被罷官。
壬申日,任太僕韓稜為司空。
己丑日,恢復設置若盧獄官職。
丞元十年春三月壬戌日,和帝下詔書說︰“修築堤防溝渠,是用以順應輔助地理形勢,疏通壅塞的。
現在則對此松懈廢弛,而不以為責。
刺史、二千石應順隨地形地勢疏導開通。
不要因為其它緣由而荒廢,從而造成麻煩和困擾,將明確執行懲罰。”夏五月,京師發大水。
秋七月己巳日,司空韓稜死去。
八月丙子日,太常泰山巢堪為司空。
九月庚戌日,恢復設置麇犧官職。
冬十月,五州發生大雨水。
十二月,燒當羌首領迷唐等率族人到朝門行禮貢獻。
戊寅日,梁王劉暢死去。
丞元十一年春二月,和帝派遣使者循行郡國,開糧倉以賑濟被災害所迫生活不能自保的人,詔令他們可以在山林池澤捕撈采集,而不收租稅。
丙午日,詔令郡國中都官囚徒及病重體弱、年老、幼小及女囚徒各減半刑,那些不到三個月就可刑滿的,全都免其刑回歸田里務農。
夏四月丙寅日,大赦天下囚徒。
己巳日,恢復設置右校尉官職。
秋乇月辛卯日,和帝下韶書說︰“吏民行事超越其名分和規矩,以過分的開銷隆重地安葬死者而鄙薄損害生者,因此舊時法令作出節制的規定。
近來貴戚近親,百官師尹,都不願意順從,有關主管不去查舉過問,放任不管使之日趨過分。
又有商賈小民,有的忘記法律禁令,奇譎巧詐靡麗奢費,相沿的習俗公然流行。
那些在位為官者違犯法令,應當首先檢舉查辦。
對于市道小民,可以向他們申明憲綱,不要因法令,加害于羸弱之民。”永元十二年春二月,旄牛邊界以外的白狼、貘薄夷率部族內歸朝廷。
詔令向被災害所影響的各郡百姓借貸糧種。
賞賜極貧窮的人、鰥、寡、孤、獨、生活不能自保的人,及郡國流民,听任他們到山坡池塘捕撈采集,以補充菜蔬粗食。
三月丙申日,和帝下詔書說︰“連年不豐收,使百姓財力虛弱匱乏。
京師去年一冬天沒有下雪,今年春天又沒有及時下雨,百姓流離失所,艱難困苦輾轉在道路上。
我感到痛心疾首,不知所措。
‘瞻仰昊天,何辜今人?’三公為我的心腹,而我卻未得到承天安民的策略。
因此數次詔令有關主管,務必選擇那些賢良官吏。
現狀仍然沒有改變,為官之人競相苛刻暴虐,侵犯百姓利益使他們憂慮愁苦,以求得自己的虛名,委任下層官吏,假藉權勢做邪惡之事。
因而法令下達麗奸邪滋生,禁律頒布而詐偽並起。
以巧言離析法律,以辭藻增飾文章,行賄之言出于口,罪惡之事成乎手,我為此非常擔心。
公卿不思輔佐之事不明善惡之情,將用什麼來補救失誤造成的懲罰?這種懲罰已經到來,又使其災及百姓。
若上下同心協力,諸多事情或許有轉機。
現在賞賜天下男子爵位,每人二級,賞賜三老、孝悌、力田每人三級,賞賜平民役有登記在冊的及流動人口想落戶定居的每人一級;賞賜鰥、寡、孤、獨、病重體弱、生活貧窮不能自保的人糧食,每人三斛。”壬子日,賞賜在太學的博士員弟子布,每人三匹。
夏四月,日南象林蠻夷反叛,郡兵前往討伐並打敗了他們。
悶月,救濟敦煌、張掖、五原百姓中非常貧窮的人糧食。
戊辰日,秭歸發生山崩。
六月,舞陽發大水,賞賜被水災侵害所致而特別貧窮的人糧食,每人乏斛。
秋七月辛亥初一,天上發生日食。
九月戊午日,太尉張脯被免職。
丙寅日,任命大司農張禹為太尉。
