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六 孝順孝沖孝質帝紀第六

類別︰史部 作者︰(南朝*宋)範曄 書名︰後漢書

    原文︰

    孝順皇帝諱保,安帝之子也。母李氏,為閻皇後所害。永寧元年,立為皇太

    子。延光三年,安帝乳母王聖、大長秋江京、中常侍樊豐譖太子乳母王男、廚監

    邴吉,殺之,太子數為嘆息。王聖等懼有後禍,遂與豐、京共構陷太子,太子坐

    廢為濟陰王。明年三月,安帝崩,北鄉侯立,濟陰王以廢黜,不得上殿親臨梓宮,

    悲號不食,內外群僚莫不哀之。及北鄉侯薨,車騎將軍閻顯及江京,與中常侍劉

    安、陳達等白太後,秘不發喪,而更征立諸國王子,乃閉宮門,屯兵自守。

    十一月丁巳,京師及郡國十六地震。是夜,中黃門孫程等十九人共斬江京、

    劉安、陳達等,迎濟陰王于德陽殿西鐘下,即皇帝位,年十一。近臣尚書以下,

    從輦到南宮,登雲台,召百官。尚書令劉光等奏言︰“孝安皇帝聖德明茂,早棄

    天下。陛下正統,當奉宗廟,而奸臣交構,遂令陛下龍潛蕃國,群僚遠近莫不失

    望。天命有常,北鄉不永。漢德盛明,福祚孔章。近臣建策,左右扶翼,內外同

    心,稽合神明。陛下踐祚,奉遵鴻緒,為郊廟主,承續祖宗無窮之烈,上當天心,

    下厭民望。而即位倉卒,典章多缺,請條案禮儀,分別具奏。”制曰︰“可。”

    乃召公卿百僚,使虎賁、羽林士屯南、北宮諸門。閻顯兄弟聞帝立,率兵入北宮,

    尚書郭鎮與交鋒刃,遂斬顯弟衛尉景。戊午,遣使者入省,奪得璽綬,乃幸嘉德

    殿,遣侍御史持節收閻顯及其弟城門校尉耀、執金吾晏,並下獄誅。己未,開門,

    罷屯兵。壬戌,詔司隸校尉︰“惟閻顯、江京近親當伏辜誅,其余務崇寬貸。”

    壬申,謁高廟。癸酉,謁光武廟。乙亥,詔益州刺史罷子午道,通褒斜路。己卯,

    葬少帝以諸王禮。司空劉授免。賜公卿以下錢、谷各有差。

    十二月甲申,以少府河南陶敦為司空。令郡國守、相視事未滿歲者,一切得

    舉孝廉吏。登卯,尚書奏請下有司,收還延光三年九月丁酉以皇太子為濟陰王詔

    書。奏可。

    京師大疫。

    辛亥,詔公卿、郡守、國相,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之士各一人。尚書令

    以下從輦幸南宮者,皆增秩賜布各有差。

    永建元年春正月甲寅,詔曰︰“先帝聖德,享祚未永,早棄鴻烈。奸慝緣間,

    人庶怨,上干和氣,疫癘為災。朕奉承大業,未能寧濟。蓋至理之本,稽弘德

    惠,蕩滌宿惡,與人更始。其大赦天下。賜男子爵,人二級,為父後、三老、孝

    悌、力田人三級,流民欲自佔者一級;鰥、寡、孤、獨、篤癃、貧不能自存者粟,

    人五斛;貞婦帛,人三匹。坐法當徙,勿徙;亡徒當傳,勿傳。宗室以罪絕,皆

    復屬籍。其與閻顯、江京等交通者,悉勿考。勉修厥職,以康我民。”

    辛未,皇太後閻氏崩。辛巳,太傅馮石、太尉劉熹、司徒李免。二月甲申,

    葬安思皇後。丙戌,太常桓焉為太傅;大鴻臚朱寵為太尉,參錄尚書事;長樂少

    府九江朱倀為司徒。賜百官隨輦宿衛及拜除者布各有差。

    隴西鐘羌叛,護羌校尉馬賢討破之。

    夏五月丁丑,詔幽、並、涼州刺史,使各實二千石以下至黃綬,年老劣弱不

    任軍事者,上名。嚴敕障塞,繕設屯備,立秋之後,簡習戎馬。

    六月己亥,封濟南王錯子顯為濟南王。

    秋七月庚午,衛尉來歷為車騎將軍。

    八月,鮮卑寇代郡,代郡太守李超戰歿。

    九月辛亥,初令三公、尚書入奏事。

    冬十月辛巳,詔減死罪以下徙邊;其亡命贖,各有差。丁亥,司空陶敦免。

    鮮卑犯邊。庚寅,遣黎陽營兵出屯中山北界。告幽州刺史,其令緣邊郡增置

    步兵,死屯塞下。調五營弩師,郡舉五人,令教習戰射。壬寅,廷尉張皓為司空。

    甲辰,詔以疫癘水潦,令人半輸今年田租;傷害什四以上,勿收責;不滿者,以

    實除之。

    十二月辛巳,賜王、主、貴人、公卿以下布各有差。

    二年春正月戊申,樂安王鴻來朝。丁卯,常山王章薨。

    二月,鮮卑寇遼東、玄菟。甲辰,詔稟貸荊、豫、兗、冀四州流冗貧人,所

    在安業之;疾病致醫藥。

    護烏桓校尉耿曄率南單于擊鮮卑,破之。

    三月,旱,遣使者錄囚徒。

    疏勒國遣使奉獻。

    夏六月乙酉,追尊謚皇妣李氏為恭愍皇後,葬于恭北陵。西域長史班勇、敦

    煌太守張朗討焉耆、尉犁、危須三國,破之;並遣子貢獻。

    秋七月甲戌朔,日有食之。壬午,太尉朱寵、司徒朱倀罷。庚子,太常劉光

    為太尉,錄尚書事;光祿勛許敬為司徒。辛丑,下邳王成薨。

    三年春正月丙子,京師地震,漢陽地陷裂。甲午,詔實核傷害者,賜年七歲

    以上錢,人二千;一家被害,郡縣為收斂。乙未,詔勿收漢陽今年田租、田賦。

    夏四月癸卯,遣光祿大夫案行漢陽及河內、魏郡、陳留、東郡,稟貸貧人。

    六月,旱。遣使者錄囚徒,理輕系。甲寅,濟南王顯薨。

    秋七月丁酉,茂陵園寢災,帝縞素避正殿。辛亥,使太常王龔持節告祠茂陵。

    九月,鮮卑寇漁陽。

    冬十二月己亥,太傅桓焉免。

    是歲,車騎將軍來歷罷。

    四年春正月丙寅,詔曰︰“朕托王公之上,涉道日寡,政失厥中,陰陽氣隔,

    寇盜肆暴,庶獄彌繁,憂悴永嘆,如疾首。《詩》雲︰‘君子如祉,亂庶遄已。’

    三朝之會,朔旦立春,嘉與海內洗心自新。其赦天下。從甲寅赦令已來復秩屬籍,

    三年正月已來還贖。其閻顯、江京等知識婚姻禁錮,一原除之。務崇寬和,敬順

    時令,遵典去苛,以稱朕意。”

    丙子,帝加元服。賜王、主、貴人、公卿以下金、帛各有差。賜男子爵及流

    民欲佔者人一級。為父後、三老、孝悌、力田人二級;鰥、寡、孤、獨、篤癃、

    貧不能自存帛,人一匹。

    二月戊戌,詔以民入山鑿石,發泄藏氣,敕有司檢察所當禁絕,如建武、永

    平故事。

    夏五月壬辰,詔曰︰“海內頗有災異,朝廷修政,太官減膳,珍玩不御。而

    桂陽太守文礱,不惟竭忠,宣暢本朝,而遠獻大珠,以求幸媚,今封以還之。”

