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卷十八 吳蓋陳臧列傳第八

類別︰史部 作者︰(南朝*宋)範曄 書名︰後漢書

    原文︰

    吳漢字子顏,南陽宛人也。家貧,給事縣為亭長。王莽末,以賓客犯法,乃

    亡命至漁陽,資用乏,以販馬自業,往來燕、薊間,所至皆交結豪杰。更始立,

    使使者韓鴻徇河北。或謂鴻曰︰“吳子顏,奇士也,可與計事。”鴻召見漢,其

    悅之,遂承制拜為安樂令。

    會王郎起,北州擾惑。漢素聞光武長者,獨欲歸心。乃說太守彭寵曰︰“漁

    陽、上谷突騎,天下所聞也。君何不合二郡精銳,附劉公擊邯鄲,此一時之功也。”

    寵以為然,而官屬皆欲附王郎,寵不能奪。漢乃辭出,止外亭,念所以譎眾,未

    知所出。望見道中有一人似儒生者,漢使人召之,為具食,問以所聞。生因言劉

    公所過,為郡縣所歸;邯鄲舉尊號者,實非劉氏。漢大喜,即詐為光武書,移檄

    漁陽,使生齎以詣寵,令縣以所聞說之,漢復隨後入。寵甚然之。于是遣漢將兵

    與上谷諸將並軍而南,所至擊斬王郎將帥。及光武于廣阿,拜漢為偏將軍。既拔

    邯鄲,賜號建策侯。

    漢為人質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辭自達。鄧禹及諸將我知之。數相薦舉,及得

    召見,遂見親信,賞居門下。

    光武將發幽州兵,夜召鄧禹,問可使行者。禹曰︰“間數與吳漢言,其人勇

    鷙有智謀,諸將鮮能及者。”即拜漢大將軍,持節北發十郡突騎。更始幽州牧苗

    曾聞之,陰勒兵,敕諸郡不肯應調。漢乃將二十騎先馳至無終。曾以漢無備,出

    迎于路,漢即直錚 趙噸  崞渚1敝菡鷙⑶ 且嗇 煌玨舸印Kbr />
    悉發其兵,引而南,與光武會清陽。諸將望見漢還,士馬甚盛,皆曰︰“是寧肯

    分兵與人邪?”及漢至莫府,上兵簿,諸將人人多請之。光武曰︰“屬者恐不與

    人,今所請又何多也?”諸將皆慚。

    初,更始遣尚書令謝躬率六將軍攻王郎,不能下。會光武至,共定邯鄲,而

    躬裨將虜掠不相承稟,光武深忌之。雖俱在邯鄲,遂分城而處,然每有以慰安之。

    躬勤于職事,光武常稱曰“謝尚書真吏也”,故不自疑。躬既而率其兵數萬,還屯

    于鄴。時光武南擊青犢,謂躬曰︰“我追賊于射犬,必破之。尤來在山陽者,勢

    必當驚走。若以君威力,擊此散虜,必成禽也。”躬曰︰“善。”及青犢破,而

    尤來果北走隆慮山,躬乃留大將軍劉慶、魏郡太守陳康守鄴,自率諸將軍擊之。

    窮寇死戰,其鋒不可當,躬遂大敗,死者數千人。光武因躬在外,乃使漢與岑彭

    襲其城。漢先令辯士說陳康曰︰“蓋聞上智不處危以僥幸,中智能因危以為功,

    下愚安于危以自亡。危亡之至,在人所由,不可不察。今京師敗亂,四方雲擾,

    公所聞也。蕭王兵強士附,河北歸命,公所見也。謝躬內背蕭王,外失眾心,公

    所知也。公今據孤危之城,待滅亡之禍,義無所立,節無所成。不若開門內軍,

    轉禍為禍,免下愚之敗,收中智之功,此計之至者也。”康然之。于是康收劉慶

    及躬妻子,開門內漢等。及躬從隆慮歸鄴,不知康已反之,乃與數百騎輕入城。

    漢伏兵收之,手擊殺躬,其眾悉降。

    躬字子張,南陽人。初,其妻知光武不平之,常戒躬曰︰“君與劉公積不相

    能,而信其虛談,不為人備,終受制矣。”躬不納,故及于難。

    光武北擊群賊,漢常將突騎五千為軍鋒,數先登陷陳。及河北平,漢與諸將

    奉圖書,上尊號。光武即位,拜為大司馬,更封舞陽侯。

    建武二年春,漢率大司空王梁,建義大將軍朱,大將軍杜茂,執金吾賈復,

    揚化將軍堅鐔,偏將軍王霸,騎都尉劉隆、馬武、陰識,共擊檀鄉賊于鄴東漳水

    上,大破之。降者十余萬人。帝使使者璽書定封漢為廣平侯,食廣平、斥漳、曲

    周、廣年,凡四縣。復率諸將擊鄴西山賊黎伯卿等,及河內武,悉破諸屯聚。

    車駕親幸撫勞。復遣漢進兵南陽,擊宛、涅陽、酈、穰、新野諸城、皆下之。引

    兵南,與秦豐戰黃郵水上,破之。又與偏將軍馮異擊昌城五樓賊張文等,又攻銅

    馬、五幡于新安,皆破之。

    明年春,率建威大將軍耿m、虎牙大將軍蓋延,擊青犢于軹西,大破降之。

    又率驃騎大將軍杜茂、強弩將軍陳俊等,圍甦茂于廣樂。劉永將周建別招聚收集

    得十余萬人,救廣樂。漢將輕騎迎與之戰,不利,墮馬傷膝,還營,建等遂連兵

    入城。諸將謂漢曰︰“大敵在前而公傷臥,眾心懼矣。”漢乃勃然裹創而起,椎

    牛饗士,令軍中曰︰“賊眾雖多,皆劫掠群盜,‘勝不相讓,敗不相救’,非有

    仗節死義者也。今日封侯之秋,諸君勉之!”于是軍士激怒,人倍其氣。旦日,

    建、茂出兵圍漢。漢選四部精兵黃頭吳河等,及烏桓突騎三千余人,齊鼓而進。

    建軍大潰,反還奔城。漢長驅追擊,爭門並入,大破之,茂、建突走。漢留杜茂、

    陳俊等守廣樂,自將兵助蓋延圍劉永于睢陽。永既死,二城皆降。

    明年,又率陳俊及前將軍王梁,擊破五校賊于臨平,追至東郡箕山,大破之。

    北擊清河長直及平原五里賊,皆平之。時,鬲縣五姓共逐守長,據城而反。諸將

    爭欲攻之,漢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長罪也。敢輕冒進兵者斬。”乃移檄

    告郡,使收守長,而使人謝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歸降。諸將乃服,曰︰“不

    戰而下城,非眾所及也。”