冬十一月,西域鑒查、兜勒二國派遣使者內歸朝廷,賜其王金印紫綬。
這一年,燒當羌又反叛。
永元十三年春正月丁丑日,和帝出行到束觀,觀覽害林,瀏覽壽籍,廣泛選拔那些有學術和技藝之士以充任官吏。
二月,任城王劉尚死去。
丙午日,救濟張掖、居延、朔方、日南的貧民及孤、寡、羸弱生活不能自保的人。
秋八月,詔令象林百姓中失去農耕植桑業的人,救濟種子和糧食,為非常貧窮的人開倉賞糧。
己亥日,北宮盛Q門閣失火。
謹羌校尉周鮪攻打燒當羌,打敗了他們n劑州連續下雨。
九月壬子日,和帝下詔書說︰“荊州連年來氣候不正常,今年霪雨為害,有些地方雖然簑收,但是不均勻普遍,深思四方百姓以農耕和糧食為本,我心中慘然懷有憐憫之心n現在命令全國繳納一半今年的田租、草料;有應該以實際情況減除的,依過去的規定辦理f、借給貧困百姓糧種,都不要收債。”冬十一月,安息國派遣使者前來貢獻獅子及條枝國的駝烏。
丙辰日,和帝下韶書說︰“幽州、並州、涼州戶口減少,邊防勞役所用之人力眾多,有修養能自律的官吏,進化之路狹窄,、安撫接納夷狄,以人為本。
現在命令邊遠之郡人口在十萬以上的每年推舉孝廉一人,不滿十萬的每兩年推舉一人,五萬以下的每三年椎舉一人。”鮮卑侵犯右北平,于是進入漁陽,漁陽太守派兵馬攻打並打敗了他們。
戊辰日,司徒呂蓋被罷官。
十二月丁丑日,任命光祿勛魯恭為司徒。
辛卯日,巫蠻反叛,侵犯南郡。
永元十四年春二月乙卯日,束海王劉政死去。
修繕過去的西海郡,調金城西部都尉前往戍守。
三月戊辰日,和帝親臨闢雍,宴飲賓客並舉行射箭之禮,大赦天下囚徒。
夏四月,和帝派遣使者督師劑州兵馬討伐巫蠻,打敗並迫使他們投降。
庚辰日,救濟張掖、居延、敦煌、五原、漢陽、會稽流離失所的貧困百姓糧食各有差等。
五月丁末日,開始設置象林將兵長史官。
六月辛卯日,廢皇後陰氏,皇後的父親特進陰綱自殺。
秋七月甲寅日,詔令免除象林縣二年的更賦、田租、草料。
壬子日,常山王劉側死去。
這一年秋天,兗州、豫州、劑州因雨而滂。
冬十月甲申日,和帝下詔說︰“兗州、豫州、劑州今年蒙受過多的雨水,致使農業多受損失。
現在命令被害在十分之四以上的按半數收其田租、草料;那些損失不足十分之四的,以實際情況減租。”辛卯日,立貴人鄧氏焉皇後。
丁酉日,司空巢堪被罷免。
十一月癸卯日,任命大司農徐防焉司空。
遭一年,開始恢復設置郡國上計補郎官職。
永元十五年春閏月乙末日,詔令流離失所的百姓想要歸本還鄉而沒有糧食的人,在他們所經之處官府都要給予錢糧資助,如有疾病的則應加以醫治和給予藥品;對于那些不想還歸鄉里的人,則不要勉強他們。
二月,詔令救濟穎川、汝南、陳留、江夏、梁國、敦煌等地的貧苦百姓。
夏四月的最後一天甲子日,有日食發生。
五月戊寅日,南陽有大風。
六月,詔令百姓當中的鰥夫和寡婦可以在山坡池塘采集捕撈,並且兩年不要收他們的租稅。
秋七月丙寅日,濟南王劉錯死去。
恢復設置涿郡故安鐵官職。
九月壬午日,和帝向南巡狩,清河王劉慶、濟北王劉壽、河閑王劉開一起隨從。
各按等級賞賜所經之處的二千石長吏以下官員、三老、官屬及百姓中的百歲老人錢和布。
這年秋天,四州因大雨而發大水。
冬十月戊申日,和帝到達章陵,祭祀舊宅。