    五州雨水。秋八月庚子,遣使實核死亡,收斂稟賜。丁巳,太尉劉光、司空

    張皓免。

    九月,復安定、北地、上郡歸舊土。癸酉,大鴻臚龐參為太尉,錄尚書事。

    太常王龔為司空。

    冬十一月庚辰,司徒許敬免。

    鮮卑寇朔方。

    十二月乙卯,宗正劉崎為司徒。

    是歲,分會稽為吳郡。拘彌國遣使貢獻。

    五年春正月,疏勒王遣侍子,及大宛、莎車王皆奉使貢獻。

    夏四月,京師旱。辛巳,詔郡國貧人被災者,勿收責今年過更。京師及郡國

    十二蝗。

    冬十月丙辰,詔郡國中都官死罪系囚皆減罪一等,詣北地、上郡、安定戍。

    乙亥,定遠侯班始坐殺其妻陰城公主,腰斬,同產皆棄市。

    六年春二月庚午,河間王開薨。

    三月辛亥,復伊吾屯田,復置伊吾司馬一人。

    秋九月辛巳,繕起太學。

    護烏桓校尉耿曄遣兵擊鮮卑,破之。丁酉,于闐王遣侍子貢獻。

    冬十一月辛亥,詔曰︰“連年災潦,冀部尤甚。比蠲除實傷,贍恤窮匱,而

    百姓猶有棄業,流亡不絕。疑郡縣用心怠惰,恩澤不宣。《易》美‘損上益下’,

    《書》稱‘安民則惠’。其令冀部勿收今年田租、芻稿。”

    十二月,日南徼外葉調國、撢國遣使貢獻。壬申,客星出牽牛。

    于闐王遣侍子詣闕貢獻。

    陽嘉元年春正月乙巳,立皇後梁氏。賜爵,人二級,三老、孝悌、力田三級,

    爵過公乘,得移與子若同產、同產子,民無名數及流民欲佔著者人一級;鰥、寡、

    孤、獨、篤癃、貧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

    二月,海賊曾旌等寇會稽,殺句章、鄞、三縣長,攻會稽東部都尉。詔

    緣海縣各屯兵戍。丁巳,皇後謁高廟、光武廟,詔稟甘陵貧人,大小口各有差。

    京師旱。庚申,敕郡國二千石各禱名山岳瀆,遣大夫、謁者詣嵩高、首陽山,

    並祠河、洛,請雨。戊辰,雩。

    以冀部比年水潦,民食不贍,詔案行稟貸,勸農功,賑乏絕。甲戌,詔曰︰

    “政失厥和,陰陽隔並,冬鮮宿雪,春無澍雨。分禱祈請,靡神不。深恐

    在所慢違‘如在’之義,今遣侍中王輔等,持節分詣岱山、東海、滎陽、河、洛,

    盡心祈焉。”

    三月,楊州六郡妖賊章河等寇四十九縣,殺傷長吏。庚寅,帝臨闢雍饗射,

    大赦天下,改元陽嘉。詔宗室絕屬籍者,一切復籍;稟冀州尤貧民,勿收今年更、

    租、口賦。

    夏五月戊寅,阜陵王恢薨。

    秋七月,史官始作候風地動銅儀。丙辰,以太學新成,試明經下第者補弟子,

    增甲、乙科員各十人。除郡國耆儒九十人補郎、舍人。

    九月,詔郡國中都官系囚皆減死一等,亡命者贖,各有差。

    鮮卑寇遼東。

    冬十一月甲申,望都、蒲陰狼殺女子九十七人,詔賜狼所殺者錢,人三千。

    辛卯,初令郡國舉孝廉,限年四十以上,諸生通章句,文吏能箋奏,乃得應選;

    其有茂才異行,若顏淵、子奇,不拘年齒。

    十二月丁未,東平王敞薨。庚戌,復置玄菟郡屯田六部。

    閏月丁亥,令諸以詔除為郎,年四十以上課試如孝廉科者,得參廉選,歲舉

    一人。戊子,客星出天苑。辛卯,詔曰︰“間者以來,吏政不勤,故滅咎屢臻,

    盜賊多有。退省所由,皆以選舉不實,官非其人,是以天心未得,人情多怨。

    《書》歌股肱,《詩》刺三事。今刺史、二千石之選,歸任三司。其簡序先後,

    精核高下,歲月之次,文武之宜,務存厥衷。”庚子,恭陵百丈廡災。

    是歲,起西苑,修飾宮殿。

    二年春二月甲申,詔以吳郡、會稽饑荒,貸人種糧。

    三月,使匈奴中郎將王稠率左骨都侯等擊鮮卑,破之。辛酉,除京師耆儒年

    六十以上四十八人補郎、舍人及諸王國郎。

    夏四月,復置隴西南部都尉官。己亥,京師地震。

    五月庚子,詔曰︰“朕以不德,統奉鴻業,無以奉順乾坤,協序陰陽,災眚

    屢見,咎征仍臻。地動之異,發自京師,矜矜祗畏,不知所裁。群公卿士將何以

    匡輔不逮,奉答戒異?異不空設,必有所應,其各悉心直言厥咎,靡有所諱。”

    戊午,司空王龔免。

    六月辛未,太常魯國孔扶為司空。

    疏勒國獻師子、封牛。丁丑,洛陽地陷。是月,旱。

    秋七月己未,太尉龐參免。

    八月己巳,大鴻臚沛國施延為太尉。

    鮮卑寇代郡。

    冬十月庚午,行禮闢雍,奏應鐘,始復黃鐘,作樂器隨月律。

    三年春二月己丑,詔以久旱,京師諸獄無輕重皆且勿考竟,須得澍雨。

    三月庚戌,益州盜賊劫質令長,殺列侯。

    夏四月丙寅,車師後部司馬率後部王加特奴等掩擊匈奴,大破之,獲其季母。

    五月戊戌,制詔曰︰“昔我太宗,丕顯之德,假于上下,儉以恤民,政致康

    V。朕秉事不明,政失厥道,天地譴怒,大變仍見。春夏連旱,寇賊彌繁,元元

    被害,朕甚愍之。嘉與海內洗心更始。其大赦天下,自殊死以下謀反大逆諸犯不

    當得赦者,皆赦除之。賜民年八十以上米,人一斛,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

    上加賜帛,人二匹,絮三斤。”

    秋七月庚戌,鐘羌寇隴西、漢陽。冬十月,護羌校尉馬續擊破之。

    十一月壬寅,司徒劉崎、司空孔扶免。乙巳,大司農南郡黃尚為司徒,光祿

    勛河東王卓為司空。丙午,武都塞上屯羌及外羌攻破屯官,驅略人畜。

    四年春二月丙子,初听中官得以養子為後,世襲封爵。

    自去冬旱,至于是月。

    謁者馬賢擊鐘羌,大破之。

    夏四月甲子,太尉施延免。戊寅,執金吾梁商為大將軍,前太尉龐參為太尉。

    六月己未,梁王匡薨。秋七月己亥,濟北王登薨。

    閏月丁亥朔,日有食之。

    冬十月,烏桓寇雲中。十一月,圍度遼將軍耿曄于蘭池,發諸郡兵救之,烏

    桓退走。

    十二月甲寅,京師地震。

    永和元年春正月,夫餘王來朝。

    乙卯,詔曰︰“朕秉政不明,災眚屢臻。典籍所忌,震食為重。今日變方遠,

    地搖京師,咎征不虛,必有所應。群公百僚其各上封事,指陳得失,靡有所諱。”