    冬,漢率建威大將軍耿m、漢忠將軍王常等,擊富平、獲索二賊于平原。明

    年春,賊率五萬余人夜攻漢營,軍中驚亂,漢堅臥不動,有頃乃定。即夜發精兵

    出營突擊,大破其眾。因追討余黨,遂至無鹽,進擊勃海,皆平之。又從征董憲,

    圍胊城。明年春,拔胊,斬憲。事已見《劉永傳》。東方悉定,振旅還京師。

    會隗囂畔,夏,復遣漢西屯長安。八年,從東駕上隴,遂圍隗囂于西城。帝

    敕漢曰︰“諸郡甲卒但坐費糧食,若有逃亡,則沮敗眾心,宜悉罷之。”漢等貪

    並力攻囂,遂不能遣,糧食日少,吏士疲役,逃亡者多,及公孫述救至,漢遂退

    敗。

    十一年春,率征南大將軍岑彭等伐公孫述。及彭破荊門,長驅入江關,漢留

    夷陵,裝露橈船,將南陽兵及弛刑募士三萬人溯江而上。會岑彭為刺客所殺,

    漢並將其軍。十二年春,與公孫述將魏黨、公孫永戰于魚涪津,大破之,遂圍武

    陽。述遣子婿史興將五千人救之。漢迎擊興,盡殄其眾,因入犍為界。諸縣皆城

    守。漢乃進軍攻廣都,拔之。遣輕騎燒成都市橋,武陽以東諸小城皆降。

    帝戒漢曰︰“成都十余萬眾,不可輕也。但堅據廣都,待其來攻,勿與爭鋒。

    若不敢來,公轉營迫之,須其力廢,乃可擊也。”漢乘利,遂自將步騎二萬余人

    進逼成都,去城十余里,阻江北為營,作浮橋,使副將武威將軍劉尚將萬余人屯

    于江南,相去二十余里。帝聞大驚,讓漢曰︰“比敕公千條萬端,何意臨事勃亂!

    既輕敵深入,又與尚別營,事有緩急,不復相及。賊若出兵綴公,以大眾攻尚,

    尚破,公即敗矣。幸無它者,急引兵還廣都。”詔書未到,述果使其將謝豐、袁

    吉將眾十許萬,分為二十余營,並出攻漢。使別將將萬余人劫劉尚,令不得相救。

    漢與大戰一日,兵敗,走入壁,豐因圍之。漢乃召諸將厲之曰︰“吾共諸君逾越

    險阻,轉戰千里,所在斬獲,遂深入敵地,至其城下。而今與劉尚二處受圍,勢

    既不接,其禍難量。欲潛師就尚于江南,並兵御之。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

    大功可立;如其不然,敗必無余。成敗之機,在此一舉。”諸將皆曰“諾”。于

    是饗士秣馬,閉門三日不出,乃多樹幡旗,使煙火不絕,夜餃枚引兵與劉尚合軍。

    豐等不覺,明日,乃分兵拒江北,自將攻江南。漢悉兵迎戰,自旦至晡,遂大破

    之,斬謝豐、袁吉,獲甲首五千余級。于是引還廣都,留劉尚拒述,具以狀上,

    而深自譴責。帝報曰︰“公還廣都,甚得其宜,述必不敢略尚而擊公也。若先攻

    尚,公從廣都五十里悉步騎赴之,適當值其危困,破之必矣。”自是漢與述戰于

    廣都、成都之間,八戰八克,遂軍于其郭中。述自將數萬人出城大戰,漢使護軍

    高午、唐邯將數萬銳卒擊之。述兵敗走,高午奔陳刺述,殺之。事已見《述傳》。

    旦日城降,斬述首傳送洛陽。明年正月,漢振旅浮江而下。至宛,詔令過家上冢,

    賜谷二萬斛。

    十五年,復率揚武將軍馬成、捕虜將軍馬武北擊匈奴,徙雁門、代郡、上谷

    吏人六萬余口,置居庸、常山關以東。

    十八年,蜀郡守將史歆反于成都,自稱大司馬,攻太守張穆,穆逾城走廣都,

    歆遂移檄郡縣,而宕渠楊偉、胊<月忍>徐容等,起兵各數千人以應之。帝以歆昔為

    岑彭護軍,曉習兵事,故遣漢率劉尚及太中大夫臧宮將萬余人討之。漢入武都,

    乃發廣漢、巴、蜀三郡兵圍成都,百余日城破,誅歆等。漢乃乘桴沿江下巴郡,

    楊偉、徐容等惶恐解散,漢誅其渠帥二百余人,徙其黨與數百家于南郡、長沙而

    還。

    漢性強力,每從征伐,帝未安,恆側足而言。諸將見戰陳不利,或多惶懼,

    失其常度。漢意氣自若,方整厲器械,激揚士吏。帝時遣人觀大司馬何為,還言

    方修戰攻之具,乃嘆曰︰“吳公差強人意,隱若一敵國矣!”每當出師,朝受詔,

    夕即引道,初無辦嚴之日。故能常任職,以功名終。及在朝廷,斤斤謹質,形于

    體貌。漢嘗出征,妻子在後買田業。漢還,讓之曰︰“軍師在外,吏士不足,何

    多買田宅乎!”遂盡以分與昆弟外家。

    二十年,漢病篤。車駕親臨,問所欲言。對曰︰“臣愚無所知識,惟願陛下

    慎無亦璁茪w。”及薨,有詔悼愍,賜謚曰忠侯。發北軍五校、輕車、介士送葬,

    如大將軍霍光故事。

    子哀侯成嗣,為奴所殺。二十八年,分漢封為三國︰成子旦為陽侯,以

    奉漢嗣;旦弟盱為築陽侯;成弟國為新蔡侯。旦卒,無子,國除。建初八年,徙

    封盱為平春侯,以奉漢後。盱卒,子勝嗣。初,漢兄尉為將軍,從征戰死,封尉

    子彤為安陽侯。帝以漢功大,復封弟翕為褒親侯。吳氏侯者凡五國。

    初,漁陽都尉嚴宣與漢俱會光武于廣阿,光武以為偏將軍,封建信侯。

    論曰︰吳漢自建武世,常居上公之位,終始倚愛之親,諒由質簡而強力也。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斯豈漢之方乎!昔陳平智有余以見疑,周勃資樸忠而見