癸丑日,祭祀園廟,在舊廬會見宗室族親,作樂並慰勞行賞。
戊午日,和帝行進到雲夢,親臨漢水而後返回。
十一月甲申日,皇帝一行返回洛陽宮,賞賜隨從大臣和留守朝政的公卿以下官員錢和布,按級分等。
十二月庚子日,瑯邪王劉宇死去。
有關主管上奏,以為夏至之時則微陰起,靡細之草枯死時,可以判決小罪。
這一年,開始命令郡國以太陽北至之時起審理較輕的罪行。
永元十六年春正月己卯日,詔令貧民中有田業而因資用缺乏而不能自耕的人,貸給他們糧種。
二月己末日,詔令充州、豫州、徐州、冀州四州因連年多雨損傷莊稼,禁止釀酒買賣。
夏四月,派遣三府掾官分別巡行四州,貧苦百娃沒有能力耕種的,為他們雇犁具和耕牛植耕田地。
五月壬午日,趙王劉商死去。
秋七月,發生干旱。
戊午日,和帝下詔書說︰“今年的秋莊稼剛剛抽穗就遇到旱災,得不到雲雨浸潤,恐怕是官吏所作所為苛刻慘酷,不廣布恩澤,妄加拘捕無罪之人,關押良善之人所導致的。
現在令一切囚徒在法律上有疑問的都不要判決,以待秋月時令的時候處理。
檢查那些苛刻的官吏,明確給其處罰。”辛酉日,司徒魯恭被免職。
庚午日,任命光祿勛張酷焉司徒。
辛巳日,詔令全國繳納一半今年的田租、草料;那些遭受災害的人,以實際受災情況來免除田租、草料。
貧苦百姓所接受的糧種救濟以及田租、草料,都不要征收賦稅。
人月己酉,司徒張酣死去。
冬十月辛卯日,任命徐防為司徒,任命大鴻臚陳寵為司空。
十一月己丑日,和帝巡行到紱氏,登上百蛭山,各按等級賞賜隨從的百官和群臣。
北匈奴派遣使者向朝廷貢獻稱臣。
十二月,恢復設置遼東西部都尉官職。
丞興元年春正月戊午日,和帝在宮中召見三署郎,選出七十五人,補充謁者、縣長、郡相的官職。
高句驪侵犯遼東郡邊界。
夏四月庚午日,大赦天下囚徒,改年號為元興。
宗室的人因罪而取消其顥貴地位的,全部恢復他們所屬宗室祖籍的地位。
五月癸酉日,雍地發生地裂。
秋九月,遼東太守耿夔攻打貊人,打敗了他們。
冬十二月辛末日,和帝崩于章德前殿,終年二十七歲。
立皇子劉隆為皇太子。
賞賜天下男子爵位,每人二級,賞賜三老、孝悌、力田每人三級,百姓中沒有登記在簿冊及流動人口想落戶安居的人每人一級;賞賜鰥、寡、孤、獨、病重體弱、生活貧窮而不能自保的人糧食,每人三斛。
自從實意被處死以後,和帝則親自料理萬機。
每當遇有災異發生,則馬上請教詢問公卿,讓他們直言朝政得失。
前後有八十一次降臨祥瑞,皇帝則自稱德行淺薄,都抑而不宣。
舊南海郡貢獻龍眼、荔枝,每隔十里設置一驛,每隔五里一站,涉激流越險阻,死去的人不絕于路。
逭時有臨武長汝南庸羌,其縣與南海郡接壤,于是上書皇帝陳述其事。
皇帝下詔書說︰“邊遠之國珍奇名貴的食物,其本意是為舉薦貢奉祖宗神廟。
假如有所傷害,這哪里是愛民的根本。
現在告誡宦官不要再接受貢獻。”由此就減省了這種做法。
論曰︰自從光武中興以後,到達于永元年代,雖然有很多的盛衰變化,但各方並存互不侵擾,因此平民人口逐年增長,開闢疆土逐漸廣袤。
揮偏師出征塞外,則漠北地區無敵;設置都護管轄西域,則四萬里內異族輾轉傳譯前來貢獻。
難道是當今朝廷的統治之道超越三代,執政之術業長于前世嗎?抑或是人民的順服叛變離去歸來,原本是有運數安排的呢?孝殤皇帝名隆,是和帝的小兒子。