    己巳,宗祀明堂,登靈台,改元永和,大赦天下。

    秋七月,偃師蝗。

    冬十月丁亥,承福殿火,帝避御雲台。

    十一月丙子,太尉龐參罷。

    十二月,象林蠻夷叛。乙巳,以前司空王龔為太尉。

    二年春正月,武陵蠻叛,圍充縣,又寇夷道。

    二月,廣漢屬國都尉擊破白馬羌。

    武陵太守李進擊叛蠻,破之。

    三月辛亥,北海王翼薨。乙卯,司空王卓薨。丁丑,光祿勛馮翊郭虔為司空。

    夏四月丙申,京師地震。

    五月,日南叛蠻攻郡府。

    秋七月,九真、交二郡兵反。

    八月庚子,熒惑犯南斗。

    江夏盜賊殺邾長。

    冬十月甲申,行幸長安,所過鰥、寡、孤、獨、貧不能自存者賜粟,人五斛。

    庚子,幸未央宮,會三輔郡守、都尉及官屬,勞賜作樂。

    十一月丙午,祠高廟。丁未,遂有事十一陵。丁卯,京師地震。

    十二月乙亥,至自長安。

    三年春二月乙亥,京師及金城、隴西地震,二郡山岸崩,地陷。戊子,太白

    犯熒惑。

    夏四月,九江賊蔡伯流寇郡界,及廣陵,殺江都長。戊戌,遣光祿大夫案行

    金城、隴西,賜壓死者年七歲以上錢,人二千;一家皆被害,為收斂之。除今年

    田租,尤甚者勿收口賦。

    閏月,蔡伯流等率眾詣徐州刺史應志降。己酉,京師地震。

    五月,吳郡丞羊珍反,攻郡府,太守王衡破斬之。

    六月辛丑,瑯邪王遵薨。

    九真太守祝良、交刺史張喬慰誘日南叛蠻,降之,嶺外平。

    秋七月丙戌,濟北王多薨。

    八月己未,司徒黃尚免。

    九月己酉,光祿勛長沙劉壽為司徒。丙戌,令大將軍、三公各舉故刺史、二

    千石及見令、長、郎、謁者、四府掾屬剛毅武猛有謀謨任將帥者各二人,特進、

    卿、校尉各一人。

    冬十月,燒當羌寇金城,護羌校尉馬賢擊破之,羌遂相招而叛。

    十二月戊戌朔,日有食之。

    四年春正月庚辰,中常侍張逵、蘧政、楊定等有罪誅,連及弘農太守張鳳、

    安平相楊,下獄死。

    三月乙亥,京師地震。

    夏四月癸卯,護羌校尉馬賢討燒當羌,大破之。戊午,大赦天下。賜民爵及

    粟、帛各有差。

    五月戊辰,封故濟北惠王壽子子安為濟北王。

    秋八月,太原郡旱,民庶流冗。癸丑,遣光祿大夫案行稟貸,除更賦。

    冬十月戊午,校獵上林苑,歷函谷關而還。十一月丙寅,幸廣成苑。

    五年春二月戊申,京師地震。

    夏四月庚子,中山王弘薨。

    南匈奴左部句龍大人吾斯、車紐等叛,圍美稷。

    五月,度遼將軍馬續討吾斯、車紐,破之,使匈奴中郎將陳龜迫殺南單于。

    己丑晦,日有食之。

    目凍羌寇三輔,殺令長。丁丑,令死罪以下及亡命贖,各有差。

    九月,令扶風、漢陽築隴道塢三百所,置屯兵。辛未,太尉王龔罷。

    且凍羌寇武都,燒隴關。壬午,太常桓焉為太尉。丁亥,徙西河郡居離石,

    上郡居夏陽,朔方居五原。

    句龍吾斯等東引烏桓,西收羌胡,寇上郡,立車紐為單于。冬十一月辛巳,

    遣使匈奴中郎將張耽擊破之,車紐降。

    六年春正月丙子,征西將軍馬賢與且凍羌戰于射姑山,賢軍敗沒,安定太守

    郭璜下獄死。

    詔貸王、侯國租一歲。

    閏月,恐唐羌寇隴西,遂及三輔。

    二月丁巳,有星孛于營室。

    三月,武威太守趙沖討鞏唐羌,破之。庚子,司空郭虔免。乙巳,河間王政

    薨。丙午,太僕趙戒為司空。

    夏五月庚子,齊王無忌薨。

    使匈奴中郎將張耽大破烏桓、羌胡于天山。恐唐羌寇北地。

    秋七月甲午,詔假民有貲者戶錢一千。

    八月丙辰,大將軍梁商薨;壬戌,河南尹梁冀為大將軍。

    九月,諸種羌寇武威。辛亥晦,日有食之。

    冬十月癸丑,徙安定居扶風,北地居馮翔。

    十一月庚子,以執金吾張喬行車騎將軍事,將兵屯三輔。

    漢安元年春正月癸巳,宗祀明堂,大赦天下,改元漢安。

    二月丙辰,詔大將軍、公、卿舉賢良方正、能探賾索隱者各一人。

    秋七月,始置承華廄。

    八月,南匈奴左部大人句龍吾斯與台耆等反叛。丁卯,遣侍中杜喬,光

    祿大夫周舉,守光祿大夫郭遵、馮羨、欒巴、張綱、周栩、劉班等八人分行州、

    郡,班宣風化,舉實臧否。

    九月庚寅,廣陵盜賊張嬰等寇郡縣。

    冬十月辛未,太尉桓焉、司徒劉壽免。甲戌,行車騎將軍張喬罷。

    十一月壬午,司隸校尉趙峻為太尉,大司農胡廣為司徒。癸卯,詔大將軍、

    三公選武猛試用有效驗任為將校者各一人。

    是歲,廣陵賊張嬰等詣太守張綱降。

    二年春二月丙辰,鄯善國遣使貢獻。

    夏四月庚戌,護羌校尉趙沖與漢陽太守張貢擊燒何羌于參,破之。

    六月乙丑,熒惑犯鎮星。丙寅,立南匈奴守義王兜樓儲為南單于。

    冬十月辛丑,令郡國中都官系囚殊死以下出縑贖,各有差;其不能入贖者,

    遣詣臨羌縣居作二歲。甲辰,減百官奉。丙午,禁沽酒,又貸王、侯國租一歲。

    閏王,趙沖擊燒當羌于阿陽,破之。

    十一月,使匈奴中郎將馬遣人刺殺句龍吾斯。

    十二月,楊、徐盜賊攻燒城寺,殺略吏民。

    是歲,涼州地百八十震。

    建康元年正月辛丑,詔曰︰“隴西、漢陽、張掖、北地、武威、武都,自去

    年九月已來,地百八十震,山谷坼裂,壞敗城寺,殺害民庶。夷狄叛逆,賦役重

    數,內外怨曠,惟咎嘆息。其遣光祿大夫案行,宣暢恩澤,惠此下民,勿為煩擾。”

    三月庚子,沛王廣薨。

    領護羌校尉衛琚追討叛羌,破之。南郡、江夏盜賊寇掠城邑,州郡討平之。

    夏四月,使匈奴中郎將馬擊南匈奴左部,破之,于是胡羌、烏桓悉詣降。

    辛巳,立皇子炳為皇太子,改年建康,大赦天下。賜人爵各有差。

    秋七月丙午,清河王延平薨。

    八月,楊、徐盜賊範容、周生等寇掠城邑,遣御史中丞馮赦督州郡兵討之。

    庚午,帝崩于玉堂前殿,時年三十。遺詔無起寢廟,斂以故服,珠玉玩好皆

    不得下。

    論曰︰古之人君,離幽放而反國祚者有矣,莫不矯鑒前違,審識情偽,無忘

    在外之憂,故能中興其業。觀夫順朝之政,殆不然乎?何其效僻之多與?