    信。夫仁義不足以相懷,則智者以有余為疑,而樸者以不足取信矣。

    蓋延字巨卿,漁陽要陽人也。身長八尺,彎弓三百斤。邊俗尚勇力,而延以

    氣聞,歷郡列掾、州從事,所在職辦。彭寵為太守,召延署營尉,行護軍。

    及王郎起,延與吳漢同謀歸光武。延至廣阿,拜偏將軍,號建功侯,從平河

    北。光武即位,以延為虎牙將軍。

    建武二年,更封安平侯。遣南擊敖倉,轉攻酸棗、封丘,皆拔。其夏,督駙

    馬都尉馬武、騎都尉劉隆、護軍都尉馬成、偏將軍王霸等南伐劉永,先攻拔襄邑,

    進取麻鄉,遂圍永于睢陽。數月,盡收野麥,夜梯其城入。永驚懼,引兵走出東

    門,延追擊,大破之。永棄軍走譙,延進攻,拔薛,斬其魯郡太守,而彭城、扶

    陽、杼秋、蕭皆降。又破永沛郡太守,斬之。永將甦茂、佼、周建等三萬余人

    救永,共攻延,延與戰于沛西,大破之。永軍亂,遁沒溺死者大半。永棄城走湖

    陵,甦茂奔廣樂。延遂定沛、楚、臨淮,修高祖廟,置嗇夫、祝宰、樂人。

    三年,睢陽復反城迎劉永,延復率諸將圍之百日,收其野谷。永乏食,突走,

    延追擊,盡得輜重。永為其所殺,永弟防舉城降。

    四年春,延又擊甦茂、周建于蘄,進與董憲戰留下,皆破之。因率平狄將軍

    龐萌攻西防,拔之。復追敗周建、甦茂于彭城,茂、建亡奔董憲,董憲將賁休舉

    蘭陵城降。憲聞之,自郯圍休。時,延及龐萌在楚,請往救之。帝敕曰︰“可直

    往搗郯,則蘭陵必自解。”延等以賁休城危,遂先赴之。憲逆戰而陽敗,延等逐

    退,因拔圍入城。明日,憲大出兵合圍,延等懼,遽出突走,因往攻郯。帝讓之

    曰︰“間欲先赴郯者,以其不意故耳。今既奔走,賊計已立,圍豈可解乎!”延

    等至郯,果不能克,而董憲遂拔蘭陵,殺賁休。延等往來要擊憲別將于彭城、郯、

    邳之間,戰或日數合,頗有克獲。帝以延輕敵深入,數以書誡之。及龐萌反,攻

    殺楚郡太守,引軍襲敗延,延走,北渡泗水,破舟楫,壞津梁,僅而得免。帝自

    將而東,征延與大司馬吳漢、漢忠將軍王常、前將軍王梁、捕虜將軍馬武、討虜

    將軍王霸等會任城,討龐萌于桃鄉,又並從征董憲于昌慮,皆破平之。六年春,

    遣屯長安。

    九年,隗囂死,延西擊街泉、略陽、清水諸屯聚,皆定。

    十一年,與中郎將來歙攻河池,未克,以病引還,拜為左馮翊,將軍如故。

    十三年,增封定食萬戶。十五年,薨于位。

    子扶嗣。扶卒,子側嗣。永平十三年,坐與舅王平謀反,伏誅,國除。永初

    七年,鄧太後紹封延曾孫恢為蘆亭侯。恢卒,子遂嗣。

    陳俊字子昭,西陽西鄂人也。少為郡吏,更始立,以宗室劉嘉為太常將軍,

    俊為長史。光武徇河北,嘉遣書薦俊,光武以為安集掾。

    從擊銅馬于清陽,進至蒲陽,拜強弩將軍。與五校戰于安次,俊下馬,手接

    短兵,所向必破,追奔二十余里,斬其渠帥而還。光武望而嘆曰︰“戰將盡如是,

    豈有憂哉!”五校引退入漁陽,所過虜掠。俊言于光武曰︰“宜令輕騎出賊前,

    使百姓各自堅壁,以絕其食,可不戰而殄也。”光武然之,遣俊將輕騎馳出賊前。

    視人保壁堅完者,敕令固守;放散在野者,因掠取之。賊至無所得,遂散敗。及

    軍還,光武謂俊曰︰“困此虜者,將軍策也。”及即位,封俊為列侯。

    建武二年春,攻匡賊,下四縣,更封新處侯。引擊頓丘,降三城。其秋,大

    司馬吳漢承制拜俊為強弩大將軍,別擊金門、白馬賊于河內,皆破之。四年,轉

    徇汝陽及項,又拔南武陽。是時,太山豪杰多擁眾與張步連兵,吳漢言于帝曰︰

    “非陳俊莫能定此郡。”于是拜俊太山太守,行大將軍事。張步聞之,遣其將擊

    俊,戰于嬴下,俊大破之,追至濟南,收得印綬九十余,稍攻下諸縣,遂定太山。

    五年,與建威大將軍耿m共破張步。事在《m傳》。

    時,瑯邪未平,乃徙俊為瑯邪太守,領將軍如故。齊地素聞俊名,入界,盜

    賊皆解散。俊將兵擊董憲于贛榆,進破胊賊孫陽,平之。八年,張步畔,還瑯邪,

    俊追討,斬之。帝美其功,詔俊得專征青、徐。俊撫貧弱,表有義,檢制軍吏,

    不得與郡縣相干,百姓歌之。數上書自請,願奮擊隴、蜀。詔報曰︰“東州新平,

    大將軍之功也。負海猾夏,盜賊之處,國家以為重憂,且勉鎮撫之。”

    十三年,增邑,定封祝阿侯。明年,征奉朝請。二十三年卒。

    子浮嗣,徙封薪春侯。浮卒,子專諸嗣。專諸卒,子篤嗣。

    臧宮字君翁,潁川郟人也。少為縣亭長、游徼,後率賓客入下江兵中為校尉,

    因從光武征戰,諸將多稱其勇。光武察宮勤力少言,甚親納之。及至河北,以為

    偏將軍,從破群賊,數陷陳卻敵。

    光武即位,以為侍中、騎都尉。建武二年,封成安侯。明年,將突騎與征虜

    將軍祭遵擊更始將左防、韋顏于涅陽、酈,悉降之。五年,將兵徇江夏,擊代鄉、

    鐘武、竹里,皆下之。帝使太中大夫持節拜宮為輔威將軍。七年,更封期思侯。

    擊梁郡、濟陰,皆平之。

    十一年,將兵至中盧,屯駱越。是時,公孫述將田戎、任滿與征南大將軍岑

    彭相距于荊門,彭等戰數不利,越人謀畔從蜀。官兵少,力不能制。會屬縣送委

    輸車數百乘至,宮夜使鋸斷城門限,令車聲回轉出入至旦。越人候伺者聞車聲不

    絕,而門限斷,相告以漢兵大至。其渠帥乃奉牛、酒以勞軍營。宮陳兵大會,擊

    牛釃酒,饗賜慰納之,越人由是遂安。

    宮與岑彭等破荊門,別至垂鵲山,通道出秭歸,至江州。岑彭下巴郡,使宮

    將降卒五萬,從涪水上平曲。公孫述將延岑盛兵于沈水,時宮眾多食少,轉輸不

    至,而降者皆欲散畔,郡邑復更保聚,觀望成敗。宮欲引還,恐為所反,會帝遣

    謁者將兵詣岑彭,有馬七百匹,宮矯制取以自益,晨夜進兵,多張旗幟,登山鼓

    噪,右步左騎,挾船而引,呼聲動山谷。岑不意漢軍卒至,登山望之,大震恐。

    宮因從擊,大破之。斬首溺死者萬余人,水為之濁流。延岑奔成都,其眾悉降,

    盡獲其兵馬珍寶。自是乘勝追北,降者以十萬數。

    軍至平陽鄉,蜀將王元舉眾降。進拔綿竹,破涪城,斬公孫述弟恢,復攻拔

    繁、郫。前後收得節五,印綬千八百。是時,大司馬吳漢亦乘勝進營逼成都。宮

    連屠大城,兵馬旌旗甚盛,乃乘兵入小雒郭門,歷成都城下,至吳漢營,飲酒高

    會。漢見之甚歡,謂宮曰︰“將軍向者經虜城下,震揚威靈,風行電照。然窮寇

    難量,還營願從它道矣。”宮不從,復路而歸,賊亦不敢近之。進軍咸門,與吳

    漢並滅公孫述。

    帝以蜀地新定,拜宮為廣漢太守。十三年,增邑,更封侯。十五年,征還

    京師,以列侯奉朝請,定封朗陵侯。十八年,拜太中大夫。

    十九年,妖巫維汜弟子單臣、傅鎮等,復妖言相聚,入原武城,劫吏人,自

    稱將軍。于是遣宮將北軍及黎陽營數千人圍之。賊谷食多,數攻不下,士卒死傷。

    帝召公卿諸侯王問方略,皆曰“宜重其購賞”。時,顯宗為東海王,獨對曰︰

    “妖巫相劫,勢無久立,其中必有悔欲亡者。但外圍急,不得走耳。宜小挺緩,

    令得逃亡,逃亡則一亭長足以禽矣。”帝然之,即敕宮徹圍緩賊,賊眾分散,遂

    斬臣、鎮等。宮還,遷城門校尉,復轉左中郎將。擊武溪賊,至江陵,降之。

    宮以謹信質樸,故常見任用。後匈奴饑疫,自相分爭,帝以問宮,宮曰︰

    “願得五千騎以立功。”帝笑曰︰“常勝之家,難與慮敵,吾方自思之。”二十

    七年,宮乃與楊虛侯馬武上書曰︰“匈奴貪利,無有禮信,窮則稽首,安則侵盜,

    緣邊被其毒痛,中國憂其抵突。虜今人畜疫死,旱蝗赤地,疫困之力,不當中國

    一郡。萬里死命,縣在陛下。福不再來,時或易失,豈宜固守文德而墮武事乎?