元興元年十二月辛末日夜晚,即皇帝位,當時他 誕生百余日。
尊皇後為皇太後,太後臨朝听政。
北匈奴派遣使者向朝廷稱臣,到敦煌進貢奉獻。
延平元年春正月辛卯日,任命太尉張禹為太傅。
任命司徒徐防為太尉,參與掌管尚書事務,百官都听從他的管理。
封皇兄劉勝為平原王。
癸卯日,任命光祿勛梁鮪為司徒。
三月甲申日,在慎陵安葬孝和皇帝,尊廟號為穆宗。
丙戌日,清河王劉慶、濟北王劉壽、河閑王劉開、常山王劉章開始到封國就任。
夏四月庚申日,詔令罷免祀官不在祀典之位的人官職。
鮮卑侵犯漁陽,漁陽太守張顯派兵追擊,戰死。
丙寅日,以虎賁中郎將鄧鷺為車騎將軍。
司空陳寵死去。
五月辛卯日,皇太後詔令說︰“皇帝年紀幼小,繼承統一大業,我將暫時輔佐幫助听理朝政,懷著敬畏神情謹慎小心,不知所措。
深思治國的根本,是道德教化在前,而行刑處罰在後。
將求得中和,廣施恩惠,與官民重新開始。
現在大赦天卞囚徒。
自從建武以來各種罪犯被禁錮,詔書雖有解脫,但有司則持重刑,多不奉行詔令,現在都免除他們的徒刑而成為平民。”壬辰日,河東垣縣發生山崩。
六月丁末日,任命太常尹勤為司空。
有三十七個郡國因大雨而發水。
己末日,詔書說︰“自從入夏以來,陰雨連綿超過限度,暖氣沒有征驗,將要有所過失。
我白天黑夜地憂慮惶恐,而不知所由。
過去夏後不穿著華麗的服飾,降低飲食的規格,孔子說‘我沒有異議’o現在新遭大憂患,而且年節時令不和,撤除珍膳和折堿華麗的服飾,希望對局勢有所補益。
要裁減太官、導官、尚方、內署各種服用的珍膳及鄧些靡貴華麗且很難得到的物品。”丁卯日,詔令司徒、大司農、長樂少府說︰“我以無德之身,輔佐幫助統治朝政,從早到晚細心經營,惟恐有失初衷。
思考治國之道,由近及遠,先肉後外。
自建武之初到今天,已有八十余年,宮人年年增多,房室器用日漸彌廣。
又有宗室因罪受牽連而淪沒為奴婢進官的人,仍然托名公族,甚為可憐可悲。
現在全部把他們免于遣送,與那些皇宮掖庭中的宮人,全部成為庶民,以此舒解幽隔郁抑的心情。
各官府、郡國、王侯家的劉姓奴婢以及病重老弱之人,都上報其名,務必以實報知。”秋七月庚寅日,告誡司隸校尉、部刺史說︰“上天降災異,是應時政而至的。
近來郡國發生水災,妨害秋莊稼的生長。
朝廷自認有過失,憂心惶惶戰栗恐懼。
而郡國則要虛飾獲得豐收之譽,于是掩蔽災害之情,多置墾田,不考慮百姓流失,競相增加戶口,以掩護藏匿盜賊,使奸淫邪惡得不到懲罰,官署任用官員不按能力標準,選舉之事違反常理,貪婪苛刻殘忍狠毒,延及善良的人。
刺史則垂頭不視塞耳不聞,偏袒下僚,‘不畏于天,不愧于人’。
借貸之恩,不可屢屢依恃,自從現在往後,將按刑罰來糾正這些。
令二千石長吏應各自核實傷害災情,從而免除田租、草料。”八月辛亥日,孝殤帝駕崩。
癸丑曰,在崇德前殿停放靈柩。
時年二歲。
贊曰︰孝和沉靜剛烈,全部遵循前代的法則。
君王赫然震怒,下令誅殺作惡之人。
隱沒祥符,登顯時德。
殤世建立過早,平原因疾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