    孝沖皇帝諱炳,順帝之子也。母曰虞貴人。

    建康元年立為皇太子,其年八月庚午,即皇帝位,年二歲。尊皇後曰皇太後。

    太後臨朝。丁丑,以太尉趙峻為太傅;大司農李固為太尉,參錄尚書事。

    九月丙午,葬孝順皇帝于憲陵,廟曰敬宗。是日,京師及太原、雁門地震,

    三郡水涌土裂。庚戌,詔三公、特進、侯、卿、校尉,舉賢良方正、幽逸修道之

    士各一人,百僚皆上封事。己未,九江太守丘騰有罪,下獄死。

    楊州刺史尹耀、九江太守鄧顯討賊範容等于歷陽,軍敗,耀、顯為賊所歿。

    冬十月,日南蠻夷攻燒城邑,交刺史夏方招誘降之。壬申,常山王儀薨。

    己卯,零陵太守劉康坐殺無辜,下獄死。

    十一月,九江盜賊徐鳳、馬勉等稱“無上將軍”,攻燒城邑。己酉,令郡國

    中都官系囚減死一等,徙邊;謀反大逆,不用此令。

    十二月,九江賊黃虎等攻合肥。

    是歲,群盜發憲陵。護羌校尉趙沖追擊叛羌于陰河,戰役。

    永元年春正月戊戌,帝崩于玉堂前殿,年三歲。清河王蒜征至京師。

    孝質皇帝諱纘,肅宗玄孫。曾祖父千乘貞王伉,祖父樂安夷王寵,父勃海孝

    王鴻,母陳夫人。沖帝不豫,大將軍梁冀征帝到洛陽都亭。及沖帝崩,皇太後與

    冀定策禁中,丙辰,使冀持節,以王青蓋車迎帝入南宮。丁巳,封為建平侯,其

    日即皇帝位,年八歲。

    己未,葬孝沖皇帝于懷陵。

    廣陵賊張嬰等復反,攻殺堂邑、江都長。九江賊徐鳳等攻殺曲陽、東城長。

    甲申,謁高廟。乙酉,謁光武廟。

    二月,豫章太守虞續坐贓,下獄死。乙酉,大赦天下。賜人爵及粟、帛各有

    差。還王侯所削戶、邑。

    彭城王道薨。叛羌詣左馮翊梁並降。

    三月,九江賊馬勉稱“黃帝”。九江都尉滕撫討馬勉、範容、周生,大破斬

    之。

    夏四月壬申,雩。庚辰,濟北王安薨。

    丹陽賊陸宮等圍城,燒亭寺,丹陽太守江漢擊破之。

    五月甲午,詔曰︰“朕以不德,托母天下,布政不明,每失厥中。自春涉夏,

    大旱炎赫,憂心京京,故得禱祈明祀,冀蒙潤澤。前雖得雨,而宿麥頗傷;比日

    陰雲,還復開霽。寤寐永嘆,重懷慘結。將二千石、令、長不崇寬和。暴刻之為

    乎?其令中都官系囚罪非殊死考未竟者,一切任出,以須立秋。郡國有名山大澤

    能興雲雨者,二千石長吏各潔齊請禱,謁誠盡禮。又兵役連年,死亡流離,或支

    骸不斂,或停棺莫收,朕甚愍焉。昔文王葬枯骨,人賴其德。今遣使者案行,若

    無家屬及貧無資者,隨宜賜恤,以慰孤魂。”

    是月,下邳人謝安應募擊徐鳳等,斬之。

    丙辰,詔曰︰“孝殤皇帝雖不永休祚,而即位逾年,君臣禮成。孝安皇帝承

    襲統業,而前世遂令恭陵在康陵之上,先後相逾,失其次序,非所以奉宗廟之重,

    垂無窮之制。昔定公追正順祀,《春秋》善之。其令恭陵次康陵,憲陵次恭陵,

    以序親秩,為萬世法。”

    六月,鮮卑寇代郡。

    秋七月庚寅,阜陵王代薨。

    廬江盜賊攻尋陽,又攻盱台,滕撫遣司馬王章擊破之。

    九月庚戌,太傅趙峻薨。

    冬十一月己丑,南陽太守韓昭坐贓下獄死。丙午,中郎將滕撫擊廣陵賊張嬰,

    破之。丁未,中郎將趙序坐事棄市。

    歷陽賊華孟自稱“黑帝”,攻殺九江太守楊岑,滕撫率諸將擊孟等,大破斬

    之。

    本初元年春正月丙申,詔曰︰“昔堯命四子,以欽天道,《鴻範》九疇,休

    咎有象。夫瑞以和降,異因逆感,禁微應大,前聖所重。頃者,州郡輕慢憲防,

    競逞殘暴,造設科條,陷入無罪。或以喜怒驅逐長吏,恩阿所私,罰枉仇隙,至

    令守闕訴訟,前後不絕。送故迎新,人離其害,怨氣傷和,以致災眚。《書》雲︰

    ‘明德慎罰。’方春東作,育微敬始。其敕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驗,以崇在

    寬。”

    壬子,廣陵太守王喜坐討賊逗留,下獄死。

    二月庚辰,詔曰︰“九江、廣陵二郡數離寇害,殘夷最甚。生者失其資業。

    死者委尸原野。昔之為政,一物不得其所,若己為之,況我元元,嬰此困毒。方

    春戒節,賑濟乏厄,掩骼埋之時。其調比郡見谷,出稟窮弱,收葬枯骸,務加

    埋恤,以稱朕意。”

    夏四月庚辰,令郡國舉明經,年五十以上、七十以上詣太學。自大將軍至六

    百石,皆遣子受業,歲滿課試,以高第五人補郎中,次五人太子舍人。又千石、

    六百石、四府掾屬、三署郎、四姓小侯先能通經者,各令隨家法,其高第者上名

    牒,當以次賞進。

    五月庚寅,徙樂安王為勃海王。

    海水溢。戊申,使謁者案行,收葬樂安、北海人為水所漂沒死者,又稟給貧

    羸。庚戌,太白犯熒惑。

    六月丁巳,大赦天下,賜民爵及粟、帛各有差。

    閏月甲申,大將軍梁冀潛行鴆弒,帝崩于玉堂前殿,年九歲。丁亥,太尉李

    固免。戊子,司徒胡廣為太尉,司空趙戒為司徒,與梁冀參錄尚書事。太僕袁湯

    為司空。

    贊曰︰孝順初立,時髦允集。匪砥匪革,終滄嬖習。保阿傳土,後家世及。

    沖夭未識,質弒以聰。陵折在運,天緒三終。

    譯文︰

    孝順皇帝名保,是安帝的兒子。

    母親是李氏,被間皇後害死。

    永寧元年,立為皇太子。

    延光三年,安帝乳母王聖、大長秋江京、中常侍樊豐誣陷太子乳母王男、廚監邴吉,殺了他們,太子多次為他們哀聲嘆氣。

    王聖等人恐怕留下後患,于是和樊豐、江京共同設計陷害太子,太子因此被廢貶焉濟陰王。

    第二年三月,安帝崩,北鄉侯立,濟陰王因為被廢貶,不能親自上殿到安帝靈堂祭奠,悲痛得放聲大哭不進飯食,朝廷內外群僚百官沒有不為他感到悲哀的。

    等到北鄉侯去世,車騎將軍間顯及江京同中常侍劉安、陳達等人稟告太後,秘密不發訃告,而另外從諸侯王的兒子中征求立為太子的,于是緊閉官門,屯兵把寄。

    十一月丁巳日,京師及十六個郡國發生地震。

    當天夜里,中黃門孫程等十九人共同斬殺江室、劉安、陳達等人,迎接濟陰王于德陽殿西鐘囚室中,即皇帝位,年僅十一歲。

    近臣尚書以下,隨從皇帝車駕到南宮,登上雲台,召見百官。

    尚書令劉光等上奏說︰“孝安皇帝聖德完美,過早拋棄天下。

    陛下是正統,應當侍奉宗廟,因奸臣交相陷害,便使陛下由太子被貶為諸侯,群臣百官遠近沒有不失望的。

    天命是有常規的,所以北鄉侯的命不長,漢德昌盛,福運大放光彩。

    近臣建言獻策,左右扶助,內外同心,考查符合神明。

    陛下即皇帝位,遵奉鴻大的統緒,是郊廟祭天之主,繼續祖宗無窮的業績,上應天心,下順人民的願望。

    而即位在倉猝之間,典章法度都未按程序,請按照禮儀條規,分別一一陳述。”皇帝命令說︰“可以。”于是召集公卿百官,派虎賁、羽林兵把守南北官各門。

    間顯兄弟听說皇帝即位,率兵進入北宮,尚書郭鎮同他們兵刃交鋒,隨後殺了閻顯兄弟衛尉間景。

    戊午日,派遣使者進入尚書省,奪得皇帝大印,便到嘉德殿,派遣侍御史持符節收捕間顯及其兄弟城門校尉間耀、執金吾間晏,一並關入獄中殺死。

    己末日,開宮門,撤銷把守的兵丁。

    壬戌日,皇帝令司隸校尉說︰“只有閻顯、江京近親該當伏法處死以外,其余的人一定要從寬赦免。”壬申日,拜謁高祖廟。

    癸酉日,拜謁光武廟。

    乙亥日,皇帝命令益州刺史撤銷子午道,開放褒斜路。

    己卯日,葬少帝以諸侯王禮儀。

    司空劉授被免職。

    賞賜公卿以下錢谷各有差別。

    十二月甲申日,任命少府河南陶敦為司空。

    令郡國守相任職未滿一年的,一律都要舉薦孝廉吏。

    癸卯日,尚書奏請下面有關主管,牧回延光三年九月丁酉日貶皇太子為濟陰王的詔書。

    奏議得到執行。

    京師大瘟疫。

    辛亥日,皇帝令公卿、郡守、國相,推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力規勸的人士各一人。

    尚書令以下官員隨從皇帝車駕到南宮的,都增加爵級和賜給布各有差別。

    永建元年春正月甲寅日,詔書說︰“先帝品德高尚,享受皇位不長,早棄鴻大基業。

    奸臣從中為害,人民怨恨,上沖和諧之氣,瘟疫為災。

    我繼承大業,未能國泰民安。

    所以真理的本質,應弘揚仁德恩惠,蕩滌舊有的罪惡,給人們自新的機會。

    現在大赦天下。

    賞賜男子爵位,每人二級,為父後、三老、孝悌、力田等每人三級,流離失所想重新登記落戶的每人一級;鰥、寡、孤、獨、殘疾、貧困不能自己生存的分發糧食,每人五斛;貞節婦女賜帛,每人三匹。