    今命將臨塞,厚縣購賞,喻告高句驪、烏恆、鮮卑攻其左,發河西四郡、天水、

    隴西羌胡擊其右。如此,北虜之滅,不過數年。臣恐陛下仁恩不忍,謀臣狐疑,

    令萬世刻石之功不立于聖世。”詔報曰︰“《黃石公記》曰,‘柔能制剛,弱能

    制強’。柔者德也,剛者賊也,弱者仁之助也,強者怨之歸也。故曰有德之君,

    以所樂樂人;無德之君,以所樂樂身。樂人者其樂長,樂身者不久而亡。舍近謀

    遠者,勞而無功;舍遠謀近者,逸而有終。逸政多忠臣,勞政多亂人。故曰務廣

    地者荒,務廣德者強。有其有者安,貪人有者殘。殘滅之政,雖成必敗。今國無

    善政,災變不息,百姓驚惶,人不自保,而復欲遠事邊外乎?孔子曰︰‘吾恐季

    孫之憂,不在顓臾。’且北狄尚強,而屯田警備傳聞之事,恆多失實。誠能舉天

    下之半以滅大寇,豈非至願;苟非其時,不如息人。”自是諸將莫敢復言兵事者。

    宮永平元年卒,謚曰愍侯。子信嗣。信卒,子震嗣。震卒,子松嗣。元初四

    年,與母別居,國除。永寧元年,鄧太後紹封松弟由為郎陵侯。

    論曰︰中興之業,誠艱難也。然敵無秦、項之強,人資附漢之思,雖懷璽紆

    紱,跨陵州縣,殊名詭號,千隊為群,尚未足以為比功上烈也。至于山西既定,

    威臨天下,戎竭喪其精膽,群帥賈其余壯,斯誠雄心尚武之幾,先志玩兵之日。

    臧宮、馬武之徒,撫鳴劍而抵掌,志馳于伊吾之北矣。光武審《黃石》,存包桑,

    閉玉門以謝西域之質,卑詞幣以禮匈奴之使,其意防蓋已弘深。豈其顛沛平城之

    圍,忍傷黥王之陳乎?

    贊曰︰吳公鷙強,實為龍驤。電掃群孽,風行巴、梁。虎牙猛力,功立睢陽。

    宮、俊休休,是亦鷹揚。

    譯文︰

    吳漢字子顏,是南陽宛縣人。

    家里窮,在縣里供職做亭長。

    王莽末年,因為賓客犯法,于是逃亡到漁陽。

    缺乏費用,以販馬為業,往來于燕、薊之間,每到一地都結交當地豪杰。

    更始帝即位,派使者韓鴻攻取河北。

    有入對韓鴻說︰“昊子顏是奇才,可以和他商議事情。”韓鴻召見昊漢,很喜歡他,于是秉承皇帝旨意拜任昊漠做安樂縣令。

    適逢王郎起兵,北方諸州騷亂惶惑。

    昊漢一向听說劉秀是德高望重有豪情壯志的人,一心想歸附他。

    于是勸太守彭寵說︰“漁陽、上谷的精銳騎兵,是天下聞名的。

    您為什麼不會集二郡精銳軍隊,歸附劉公攻邯郫,這是實時可建的功勞。”彭寵認為他說得對,但部下都想歸附王郎,彭寵不能定奪。

    昊漢于是告別出城,停在城外亭子襄,想哄騙眾人的主意,不知出什麼主意好。

    看見路上有個像書生的人,昊漢派人喊他來,為他準備了食物,問他所听說的事。

    書生于是說起劉公路過的地方,郡縣歸順;在邯郫稱用尊號的,實際不是劉氏。

    昊漢非常高興,立即偽造劉秀筆跡,遞送文書到漁陽,派書生拿著去見彭寵,讓他用自己听說的事勸說彭寵,昊漢又跟在他後邊進城。

    彭寵覺得書生說得很對。

    于是派昊漠率兵和上谷眾將領會師南行,每到一處就攻殺王郎的將帥。

    在廣阿追上劉秀,劉秀拜任昊漢做偏將軍。

    攻克邯鄆後,賜號建策侯。

    昊漢為人樸實無華,倉猝之間都不能用言語表達清楚自己的意思。

    鄧禹和眾將大多知道,屢次推薦他,等得到召見,就受到劉秀親近信任,常在劉秀門下。

    劉秀將要征調幽州的部隊,連夜召見鄧禹,問他誰可派去。

    鄧禹說︰“私下幾次和昊漢交談,他為人勇敢有智謀,各將領中少有能比得上的。”立即拜任昊漠做大將軍,拿著符節北上征調十郡的精銳騎兵。

    更始帝的幽州太守苗曾听說後,暗中治軍,命令各郡不許听從呈選征調。

    昊漢于是率二十名騎兵先奔到無終。

    董豐以為昊漢沒有準備,出城迎接于路邊,昊漢立即指揮騎兵,捉住苗曾處死,奪得他的軍隊。

    北方諸州震驚,各城邑無不望風歸順。

    于是全數微調各處軍隊,帶領南下,和劉秀會師于清陽。

    眾將望見昊漢回來了,人馬很多,都說︰“他難道肯分兵給別人嗎?”等昊漠到幕府,交上士兵花名冊,眾將每個人都請求多分給士兵。

    光武說︰“剛還怕他不肯分兵給別人,現在怎麼又要那麼多?”眾將都很慚愧。

    當初,更始帝派尚書令謝躬率領六將軍攻王郎,役有攻下。

    適逢劉秀趕到,一起平定邯郫,而謝躬的副將搶劫,不听命令,劉秀很恨他。

    雖然同在邯郫,竟分城而居,但常常想法安慰他們。

    謝躬對自己執掌的事很勤勉,劉秀常稱贊說“謝尚書真是好官”,所以謝躬不自疑安危。

    謝躬不久率領他的幾萬士兵,回師屯守鄴縣。

    適時劉秀南下打青犢,對謝躬說︰“我追擊賊兵到射犬,一定打敗他們。

    尤來在山陽的人馬,勢必會被嚇跑。

    如果憑借您的威力,攻打這些散兵,他們一定被逮住。”謝躬說︰“好。”等青犢被攻破,尤來果然向北逃往隆慮山,謝躬于是留大將軍劉慶、魏郡太守陳康守鄴城,自己率領各路將軍打尤來。