    犯法應當遷移到邊疆的,不遷移了;逃亡囚徒應當傳捕的,不捕了。

    宗族因罪從簿籍中除名的,都恢復他們的屬籍。

    那些同間顯、江京等人勾結的,全部不要追究了。

    努力盡自己的職責,從而使我人民安康。”辛末日,皇太後間氏崩。

    辛巳日,太傅馮石、太尉劉熹、司徒李合破免職。

    二月甲申日,葬安思皇後。

    丙戌日,太常桓焉任太傅;大鴻臚朱寵任太尉,參加總理尚書事;長樂少府九江朱倀任司徒。

    賜給百官隨皇帝車駕宿衛及拜官授職的布各有差別。

    隴西鍾羌叛變,護羌校尉馬賢討伐打敗了他們。

    夏五月丁丑日,皇帝令幽州、並州、涼州刺史,使各實二千石以下直至黃綬,年老衰弱不能勝任軍事的,上報名單。

    加緊整修邊境要塞,修繕設施和屯積防備,立秋之後,檢閱操練軍馬。

    六月己亥日,封濟南王劉錯兒子劉顯為濟南王。

    秋七月庚午日,衛尉來歷任車騎將軍。

    八月,鮮卑侵犯代郡,代郡太守李超戰死。

    九月辛亥日,開始令三公、尚書入官陳述情況。

    冬十月辛巳日,皇帝令減免死罪以下囚徒遷移到邊疆;那些逃亡的贖罪,各有差別。

    丁亥日,司空陶敦被免職。

    鮮卑侵犯邊境。

    庚寅日,派遣黎陽駐兵出去屯守中山北部邊界。

    通告幽州刺史,要他命沿邊郡縣增加設置步兵,安排駐防在險要關口。

    選調五營弓弩師,每郡推選五人,讓他們教練戰斗射擊。

    壬寅日,廷尉張皓任司空。

    甲辰日,皇帝令因瘟疫水潦,讓人民減半交納今年田租;傷害在十分之四以上的,不要收債;不滿的,按實際情況免除他們的田租。

    十二月辛巳日,踢王、公主、貴人、公卿以下官員的布各有差別。

    二年春正月戊申曰,樂安王劉鴻來朝拜。

    丁卯日,常山王劉章薨。

    二月,鮮卑侵犯遼東、玄菟。

    甲辰日,皇帝令劑、豫、充、冀四州官府開倉借貸糧食給流離失所的貧苦人民,所在地方要安排他們的家業;有病的給他們醫藥。

    護烏桓校尉耿曄率南單于攻擊鮮卑,打敗了他們。

    三月,天旱,派遣使者審查囚徒。

    疏勒國派遣使者上朝奉獻物品。

    夏六月乙酉日,追謐尊稱皇母李氏為恭愍皇後,葬于恭北陵。

    西域長史班勇、敦煌太守張朗討伐焉耆、尉翠、危須三國,打敗他們;並派遣兒子貢獻物品。

    秋七月甲戌初一,有日食發生。

    壬午日,太尉朱寵、司徒朱倀被罷官。

    庚子日,太常劉光任太尉,總理尚書事務;光祿勛許敬任司徒。

    辛丑日,下邳王劉成去世。

    三年春正月丙子日,京師發生地震,漢陽地面下陷裂開。

    甲午日,皇帝令核實受傷害的人,賜給七歲以上的每人錢二千;全家遇害的,郡縣為他們收殮埋葬。

    乙末日,皇帝令不收漢陽今年田租、人口稅。

    夏四月癸卯日,派遣光祿大夫巡察漢陽及河內、魏郡、陳留、柬郡,開官倉供給貧困人民糧食。

    六月,天旱。

    派遣使者審查囚犯的罪狀記錄,清理出罪輕而被監禁的囚犯。

    甲寅日,濟南王劉顯薨。

    秋七月丁酉日,茂陵陵園寢廟遭災,皇帝身穿白色喪服避開正殿。

    辛亥日,派太常王龔持符節告祭茂陵。

    九月,鮮卑侵犯漁陽。

    冬十二月己亥日,太傅桓焉被免職。

    這一年,車騎將軍來歷被罷官。

    四年春正月丙寅日,詔書說︰“我依托在王公們之上,經歷治國之道的時間少,政治措施有偏差,陰陽二氣不通暢,盜賊肆意殘暴,冤獄越來越多,悲傷長嘆,痛心疾首。

    《詩經》里說︰‘君王為民造福,禍亂馬上停止。

    ’三朝大會群臣,元旦立春,嘉獎海內人們洗心革面重新開始。

    現在大赦天下。

    從甲寅赦令以來所恢復爵位簿籍,三年正月以來逃亡可以贖罪。

    因受間顯、江京等人牽連,親戚朋友被監禁的,一律原諒免除他們的罪過。

    一定要崇尚寬容和順,慎重順應時令,遵循典章除去苛刻,從而符合我的心意。”丙子日,皇帝舉行加冠儀式。

    賞賜王、公主、貴人、公卿以下官員金帛各有差別。

    賜給男子爵位及流離失所想登記落戶的每人一級,為父後、三老、孝悌、力田每人二級;鰥、寡、孤、獨、殘疾、貧困不能自己生存的,每人賜帛一匹。

    二周戊戌日,皇帝令因百姓入山鑿石,發泄地中藏氣的,命令有關主管檢察當即禁止,按建武、永平年問的規定處理。

    夏五月壬辰日,詔書說︰“海內有很多的災荒,朝廷修正了政策,太官堿省膳食,珍寶玩物不準佩戴。

    而桂陽太守文聾,不考慮竭力盡忠,宣揚本朝,而速來貢獻大珠寶,以求獲得寵幸,現在原封不動地還給他。”有五個州下雨發大水。

    秋八月庚子日,派使者核實受水災死亡的人數,收殮埋葬,開官倉供給糧食。

    丁巳日,太尉劉光、司空張皓被免職。

    九月,恢復遷到安定、北地、上郡居民的原籍,回故鄉居住。

    癸酉日,大鴻臚龐參任太尉,總理尚書事。

    太常王龔任司空。

    冬十一月庚辰,司徒許敬被免職。

    鮮卑侵犯朔方。

    十二月乙卯日,宗正劉崎任司徒。

    這一年,分會稽的部分地方為昊郡。

    拘彌國派遣使者來貢獻物品。

    五年春正月,疏勒王派遣他的兒子入朝侍奉皇帝,以及大宛、莎車王都派使者向朝廷貢獻物品。

    夏四月,京師天旱。

    辛巳日,皇帝令郡國貧苦百姓受災的,不收取今年更役賦稅。

    京師及十二郡國發生蝗災。

    冬十月丙辰日,皇帝令郡國中都官對死罪監禁的囚犯都堿罪一等,送往北墊、上郡、安定戍守。

    乙亥日,定遠侯班始因殺他的妻子陰城公主,被腰斬,同母兄弟都被處死示眾。

    六年春二月庚午曰,河閑王劉開去世。

    三月辛亥日,恢復伊吾屯田,恢復設置伊吾司馬一人。

    秋九月辛巳日,興建太學。

    護烏桓校尉耿曄派遣軍隊進攻鮮卑,打敗了他們。

    丁酉日,于闐王派遣兒子入朝侍奉皇帝貢獻物品。

    冬十一月辛亥日,詔害說︰“連年旱澇災害,冀州地區特別厲害。

    去年雖免除實際傷害的賦稅,撫恤貧困百姓,而百姓仍有放棄家業,流亡不斷的。

    我懷疑郡縣官員不用心去處理,恩澤不去宣揚。

    《易經》贊美說‘損君上而益下民’,《書經》稱道‘安撫人民就要惠愛,。

    現在命令冀州地區不收今年田租、干草料。”十二月,日南境外葉調國、詮汕彩拐呃垂畢孜鍥貳br />
    壬申日,客星在牽牛星座出現。

    于闐王派遣兒子到朝廷侍奉並貢獻物品。

    陽嘉元年春正月乙巳日,立皇後梁氏。

    賞賜爵位,每人二級,三老、孝悌、力田等每人三級,爵位超過公乘的,必須移授給兒子或者同母兄弟、同母兄弟的兒子,人民戶籍上無名流離失所想登記落戶的每人一級;鰥、寡、孤、獨、殘疾、貧困不能自己生存的,每人粟米五斛。

    二月,海盜曾旌等侵犯會稽,殺句章、鄞、鄙三縣縣長,攻擊會稽束部都尉。

    皇帝令沿海縣各自屯兵戍守。

    丁巳日,皇後拜謁高祖廟、光武廟,皇帝令甘陵開官倉供給貧困人民糧食,大人小孩各有差別。

    京師天旱。

    庚申日,皇帝令郡國二千石官員各自祈禱名山岳瀆,派遣大夫、謁者到嵩出、首陽山,並祭祀黃河、洛河,祈雨。

    戊辰日,舉行祈雨的祭祀。

    因冀州連年水潦災害,人民糧食不夠吃,皇帝令巡行察訪開官倉借貸,勉勵農業耕作,救濟窮困的人。

    甲戌B,詔書說︰“政治失去中和,陰陽二氣不通暢,冬天少夜雪,春天無及時雨。

    分別祈求禱告,沒有神靈不祭祀的。

    深恐在祭神時怠慢違背‘如神在’的道理,現在派遣侍中王輔等人,持符節分剔到岱山、束海、榮陽、黃河、洛河,盡心祈禱。”三月,楊州六郡盜賊章河等侵犯四十九個縣,殺傷長吏。

    庚寅日,皇帝到闢雍舉行射禮,大赦天下,改年號陽嘉。

    皇帝令宗室從簿籍中除名的,一律恢復族籍;開冀州官倉供給特剔貧困的人民,不收今年的更役、租稅、人口賦。

    夏五月戊寅日,阜陵王劉恢薨。

    秋七月,史官開始制作候風地動銅儀。

    丙辰日,因太學新建成,考試明經落第的補充弟子,增甲、乙科員各十人。

    授郡國老儒九十人補充郎、舍人。

    九月,皇帝令郡國中都官監禁囚犯都堿死一等,逃亡的人贖罪,各有差別。

    鮮卑侵犯遼東。

    冬十一月甲申日,望都、蒲陰有狼咬死女子九十七人,皇帝令賞賜被狼咬的人錢,每人三千。

    辛卯日,開始令郡國推舉孝廉,限年四十以上,儒生們通曉章節字句,文吏能寫奏稿,能應選;那些有卓越才能的,像顏淵、子奇那樣的不拘年齡大小。

    十二月丁末日,束平王劉敞薨。

    庚戌日,恢復設置玄菟郡屯田六部。

    閏月丁亥日,令各郡因皇帝命令授給郎官的,年歲四十以上考試如孝廉科的,能參加孝廉的選舉,每年選舉一人。

    戊子日,客星出現在天苑星座。

    辛卯日,詔書說︰“最近以來,官吏治理不盡力,因此災害一再發生,盜賊各地都有。

    事後反省所造成的原因,都因為選舉名不副實,官員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所以沒有得到天心,人情多怨恨。

    《尚書》歌頌股肱良臣,《詩經》諷刺三公。

    現在刺史、二干石的選拔,歸三司任用。

    至于選拔的先後,精心考核德才高下,歲月的順序,文武適宜,一定要保持中正。”庚子日,恭陵百丈庶遭火災。

    這一年,建造西苑,修飾宮殿。

    二年春二月甲申日,皇帝令因昊郡、會稽磯荒,借給百姓糧種。

    三月,使匈奴中郎將王稠率左骨都侯等攻擊鮮卑,打敗了他們。

    辛酉日,授京師老儒年齡在六十歲以上的四十八人補充郎、舍人及諸王國郎。

    夏四月,恢復設置隴西南部都尉官。

    己亥日,京師發生地震。

    五月庚子日,詔書說︰“我因為沒有功德,繼承統治大業,沒有順應乾坤,協調陰陽,天災一次又一次地出現,人禍不斷到來。

    地動的變異,發生在京師,小心敬畏,不知如何處理。

    公卿士們將用什麼辦法來輔助我考慮不到之處,敬奉答復上天的災異警戒呢?災異不是憑空出現的,一定有所應驗,你們要各自無所顧忌地直接指出我的過失,不要有所避言。”戍午日,司空王龔被免職。

    六月辛末日,太常魯國孔扶任司空。

    疏勒國獻獅子、封牛。

    丁丑日,洛陽地陷。

    這一月,天旱。

    秋七月己末日,太尉龐參被免職。

    八月己巳日,大鴻臚沛國施延任太尉。

    鮮卑侵犯代郡。

    冬十月庚午日,在闢雍舉行典禮儀式,演奏應鐘,開始恢復黃鐘,作樂器音調長短要隨月律。

    三年春天二月己丑日,皇帝令因為久旱不雨,京師各種案件無論輕重都暫且不考查追究,須要得到及時雨。

    三月庚戌日,益州盜賊劫持令長為人質,殺列侯。

    夏四月丙寅日,車師後部司馬率後部王加特奴等人襲擊匈奴,大敗他們,俘獲他的叔母。

    五月戊戌日,皇帝命令說︰“從前我家太宗,偉大的仁德,憑借上下臣子,儉省從事以撫恤人民,治理朝政使國家太平。

    我辦事不精明,政策離開正道,天地譴責憤怒,大變亂不斷出現。

    春夏接連大旱,盜賊越來越多,百姓被害,我很憐憫他們。

    獎勵海內百姓洗心革面重新開始。

    現在大赦天下,從罪當處死以下的謀反罪大惡極的各犯不應當獲得赦免的,都赦免他們。

    百姓年齡八十以上的賜給米,每人一斛,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歲以上的加賜帛,每人二匹,絮三斤。”秋七月庚戌B,鍾羌侵犯隴西、漢陽。