    陷入困境的賊兵拼死決戰,銳不可擋,謝躬于是大敗,戰死的有幾千人。

    光武乘謝躬在外,于是派昊漢和岑彭襲擊鄴城。

    昊漢先派辯士勸陳康說︰“听說聰明人不憑僥幸處于危險之中,一般人能把危險轉化為成功,笨人安于危險的境地而自取滅亡。

    危亡的到來,在于人的引發,不能不看清楚。

    現在京城腐敗混亂,天下動蕩,這是您所听說的。

    蕭王部隊強大,士人依附,河北歸順,這是您所看到的。

    謝躬內叛蕭王,外失人心,這是您所知道的。

    您現在據守孤單危險的城池,等待滅亡的災禍,義不能建立,節不能保全。

    不如打開城門迎接蕭王軍隊,轉禍為福,免遭笨人的失敗,建立一般人的功勞,這是最好的辦法了。”陳康覺得他說得對。

    于是陳康逮捕劉慶和謝躬的妻子兒女,開城門迎接昊漠等人進城。

    等謝躬從隆慮回到鄴縣,不知道陳康已經反叛了自己,就和幾百騎兵輕率入城。

    昊漢埋伏士兵捕捉謝躬,親手殺死謝躬,他的部眾全數投降。

    謝躬宇子張,南陽人。

    當初,他妻子知道劉秀對謝躬不滿,常常告誡謝躬說︰“你和劉公長期不和睦,卻信他的空談,不作準備,最後要受人控制。”謝躬不听,所以遇難。

    劉秀北上攻打乘賊兵,昊漢常率領精銳騎兵五千人做先鋒,屢次率先登城、攻破敵陣。

    等河北平定,昊漢和各位將領捧著印璽,奉上帝號。

    光武帝登位,拜任昊漢為大司馬,改封舞陽侯。

    建武二年春,昊漢率領大司空王梁,建義大將軍朱佑,大將軍杜茂,執金吾賈復。

    揚化將軍堅鐸,偏將軍王霸,騎都尉劉隆、馬武、陰識,一起在鄴縣東部漳水上攻打檀鄉賊人,大敗賊兵,投降的十多萬人。

    光武帝派使者拿著詔書定封昊漢為廣平侯,食邑廣平、斥漳、曲周、廣年,共四個縣。

    又率領眾將領攻打鄴縣西山的賊兵黎伯卿等,直到河內修武,全數攻破各處屯兵。

    光武帝親自幸臨慰勞。

    又派昊漠進軍南陽,攻打宛縣、涅陽、酈縣、穰縣、新野各城,都攻下來。

    領兵南下,和秦豐交戰于黃郵水上,打敗秦豐。

    又和偏將軍馮異攻打昌城五樓賊人張文等,又攻打銅馬、五幡于新安,都打敗他們。

    第二年春,率領建威大將軍耿弁、虎牙大將軍蓋延,在幟縣西部攻打青犢,大敗青犢,迫使他們投降。

    又率領驃騎大將軍杜茂、強弩將軍陳俊等,把甦茂包圍在廣樂。

    劉永的部將周建另行招募收集到十多萬人,援救廣樂。

    昊漢率領輕騎兵迎上去和他們交戰,沒有打勝,掉下馬摔傷了膝部,回軍營,周建等人于是帶兵進城。

    眾將對昊漢說︰“大敵當前而您受傷臥床,大家心中都害怕了。”昊漢于是奮然裹好傷口站起來,殺牛犒勞士兵,下令軍中說︰“賊兵人雖多,都是搶劫的強盜,‘打了勝仗不懂相互謙讓,打敗了不會相互援救,,沒有堅持節操、焉義氣而死的人。

    現在正是博取封侯的時候,各位努力吧!”于是士兵情緒激奮,人人勇氣倍增。

    第二天,周建、甦茂出兵包圍昊漢。

    昊漢挑選四部精兵黃頭昊河等,和烏桓精銳騎兵三千多人,一起擊鼓進軍。

    周建的軍隊大敗,轉身逃入廣樂城。

    昊漠長驅追擊,和敗兵奪門入城,大敗敵兵,甦茂、周建突圍逃跑。

    昊漢留杜茂、陳俊等人守廣樂,自己率兵協助蓋延把劉永包圍在睢陽。

    劉永死後,兩座城全部投降。

    第二年,又率領陳俊和前將軍王梁在臨平打敗五校賊人,追到束郡箕山,大敗賊兵。

    北上攻打清河長直以及平原五里賊人,全部攻克。

    逭時鬲縣五大姓一起趕走守縣官吏,佔據縣城反叛。

    各將領爭著要攻打鬲縣,昊漢不听,說︰“玫使鬲縣反叛,都是守縣官吏的罪。

    敢輕率進兵的殺頭。”于是送文書通知郡裹,派人逮捕守縣官吏,並派人到鬲縣城中道歉。

    五大姓非常高興,立即相繼歸降。

    各位將領這心服,說︰“不用交戰就奪得城池,這不是大家能趕得上的。”這年冬,昊漢率領建威大將軍耿弁、漢忠將軍王常等,攻打富平、獲索兩股賊人于平原。

    第二年春,賊人率五萬多人夜間攻打昊漢軍營,軍中驚慌混亂,昊漢穩臥不動,過了一會兒安定下來。

    當夜派精兵出營突擊,大敗賊兵。

    乘機追擊余黨,到達無鹽,進軍攻打勃海,全部攻克。

    又跟隨光武帝征伐董憲,包圍胊城。

    第二年春,攻克胊縣,殺董憲。

    事已見于《劉永傳》。

    東方全部平定,整頓部隊回京城。

    適逢隗囂反叛,這年夏,又派昊漢西進屯守長安。

    建武八年,跟隨光武帝西上隴地,于是把隗囂包圍在西城。

    光武帝命令昊漢說︰“各郡士兵只是白白耗費糧食,如果有人逃跑,就會動搖軍心,應當全部罷免。”昊漠等人貪圖合力攻打隗囂,就沒有能遣散各郡士兵,糧食一天比一天少,官兵疲勞,逃亡的人很多,等公孫述的救兵到,昊漢就戰敗撤退了。

    建武十一年春,率領征南大將軍岑彭等人攻打公孫述。

    等岑彭攻破荊門,長驅直入江關,昊漢留在夷陵,裝備露橈戰船,率領南陽兵和解除刑具募集來的士兵三萬人沿江逆流而上。

    適逢岑彭被刺客殺死,昊漢一並統領岑彭的軍隊。

    十二年春,和公孫述的將領魏黨、公孫永戰于魚涪津,大敗敵軍,于是包圍武陽。

    公孫述派女婿史興率領五千人援救武陽。

    昊漢迎頭攻打史興,全部消滅了史興部隊,乘勝進入犍為郡界。

    各縣都守著城池。

    昊漠于是進軍攻廣都,攻克廣都。

    派輕騎燒成都市橋,武陽以東的各小城全部投降。

    光武帝告誠昊漢說︰“成都十多萬人,不能輕視。

    只能堅守廣都,等敵人來攻,不要和他們爭斗。

    如果敵人不敢來,你可轉遷營地逼他們,等他們精疲力盡,可進攻。”昊漠乘若勝利,就親自率領步兵騎兵二萬多人進軍直逼成都,離城十多里,停在江北安營,造浮橋,派副將武威將軍劉尚率領一萬多人屯扎在江南,相距二十多里。

    光武帝听說後非常吃驚,派人責備昊漢說︰“近來告誡公千條萬絛,不想你遇事亂來!既輕敵深入,又和劉尚另安軍營,遇有緊急情況,不能相互救助。

    賊人如果出兵攻你,用大部隊攻劉尚,劉尚被攻破,你也就失敗了。

    所幸沒有別的,趕快領兵回廣都。”詔書還沒有到,公孫述果然派他的將領謝豐、袁吉率兵十多萬,分為二十多營,一起出兵攻打昊漢。

    派別將領率一萬多人攻取劉尚,讓他們不能相救援。

    昊漢與敵人大戰一天,部隊被打敗,跑入軍營,謝豐乘機包圍昊漠。

    昊漠于是召集各位將領鼓勵他們說︰“我和各位跨越險阻,轉戰千里,每到一處都斬殺俘獲敵軍,于是深入敵人領地,到達他們城下。

    現在和劉尚雨處被包圍,看形勢已經接應不上,災難難以預料。

    想秘密出兵到江南靠攏劉尚,合兵抵御敵人。

    如果大家能同心合力,人人主動奮戰,可以建立大功;如果不是這樣,戰敗了必定被殺得一個不剩。

    成敗的關鍵,就在這次行動。”各位將領都說“對”。

    于是大宴士兵,喂飽馬匹,關閉營門三天不出,,于是樹起許多旗幟,使煙火不滅,夜間餃枚領兵和劉尚會合。

    謝豐等人沒有發覺,第二天,就分出部隊抵御江北,自己領兵攻打江南。

    昊漢全軍迎戰,從日出到黃昏,終于大敗敵軍,殺謝豐、袁吉,殺死兵士五千多人。

    于是領兵回廣都,留劉尚抵御公孫述,把情況寫成狀子呈上去,深刻地自我檢討。

    光武帝回復說︰“你回廣都,很得當,公孫述一定不敢越過劉尚打你。

    公孫述如果先攻劉尚,你從五十里外的廣都率全部步兵騎兵救援劉尚,正當危急困窘的時候,一定能打敗他。”從此昊漠和公孫述交戰于廣都、成都之間,八戰八勝,終于屯兵于成都城外。

    公孫述親自率領數萬人出城大戰,昊漢派護軍將軍高午、唐邯率幾萬精兵攻打他。

    公孫述部隊戰敗逃跑,高午沖入戰陣殺公孫述,殺死了他。

    事情已經見于《公孫述傳》。

    第二天全城投降,砍下公孫述的頭用驛車送往洛陽。

    第二年正月,昊漠整理部隊乘船沿江而卞。

    到宛縣,皇帝下令他經過家鄉上墳,賜給谷物二萬斛。

    建武十五年,又率領揚武將軍馬成、捕虜將軍馬武北上攻打匈奴,遷雁門、代郡、上谷官民六萬多人,安置在居庸、常山關以束。

    建武十八年,蜀郡守將史歆在成都反叛,自稱大司馬,攻打太守張穆,張穆越城跑到廣都,史歆于是遞送文書到各郡縣,宕渠楊偉、胊腮徐容等,起兵各有幾千人來響應他。

    光武因為史歆從前做岑彭的護軍,通曉軍事,所以派昊漢率領劉尚及太中大夫臧宮率一萬多人征討他。

    昊漠進入武都,就征調廣漢、巴郡、蜀郡三郡部隊包圍成都,一百多天後城被攻破,殺史歆等人。

    昊漢于是乘筏子沿江下巴郡,楊偉、徐容等人驚慌解散,昊漠殺其中頭領二百多人,遷徙他們的黨羽幾百家到南郡、長沙而回。

    昊漠生性很努力,每次跟隨光武帝征戰,皇帝沒有安定下來,他常常擔心害怕不敢休息。

    各位將領見戰陣不利,多有驚惶恐懼,失卻平時的風度。

    昊漢意氣自如,仍然整理兵器,激勵士兵。

    光武帝時常派人觀察大司馬在做什麼,回來報告說正在修理打仗的器械,就慨嘆說︰“昊公能夠振奮人們的意志,穩重得像一個國家棟梁!”每當出兵,早晨接到詔令,晚上就領兵上路,從來沒有辦行裝的日子。