    冬十月,護羌校尉馬續擊敗了他們。

    十一月壬寅日,司徒劉崎、司空孔抉被免職。

    乙巳日,大司農南郡黃尚任司徒,光祿勛河東王卓任司空。

    丙午日,武都塞上屯羌及外羌打敗屯官,驅逐搶劫人和牲畜。

    四年春二月丙子日,開始同意中官可以用養子為後嗣,世代繼承封爵。

    自去年冬季天旱,直到這個月。

    謁者馬賢攻擊鍾羌,大敗了他們。

    夏四月甲子日,太尉施延被免職。

    戊寅日,執金吾梁商任大將軍,前大尉龐參任太尉。

    六月己末日,梁王劉匡薨。

    秋七月己亥日,濟北王劉登薨。

    閏月丁亥初一,有日食發生。

    冬十月,烏桓侵犯雲中。

    十一月,圍攻度遼將軍耿曄于蘭池,派遣各郡兵援救他們,蠱塑被打退。

    十二月甲寅日,京師發生地震。

    永和元年春正月,夫余王來朝貢。

    乙卯日,詔書說︰“我掌握國家政治不清明,災荒接連不斷。

    典籍中所忌諱的,是地震日食為重。

    今天日食出現在外地,地動發生在京師,災禍的征兆不是虛的,一定要有應驗。

    眾位公卿百官各秘密上奏,陳述成功與失敗的原因,不要有一點隱諱。”己巳日,在明堂祭祀祖宗,登靈台看星相,改年號永和,大赦天下。

    秋七月,偃師發生蝗災。

    冬十月丁亥日,承福殿發生大火,皇帝避開正殿到雲台。

    十一月丙子日,太尉龐參被罷官。

    十二月,象林蠻夷叛變。

    乙巳日,任命前司空王龔焉太尉。

    二年春正月,武陵蠻叛變,圍攻充縣,又侵犯夷道。

    二月,廣漠屬國都尉擊敗了白馬羌。

    武陵太守李進進攻叛蠻,打敗了他們。

    三月辛亥日,北海王劉翼去世。

    乙卯日,司空王卓去世。

    丁丑日,光祿勛馮翊郭虔任司空。

    夏四月丙申日,京師發生地震。

    五月,日南叛蠻攻擊郡府。

    秋七月,九真、交肚二郡兵造反。

    八月庚子日,熒惑星侵犯南斗星。

    江夏盜賊殺邾長。

    冬十月跎耆眨 實鄣匠を玻 胤降鑷ゃ 選 隆 饋え獨E荒蘢約荷嫻拇土甘常 咳宋艴br />
    庚子日,到未央宮,會見三輔郡守、都尉及官屬,慰勞賜宴奏樂。

    十一月丙午日,祭祀高祖廟。

    丁未日,便祭祀十一陵。

    丁卯日,京師發生地震。

    十二月乙亥日,從長安回到宮中。

    三年春二月乙亥日,京師及金城、隴西發生地震,二郡山岸崩,地陷落。

    戊子日,太白星侵犯熒惑星座。

    ,夏四月,九江賊人蔡伯流侵犯郡界,到廣陵,殺江都長。

    戊戌日,派遣光祿大夫察訪金城、隴西,賞賜被山崩地陷壓死的年紀在七歲以上者錢,每人二千;一家都被害的,為他們收殮埋葬。

    免除今年田租,受災特別厲害的不收人丁賦。

    閏月,蔡伯流等率領眾人到徐州刺史應志處投降。

    己酉日,京師發生地震。

    五月,昊郡丞羊珍造反,攻擊郡府,太守王衡打敗殺了他。

    六月辛丑日,瑯邪王劉遵去逝。

    九真太守祝良、交陛刺史張喬慰勞誘導日南叛蠻,降服了他們,嶺外平定。

    秋七月丙戌日,濟北王劉多去世。

    八月己末日,司徒黃尚被免職。

    九月己酉日,光祿勛長沙劉壽任司徒。

    丙戌日,令大將軍、三公各自舉薦原來任遇刺史、二千石及現任令、長、郎、謁者、四府官屬剛毅勇猛有謀略能任將帥的各二人,特進、卿、校尉各一人。

    冬十月,燒當羌侵犯金城,護羌校尉馬賢擊敗他們,羌人便互相呼應叛變。

    十二月戊戌初一,有日食發生。

    囚年春正月庚辰日,中常侍張逵、蘧政、楊定等有罪被殺,牽連到弘農太守張鳳、安平相楊皓,被監禁而死。

    三月乙亥日,京師發生地震。

    夏四月癸卯日,護羌校尉馬賢討伐燒當羌,大敗他們。

    戊午日,大赦天下。

    賜給百姓爵位及粟帛各有差別。

    五月戊辰日,封故濟北惠王劉壽兒子劉安為濟北王。

    秋八月,太原郡天旱,百姓流離失所。

    癸丑日,派遣光祿大夫察訪開官倉借貸糧食,免除更賦。

    冬十月戊午,皇帝校獵上林苑,經過函谷關返回來。

    十一月丙寅日,皇帝到廣成苑。

    五年春二月戊申日,京師發生地震。

    夏四月庚子日,中山王劉弘薨。

    南匈奴左部句龍大人吾斯、車紐等叛變,圍攻美稷。

    五月,度遼將軍馬續討伐吾斯、車紐,打敗他們,使匈奴中郎將陳龜逼殺南單于。

    己丑日是該月末日,有日食發生。

    且凍羌侵犯三輔,殺令長。

    丁丑日,令死罪以下及逃亡的贖罪,贖罪物品各有差別。

    九月,令扶風、漢陽修築隴道土堡三百所設置屯兵。

    辛末日,太尉王龔被罷官。

    且凍羌侵犯武都,燒毀隴關。

    壬午日,太常桓焉任太尉。

    丁亥日,遷移西河郡的百姓到離石居住,上郡到夏陽居住,朔方到五原居住。

    句龍吾斯等往東打退烏桓,西收羌胡,侵犯上郡,立車紐為單于。

    冬十一月辛巳日,派遣匈奴中郎將張耽打敗他們,車紐投降。

    六年春正月丙子日,征西將軍馬賢與且凍羌戰于射姑山,馬賢軍隊覆沒,安定太守郭璜被監禁而死。

    皇帝令借貸王、侯國租一年。

    閏月,鞏唐羌侵犯隴西,隨後到三輔。

    二月丁巳日,有彗星出現在營室星座。

    三月,武威太守趟沖討伐鞏唐羌,打敗了他們。

    庚子日,司空郭虔被免職。

    乙巳日,河聞王劉政去世。

    丙午日,太僕趟戒任司空。

    夏五月庚子日,齊王無忌去世。

    使匈奴中郎將張耽大敗烏桓、羌胡于天山。

    鞏唐羌侵犯北地。

    秋七月甲午日,皇帝令借百姓有資財的每戶錢一千。

    八月丙辰日,大將軍梁商去世;壬戌日,河南尹梁冀任大將軍。

    九月,各種羌侵犯武威。

    辛亥日是該月末日,有日食發生。

    冬十月癸丑日,遷徙安定百姓到扶風居住,北地百姓到馮翊居住。

    十一月庚子日,以執金吾張喬代理車騎將軍事,率領軍隊屯守三輔。

    漢安元年春正月癸巳日,祭祀祖宗在明堂里,大赦天下,改年號為漠安。

    二月丙辰日,皇帝令大將軍、公、卿等舉薦賢良方正能探索玄妙道理的各一人。

    秋七月,開始設置承華H。

    八月,南匈奴左部大人句龍吾斯與奠韃台耆等反叛。

    丁卯日,派遣侍中杜喬、光祿大夫周舉、守光祿大夫郭遵、馮羨、樂巴、張綱、周栩、劉班等八人分別巡訪州郡,宣揚風俗教化,檢舉核實善惡好壞。

    九月庚寅日,廣陵盜賊張嬰等人侵犯郡縣。

    冬十月辛未,太尉桓焉、司徒劉壽被免職。

    甲戌日,代理車騎將軍張喬被罷官。

    十一月壬午日,司隸校尉趟峻任太尉,大司農胡廣任司徒。

    癸卯日,皇帝令大將軍、三公選拔勇猛試用有效驗能擔任將校的各一人。

    這一年,廣陵賊人張嬰等人到太守張綱處投降。

    二年春二月丙辰日,鄯善國派遣使者來貢獻物品。

    夏四月庚戌日,護羌校尉趟沖與漢陽太守張貢攻擊燒何羌于參繃,打敗了他們。

    六月乙丑日,熒惑星侵犯鎮星。

    丙寅日,立南匈奴守義王兜樓儲為南單于。

    冬十月辛丑日。

    令郡國中都官對監禁囚犯犯死罪以下罪刑的出縑贖罪,各有差別;那些不能交納贖縑的,遣送到臨羌縣服勞役二年。

    甲辰日,減少百官薪俸。

    丙午日,禁止賣酒,又借貸王、侯國租一年。

    閏月,趙沖攻擊燒當羌于阿陽,打敗他們。

    十一月,使匈奴中郎將馬蹇派遣人刺殺句龍吾斯。

    十二月,楊州、徐州盜賊攻擊燒毀城寺,殺害搶劫官吏百姓。

    這一年,涼州地區發生一百八十次地震。

    建康元年春正月辛丑日,詔書說︰“隴西、漢陽、張掖、北地、武威、武都,自去年九月以來,發生了一百八十次地震,山谷開裂,破壞城寺,傷害百姓。

    夷狄叛亂,賦稅徭役繁重,朝廷內外的怨恨太久了,只有為災禍嘆息。

    現在派遣光祿大夫巡行察訪,宣揚恩澤,惠愛百姓,不要煩擾他們。”三月庚子日,沛王劉廣去世。