    因此他能經常擔任職務,以獲取功名告終。

    等他在朝廷時,拘謹誠樸,表現于身體外貌上。

    昊漢曾經出外征戰,妻子在他走後買田產。

    昊漠回來,責怪她說︰“部隊在外,將士費用不足,為什麼多買田地房屋呢!”最後把買的田產全部分給兄弟舅家。

    建武二十年,昊漠病危。

    光武帝親自前來,問他要說什麼。

    回答說︰“臣很笨,什麼也不懂,只希望陛下千萬不要大赦天下罷了。”等他逝世,光武帝有詔書悼念,賜謐號叫忠侯。

    派北軍五校、輕車、甲士送葬,如同葬大將軍霍光的舊例。

    兒子哀侯昊成繼嗣,被家奴所殺。

    建武二十八年,分昊漢的封地焉三個侯國︰昊成的兒子昊旦為濯陽侯,來繼承昊漢的爵位;昊旦的弟弟昊盱為築陽侯;昊成的弟弟昊國為新蔡侯。

    昊旦去世,沒有兒子,封國撤銷。

    建初八年,改封昊盱為平舂侯,來供奉昊漢的祭祀。

    昊盱去世,兒子昊勝繼嗣。

    當初,昊漢的哥哥昊尉做將軍,跟隨光武帝戰死,封昊尉的兒子昊彤為安陽侯。

    光武帝因為昊漢功大,又封他弟弟昊翕為褒親侯。

    昊氏封侯的共五個侯國。

    當初,漁陽都尉嚴宣,和昊漢一起到廣阿會見光武帝,光武帝任用他焉偏將軍,封建信侯。

    論曰︰昊漢從建武時,常處上公的位置,始終被皇上依賴和親信,想來是由于他誠實而努力。

    孔子說︰“剛毅木訥近于仁”,這大概正是指昊漢這樣的人吧!從前陳平因為才智有余而被懷疑,周勃資質樸實忠誠而被信任。

    如果仁義之心不足以讓人信賴,那麼聰明的人因為聰明有余被懷疑,而樸實的人因為聰明不足而受人信任。

    蓋延字巨卿,是漁陽要陽人。

    身高八尺,能拉開三百斤的弓。

    邊地習俗崇尚勇武有力,而蓋延以力氣聞名。

    歷任郡列掾、州從事,本職內事都能料理好。

    彭寵做太守,召見蓋延暫任營尉,代理護軍。

    等王郎起兵,蓋延和吳漢共同商議歸順劉秀。

    蓋延到廣阿,拜任偏將軍,號建功侯,跟隨劉秀平定通逃。

    光武登位,任用蓋延為虎牙將軍。

    建武二年,改封安平侯。

    被派南下攻打敖倉,轉攻酸棗、封丘,全部攻克。

    這年夏,督率駙馬都尉馬武、騎都尉劉隆、護軍都尉馬成、偏將軍王霸等人南下征伐劉永,先攻克襄邑,進軍攻取麻鄉,終于把劉永包圍在睢陽。

    幾個月後,盡數收獲野外的麥子,夜間用雲梯架在城上攻入城中。

    劉永驚慌了,領兵逃出柬門,蓋延追擊,大敗劉永。

    劉永丟下部隊逃到譙縣,蓋延進軍攻擊,攻克薛縣,殺死魯郡太守,彭城、扶陽、杼秋、蕭縣全都投降。

    又打敗劉永的沛郡太守,殺了他。

    劉永的部將甦茂、佼強、周建等三萬多人援救劉永,一起攻打蓋延,蓋延和他們在沛縣西部交戰,大敗敵軍。

    劉永軍隊散亂,逃走淹死的人有一大半。

    劉永丟下城池跑到湖陵,甦茂投奔廣樂。

    蓋延終于平定瀋郡、楚國、臨淮,修高祖廟,設置嗇夫、祝宰、樂工。

    建武三年,睢陽又反叛迎劉永,蓋延又率各位將領包圍城池一百天,收割城外的谷物。

    劉永缺糧,突圍逃走,蓋延追擊,繳獲全部輜重。

    劉永被自己的部將殺死,劉永的弟弟劉防率城投降。

    建武四年春,蓋延又在薪縣攻打甦茂、周建,進軍和董憲在留縣城下交戰,全都打敗敵軍。

    接著率領平狄將軍龐萌攻打西防,攻克西防。

    又追擊並在彭城打敗周建、甦茂,甦茂、周建逃奔董意,董憲部將賁休率蘭陵城投降。

    董憲听說後,從郯縣進軍包圍賁休。

    這時蓋延和龐萌在楚國,請求前往救賁休。

    光武帝命令說︰“可以直接前往攻打郯縣,蘭陵的包圍必定自動瓦解。”蓋延等人因為賁休城池危急,于是先奔赴蘭陵。

    董憲迎戰並假裝戰敗,蓋延等人追擊,于是突破包圍進入蘭陵城。

    第二天,董憲大舉出兵包圍蘭陵,蓋延等人害怕了,急忙出城突圍而走,于是去攻郯縣。

    光武帝責怪他說︰“先前要你先攻郯縣,是因為他們預料不到的緣故。

    現在你們已經逃走了,賊兵的計謀已經成功了,包圍難道還能解除嗎!”蓋延等到郯縣,果然不能解圍,董憲終于攻克蘭陵,殺死賁休。

    蓋延等人在彭城、郯縣、邳縣之間往來截擊董憲部將,有時候一天交戰幾次,很有收獲。

    光武帝因為蓋延輕敵深入,屢次用詔書告誡他。

    等龐萌反叛,攻殺楚郡太守,領兵襲擊並打敗蓋延,蓋延撤走,北上渡過泗水,鑿破船只,毀壞橋梁,僅得逃脫。

    光武帝親自率軍東來,召蓋延和大司馬昊漢、漢忠將軍王常、前將軍王梁、捕虜將軍馬武、討虜將軍王霸等會師任城,在桃鄉討伐龐萌,又合軍跟隨光武帝到昌慮征伐董憲,全部打敗敵軍。