    代領護羌校尉衛琚追擊討伐叛羌,打敗了他們。

    南郡、江夏盜賊侵掠城鎮,州郡討伐平定了他們。

    夏四月,使匈奴中郎將馬定攻擊南匈奴左部,打敗了他們,于是胡、羌、烏桓全到馬蹇處投降。

    辛巳日,立皇子劉炳焉皇太子,改年號為建康,大赦天下。

    賜給人民爵位各有差別。

    秋七月丙午日,清河王劉延平逝世。

    八月,楊州、徐州盜賊範容、周生等侵掠城鎮,派遣御史中丞馮赦督促州郡兵討伐他們。

    庚午日,皇帝崩于玉堂前殿,當時年齡三十歲。

    遺令不修建寢廟,收殮埋葬用舊衣服,珠寶玉器玩好物品都不準用來陪葬。

    論曰︰古代的人君,遭受幽禁流放而後返回皇帝位的有啊,沒有不糾正惜鑒前代的失誤,審時度勢辨別真偽,不忘在外時的憂患,所以能中興國家基業。

    觀察順帝朝的政治,大概不是這樣吧?為什麼仿效前代的鄙陋那麼多呢?孝沖皇帝名炳,順帝的兒子。

    母親叫虞貴人。

    建康元年立焉皇太子,當年八月庚午日,即皇帝位,年僅二歲。

    尊稱皇後叫皇太後。

    太後臨朝听政。

    丁丑日,任命太尉趙峻為太傅;大司農李固任太尉,參加總理尚書事務。

    九月丙午日,葬孝順皇帝于憲陵,廟號叫敬宗。

    這一天,京師及太原、雁門發生地震,三郡水往上涌地開裂。

    庚戌日,皇帝令三公、特進、侯、卿、校尉,舉薦賢良方正隱逸修道之士各一人,百官都秘密上奏陳述意見。

    己末日,九江太守丘騰有罪,被監禁而死。

    楊州刺史尹耀、九江太守鄧顯討伐賊人範容等于歷陽,軍隊被打敗,尹耀、鄧顯被賊人殺死。

    冬十月,日南蠻夷攻打焚燒城鎮,交趾刺史夏方招誘降服了他們。

    壬申日,常山王劉儀去世。

    己卯日,零陵太守劉康因殺害無罪之人,被監禁而死。

    十一月,九江盜賊徐鳳、馬勉等號稱“無上將軍”,攻打燒毀城鎮。

    己酉日,令郡國中都官對監禁的囚犯減死罪一等,遷移到邊疆;謀反罪大惡極的,不用此令。

    十二月,九江賊人黃虎等攻打合肥。

    這一年,群盜挖掘憲陵。

    護羌校尉趙沖追叛羌于鸛陰河,戰死。

    永元年春正月戊戌日,皇帝崩于玉堂前殿,年僅三歲。

    清河王劉蒜征召至京師。

    孝質皇帝名鑽,是肅宗的玄孫。

    曾祖父是千乘貞王劉伉,祖父是樂安夷王劉寵,父親是勃海孝王劉鴻,母親是陳夫人。

    沖帝身體不舒適,大將軍梁冀征請皇帝到洛陽都亭。

    等剄沖帝崩,皇太後與梁冀在宮中定策,丙辰日,派梁冀持符節,用王青蓋車迎接皇帝進入南宮。

    丁巳日,封為建平侯,當天即皇帝位,年僅八歲。

    己未日,葬孝沖皇帝于懷陵。

    廣陵賊人張嬰等又反叛,攻殺堂邑、江都長。

    九江賊徐鳳等攻擊殺害曲陽、束城長。

    甲申日,拜謁高祖廟。

    乙酉日,拜謁光武廟。

    二月,豫章太守虞績因貪髒,被監禁而死。

    乙酉日,大赦天下。

    賜給人民爵位及粟帛各有差別。

    退還王侯們被削掉的戶邑。

    彭城王劉道去世。

    叛羌到左馮翊梁並處投降。

    一月,九江賊人馬勉號稱“黃帝”。

    九江都尉滕撫討伐馬勉、範容、周生,大敗殺了他們。

    夏四月壬申日,舉行祈雨儀式。

    庚辰日,濟北王劉安去世。

    丹陽賊人陸宮等圍城,燒毀亭寺,丹陽太守江漢擊敗他們。

    五月甲午日,詔書說︰“我因為沒功德,依靠母後治天下,布政不清明,每每出偏差。

    自春天到夏天,大旱炎熱,憂心不斷,因此必須祈禱祭祀,希望蒙雨露的潤澤。

    前些日子雖降雨,而冬麥受害很厲害;昨天有陰雲,又轉為雲開日出。

    我日夜不停地嘆息,心中萬分悲痛。

    這同二千石、令長不遵循寬愛和平,暴虐刻毒的作為有關系吧?現在令中都官對監禁囚犯,罪不到處死又審查未完的,一律保釋出獄,等到立秋再論。

    郡國有名山大澤能興雲布雨的,二千石長吏各自齋戒祈禱,誠心誠意地去拜謁祭祀。

    還有兵役連年不停,死亡流離失所,有的人尸骨沒有人收殮,有的停在棺木里沒埋葬,我很憐憫他們。

    從前周文王埋葬枯骨,人們依賴他的仁德。

    現在派使者巡行察訪,如果沒有家屬以及貧窮沒有資財的,隨即按實情撫恤,安慰孤魂。”這個月,下邳人謝安應招募攻擊徐鳳等,斬殺他們。

    丙辰日,詔書說︰“孝殤皇帝雖然享受皇位不長,但即位也超過一年,君臣的禮儀已形成。

    孝安皇帝承襲國家大統,而前世便讓恭陵在康陵之上,先後顛倒,排錯了他們的次序,這不是以侍奉宗廟為重的作法,永遠向下延傳的制度。

    從前魯定公追正祭祀的順序,《春秋》里贊美他。

    現在令恭陵排在康陵之下,憲陵在恭陵之下,按血統排列順序,作為萬世不變的法則。”六月,鮮卑侵犯代郡。

    秋七月庚寅日,阜陵王劉代去世。

    廬江盜賊進攻尋陽,又攻盱台,滕撫派遣司馬王章攻擊打敗了他們。

    九月庚戌日,太傅趙峻去世。

    冬十一月己丑日,南陽太守韓昭因貪髒被監禁而死。

    丙午日,中郎將滕撫攻擊廣陵賊張嬰,打敗了他們。

    丁末日,中郎將趙序因犯罪被處死示眾。

    歷陽賊華孟自稱“黑帝”,攻殺九江太守楊岑,滕撫率領諸將攻擊華孟等人,大敗殺死他們。

    本初元年春正月丙申日,詔書說︰“從前堯命令四個兒子,要敬重天道,《鴻範》九疇中提到,福禍有象征。

    那個祥瑞是由于人君政治純和而降臨,災異因為違背時令而感應,禁止雖然微小而感應卻很大,是前代聖王敬重的。

    不久前,州郡輕視侮慢憲法,競相顯示殘暴,擅自設立法律條令,陷害無罪的人。

    有人用自己的喜怒來驅逐長吏,恩惠照顧私黨,懲罰與自己有仇恨的人,致使守闕訴訟,前後不絕。

    送故吏迎新官,人民遭受其害,怨氣傷害和氣,因而導致災禍。

    倘書》說︰‘崇尚仁德而慎施刑罰’。

    春天正是春耕生產時期,是培育胚芽謹慎從業的開始。

    現在命令有關主管,罪不到處死的人,暫且不審理核實,作為崇尚寬和的表示。”壬子日,廣陵太守王喜因討伐賊人逗留不前,被監禁而死。

    二月庚辰日,詔書說︰“九江、廣陵二郡多次遭侵害,破壞得最嚴重。

    活著的失去了他們的資產家業,死了的尸體拋棄在願野。

    從前處理政務,一事沒有處理得當,好像是自己造成的,何況我的百姓,遭到這樣的困難毒害。

    正是春天施惠的季節,救濟窮困,掩埋尸骨的時候。

    現在命令調鄰近郡的谷物,開官倉供給窮困弱小的人糧食,收埋枯骨,一定要加以埋葬撫恤,從而符合我的心意。”夏四月庚辰日,令郡國舉蔫精通經書的,年歲在五十以上,七十以下的到太學。

    自大將軍至六百石,都派遣兒子受教育,滿一年考試,用成績優異的五人補充郎中,次一等的五人補充太子舍人。

    又千石、六百石、四府掾屬、三署郎、四姓小侯先能通曉經典的,各令隨一家師法,那些優異的記上官簿,應當以名次先後賞賜舉薦。

    五月庚寅日,遷移樂安王為勃海王。

    海水倒灌。

    戊申日,派謁者巡行察訪,收葬樂安、北海人民被水淹死的,又開官倉供給貧困瘦弱的人。

    庚戌日,太白星侵犯熒惑星座。

    六月丁巳日,大赦天下,賜給百姓爵位及粟帛各有差別。

    閏月甲申日,大將軍梁冀暗中用鴆酒毒害皇帝,皇帝崩于玉堂前殿,年僅九歲。

    丁亥日,太尉李固被免官。

    戊子日,司徒胡廣任太尉,司空趙戒任司徒,與梁冀一起參加總理尚書事。

    太僕袁湯任司空。

    贊曰︰孝順皇帝開始即位,時代俊杰雲集左右。

    既沒有自勵又沒有改革,終于淪為被受寵愛小人的蒙蔽。

    保姆請求增加邑土,後家世襲。

    沖帝夭折而年幼無知,質帝因聰明而被毒殺。

    衰落在于時運,上天的統緒至于三世而終。


如果你對後漢書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後漢書》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