    建武六年春,蓋延受派屯守長安。

    建武九年,隗囂死,蓋延西上攻打街泉、略陽、清水各處屯兵,全部平定。

    建武十一年,和中郎將來歙攻河池,沒有攻下,因病領兵返圓,拜任焉左馮翊,如從前一樣帶兵。

    建武十三年,增加封地定食邑萬戶。

    建武十五年,逝世于任上。

    兒子蓋扶繼嗣。

    蓋扶去世,兒子蓋側繼嗣。

    永平十三年,因與舅舅王平圖謀反叛而獲罪,被殺,封國撤銷。

    永初七年,鄧太後續封蓋延曾孫蓋恢為蘆亭侯。

    蓋恢去世,兒子蓋遂繼嗣。

    陳俊字子昭,是南陽西鄂人。

    年輕時做郡吏。

    更始帝登位,任用宗室劉嘉做太常將軍,陳俊做長史。

    劉秀攻取河北,劉嘉送信推薦陳俊,劉秀任用他做安集掾。

    跟隨劉秀在清陽攻打銅馬,進軍到蒲陽,拜任強弩將軍。

    和五校交戰于安次,陳俊下馬,短兵相接,所向披靡,追擊二十多里,斬殺敵軍頭領而回。

    劉秀望著他慨嘆說︰“戰將都像這樣,難道還會有什麼擔心嗎!”五校領兵退入漁陽,經過各地搶劫。

    陳俊對劉秀說︰“可以派輕騎繞出賊兵前,讓百姓各自堅壁清野,來斷絕賊兵糧食來源,可以不交戰而消滅他們。”劉秀覺得他說得對,派陳俊率領輕騎奔出賊兵前。

    看到百姓堡塢堅固完好的,命令他們固守;散在野外的人,趁機搶劫他們。

    賊兵來後沒有東西可搶,于是散亂失敗。

    等部隊回來,劉秀對陳俊說︰“困住這些賊兵,全是將軍的計謀。”等登上皇位,封陳俊為列侯。

    建武二年春,攻打匡城縣賊人,攻克四個縣,改封新處侯。

    領兵攻打頓丘,使三城投降。

    這年秋,大司馬昊漢秉承皇上旨意拜任陳俊為強弩大將軍,分兵到河內攻打金門、白馬賊人,全都攻破賊兵。

    建武四年,轉攻汝陽以及項縣,又攻克南武陽。

    這時泰山豪杰大多擁兵和張步聯合,昊漢對光武帝說︰“除陳俊沒有人能平定這個郡。”于是拜任陳俊為泰山太守,代理大將軍事務。

    張步听說後,派他的部將攻打陳俊,交戰于嬴縣城下,陳俊大敗敵軍,追到濟南,收繳官印九十多枚,逐漸攻下各縣,終于平定泰山。

    建武五年,和建威大將軍耿弁一同攻破張步。

    事跡在《耿弁傳》中。

    這時瑯邪沒有攻平,于足改任陳俊為瑯邪太守,兼任將軍如故。

    陳俊一向在齊地聞名,他進入郡界,盜賊都解散。

    陳俊統領軍隊在贛榆攻打董意,進軍攻破胊縣賊人孫陽,平定賊兵。

    建武八年,張步反叛,回瑯邪,陳俊追討叛軍,殺張步。

    光武帝贊美他的功勞,詔令陳俊可以專征青州、徐州。

    陳俊撫慰貧困的人,表彰有節義的人,檢察節制軍官,不得和郡縣相關涉,百姓歌頌他。

    幾次上書請求,希望能奮力攻擊隴西、蜀郡。

    詔書回復說︰“東州剛攻平,是大將軍的功勞。

    那里盜賊出沒,背靠大海擾亂華夏,國家把這看重大隱憂,你暫且努力鎮守那里。”建武十三年,增加食邑,定封祝阿侯。

    第二年,受召為奉朝請。

    二十三年去世。

    兒子陳浮繼嗣,改封薪春侯。

    陳浮去世,兒子陳專諸繼嗣。

    專諸去世,兒子陳篤繼嗣。

    少臧宮字君翁,是穎川郊縣人。

    年輕時做亭長、游徼,後來帶領門客到下江軍中做校尉,接著跟隨劉秀征戰,各位將領多稱贊他勇敢。

    劉秀觀察臧官肯干少語,很親近他。

    等到河北,任用他做偏將軍,跟隨劉秀攻破各處賊兵,屢次沖入敵陣打退敵人。

    光武登位,任臧宮為侍中、騎都尉。

    建武二年,封成安侯。

    第二年,率領精銳騎兵和征虜將軍祭遵在涅陽、酈縣攻打更始帝的將領左防、韋顏,迫使他們全部投降。

    建武五年,率兵攻取江夏,攻打代鄉、鐘武、竹里,全都攻克。

    光武帝派太中大夫拿著符節拜任臧宮焉輔威將軍。

    建武七年,改封期思侯。

    攻打梁郡、濟陰,全部攻克。

    建武十一年,率兵到中盧,屯軍駱越。

    這時公孫述的將領田戎、任滿和征南大將軍岑彭在劑門相對抗,岑彭等交戰屢次不勝,駱越人圓謀反叛歸順蜀。

    臧官兵少,力量不能控制局面。

    適逢所屬縣送到幾百輛運輸車,臧宮夜間派人鋸斷城門門坎,讓車子發出響聲往返出入城門直到天亮。

    負責偵察的駱越人听到車聲不斷,並且門坎也斷了,報告說漢兵大軍到來。

    他們的頭領于是捧著牛酒來軍營慰勞。

    臧官陳列士兵舉行大會,毅牛備酒,招待撫慰駱越人,駱越人從此就安定了。

    臧宮和岑彭等攻破劑門,分兵到垂鵲山,開路出秭歸,到江州。

    岑彭攻下巴郡,派臧宮統領降兵五萬,從涪水向上游到平曲。

    公孫述的將領延岑大軍在沈水,這時臧官人多糧少,糧運不到,而投降來的兵都想逃亡反叛,郡邑又聚兵自保,坐觀成敗。

    臧宮想領兵返回,怕被降兵反攻。

    適逢光武帝派謁者率兵到岑彭處去,有七百匹馬,臧宮假藉聖旨拿來補充自己,日夜進軍,多設旗幟,登山擊鼓叫嚷,右邊步兵左邊騎兵,挾持船只向上游拉,喊聲震動山谷。

    延岑沒有料到漠兵突然到來,登山望漠兵,非常驚恐。

    臧宮乘機追擊,大敗延岑。

    殺死淹死一萬多人,河水都被弄渾濁了。

    延岑逃到成都,他的部屬全部投降,盡數繳獲他的兵馬珍寶。

    從此乘勝追擊敗兵,投降的人以十萬計。

    部隊到平陽鄉,蜀將王元率領部屬投降。

    進軍攻克綿竹,攻破涪城,殺公孫述弟弟公孫恢,又攻克繁縣、郫縣。

    前後收繳符節五個,官印一千八百。

    這時大司馬昊漢也乘勝進軍威逼成都。

    臧官連續攻取大城,兵馬旌旗很多,于是趁機進軍小雒郭門,經成都城下,到昊漢兵營,舉行大宴會喝酒。

    昊漢見到他非常高興,對臧宮說︰“將軍來時經賊兵城下,振揚軍威,如風行電照。

    但走投無路的賊兵難以預料,回營時希望從別的路走。”臧宮不听,原路而回,賊兵也不敢靠近他。

    進軍咸門,和昊漢一道消滅公孫述。

    光武帝因為蜀地剛平定,拜任臧宮為廣漢太守。

    建武十三年,增加食邑,改封鄧侯。

    十五年,召回京城,以列侯和奉朝請身份,定封朗陵侯。

    十八年,拜太中大夫。

    建武十九年,妖巫維汜的弟子單臣、傅鎮等,又用妖言聚集人,進入原武城,劫持官吏,自稱將軍。

    于是派臧宮率領北軍和黎陽營幾千人包圍原武城。

    賊兵糧多,屢攻不下,士兵死傷。

    光武召集公卿諸侯王詢問計策,大家都說“應該璽金懸賞”。

    這時顯宗做束海王,只有他回答說︰“妖巫相劫持,勢必不會長久,其中一定有後悔而想逃走的。

    只是城外包圍得緊,不能逃走罷了。

    包圍應該稍微松一些,使他們可以逃走,逃走時有一個亭長就可以捉住了。”光武帝覺得他說得對,立即命令臧宮解圍放賊兵,賊兵分散,于是殺單臣、傅鎮等。

    臧宮回朝,升任城門校尉,又改任左中郎將。

    攻打武溪賊人,到江陵,賊人投降。

    臧宮因為謹慎誠實質樸,所以常常被任用。

    後來匈奴之地發生饑荒瘟疫,自相爭斗,光武帝拿這事問臧宮,臧宮說︰“希望給我五千騎兵去立功。”光武帝笑著說︰“常打勝仗的人,難以同他討論對敵策略,我將自己考慮這事。”建武二十七年,臧宮就和楊虛侯馬武上書說︰“匈奴貪圖利益,沒有禮義信用,走投無路時就降服,自己安定了就侵略,邊疆遭受他們的毒害,中原擔心受他們侵犯。

    賊人現在人馬病死,干旱和蝗災使地上寸草不生,受瘟疫困擾時的實力,抵不上中原一個郡。

    他們的命運,掌握在陛下手中。

    福分不會重來,時機容易喪失,難道應該死守文德而放棄武力嗎?現在命令將領兵臨邊塞,重金懸賞,告知高句驪、烏桓、鮮卑攻匈奴左側,微調河西四郡、天水、隴西羌胡的部隊攻他們右側。

    像這樣,消滅北方敵人,不過幾年。

    臣擔心陛下仁慈講恩德不忍心,謀士猶豫,使能刻石流傳萬世的功勞不能建立于聖世。”詔書回復說︰“《黃石公記》說,‘柔能克剛,弱能勝強’。

    柔好比德,剛好比賊,弱者易得到仁愛的輔助,強者易成為怨恨的歸宿。

    因此說有德的國君,拿自己所喜歡的來使別人快樂;無德的國君,用自己所喜歡的來使自己快活。

    使別人快樂的人自己的快樂就長久,使自己快活的人不久就會滅亡。

    舍棄近的圖謀遠的,勞苦而沒有功效;舍棄遠的圖謀近的,安逸而有結果。

    安逸的政治多出忠臣,勞碌的政治多出亂臣。

    所以說一心擴大地盤的人土地荒蕪,一心推廣恩德的人強盛。

    滿足自己所得的人心安,貪圖他人的東西的人遭殃。

    殘酷暴虐的政治,即使得逞也必定失敗。

    現在國家沒有好的政治,災害變亂不停,百姓驚慌,不龍自保,還想要用兵遙遠的國境之外嗎?孔子說︰‘我恐怕季孫的隱患,不在顓臾。

    ,況且北狄還強大,並且屯田警備軍隊傳說的事,常多失寅。

    果真能用天下的一半力量來消滅大敵,難道不是我最大的心願;如果時機不成熟,不如讓百姓休息。”從此各位將領沒有敢再談論軍事的。

    臧宮永平元年去世,謐號愍侯。

    兒子臧信繼嗣。

    臧信去世,兒子臧震繼嗣。

    臧震去世,兒子臧松繼嗣。

    元初四年,和母親分家,封國被撤銷。

    永寧元年,鄧太後續封臧松的弟弟臧由為朗陵候。

    論曰︰重建漢朝的事業,的確艱難。

    但敵人沒有秦朝、項羽那樣強大,而憑借百姓想依附漢室的心情,即使懷藏玉璽,身穿官服,佔據州縣,建立奇異的名號,干百成群,也還是不足以和秦朝或項羽比較功業。

    等到山西平定之後,威勢照臨天下,戎羯喪魂失魄,眾將余勇奉獻,這正是雄心勃勃崇尚武力的機會,是調動軍隊實現夙願的時候。

    臧宮、馬武之類的人,手持利劍摩拳擦掌,立志馳騁于伊吾的北邊。

    光武帝深明《黃石公記》中的告誡,保存了國家的根本,關閉玉門關謝絕西域的人質,用謙卑的言辭和禮物禮遇匈奴使者,他的用意已很深遠。

    難道是因為他曾在平城包圍圈中受困,在黥王陣前忍受過傷痛嗎?贊曰︰昊公英勇頑強,猶如騰龍。

    掃蕩賊寇,風行巴、梁。

    虎牙將軍蓋延勇敢,立功睢陽。

    臧宮、陳俊氣魄宏大,也是雄才。


如果你對後漢書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後漢書》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